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吐下瀉,小心諾羅病毒!

2021-02-13 好孕媽媽

    陸續出現的疑似諾羅病毒群聚感染的相關報導讓許多父母不得不繃緊神經。嬰幼兒的免疫力、胃腸道功能本來就比較弱,該怎麼做才能降低諾羅病毒所帶來的傷害呢? 


    諾羅病毒不怕冷也不怕熱,對清潔劑有抵抗性,一年四季都可能是流行期,因此,具有易傳染(人傳人,從小孩到大人無一倖免)、傳染力強(只要10棵病毒株就會傳染)的特性,並且不會因為某人曾經感染過諾羅病毒,下次就不會被傳染或感染後症狀就變得較輕。一般來說,諾羅病毒會通過飲食或飲水、接觸、飛沫等方式而傳播。當病毒藉由分泌物或排洩物附著在某物體上, 約可存留24~48小時,若這段時間內有人接觸到物體,又沒有徹底清潔即碰觸口鼻等,就可能受到感染。

    一旦感染到諾羅病毒,將可能引起噁心、嘔吐、肚子痛、腹瀉,部分較嚴重者可能會合併抽搐、倦怠、肌肉酸痛、脫水等症狀, 甚至引發大腸激躁症(成人常見)、壞死性腸炎、癲癇(良性居多)、腹膜炎或盲腸炎(後四者嬰幼兒較常見)。

    若發生在嬰幼兒身上,嘔吐的狀況會特別明顯,因此諾羅病毒有「嘔吐病毒」的稱號。基本上,諾羅病毒引起的症狀有「自限性」,大部分患者只要休息1~2天,症狀就會趨於緩和,直到逐漸痊癒。

    很多的病毒或細菌,都可能導致人體產生腹瀉症狀。大多數的諾羅病毒造成的腹瀉特性為「不帶血絲的稀水便」,就與輪狀病毒的酸臭水便、沙門氏菌帶血絲的腥臭便等不同,仔細觀察或許可分辨,但建議家長,若寶寶有類似狀況,還是先就診檢查較佳。


    針對症狀輕微的患者,醫師會開立益生菌,幫助平衡腸道狀態。若患者病況加重,一直嘔吐(體內不斷產生分泌物)、腹瀉(腸胃蠕動速度快),此時大多會採取「症狀治療」,即開立「抗分泌及抗蠕動類的口服藥物」,有助於緩解不適。

    因為此類患者上吐下瀉的特性,父母更需要幫寶寶準備「清淡」的食物。針對4個月以下的寶寶,仍可繼續哺餵母乳,而喝配方奶的寶寶則需先稀釋過再喂,若寶寶腹瀉嚴重,則可先餵食無乳糖的配方奶。4~6個月以上開始吃輔食的寶寶, 需先減量,並且暫時改成單方輔食(只有米麥精或果泥)。諾羅病毒患者因容易流失體內水分,回家後應多補充電解質,如電解質水、開水、稀釋過的配方奶、稀飯米湯等。

    目前沒有疫苗能預防諾羅病毒的感染,而諾羅病毒的變異大、型別多、傳染力強、潛伏期短(24~48 小時),一旦有一人被傳染,全家就可能受害。因此「保持潔淨」格外重要,如飯前便後勤洗手(溼、搓、衝、捧、擦)、隨時整理居家環境、不要生食生飲等。

    若正逢諾羅病毒高峰期或家中有人確診為感染諾羅病毒,則應定期以漂白水擦拭容易觸碰的物體表面,才能有效破壞病毒結構。採用85°C以上熱水洗衣服,減少病毒殘留機會。另外提醒父母,幫寶寶更換尿布時,可能無意間會接觸到排洩物,也請記得處理後馬上清潔雙手,才能真正避免之後沾染到其他物體表面而發生接觸群體傳染的狀況。



