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目前的中國不僅僅是"世界工廠",同時也從全球進口各種各樣的資源和商品,包括鐵礦石、石油、天然氣,因為僅憑本國的資源和產品,是滿足不了國內和國際需求的,也無法實現"擴大再生產"。因此,從某種意義上將,貨運、物流是中國的生命線,堪稱是中國經濟心臟持續泵動的血管大動脈,而最近美國就開始下手了。
美國"聯邦公報"網站在10月29日刊發了一份文件,文件內容顯示,"基於(美國)的國家安全原因","美國將嚴格監控向中國的貨物供應","對向中國供應商品的許可證","進行重新審查"。報導稱,在審查時,美國將重點考慮這些運往中國的貨物,是否會幫助中國"開發、製造、維護、修理或操作武器系統"。和中國"享受同等待遇的",還有美國的老對手俄羅斯,以及南美反美鬥士委內瑞拉。
從目前來看,美國嚴密監控的,還只是中國採購的涉嫌軍事方面的貨物運輸,但需要指出的是,很多產品其實是軍民兩用的,比如說鐵礦石,是不是可以用來"開發、製造、維護、修理"各種武器系統?什麼武器可以離得開鋼鐵?除此之外,一旦局勢到了不可預測的階段,美國肯定會擴大對輸往中國的貨物供應監控力度,甚至完全切斷中國的海外物流網絡,單從美國的軍事力量來說,要做到這一點其實並不難。
一方面,美國對全球很多國家擁有巨大的影響力,而且不少國家也對中國的崛起抱著敵視的態度。比如說印度,美國在波斯灣、印度洋都有強大的海軍力量坐鎮,常駐1-2支航母編隊,且有2-4艘核潛艇伴隨。中國雖然在印度洋有護航編隊,但其實力不足以與美國的航母艦隊抗衡,更何況美國還會得到地頭蛇印度的幫助,此次中印在北部邊境持續對峙,印度就威脅要對印度洋上的中國船隻下手。
另一方面,美國控制了幾乎所有海上運輸通道,包括直布羅陀、馬六甲、巴拿馬。唯一沒有被美軍控制,且具有全球性戰略意義的黃金水道,就只有荷姆茲海峽,目前該海峽處於伊朗革命衛隊海軍的控制之下,而從這裡出口的石油、天然氣佔到全球供應量的1/4到1/3。也正是為了避免卡脖子,中國才援建中巴經濟走廊,租用巴鐵的瓜達爾港,其目的就是為中國進出波斯灣的油輪提供最短的海上運輸路線。
此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中國的"馬六甲困局",但也充分反映了,美國對於全球貿易運輸網絡的超強控制能力。和平時期這一手段無疑是穩妥的,但一旦局勢不測,那麼瓜達爾港很可能會在印度海軍的攻擊下毀於一旦,中巴經濟走廊的作用和效果將大打折扣。此外,中國從澳大利亞、南美、非洲進口原材料和產品的海路,也大多在美國海軍的掌控範圍之內,面臨隨時被掐斷的風險。
當然,對於美國可能會切斷中國的貨物和貿易路線,中國也並非毫無準備。一方面,中國早已著手降低GDP增長對於進出口的依賴程度。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就曾在2018年接受採訪時表示,21世紀初中國的進出口總量一度佔到GDP的66%,一旦遭遇貿易制裁"壓力難以承受",但現在(2018年4月),中國的進出口總額佔GDP的比重"不到30%","已經相當低了","不是特別怕別人對我們做出什麼手腳了"。目前的中國,主要通過擴大內需來拉動經濟的增長,藏富於民,利用國內的消費推動產業升級和GDP的增長,14億人是一個龐大的人口,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再也不用"捧著金飯碗要飯"了。
另一方面,路上運輸依然可以將中國的產品、生產力和影響力擴散到中亞、西亞、中東、歐洲甚至非洲。因此,對於美國拿中國的貨運開刀,固然要引起高度的重視,但國家其實早有應對的預案,並且不到戰時,美國是不不敢完全切斷的,中國與那麼多國家做生意,美國幹出強盜行徑,這得得罪多少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