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獅城醫見公眾號
7哥剛來新加坡的時候感冒去過樓下的小診所看病,看起來挺正規的一個診所啊,醫生也是有合格資質的醫生,開給我幾瓶貼著列印標籤的塑料瓶裝的咳嗽藥水,還有透明塑料自封帶裝的幾板散裝藥,這包裝的簡陋程度,把7哥給驚呆了,仿佛小作坊自己勾兌的,7哥深表懷疑,差點不敢下咽。
新加坡遍布全島的診所為大家看病提供了方便。但是同中國大醫院小診所開的包裝精美的品牌藥相比,新加坡本地診所的藥品包裝就顯得實在是太low(檔次低)了,自封袋裝散裝藥片尚可以理解,但這藥水有時候真的讓人不禁懷疑是不是江湖小作坊勾兌的,比如這樣的:
這是四種不同的藥,你看得出來麼?
像這種散裝的藥水,按照新加坡官方的說法就是勾兌藥品(compounded therapeutic products)。
按照Health Sciences Authority (HAS,相當於新加坡的藥監局)官網(has.gov.sg)的說法:把藥物從原廠包裝取出分裝到小包裝中的行為,視為勾兌的一種。這在新加坡是合法的,甚至都不需要醫生的處方。診所受監督的普通職員即使不是醫生或者藥劑師都可以操作,前提是有正規經營執照的診所或者醫療機構。但是不可以稀釋或者改變藥物成分!
上圖為診所藥柜上的各種藥水
怎麼樣,有沒有很驚悚?!
其實這樣的操作在新加坡是很普遍的,因為這樣能夠把藥物的價格控制下來,病人不會多花錢在包裝上,小病小痛一般藥錢就二三十塊。同時由於本地醫療界較高的職業操守,以及新加坡藥監局嚴格的審查制度,一旦有人敢亂來,肯定是身敗名裂,甚至坐牢。所以沒有人敢在治療藥物上渾水摸魚,大家盡可放心。
HAS規定了在這樣的分裝藥上必須包含以下信息[1]:
最後,7哥提醒:因為分裝藥水包裝相同,很多藥水顏色又很相似,很容易搞混。
獅城醫見來自在新加坡行醫的中國醫生群體,他們畢業於頂尖的醫學院校,有著在國內外各大醫院學習、工作和科研的經驗。開啟獅城醫見這個公眾號,旨在幫助在新加坡的中國朋友們更好地享受坡國的醫療服務,同時解答朋友們醫療方面的疑問,請隨時留言聯繫我們!請長按下圖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我們
小夥伴有什麼問題和建議都可以直接在下方留言了哦!如涉及隱私或不方便公開,可添加獅城醫見小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