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月28日10點,重慶萬州大巴墜江,已經過去六天了,六天裡充分反映了中國當代熱點事件的發展過程,充斥著對女性的歧視、網民充分的言論自由,還有中國人特有的佛性態度。
首先是網絡上鋪天蓋地對被撞小轎車的女司機的指責,都8102年了,網民還是放不過女司機,好像女性不配開車,只有男人才能駕著車馳騁。雖然最後一個明文禁止女性開車的沙烏地阿拉伯在去年也取消了這個禁令,但是這種女性幹嘛嘛不成的心態不是靠法律調整就能消除的。
然後劇情開始反轉,是公交車越過了道路中心線,撞擊了正常行駛的小轎車。網民開始跟風誠懇道歉,你說這種劇情反轉的事兒還少嗎?網民就不長記性?
網民不需要記性,網民只需要狂歡,反正吃的饅頭上的血不是自己的,還挺香的。民主鬥士高呼「我們需要言論自由!中國沒有言論自由!」觀我國網絡對於人民內部矛盾的言論放縱之程度,已不是自由,那是人身攻擊了。
但是要記住,網民也是人民,人民也是我們,網絡只是一個面具,可以擴大人內心的善和內心的惡的窗口。
今天大巴墜江的調查結果出來了,非常簡單,非常常見:一個女乘客錯過站,與大巴司機互毆,導致車輛失控,墜江了。24個字,15條生命。
這樣的情形你我都見到過,地鐵上抓住了小偷,女孩子喊:「救命啊。」你緊握著手機努力透過人縫想看些什麼;女孩子在酒店被陌生人拖走,聞聲而來的你打開門縫悄悄地看了幾眼;兩個人在街上互毆,周圍的人自發為他們圍出一個擂臺。
接下來你可能就會發一個朋友圈:有女孩子被偷手機了,好可憐(哭)(哭)(哭),希望每個人都能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然後脖子像被人拎起來了一樣,拼命地想看發生了什麼。
公交車上應該也是這樣的情形吧,有人在和身邊的人說:「不要打架嘛,錯過了下車又不是司機的錯。」也有人打開了微信,在群裡說:「公交車上有人打架,好害怕啊!」還有人側出了半個身位,想第一時間目擊整個過程。
後來這些人全死了。
已經過去兩年了,我始終記得有一次排隊接熱水,前面的女孩單肩背著包,我在她後面看著她的包慢慢滑下去,然後掛在手臂上,手中的杯子一晃,熱水燙了手。我很後悔我當時沒有給她抓住包,也沒有事後給她遞上一張紙巾。在我的印象裡,包帶滑下去那兩三秒好像有幾分鐘那麼長。
我不知道那十三個人會不會後悔,我不知道那個司機會不會後悔,我不知道那個乘客會不會後悔。如果勸阻一下,如果車停靠一下,如果等到下一站下車。可惜沒如果,兇手不只一個,不過這次的受害人還是兇手。
因果輪迴,報應不爽。
我一直在想,如果我兩年前伸手替那個女孩子拎了一下包,那個女孩子會不會在下次公交車上有人爭吵時,會說:「不要吵了,危險!再吵我報警了!」對爭吵的人說,而不是對身邊的朋友或者手機說。
如果每個人都能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那該多好,可是你就是世界啊。
可惜沒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