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有幸被領導拿這個詞教(dui)過無數次的我,特地調查了一番:
「追根究底」,又作「尋根究底」,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似你這樣尋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劍,膠柱鼓瑟了。」
意為:尋找根源,追究底細,弄清來龍去脈。
「止於至善」,出自《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意為:達到極完美的境界。
老祖宗遺留下來的精華被灣灣大佬「王永慶」發揚光大,成就了臺塑。現在也越來越多被管理人員重視和學習。同時,我的民族自豪感告訴我日本管理的5W理念也應出於此。
追根究底,止於至善,是對問題不追究到水落石出,絕不罷休的態度。一個複雜性的問題,抽絲剝繭,最後通常是在基礎工作中容易被忽視的小問題所導致。雖然是小問題,但這卻是生產現場管理中的大問題。
王永慶曾做過一個比喻:一棵茂盛的大樹,樹上面有枝幹和樹葉,下面有大根中根細根,樹的生長是靠細根固定並吸收養分,經過中根大根傳到枝幹和樹葉上,才能茁壯成長。人們最注意的往往是茂盛的枝葉,卻忽視了最重要最基礎的根部。
有現場車間曾經發生過這樣一個案例:一個新型化纖布染色後發現中間有直條刮痕的問題。
第一次調查原因是預定型中高溫定型機風板刮傷,解決方案是定期打磨風板並加強檢查,但做了一段時間發現只解決了8成。
再一次調查結果是除了風板,高溫預定時任何東西輕刮布底都會產生刮痕,解決方案是除了風板,做了一大堆預防措施,高溫定型設備其他位置也不能刮到布底,一通處理後繼續生產發現解決了9成了。
再再次追查後發現,原來是高溫預定型工藝設計也不合理,布在高溫定型機中是拖著風板定型的,無法漂浮在風板之間,遂修改了預定型工藝。
事情到這裡結束了嗎?
並沒有!因為工藝設定不合理的原因還沒有找到!
通過多方面的對比,發現此布與其他同成分的布有所差異。經向紗線供應商確認,原來這個紗不同於普通紗,對外力特別敏感,回彈力相對其他紗要弱,且高溫形變較大,用通常的預定型溫度處理會變得很軟,需要降溫預定型。然而這個很重要的信息在生產前並未傳遞給技術和生產部門。所以最根本的原因是原料採購與技術生產的信息交流不足。
最終,針對這個紗的特點調整了生產工藝後再未發生刮痕的問題;同時,針對原料信息交流不足的問題,也通過相關會議制定規範性的文件,避免再次發生類似問題。
這個案例說明,不去追根究底,就沒有至善,問題不會徹底解決。一個棘手的問題,我們去追根究底後,發現最終是最最基本的小問題。如果這個小問題一直掩藏在泥土之下,不去追究它,那麼它就可能再次演變成大問題,造成嚴重的生產事故或安全事故。
追根究底也從側面提出了管理好基礎工作的重要性,而實際工作中,基礎工作最容易被忽視,也最費精神、乏味,基層管理沒有捷徑,越應付了事,問題只會越出越多。
小編的辛苦用心能讓你了解點追根究底,止於至善」的精神嗎?
你會在以後的現場管理中追根究底嗎?
你會拿「追根究底,止於至善」這個詞影響團隊其他人嗎?
歡迎在點擊文末留言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