印公益|深圳海灣再現中華白海豚,與印力公益一起守護海洋

2021-02-19 印力集團

在中國東南沿海粵港澳大灣區的珠江口海域活躍著世界上最大種群的中華白海豚,約為2000頭。中華白海豚和大熊貓同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由於受到棲息地減少和退化、漁業資源過度消耗、水底噪音及聲音幹擾等威脅,該種群正在以2.5%的年衰退率在消失。在2017年,它們被ICUN紅色名錄評為「易危」級別。

還記得上一次中華白海豚與大家相遇嗎?那還是在2020年4月22日的一篇《世界地球日|中華白海豚你好嗎?》當中,在過去的一年多的時間,印力集團一直關注著海洋生態環境,特別是備受關注的中華白海豚。目前,印力公益基金會除了正在支持一個地球自然基金會的中華白海豚水下聲學研究以外,還將支持到中華白海豚紀錄片的拍攝!中華白海豚的海底聲學研究也是比較新的領域,該紀錄片將講述通過聲學研究了解到的中華白海豚生存受到的威脅,更好了解水底噪音對其危害。
中華白海豚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據推測,全球總數在4000-5000頭。珠江口有著最大的中華白海豚種群,約2000頭,是他們的核心棲息地。2021年1月底,深圳海灣附近發現了中華白海豚,我們也希望藉此能有更多的人關注到它們,使他們可以在這片蔚藍的海洋中自由遨遊。為保護中華白海豚及其賴以生存的海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些什麼,這裡有兩個建議:據統計,每年有75%以上的塑料成為了廢棄物,每年約有800萬噸的塑料進入海洋,近700類海洋物種曾進食過塑料或被塑料垃圾纏繞。據科學預測,到2025年,海洋裡每3公噸的魚就有1公噸塑料(公噸即等同於噸,1公噸=1000公斤);到2050年,塑料的重量將會超過魚類。
建議大家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如餐具、塑膠袋、塑料吸管;選擇可重複使用的水杯、餐具、環保購物袋等;鼓勵更多地使用「地球友好」的生活用品與護理品;物盡其用,重複使用塑料製品;做好源頭分類,支持回收。我們提倡可持續的捕撈和養殖方式,留有足夠的種群和時間讓魚類恢復。大家在超市採購水產品的時候,可以認準包裝上的MSC和ASC標誌,購買以可持續方式捕撈和養殖的水產品,或參考WWF出版的《海鮮消費指南》,按著指南吃海鮮,用舌尖保護海洋!

想了解更多《海鮮消費指南》或獲取指南?請點擊https://mp.weixin.qq.com/s/f3bnTXV7EerIXGM9uK9_eg

©WWF China

中華白海豚是大灣區海洋生態的指示物種,他們數量的多少代表著近海生態的好壞。如果我們留不住中華白海豚,無論我們的灣區經濟發展的如何快,都是算不上是成功。我們不願看到這海洋中的粉色精靈的數量不斷減少的趨勢。和印力公益一起獻一份愛心,更好的保護中華白海豚,共同守護我們的蔚藍海洋!

相關閱讀:

