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看到Prince去世的消息,
覺得2016真是不幸的一年,
我們就要看著那些大師一個個離開了。
唯獨能讓我感到一絲慰藉的是,
至少我有幸看過Prince的現場,
至今難忘。
2012年8月12日,瑞典哥德堡,
Way Out West音樂節,
這一天的主舞臺由Prince壓軸。
說實在的,你根本別想擠到前排去,
就好像這座小城所有人都前來膜拜了。
當晚在Prince演唱到《Purple Rain》時,
現場滿是「紫雨」,
讓你感動到無以復加。
於是拍下這些照片時,
甚至激動得連手機都拿不穩了。
後來在《Hit輕音樂》2012年9月刊的卷首語裡,
我是這麼記錄這次Way Out West之行的:
Slottsskogen是哥德堡當地最有名的綠地公園,每年的Way Out West音樂節都會在這裡舉辦。我們第一天到這裡的時候,正趕上音樂節開場,浩浩蕩蕩的隊伍會讓你對排隊這件事充滿恐懼。當然,幾天下來你會發現,儘管沒有隨手可拿的官方宣傳冊,牆上也沒有隨手可撕的海報,但這裡的一切都井然有序、完善至極。無論是舞檯燈光、音響效果等硬體設施,還是現場的協調組織、周邊服務,都幾乎挑不出一點瑕疵。讓我們感受最深的,是這裡的安保人員要更為專業,他們本身就是音樂愛好者,因此他們與樂迷、媒體之間更像是一種相互理解的配合關係,而非強勢鎮壓。
在我們這次同行的媒體裡,我碰到了《Rolling Stone》的Paulo,他看上去比我們想像的年輕多了。Paulo向我走過來的時候,我抱著一種即將被收購的瞻仰心理望著這位西方列強,並開始盤算怎樣搞定這樣一個牛逼的記者。不過,Paulo只是向我打聽了一些中國的搖滾樂隊,於是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又瞬時佔了上風。幾年前Paulo去過一次北京,在那裡看到了Carsick Cars的演出,隨後他便開始瘋狂地尋找他們的唱片,只可惜許多年依然沒有尋見。我從我的背包裡拿出了一張Carsick Cars的《You Can Listen, You Can Talk》遞給了他,還附贈了一張守望的《WHITE》。Paulo當時的表情讓我覺得,我拯救了一名《Rolling Stone》的記者。
當天晚上,我在一家便利店碰到一個頭髮花白的老人,他一心想去音樂節現場看Prince的演出,卻因為工作的關係而未能如願。我給他看了我們拍的Prince現場圖片,告訴他在Prince演唱《Purple Rain》的時候,現場滿是 「紫雨」,老人瞬時激動得熱淚盈眶。這一幕讓我深受感動,我告訴他如果是在中國,大多數60歲以上的老人都只會讓你覺得搖滾樂毀了他孫子。但在這裡,你會覺得整座城市都沉浸在音樂節的氛圍裡,人人都是享「樂」派。
音樂節的最後一天,我在有Fucked Up演出的酒吧碰到了Petra,他已經喝得有些東倒西歪了。我抓住他,一遍又一遍地感謝他為我安排與Little Dragon的採訪,但願他神志清醒。不多久,他把我介紹給他的一個朋友,設計師Abbas。我們擠在酒吧最昏暗的角落裡交談了半個小時,起先是關於音樂節;隨後是關於中國搖滾樂,Abbas(以及Petra)都對P.K. 14頗有好感;最後,Abbas順著我們的談話問道:「我知道,在中國你們連Facebook這樣的網站也上不了,也沒有言論自由。我們能為你們做些什麼嗎?」多好的問題, 可是一個瑞典人能為一個中國人做些什麼,以使後者擺脫某種約束?這我還真不知道。於是,我語塞了。
最後,送上兩張當年Way Out West音樂節官方攝影師提供的Prince現場照片。並請記得在這個時代,曾有過一位叫作Prince Rogers Nelson的永世天才。
Goodnight, Purple Rain.
Goodbye, Pri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