Tips:掌握就醫3跡象

    由於諾羅病毒具有「自限性」,若嬰幼兒在半夜、假日等非門診時間有嘔吐、腹瀉等疑似症狀,只要精神還不錯,可暫時休息一下,等門診時間到了再去掛號,但若沒什麼活力,則應儘快就醫。由於嬰兒的病程變化很快,如果 6 個月以下寶寶有症狀,建議父母直接帶來就診較佳。原則上,只要嬰幼兒有以下徵狀,就應該儘快就醫,以免病況加重。 

1.脫水:尿液量變少、尿液變黃、皮膚乾燥、流不出眼淚等。 

2.高燒:38°C以上,可能是因為脫水所引起,並容易導致精神變差。 

3.嘔吐:可能合併發燒、脫水、精神差等,嚴重的會連膽汁一起吐出。 

相關焦點

  • 吃海鮮未充分煮熟 諾羅病毒讓人拉到虛脫
    諾羅病毒報你知很多人愛吃海鮮,但食材若處理不當小心食物中毒。食藥署食品組組長潘志寬指出,食藥署近期接獲4起食品中毒案件,皆是因為食材受諾羅病毒和腸炎弧菌汙染,其中諾羅病毒是最常引起病毒性腸胃炎的病毒之一。潘志寬強調,諾羅病毒的發生與時令無關,常存在於生蚵、生蠔等貝類水產品所生長的環境中,食材一旦受到汙染,若未徹底加熱煮熟,民眾吃下肚便會食物中毒,反之只要煮熟便無中毒風險。
  • 諾羅病毒大爆發,加州入冬後已有32起,請注意預防!
    酒精對諾羅病毒無效,須用肥皂或漂白水消毒。
  • 13人疑似因Chipotle感染諾羅病毒… 一Chipotle分店因此暫時停業
    但在營運漸有起色之際,Chipotle現在又鬧出了似曾相識的顧客食物中毒事件…:一間在Virginia州Sterling地區的Chipotle分店現在又爆出疑似諾羅病毒(norovirus)爆發,所以暫時停業。
  • 聽聞 | 諾羅病毒蔓延至加東 卑詩餐飲業哀鴻遍野
    加拿大公共衛生署8日發布公告,稱可能由卑詩省生蠔引起的諾羅病毒感染或其他消化道疾病又新增22例,並且從BC省擴大到阿爾伯塔省和安大略省。該機構發布的公告說,截止到6日,共有289例腸胃病需要進行調查。其中201例在BC省,48例在安大略省,40例在阿爾伯塔省。患者吃了生的或沒有完全煮熟的BC省牡蠣。但是加拿大公共衛生署同時也表示感染源還沒有被完全確定。
  • ...27名乘船學生上吐下瀉。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澎湖海事...
    【臺華輪疑暴發諾如病毒感染】臺媒10日消息稱,臺華輪疑似暴發諾如病毒集體感染,27名乘船學生上吐下瀉。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澎湖海事水產職校師生搭乘臺華輪進行海上實習,27名學生陸續發生上吐下瀉情況,疑似與他們在船上食用的便當有關,經初步判斷是諾如病毒(臺灣稱「諾羅病毒」)感染。澎湖衛生局採取檢體送驗,了解原因。
  • 27名乘船學生上吐下瀉疑似集體感染?
    臺華輪(圖:臺灣「中央社」)海外網9月10日電 臺媒10日消息稱,臺華輪疑似暴發諾如病毒集體感染
  • 疑似自來水汙染業主上吐下瀉,朝陽群眾自建「拉稀群」互助
    我們趕過來邊收拾邊感慨,千小心萬小心,我們還是沒逃過。四五天之前,北京朝陽區東南角的一個小區,業主開始出現大人腹瀉,孩子嘔吐,或者上吐下瀉。因為小區鄰居們有一個大群,大家發現,上吐下瀉的人越來越多。於是鄰居們開始接龍,報告自家的樓號,症狀,人數。沒想到,人數越來越多,接龍的鄰居已經到了140多個,每家一人到三人不等,加起來幾百人。
  • 保健之窗|諾如病毒症狀是什麼?如何預防?
