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為何那麼自信,自認為比中國強大?只因曾3次「打敗」中國

2021-02-23 樂府說歷史

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國內人民的努力,在很多時候一個國家的民族自豪感能夠讓整個國家的人民團結一致抵抗外敵,我國的歷史悠久,祖先留給我們的除了很多奇珍異寶,最重要的還是不屈不撓的精神,在遇到列強侵略時,我國的人民能夠團結一致抵禦外敵,在國家建設的時候,那些留學在外的有志青年們能夠放棄自己在國外的高薪生活以及優異條件,所以現在的中國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譽,很多國家都被中國人以及政府這種大氣的態度所折服,大家如今尊重中國,也願意到中國學習不一樣的國家文化。

但是於此同時,世界上也有很多盲目自大的國家,就比如印度,我們的印象當中,印度一直都是以「開掛」著稱的國家,現在網上也有很多關於印度的一些搞笑的視頻,尤其是他們在閱兵儀式上開著載著多人的摩託車的畫面,讓很多網友不敢相信印度竟然還能有這樣的操作,雖然在很多國家的印象當中,印度總是和髒亂差脫不了干係,但是有時候印度對中國的態度卻讓大家忍俊不禁,因為他一直都認為自己的國家綜合實力和中國查不了多少,甚至還比中國強很多,到底是誰給他的勇氣呢?印度為何那麼自信,自認為比中國強大?只因曾3次「打敗」中國。

第一次就是1840年的鴉片戰爭,鴉片戰爭本質上是英國侵略者對中國實施的侵略戰爭,但是當時英國的兵力不足,就從印度調遣了8000名士兵,因為印度當時是英國的殖民地,但是這些印度士兵們在英國人面前點頭哈腰的,但是一到了中國人面前就耀武揚威,英國人當時只是為了割地賠款,是想要從中國手中拿到錢,所以不敢在中國隨意放肆,這些印度軍人就不一樣了,他們把自己當成了英國人,在中國境內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最終這場鴉片戰爭以中國的失敗告終,印度就將戰爭勝利的功勞都歸結到了自己的身上。

第二次就是1960年的英法聯軍侵華戰爭,這場戰場中有一個中國人心中的傷痛,那就是印度軍隊在這產戰役中對中國的圓明園進行了破壞,他們打死燒殺搶劫,帶不走的東西就全部都破壞掉,我國的歷史遺蹟,著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就在這場戰爭中被毀滅,這是中國人心中一輩子的痛,這場戰爭中,我國的軍事力量也不強,實在是抵不過地方,所以也是以中國的失敗告終,印度回國之後大肆宣揚自己在中國的所做作為,還有自己掠奪的寶物,但是當時在社會上稍微有良心的外國人都對他們這種行為表示了深深的譴責。

第三場戰爭就是1901年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了,作為英國殖民地的印度這次成為了英國的主力,英軍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印度的士兵,明明是在替英國打仗而已,但是印度將自己當成了西方列強一樣,在戰場上印軍也是狂的沒邊,對中國造成了巨大的傷害,這場戰爭過後我國籤訂了《辛丑條約》,也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也是中國的屈辱史的開始,印軍在這場戰爭中表現突出,所以一直對外宣稱是九國侵華戰爭。

但是這三場戰爭中雖然都有印度的參與,實際上和他沒有任何關係,因為在歷史上是不承認印度的存在的,它代表的只是英國,最後還是英國獲得了最終的利益,而印度狂的無邊無際,認為自己現在的真實實力比中國強很多,實在是可笑至極,中國能夠從這麼多戰爭的打擊中走出來,發展成為現在的第三大軍事強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以及如今第三個成功登月的國家,靠的可不是天天吹牛說大話的本事,而是腳踏實地,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印度想要超越中國的話,還是先讓自己國內的飛機少出現事故吧。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相關焦點

