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月20日,澳大利亞金融犯罪監察機構AUSTRAC對該銀行提起訴訟,指控其「違反了《反洗錢和反恐融資(AML/CTF)法案》」。
指控稱,西太平洋銀行「嚴重和系統」地洗錢超過2300萬次,未報告的國際資金轉移超過1950萬筆,金額超過110億澳元(約合70億美元),是澳大利亞史上最嚴重的一次有組織的洗錢犯罪行為。
據AUSTRAC稱,一名因剝削兒童入獄的罪犯曾在西太平洋銀行開立多個帳戶,並頻繁向菲律賓進行少量匯款。但西太平洋銀行只發現其中一個帳戶存在可疑活動,對其他帳戶均未進行審查。AUSTRAC認為,其主要原因就是自動監測系統的缺失。直到2018年,該行才建立了自動監測系統。
「這些違法行為是其控制環境出現系統性故障,高層管理人員漠不關心和董事會監督不足的結果。」AUSTRAC指出。
但西太平洋銀行執行長Brian Hartzer辯稱,銀行高管並非對此「漠不關心」。AUSTRAC所說的未報告資金交易,很多都是外國政府養老金給澳大利亞居民的經常性小額付款。
事實上,暴利、欺詐客戶費用以及缺乏監管文化已經成為澳大利亞銀行業的普遍現象。
澳大利亞四大銀行分別為澳大利亞聯邦銀行(CBA)、西太平洋銀行、澳大利亞國民銀行(NAB)以及澳新銀行(ANZ)。去年6月,澳大利亞聯邦銀行曾被AUSTRAC控訴,並最終承認自己放任了5萬多筆違規付款,同意支付創紀錄的7億澳元罰款。
今年年初,澳大利亞皇家調查委員會對四大銀行調查發現,這幾家銀行均採用激進的銷售策略,而且在不提供任何服務的情況下「向死人收費」,並向客戶提供不良財務建議導致其財物受損。
在被曝出醜聞後,澳洲國民銀行(NBA)緊急採取了管理層「大換血」,並取消備受爭議的「貸款引薦人回扣計劃」;澳新銀行則從4月起取消600家分行出納員銷售指標,澳大利亞聯邦銀行和西太平洋銀行也在忙著處理上千個客戶的起訴。
據牽頭此類訴訟的律所最新消息,此前因向學生、失業者和領傷殘撫恤金者出售毫無價值的信用卡保險被集體訴訟的澳大利亞國民銀行,已於11月20日以4950萬澳元與原告達成和解。
但這筆費用與西太平洋銀行可能面臨的罰款相比則是小巫見大巫。
據法新社報導,在向聯邦法院提交的索賠申明中,AUSTRAC指出,以西太平洋銀行2300萬起嚴重違規行為,每次違規將被處以1700萬-2100萬澳元罰款計算,該銀行可能會面臨483萬億澳元(合330萬億美元)的罰款。而據世界銀行數據,2018年全球GDP僅為85.79萬億美元。
也就是說,此筆罰款相當於2018年全球GDP近4倍。
西太平洋銀行表示,目前正在對AUSTRAC的索賠進行審查,並且已經自發報告了此前未向AUSTRAC報告的付款情況。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國際金融報,點擊「閱讀原文」或訪問yuanben.io查詢【63AK5FLM】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