    諾如病毒又稱為諾羅病毒、諾沃克病毒,是一種引起非細菌性急性胃腸炎的病毒。諾如病毒導致感染性腹瀉,且傳染性較強,屬於自限性疾病,一般情況下無需特殊治療,目前也沒有特效藥物。全世界範圍內均有流行,全年均可發生感染,寒冷季節呈現高發。在中國5歲以下腹瀉兒童中,諾如病毒檢出率為15%左右。
  • 成都一幼兒園11名孩童出現嘔吐、腹瀉症狀,官方通報:諾如病毒感染
    9月26日下午,區疾控中心檢測出幼兒排洩物中諾如病毒呈陽性,結合臨床症狀研判,符合諾如病毒感染特徵。針對上述情況,區教育局已責成貝多彩幼稚園進一步加強疾病防控工作,始終把幼兒健康放在首位。成都市錦江區教育局2020年9月26日
  • 孩子上吐下瀉?家長不妨這樣做
    歐陽大夫,孩子昨天開始上吐下瀉,去社區門診看了,大夫說是秋季腹瀉,開了藥他也不吃,到底是怎麼了,為啥冬天還有秋季腹瀉?最近門診上,吐洩的孩子開始增多。因為瀉下急迫、反應劇烈,和秋季腹瀉症狀有相似之處,為方便家長理解,大多醫生會直接稱其為「秋季腹瀉」。
  • 上吐下瀉,你家孩子中招了嗎?
    導讀  秋冬季,發現孩子上吐下瀉、高熱、大便呈蛋花樣,甚至有流鼻涕、打噴嚏、咳嗽等症狀,很可能是受到輪狀病毒感染
  • 三津中學 三津技工學校開展學期末安全知識宣傳暨諾如病毒預防宣傳活動
    三津中學 三津技工學校開展學期末安全知識宣傳暨諾如病毒預防宣傳活動1月18日上午,學校全體師生參加升旗儀式
  • 沾上新冠病毒的食物,萬一吃了會怎樣?
    雞肉會有沙門氏菌、生菜有大腸桿菌、自助餐沾上諾羅病毒都會讓人生病,為何衛生官員沒有針對吃進被新冠病毒(COVID-19)汙染的食物發出警告呢?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及專家指出,儘管在感染者糞便中發現新冠病毒,但尚無證據顯示新冠病毒可透過消化系統致病。
  • 一家三口上吐下瀉,醫生說此病無特效藥可醫!
    諾如病毒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也可通過「氣溶膠」傳播。比如直接食用被諾如病毒汙染的食物,感染者嘔吐物或糞便中諾如病毒經細小飛沫汙染周圍環境(氣溶膠),接觸到被諾如病毒汙染的物體或直接接觸感染者後未徹底清洗雙手,與病人未使用公筷共餐等情況都可能被感染。保持良好的手衛生是預防諾如病毒感染和控制諾如病毒傳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
  • 20萬澳洲人集體出現上吐下瀉頭暈腦脹?這麼嚴重的病毒竟然是…
    20萬人澳洲人因為各種各樣五顏六色五花八門的理由請假了,上吐下瀉算輕的,頭暈目眩,渾身沒勁…以及還有明天你是否會想起….這麼嚴重的病毒竟然是因為:
  • 吃了一鍋蒲瓜,一家三口險喪命,上吐下瀉幾十次...…這幾種菜千萬小心!
    可就在前天,揚州姜老太太一家三口人卻被一個苦瓠子「毒」倒,上吐下瀉數十次,不但進了醫院,92歲老母親還一度休克病情危重。醫生表示,在搶救過程中,姜老太太和她母親多次嘔吐腹瀉,而且帶有明顯血跡。
  • 平昌冬奧諾如病毒事件:系因流動公廁水箱汙染
    據韓媒19日報導,韓國平昌冬奧會舉行的前一個月,保安等300多人集體感染諾如病毒事件的原因,經調查是擺放在奧運會設施各處的「流動公廁的水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