  • 印度高鐵通車第一天,群眾高喊「打敗」中國,3天後卻成國際笑話
    印度是一個人口很多的國家,僅次於中國。中國的經濟發展是很快速的,而印度也不甘示弱,總想和中國分個上下。但是這些其實都是無從比較的,也沒必要。但是印度人的自信是我們無法理解的。對於中國人的交通便利,印度也總想對比,後來他們終於也建好了高鐵了。就在印度高鐵通車第一天,群眾高喊「打敗中國」,但是三天後卻成了國際笑話。
  • 印度比中國強大嗎,印網友:我們IT、醫療、寶萊塢和太空更強
    (2)印度比中國強大嗎?最初的問題是:中國比印度更強大嗎?在某些方面印度比中國強,但在某些方面中國比印度強。去年8月,TNI曾解釋過為什麼印度的經濟前景比中國更光明,這一判斷似乎已被隨後發生的事實所證實。正如我們當時所指出的,「印度和中國之間的差異可以歸結為一個詞:自由。」
  • 日本GDP是俄羅斯四倍,為何卻那麼害怕俄羅斯呢?
    縱觀世界近現代史,可以很直接的看到,經濟對於國家強大的根本決定作用。所以現代世界經濟越是強大的國家,自然國力越是強大,這也是美國強大,中國崛起的基礎。但是這個也有例外,最典型就是日本和俄羅斯,日本GDP是俄羅斯4倍,為何卻那麼害怕俄羅斯呢?其實原因只有四個字。日本是二戰後快速崛起的國家,在60年代就超過德國成為西方第二大經濟體,至今都是世界經濟第三強國。
  • 憑烈火5就可威懾中國?勸印度牛皮別亂吹
    直接原因就在於印度首都新德裡就在中國制導火箭炮和常規飛彈的射程覆蓋之內。  這裡還不提中國的二次核反擊能力。所以印度的叫囂更多是給國內看的。原因麼是因為中國在國際上最近對印度不太給面子(阻止印度加入 NSG核供應國集團,而且印度耿耿於懷自己不能獲得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理由是印度和中國人口一樣多,而且自己非常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但為什麼中國可以?
  • 印度高鐵通車首日,民眾高呼「打敗」中國,3天後成為國際笑柄
    印度是最近幾年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但過於追求速度而不尊重客觀規律也讓印度人在發展的過程中碰了不少釘子,比如印度政府夢寐以求的的高鐵事業到現在都沒有任何起色。而另一方面,印度的公路裡程數世界第一,達到了800多萬公裡,要知道以公路發達著稱的美國也僅僅才600多萬公裡的公路裡程,而這也說明修建高鐵完全沒有必要,事實上就連印度國民也都不希望開通高鐵。
  • 印度軍方:中國1艘元級潛艇與潛艇支援艦進入印度洋
    《外交》網站2018年10月16日援引印度國防部的消息稱,一艘中國海軍「元」級潛艇和926型潛艇支援艦「海洋山」號於本月早些時候挺進印度洋。可能執行反海盜任務。  《印度時報》的「元」級潛艇資料圖,不過也很難說這就是印度國防部發現的那一型  報導稱,這是解放軍自2013年以來第8次向印度洋派遣潛艇,上一次派遣是在2017年6月,一艘「元」級潛艇和926型支援艦被派遣至印度洋,執行了為期5個月的反海盜巡邏任務。
  • 美國那麼強大,為何還有那麼多州想脫離美國呢?
    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意思是背靠強大的力量,必然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作為國家來說,更是如此。
  • 印度高鐵通車,自認為超過中國,沒想到被自己人打臉:看不下去了
    感謝大家閱讀,在閱讀之前,麻煩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閱讀了,每天都會有新鮮熱門話題推送,完全是「免費訂閱」哦,敬請放心關注閱讀~  (內容源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印度作為人口大國
  • 印度一句話,讓中國5年努力化為泡影,西方:印度要「颳風」了
