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深圳健保門診 臺商看病首選

2021-02-23 U臺說

臺商健保門診受歡迎,本月在龍華新設一家新診所。 苗君平/攝影

 

臺商門診醫護人員態度親切,醫技精湛,受大陸民眾歡迎;深圳健保門診本月在龍華新開一家新診所,採星級酒店裝潢設計,與大陸診所氣氛不同,病患就醫可有溫馨舒適的感覺。

 

健保門診創設於2007年元月,是深圳第一家臺商門診;院長林信德曾在臺灣嘉義醫院等地擔任醫生,也是臺灣急加護重症醫學會員。

 

他在大陸進修時,發現臺商臺屬不太願意到大陸醫院就診。甚至曾有臺商骨折,寧原打上麻醉藥,簡單包護後,搭機返臺就醫的情形。

 

在深圳龍華新設的健保門診,有溫馨舒適的裝潢設計,與大陸診所大不同。苗君平/攝影


林信德現除在深圳平湖,設有健保門診外,2011年在東莞長安,開設康德門診,本月在深圳龍華,再設「新健保門診」,設有中醫、牙科、內科、小兒科等,都是臺籍醫生

 

龍華新診所內部裝潢,邀請日本名設計師佐佐木賢設計,採星級酒店內裝模式,燈光優美,色彩活潑,充滿生命力,「不像診所的診所」,與大陸診所刻板的內裝不同。

 

他表示,雖然該院未享大陸醫保,病患自負費用,但價格平易近人,另外,診所內都是臺籍醫生,問診態度親切,耐心講解病情,說到臺籍醫生,病患都豎起大拇指稱好。

 

他說,到診所看診的 深圳、東莞病患以往臺籍人士多,現在八成以上反而是在地的大陸民眾,還有不少韓國人、日本人與美國人。他會到龍華設新診所,是因不少病患是龍華人。

 

他說,大陸病患初次就診,因與大陸診所不同,都必須「心理建設」,不做非必要的檢查,也不會硬要病人吊點滴、打針,臺商臺屬就診,還會協助回臺申請健保資料。

 

