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教育講壇 臺灣藝術大學廖金鳳教授講座成功舉辦

2021-02-10 北京電影學院



內容:北京電影學院信息權威發布,影視教育、影視行業資訊

關注:點擊標題下方「北京電影學院」關注

4月29日晚,臺灣國立藝術大學電影系主任、著名華語電影發展史及華語電影影像文化研究學者廖金鳳教授受邀到電影學院開設主題講座,題為《海角之後:臺灣電影的電視化、在地化、粉絲化與城市營銷》,闡述了臺灣電影發展在《海角七號》之後的藝術和市場發展趨勢。

這是我校中國電影教育研究中心主辦的「電影教育講壇」第五講,目的在於重點探索「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亞洲電影視野的廣度思考。

中國電影教育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及中央戲劇學院、北京師範大學、浙江大學等相關高校的師生聽取了C樓236會議室的講座。

廖教授結合政治、經濟的時代背景,梳理了臺灣電影自日治時期以來的發展史,著重闡述了80年代出現的「臺灣新電影」,及80年代末期臺灣電影本土意識高漲的文化現象。

廖教授列舉了各個時期臺灣標誌性的電影作者及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當提到楊德昌導演的《一一》沒有在臺灣公映時,廖教授有些許哽咽,他深感這是臺灣對這樣一位偉大導演的莫大虧欠。

廖教授分析了2008年上映的電影《海角七號》的藝術特色。他指出,《海角七號》為臺灣電影樹立了歷史豐碑——其在票房上創造的神話,讓人們看到了新型的臺灣電影形式特色與營銷模式,自此臺灣主流商業電影逐步向「在地化」(本土化)、「電視化」、「粉絲化」與「城市行銷」的方向發展。

廖教授提出,臺灣電影普遍呈現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悲情色彩」正是臺灣電影「電視化」的體現,電影中的許多笑點、語言也都是由閩南語劇發展到大熒幕上的,它是對臺語電視連續劇的觀影經驗的一種召喚、再現;同時,這種「內行人的笑話」也正反映著臺灣電影的「在地化」特徵。

廖教授認為,電影相較於電視應當是層次更加豐富、深刻的藝術呈現,而時下最火熱的「粉絲電影」大多僅僅是在炒作流行文化,難登大雅之堂,還是應當鼓勵表達深刻思想的電影人進行電影創作。

廖教授的講座引發了熱烈討論。有同學提出,近年來臺灣電影與內地合作的加強是否會導致臺灣電影本土特質的流失,廖教授表示,電影是需要「走出去」的,這種文化的交流融合是不可避免的,當然他並不希望看到臺灣電影因此失去個性。來自中央戲劇學院的同學提出了臺灣電影身份表述的碎片化等問題,廖教授建議其進行脈絡梳理、總結歸納。當問及欣賞的大陸導演時,廖教授的答案是:婁燁、賈樟柯和陸川。孫健三老師提出了關於臺灣電影教育方面的問題,廖教授表示臺灣的電影教學比較注重電影理論、劇作和拍攝方面的綜合能力,很有必要加強電影教育方面的研究。

我校中國電影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科研信息化處處長劉軍教授主持了講壇。他評論道,廖金鳳教授的主題報告極具學者意識,提出了在新媒體、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對臺灣電影「片面追求在地化,而自娛自樂」的憂慮。大陸電影也應當有同樣的思考——我們應當如何在繼承傳統優勢,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時,逐步提升藝術水平與產業活力,與其他亞洲電影共創人類文化精品,與好萊塢相抗衡,為世界文化創造新的電影文化高峰。


