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詞中的一些物理性因素,如「風」,也可以循環來定義。
中醫所說的「風」是什麼?
通常中醫古書上的一些敘述是文學性的定義,我們脈診所看到的「風」是操作型定義,是科學上可以定義的風。
我們無法知道古書上的「風」的確切意義,但就其含義來判斷,「風」應是指循環的不穩定性,在脈診上看起來就是能量的不穩定。
因為微循環開口變多,造成標準差變大。
組織局部缺氧到某一個程度的時候,小動脈末梢的開口會大量打開,這時候循環的穩定度就沒有了,這就是所謂的「風」。
中醫的「風」為什麼會化成別的症狀?
就像我們所講的中風其實是腦出血,因為腦部在嚴重的缺氧之下,會把局部微循環的開口都打開,平常真正打開的開口應該只有百分之二。
但若是一直缺氧就會刺激開口打開到百分之十或以上,那時候腦部血壓的穩定度就沒有了,所以就容易中風。
血壓不穩為什麼會造成腦充血?
因為不穩是缺氧,缺氧就會刺激心臟,心臟就會加壓,以提供缺氧部位更多的血壓。
然而,缺氧部位的血管已經比較脆了,所以一加壓就容易破。
從「風」到「中風」,其實就是腦充血的過程。
古人只是觀察到「風」跟腦充血有關,卻不知道中間的來龍去脈。
但我們現在從研究循環的過程中,就能夠逐步理解。
如果曉得這些過程中發生的機制,要在中途插手治療、阻止過程惡化,就會比較容易。
——《看懂經氣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