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在舟山寧波一帶的漁民出海,捕捉到梭子蟹,就將其當場放進了隨船攜帶的鹽滷中嗆死,發現味道還挺不錯,鹹鮮中還帶有些甜嫩,這道菜也就流傳了下來。因為是嗆死的,所以叫做嗆蟹。
「嗆蟹」肉質鮮嫩,脂膏肥美。可對來自上虞的徐阿姨來說,這道美味佳餚險些要了她的命!
徐阿姨今年59歲。她說,在上虞老家,嗆蟹是很多人喜歡吃的海鮮,當地甚至還有「無嗆蟹不成宴」的說法!「我們過年過節,一定要有這個菜的,夠分量上檔次,價格也不便宜啊!」
現在正是吃膏蟹的好時節,徐阿姨在家宴請賓客,就是這款鹹嗆蟹,連請三天。「
我大概就吃了一隻吧!那味道真是鮮美!」徐阿姨回答時,還不禁咂咂舌回味了一下。但就是這個鮮貨,把徐阿姨吃倒了——創傷弧菌導致的膿毒血症!
「大概吃完過了兩三天,我的腳就腫起來了,然後肚子也痛!」徐阿姨的家人說,當時腳上的皮膚繃得很緊,看上去都泛著亮光了,接著手上也腫了起來,整個人「白白胖胖」的……徐阿姨被送到了當地醫院,
入院時,已經高燒40℃,醫生進行抗炎治療後,情況依舊沒有好轉,於是實驗室進行了血培養,居然發現了創傷弧菌。
創傷弧菌是一種棲息於海洋中的細菌。
如果傷口暴露在含有這種細菌的海水中,可能引發潰爛,甚至導致組織壞死。經口感染時常迅速導致菌血症或敗血症。感染本菌後如不及時治療,病死率很高。 徐阿姨的病情進一步惡化,手腳皮膚開始潰爛,炎症指標非常高,當地醫院束手無策,建議立即轉院至樹蘭醫院。
「當時救護車送過來時,患者已經休克早期,膿毒血症嚴重,外周血血小板只有7000/ml(正常為10萬~30萬/ml),情況非常危重!」樹蘭醫院感染科朱夢飛主任介紹,醫院除了立即為徐阿姨進行有針對性的抗感染治療外,還迅速安排李氏人工肝治療,炎症明顯改善,總算穩住了病情。最近,漸漸康復的徐阿姨即將出院,當醫生追問病史,懷疑問題就出在那幾天吃的嗆蟹上!
而徐阿姨一年前曾做過胰腺切除術,正是海洋創傷弧菌的易感人群,應該避免生吃海鮮。健康人群可能並不容易感染海洋創傷弧菌,但是以下這類人群要高度重視:
有病毒性肝病、酒精性肝病、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長期使用激素、器官移植、HIV 感染、遺傳性色素(鐵)沉著的患者等人群。另外,有數據表明,有慢性肝病患者比無肝病患者在感染創傷弧菌之後,病死率超過兩倍以上。醫生建議,人們到海邊戲水時、或生吃海鮮時一定要做好保護措施,特別是肝功能不良者或身體有傷口時,以免被此菌侵襲導致感染;處理海鮮時、應戴手套,以防止扎傷;且建議海產類食物絕對要煮熟再吃,因高溫可以殺死創傷弧菌。
來源:都市快報
贊 賞
人能相遇,已是不易;心靈若相知,更要珍惜。堅持寫文不易,隨緣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