雖然臺商門診大陸受歡迎,未來前景也看好,但林信德認為,兩岸醫療環境大不同,待遇差別多,影響來大陸行醫的意願,所以臺籍醫生在大陸供不應求,難以擴充規模。

相關焦點

  • 焦點│東莞黃江臺安門診開幕 4臺籍醫師入駐
    樊德平/攝影 東莞黃江臺安門診昨天開幕,四名臺籍醫師入駐,引進臺灣醫療模式,服務臺商及在地民眾。創辦人陳月蘭表示,20年前她將奶奶接來大陸照顧,深受就醫不便的困擾,當時就發願要成立臺灣門診,「我的理念就是要有好醫術、好醫德,要給大家優良、有尊嚴的醫療門診。」
  • 臺灣不需要藥神,因為全民健保沒有窮病!
    制度的核心是根據居民經濟能力,區分為六類保險對象,對應不同的健保保險費負擔比例。簡而言之,有錢的人自己多負擔健保保險費,沒錢的人少負擔甚或不負擔保險費。根本目的在照顧中低收入的民眾。而第五類的「低收入戶」保險對象,健保費用百分之百是由政府付給。但不論哪一類別,交的保險費雖然不同,去看病時受到的待遇是完全一樣的。
  • 「臺灣的奇蹟」:全民健保
    而第五類的「低收入戶」保險對象,健保費用百分之百是由政府付給。不論哪一類別,交的保險費雖然不同,去看病時受到的待遇是完全一樣的。民眾上醫院看病,只需攜帶自己的健保IC卡,就可以到任何醫院看病,臺灣各地的醫院憑著IC卡,即可為病人辦理看診或住院手續。 臺灣民眾看病不需要像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那樣需要先去診所,再強制由診所「轉診」。患者可以自由選擇在任何層次的綜合醫院、專科醫院、亦或是家門口的小診所就診。
  • 臺灣奇蹟:全民健保
    而第五類的「低收入戶」保險對象,健保費用百分之百是由政府付給。不論哪一類別,交的保險費雖然不同,去看病時受到的待遇是完全一樣的。正因為實惠和平等,早在2012年,臺灣民眾入保比例就已經高達99.89%,是真正的全民保險。
  • ​臺灣奇蹟:全民健保
    而第五類的「低收入戶」保險對象,健保費用百分之百是由政府付給。不論哪一類別,交的保險費雖然不同,去看病時受到的待遇是完全一樣的。正因為實惠和平等,早在2012年,臺灣民眾入保比例就已經高達99.89%,是真正的全民保險。
  • 「臺灣的奇蹟」:全民健保 ​
    而第五類的「低收入戶」保險對象,健保費用百分之百是由政府付給。不論哪一類別,交的保險費雖然不同,去看病時受到的待遇是完全一樣的。民眾上醫院看病,只需攜帶自己的健保IC卡,就可以到任何醫院看病,臺灣各地的醫院憑著IC卡,即可為病人辦理看診或住院手續。 臺灣民眾看病不需要像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那樣需要先去診所,再強制由診所「轉診」。患者可以自由選擇在任何層次的綜合醫院、專科醫院、亦或是家門口的小診所就診。
  • 「臺.灣的奇蹟」: 全民健保 !​
    而第五類的「低收入戶」保險對象,健保費用百分之百是由政府付給。不論哪一類別,交的保險費雖然不同,去看病時受到的待遇是完全一樣的。民眾上醫院看病,只需攜帶自己的健保IC卡,就可以到任何醫院看病,臺灣各地的醫院憑著IC卡,即可為病人辦理看診或住院手續。 臺灣民眾看病不需要像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那樣需要先去診所,再強制由診所「轉診」。患者可以自由選擇在任何層次的綜合醫院、專科醫院、亦或是家門口的小診所就診。
  • 焦點│東莞臺心醫院老年門診 給老臺商依靠(內含視頻)
    ,他表示,團隊雖月初才進駐,但前幾天母親節治療了一名60歲吳姓媽媽因鼻竇炎引發的嚴重發燒感染,另名70歲黃姓臺商腦脈瘤滲血,也緊急開刀治療,讓他們可與子女共度快樂溫馨的母親節。 臺心醫院老年醫學門診昨天正式揭牌。苗君平/攝影謝瀛華目前是北醫大附設醫院執行長,臺北醫學大學家庭醫學科主任,萬芳醫院原副院長,本月起借調東莞臺心醫院執行院長,促進兩岸醫療轉診,並與美國希望之城醫療中心建教合作。
  • 關注​|憂健保停保 蘇州臺青會自發推臺胞團保
    蘇州臺商協會姑蘇區臺青會會長吳文智。
  • 患癌華男買歐記健保 卻要自費看病花2萬美金!!!
    歐巴馬推動的健保,有錢人不願意保,窮苦人的負擔反而更重了。反觀鄰居加拿大,保費佔月薪資9%,且看病住院不用再額外支付其他費用,怎不教老美望而興嘆?專家4日建議,川普政府急欲廢除歐記健保,但仍未在國會通過,該患者可向癌症服務機構(Cancer Service Program)尋找能為其看診的醫師。
  • 疫情衝擊 3000萬失業者如何尋找健保?
    疫疾在六個禮拜內已讓美國超過3000萬勞工失去工作,使協助民眾尋找健保的導航員、經紀人和其他人員面對如潮湧至的新顧客,他們為尋找新健保的人提供的建議包括:●先瞭解基本情況因失業而失去健保的人,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加入配偶的僱主提供的健保,否則就是根據聯邦法COBRA,自己支付保費維持原來的僱主提供的健保。
  • 禾新醫院提供臺胞「一站式」代辦健保報銷業務
    聯新國際醫療集團針對臺胞在大陸就醫醫療費用回臺報銷「路途遠、手續雜、期限久」等困難,指派專人承辦臺胞在大陸就醫後的臺灣健保報銷相關服務。
  • 關注│大陸洪災傷經濟 臺商影響不大
    (中新社)長江、淮河流域近期飽受洪災之苦,當地臺商受洪災影響有多大?一名重慶臺商指出,僅經營農業的臺商有受影響,受災範圍為郊縣及農村;另一名武漢臺商也表示,對產業有影響,但災損不大。 重慶臺商協會會長黃光志表示,重慶是有災情,但受災範圍並不大,郊縣及農村影響較大,少數經營農業的臺商有受影響,黃光志說,他聽聞有臺商種的水梨被暴雨打落,但大多數臺商並沒有什麼影響。 另一名武漢的臺商則表示,現在水位正持續下降,武漢主城區已沒有淹水。
  • 關注│中山慈善萬人行 臺商神童團搶眼
    苗君平/攝影 廣東中山市2日舉行「慈善萬人行」活動,中山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等單位也參加;會長施育舒說,雖然過完年剛開工都很忙,但聽到是慈善公益活動,很多臺商還是放下手邊工作,趕快參與。,全家總動員,有一名年輕臺商夫婦,推著嬰兒車,帶著剛出生五個月的兒子前來。
  • 『全民健保』| 百餘人市府前集會 力挺全民健保法案
    公聽會之前,包括不少華人在內的百餘名來自全市各區的民眾,和民選官員在市府門前舉行集會,力挺全民健保。他們表示,目前健保公司從病人身上賺錢的健保模式非常匪夷所思,只有全民健保才能讓民眾獲得平等醫療,同時也為政府節省巨額的相關支出。
  • 美國學生臺灣急診臉書瘋傳 華郵撰文介紹臺灣健保
    華盛頓郵報也報導他的臉書內容,介紹臺灣快速、低廉且服務良好的健保體系。現年25歲、正在臺灣求學的博凱文(Kevin Bozeat)日前在個人臉書詳述因為身體不適在臺灣看病的經驗,他形容是「社會化醫學的恐怖」(horrors of socialized medicine)故事。
  • 2017年加州全民健保將有重大改革!漲價幅度驚人!
    根據最新公佈的加州全民健保2017年方案,差不多所有的保險公司都漲價了。
  • 沒健保不用怕!紐約市關懷卡體檢、看病、拿藥...無證移民也可申請
    為給數十萬無保紐約市民提供健康保險,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7日公布「紐約市關懷卡」(NYC Care card),無法負擔普通健保的市民以及無證移民
  • 沒健保還這麼便宜?老外在臺灣求醫驚嘆號
    更讓他驚訝的是,他沒有健保,最後的帳單金額,卻便宜到讓他大為驚訝。半夜不舒服,但沒臺灣健保   他擔心就醫費用高這名帳號為「博凱文」的作者說,他在半夜突然腹痛不止,接著還嘔吐不停。他不清楚外國人如何在臺灣就醫,也怕語言不通,但讓他更憂心的是,他已經停掉美國健保,在臺灣也沒有健保身分,上一趟醫院不知該花多少錢。正當他猶豫之際,連續嘔吐讓身體越來越不舒服,雖然持續補充水分,但還是止不住吐。他描述到了半夜3點,他感覺到胃部痙攣,頭暈目眩,而且沒有減緩的跡象。但當情況變得越來越嚴重,他的臺灣室友最後決定叫計程車帶他去臺大醫院掛急診。
  • 紐約市全民健保第一步 「NYC健保卡」今夏啟用,窮人和無證移民都可參保
    紐約市周二推出「NYC健保卡」(NYC Care Card),市府稱這是確保所有市民獲得健保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