編輯|黃妙文


戳【閱讀原文】了解粉絲節信息~

↓↓↓

相關焦點

  • 【速遞】蘇義淵教授做客珞珈環境法講壇
    2016年9月27日上午,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建所35周年舉辦系列學術活動暨珞珈環境法講壇第三十五講在法學院325會議室開講。
  • 兩岸一家親 臺灣姊妹校遠東科技大學師生來訪我院
    為進一步促進曲阜遠東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與姊妹學校臺灣遠東科技大學間的學術與文化交流,增強學生的創意創新意識,11月8日上午,曲阜校區舉辦臺灣遠東科技大學「三創教育」(創意、創新、創業)講座及赴臺短期研修項目宣講會
  • 非遺傳承人張美蘭舉辦二人臺講座
    河曲視窗網訊(苗香9月24日下午,河曲縣二人臺藝術研究中心舉辦非遺傳承人張美蘭二人臺講座。
  • 「松山講壇」第二講--《捍衛信仰安全: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的首要任務》在我校開講
    8月29日上午,貴州廣播電視大學(貴州職業技術學院)「松山講壇」第二講如期舉行,此次講壇的主講嘉賓有幸邀請到華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原副院長楊蘇教授為我們作了題為《捍衛信仰安全: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的首要任務--關於貫徹「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的思考》專題講座。
  • 預告 | 臺灣政治大學孫振義教授分析城市設計新思維:生態、永續與共享
    【主講嘉賓】孫振義 臺灣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主 持 人】 張秀智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時間
  • 中國臺灣國立政治大學胡聯國教授應邀來東華理工大學講學
    【MBA中國網訊】12月11日下午2:30,應華東理工大學經管學院邀請,臺灣國立政治大學胡國聯教授在經管學院302會議室做了一場「談中華文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的學術報告。經管學院負責人、部分經管教師和2018級MPAcc學員到場聆聽了講座。
  • "臺灣英語教父」賴世雄老師為廣外學子現場介紹賴氏美語學習方法精髓
    「臺灣英語教父」賴世雄老師為廣外學子介紹賴氏美語學習方法的精髓10月25日下午,一場主題為「我把English獻給你」的演講在廣西外國語學院大同樓成功舉辦
  • 【速遞】許耀明談臺灣地區環境汙染法制發展
    本次講座有幸邀請到了臺灣地區政治大學法學院許耀明教授,講座的主題是「臺灣環境汙染法制發展:從歷經將近五十年的RCA案件談起」。本期講座由我所副所長胡斌博士主持,我所羅吉副教授及部分在校博士生和碩士生參加了此次講座。
  • 聽26屆解放健康講壇~ 兩岸專家談環境汙染和身體
    號外解放健康講壇將首次跨越海峽去寶島臺灣開講啦~2015年11月18日 寶島臺灣第26屆解放健康講壇來自海峽兩岸知名的環境、藥理以及中西醫專家將共談兩岸人民最熱點的話題——「環境汙染和我們的身體」~活動辦得如此高大上但臺北是不是有點遠?
  • 電影藝術茶會: 一探電影世界中的黑白逆流
    資深節目策劃、研究學者、講師、作家、影評人,活躍於香港及美國,專研香港電影歷史,經常以英文或中文撰寫研究或評論文章,涵蓋中國電影、歐美電影及亞洲電影,其文章見於世界各地書籍、學術期刊、報章雜誌。何氏於香港電影資料館策劃了數十個專題節目,包括電影資料館的旗艦節目「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電影」。他亦曾為美國休斯頓美術館、俄羅斯海參崴國際電影節、澳洲布裡斯本電影節等策劃節目。
  • 專家講座
    博泰國際幼兒園從臺灣引進先進的早期教育——柏克萊主題整合課程和當今世界最著名、影響最廣泛的三大音樂教育體系之一的奧爾夫音樂,以及風靡美國、加拿大等國的腦力開發課程「傑立卡」等課程,旨在培養「自信睿智、獨立誠信、個性飛揚
  • 在線講座:臺灣鄉村社區營造
    系列主題:城市研究系列講座之瑰麗寶島講座題目:臺灣鄉村社區營造
  • 嶽陽中建信和置業有限公司舉辦「信和青年講壇」活動
    6月30日下午,由嶽陽中建信和置業有限公司舉辦的2016年第二季「信和青年講壇」活動在三樓會議室隆重開講。活動特邀了共青團嶽陽市委書記白再興、嶽陽市青聯副主席、市衛生監督中心主任張壯軍等人參與。
  • 【汕大】校園講座之最新情報
    二、《網絡社群與人肉搜索》嘉賓:黃葳威時間:21日19:30—21:30地點: 圖書館報告廳黃葳威教授是臺灣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廣播電視所教授,臺灣白絲帶關懷協會iWIN網絡內容防護機構執行長,也是臺灣國立政治大學數位文化行動研究室召集人。
  • 清華SIGS舉辦第八屆兩岸頂尖大學IC設計交流研討會
    10月31日至11月3日,第八屆兩岸頂尖大學IC(集成電路)設計交流研討會在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舉辦。
  • 預告 張信剛教授講座:漫漫長路聚焦中國
    ,從人口構成、語言、文學傳統、信仰體系、民族構成、社會習俗及科技成就等領域,多方面地講述並分析中國形象。他將講解中國的國民性格及文化的特性與特點,並就中國在世界中的獨特性展開討論。主講人介紹張信剛教授為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士(1962),美國史丹福大學結構工程碩士(1964),美國西北大學生物醫學博士(1969)。
  • 小課堂|本周講座來襲!
    講座主題:瑜伽的藝術主講人:麥淑潔(Sitarani Mak)嘉賓簡介:Sitarani女士現任香港國際瑜伽學會教學總監,其從2002年開始練習瑜伽,2004年開始在不同的機構、瑜伽中心教授體位瑜伽。曾師從 Krishna Kshetra Swami(甘立夫教授), 學習曼陀羅唱誦及梵音冥想,潛心探索瑜伽的真諦。講座時間:3月30日(周三)下午2:30講座地點:留仙洞校區德業樓(教2樓)307
  • 風物長宜放眼量:協和老年科舉辦「醫養結合新模式」講座
    2017年9月14日,由北京協和醫院老年科舉辦的「醫養結合新模式」講座在協和醫學院新科研樓舉行。協和老年醫學科劉曉紅主任及來自臺北榮民總醫院老年醫學科的陳亮恭教授就相關內容作了精彩介紹。圖1:劉曉紅教授講座陳亮恭教授曾數次在協和-霍普金斯老年醫學論壇上授課。筆者印象最深的是他在2014年的論壇上關於骨骼肌減少症(sarcopenia)的講授內容。
  • 講座回顧|彭順豐「虛擬世界是藝術綻放的天堂」
    2018年8月3日上午9點,彭順豐先生在四川美術學院虎溪公社B346進行了「虛擬世界是藝術綻放的天堂」的主題講座,本次活動為「藝術與科技跨學科創新型創作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