印力公益「深藍之境·重塑未來」行動全國啟動儀式開啟|印享星聯動800萬會員共同「減塑」保護海洋


相關焦點

  • 走近中華白海豚,齊心守護海精靈
    中華白海豚是近岸海洋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和指示物種,具有重要的生態、科研和文化價值
  • 建議設立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最新發現海南這片海域成中華白海豚熱帶棲息地
    中華白海豚又稱「印太駝海豚」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被譽為「海上大熊貓」海南島西南海域是最新發現的
  • 傳遞關愛,溫暖冬天-印力北京助力「V盟衣善」,我們一起播種愛!
    「V盟衣善」是基於萬科社區、面向萬科業主和印力廣大消費者,倡導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公益理念,以V盟為載體的非獨立公益項目。項目於2017年12月11日正式啟動,通過閒置衣物回收體系、城市定向幫扶行動、精準定點幫扶行動,以及公益站長計劃,號召萬科業主和印力會員從身邊點滴小事做起,傳遞愛與溫暖,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 誤入佛山的中華白海豚,獲救了!
    誤入佛山沙口水閘的中華白海豚成功獲救。昨日上午,一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了解前情,請點擊這裡)。逗留14小時後,在多部門多機構的合力營救下,迷途中華白海豚昨晚得到科學營救,隨即被送往珠海進行下一步看護。獲救前,白海豚已被控制在引水閘和分洪閘之間較小的區域。
  • 臺山一頭中華白海豚擱淺,救援隊員守護7小時救出
    近日,我市廣海鎮民警幫助一頭擱淺的中華白海豚脫困的故事刷上微博熱搜,引發不少網友關注點讚。       該頭擱淺的中華白海豚於3日下午4時許平安回歸大海,當日轄區救助的民警在烈日泥潭中守護了該頭海豚約7小時。
  • 一條中華白海豚誤入東江惠州段不幸死亡
    &nbsp&nbsp&nbsp&nbsp南都訊 一條體長達2.5米、重約400斤的中華白海豚,誤入東江惠州段後不幸死亡。11月16日晚,這條體表無明顯傷口的中華白海豚,屍體被打撈上岸後運至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計劃製作成標本,進行進一步研究。
  • 在惠州擱淺的中華白海豚有新消息!解剖發現……
    24日下午,記者在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臨時搭建的戶外解剖棚內看到,中華白海豚體表有少量傷痕和烏青。專家們對海豚的體長、魚翼、魚尾以及傷痕、體重等進行記錄測量登記。初步數據顯示,這頭中華白海豚體長約2.6米,體重185公斤,為正常成年海豚個體。
  • 伊貝詩讚助國際海洋清潔日 踐行海洋環保公益
    在國際海洋清潔日活動當天,來自深圳,香港,珠三角地區的政府官員,市民,志願者通過潛水清潔,岸線清潔,沙灘清潔累計清理垃圾接近10噸 。  2010年9月,伊貝詩和深圳市藍色海洋環境保護協會攜手舉辦了「深圳國際海洋清潔日大型公益環保活動」,並與志願者們一起清理沙灘上遊客丟下的垃圾;17名來自深港的潛水愛好者則潛入海中清理海洋垃圾,並記錄該海域的珊瑚生態現狀。
  • 疑似中華白海豚誤入東江博羅段
    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工作人員根據視頻初步判斷,視頻所攝疑似已成年的中華白海豚。 視頻:目擊者鄧先生提供中華白海豚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省海洋綜合執法總隊惠州支隊提醒,主管部門會加強巡查,過往船隻若發現該疑似中華白海豚應注意避讓和遠離。
  • 擱淺惠州的中華白海豚曾在香港出沒,解剖發現腎臟器官腫大
    備受關注的中華白海豚擱淺惠州東江事件有了最新進展。
  • 誤入東江惠州段的中華白海豚已確認擱淺死亡!
    該中華白海豚已被確認擱淺死亡「它吐了一口血,又遊向江中心。」嵇家興說,大約過了20分鐘白海豚又遊回來再次擱淺,他就和朋友在現場守護。據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專家介紹,中華白海豚是群居性動物,脫離群體單體逆江而來,身體可能出了問題。目前,成年中華白海豚淡水擱淺尚未有救助成功的案例。
  • 今早,爺爺級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
    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12月16日上午7時許,接沙口水閘通知,一頭疑似白海豚活體生物從東平河誤入水閘內。市水利局已將其關進水閘內並報市委網信辦。佛山市漁政支隊支隊長劉和平表示:這是中華白海豚,身體泛紅,可見屬於老年海豚,大約30到40歲,體重約300至400斤,無外傷。
  • 石井海域6頭中華白海豚同框嬉戲!珍貴視頻流出……
    海絲商報(ID:haisishangbao)由福建日報社與南安市委、市政府聯合創辦,是中國首家以「海絲」命名的報紙。
  • 文明實踐·讓我們一起守護城市文明, 用「公益V行動」傳遞美德
    過年啦~讓我們一起守護城市文明,讓幸福升級用「公益V行動」傳遞美德01
  • 爭議 | 海上風電加速中華白海豚滅絕?!
    再生能源建置是蔡英文當局重大政策,並全力推動海上陸上風力發電機組,但不論是在新北、苗慄、彰化或澎湖新建或擴建風機,幾乎全遭在地居民反對,分指風機噪音幹擾生活質量、漁民生計,環團甚至直指海上風機恐加速瀕絕的中華白海豚絕跡。中華白海豚是瀕臨絕種的第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全臺數量不到百隻。
  • 網友實拍東江河出現「中華白海豚」?!
    前兩天,東江博羅段發現了一條疑似中華白海豚的水生動物蹤影,此消息一出,倍受廣大市民關注。
  • 泉州海域6頭中華白海豚「同框」嬉戲!珍貴視頻流出……
    ↓↓↓視頻由鄭萬健提供昨日下午5點左右,南安市紅十字海上救護隊志願者服務隊鄭隊長激動地告訴記者,他在石井營前村附近的海域,目睹了成群結隊的中華白海豚。當天下午3點多,鄭隊長和6個朋友駕船出海海釣。來到營前海域時,幾隻白海豚突然出現在他們的視線裡,有的在水中潛遊,有的跳出水面嬉戲。「它們的速度很快,有的還遊到距離海岸一兩百米的地方。」鄭隊長說,這些白海豚有的呈深灰色,有的淺些,有的還帶有粉紅色。
  • 大橋故事第二篇:中華白海豚不搬家!
    中華白海豚被譽為「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珠江口是中華白海豚世代賴以生存的家園。早在2003年6月,這片海域劃出460平方公裡作為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對中華白海豚母子(女)在港珠澳大橋附近暢遊)港珠澳大橋穿越白海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約9公裡、緩衝區約5.5公裡,共涉及保護區海域約為29平方公裡。
  • 泉州海域6頭中華白海豚「同框」嬉戲!首次拍下!珍貴視頻流出……
    他表示,中華白海豚雖然稱為「白海豚」,但年幼的身體呈深灰色,年輕的會呈灰色,成年的則呈粉紅色,每頭體長在1米至2米間。能看到中華白海豚算得上幸運,而同時看到6頭中華白海豚堪稱運氣滿滿。「大家看得歡呼雀躍,太興奮了!」鄭隊長說,這應該是泉州一帶海域首次出現數量這麼多的中華白海豚。
  • 珠海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發起 「環保淨灘,守護地球之肺」公益活動
    各組織於2020年11月29 日在珠海市高欄港飛沙村西沙灘,聯合舉辦了「環保淨灘,守護地球之肺」的環保公益活動。本次活動約有150名熱心環保的志願者參與,志願者們秉著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髒的精神,經過數小時的努力,清理並裝車運走了近十噸的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