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我的朋友快戳右上角 進主頁置頂公眾號喲
在澳洲隨處可見一些ABC(Australian-born Chinese)操著一口帶有澳洲口音的英文,
可當他們說中文時,卻顯得磕磕絆絆。
與來自其他國家的移民相比,
比如日本、菲律賓、印度、中東、南美以及歐洲地區的其他移民二代,
卻能夠操著一口流利的第二語言。
造成這樣的現象究竟是為何呢?
關於為什麼在澳洲出生的ABC不喜歡學習中文,很多專家都做過討論,
歸納起來有下面幾個原因:
1. 中文學校的老師不具教學資格,不會使用現代化的語言教育手段來教中文;另外,也沒有合適的中文課本。
2. 中文學校每個星期只上一、兩天課,學習時間嚴重不足。
3. 父母在家遷就孩子的語言習慣,不跟孩子講中文。
語言教育是否成功,由兩個因素決定:
一是內在的需求跟動力,
二是外在的環境與教育。
中國的英語教育不算成功,大量學生學了十幾年英語,仍然是啞巴英語,無法跟人交流。
主要的問題出在第二個原因,中國的學生很多人很有學習英語的需求和動力,可惜沒有一個好環境:英語不是中國的第二官方語言,大部分的英語教師不是在英語國家土生土長的,教材也不是來自英語國家,而且很多英語教學法還是使用老式的方法。
那麼,澳洲的中文教育呢?
絕大部分的中文教師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教材是來自中國的或者是中國人編寫的,很多學校甚至還使用了當今最先進的沉浸式教學法。
但是,即便是這樣,大部分的學生仍然不願意學習中文,他們甚至會說"I hate Chinese"(我討厭中文)……
為什麼會這樣呢?主要的問題就出在缺乏內在的需求跟動力!
家長們想讓孩子學習中文,有他們的原因:
老外家長或許認為,學習中文可以為孩子以後的發展贏得更多機會;
華裔家長或許認為,華人孩子不可以不會中文。
但是,孩子們看不到這些,他們只知道澳洲是個用英語溝通的地方,更何況很多中國人之間也可以用英文交流,中文根本沒有市場嘛!
相反的,在澳洲出生的華裔孩子們會更願意學習日語,因為他們玩的電子遊戲機大部分是日本生產的,能看懂日語,意味著可以玩更多遊戲、看懂更多原版動漫!畢竟有英文配音的日本動漫,真的很容易讓人出戲啊有木有!
他們還會更願意學習義大利語或法語,因為高級餐廳裡的菜單布滿了義大利語或法語……
但是。。學中文?卻找不到像樣的理由!
中國人在澳洲,也會發現自己的中文能力在迅速下降,因為在語言交流中使用得最多的,不是日常用語,而是"學術語言"(academic language)。
很多國內的朋友很討厭國外回來的朋友說話時帶很多英語單詞,認為你才出國幾個月,怎麼就滿嘴跑英語單詞了,你就裝,繼續裝!
其實,很多在國外學習和工作的中國人,尤其是好多年沒有回國的中國人,對於很多詞彙的對應中文翻譯早已生疏了。
比如,在澳洲經常說到的"apps" (小應用)、"check-in" (值機)、"deadline"(最後期限)、"marker" (標記筆)、"portfolio" (作品展示檔案)、"project-based"(基於項目的)、"reboot"(重啟)……這些東西,用英語代替,言傳加意會真是兩全其美了。
土生土長在中國,來澳洲幾年的人況且如此,可以想像土生土長在澳洲的ABC會遇到什麼困難:
雖然從出生開始就跟父母說中文,可是從讀小學開始,就完全不說中文了,因為他們發現自己根本就沒有學術詞彙跟父母交流。
比如:父母問:"寶貝,你今天在學校都做了些什麼呢?"
孩子答:"我們老師叫Ms. Slaughter. 她告訴我們說不要害怕她會slaughter我們,然後我們用她的smartboard download了一個很fun的app,可以用她的marker來做crayon和eraser together,寫好了我們的journal就放到我們自己的online folder裡,再make a copy放去老師的dropping folder,好好玩!"
看看,假如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回家跟你這樣說話,你感覺累不累?會不會馬上要求孩子乾脆全說英語好了?因為可能連你也不知道那些英語單詞的中文翻譯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