    印度每年和我國合作頗多,製造業所需原材料基本上都是從我國進口,中國產品在印度銷量極好,已潛移默化影響印度人的生活。而印度人對此現狀並不滿足,認為過多依賴中國市場,對他們經濟發展是一種負擔,於是開始禁用中國產品。
  • 外媒:印度是想追著中國PK?
    「疫苗外交:印度通過廣泛的出貨量尋求與中國競爭」,路透社當地時間7日以此為題報導稱,印度官員當天表示,印度已經批准向柬埔寨運送新冠疫苗,此外還計劃向蒙古國以及幾個太平洋島國運送疫苗。路透社稱,這是印度擴大「疫苗外交」的一部分。
  • 外國人問為何印度比中國更發達?國外網民:收入相差了四倍
    支持印度更發達的答案:「這是有趣的問題,可能印度人對基礎設施和緩慢的效率感到失望,但是,我會自豪地說,印度在許多方面更發達,人口方面,印度的人口結構比中國更有利,中國老齡化嚴重;經濟方面,由於印度是服務經濟
  • 印度人口數量緊追中國,面積卻不及中國一半,為何不多建高樓?
    眾所周知,中國是當今世界上的人口第一大國,有著將近14億的人口。充足的勞動力,廣袤無垠的土地,為我們中國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雖然如今中國並不是發達國家,但卻成為了發展最迅猛的發展中國家,成為了當今世界上的第二大經濟體。
  • 印高官:如果中國越界了10次,印度至少越界過50次
    「我向你們保證,如果中國越界了10次,我們肯定至少越界過50次。」據《印度教徒報》報導,當地時間2月7日,印度負責道路運輸和高速公路的國務部長V.K.辛格在馬杜賴接受媒體採訪時略帶「炫耀」意味地宣稱,印度在中印邊界實際控制線(LAC)上的越界次數比中國多,而印度政府從未對外透露過這一情況。
  • 為實現「自力更生」,印度再對中國下重手,不料這次莫迪自食惡果
    印度無法擺脫對中國的依賴來自觀察者網的消息稱,雖然莫迪政府計劃讓印度實現自力更生,用印度製造代替中國製造,印度也頻繁對中國出手,打壓中國企業,但印度製造並未因此而崛起,而中國製造仍舊在印度受到廣泛歡迎。從數據來看就是,印度從中國的進口額不降反升,中國製造已經佔到了印度進口的18.3%,比去年同期還增加了4.5%。
  • 24小時6次表態!印度再聽不懂什麼意思就是智商問題了
    8月2日,中國政府發布《印度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進入中國領土的事實和中國的立場》文件,有數據有真相,擺事實講法理,全方位還原了事件,也讓國際社會認清了印度那些毫無根據的所謂藉口。  8月3日上午至4日凌晨,外交部、國防部和人民日報、新華社、解放軍報以及中國駐印度大使館等先後就印方越界事件密集發聲。
  • 印媒:簡單複製中國,印度很難成功
    印度《印度時報》網站11月15日文章,原題:印度不是中國,複製其產業、貿易政策會招致制裁 。這意味著,印度試圖複製中國的「產業政策」,或者說國家對特定行業的支持,使其成為國家龍頭企業。這樣做的風險很大。因為印度不是中國。(莫迪政府宣傳的)Atmanirbhar意指「自力更生」。政府說這不是「自給自足」,尼赫魯和英迪拉·甘地曾嘗試過「自給自足」,但結果是災難性的。「自力更生」的目標不僅僅是為印度生產,還為世界生產,把印度打造為出口中心,同時創造大量就業機會。
  • F1將現中國車隊?中資收購印度力量進入倒計時
    之後因為再無下文,這被認為是一次沒有根據的捕風捉影,但帶來的關注效應可見一斑。事實上,自從F1賽車的引擎在上海國際賽車場拉響至今,已經過去了14個年頭,期間中國的車迷人群在不斷壯大,中國的賽車文化在不斷深入,就連中國的民族品牌也多次入局,而當這一系列利好呈現在眼前的時候,兩個問題總是縈繞在中國車迷的腦海中揮之不去,何時能有一個中國車手真正進入F1?
  • 印度網民:中國國防預算增至1750億美金,為印度的3倍之多
    北京:中國今日宣布將今年度國防預算上調8.1個百分點至1750億美金,超過印度國防預算金額的3倍,這顯示了中國推動進一步軍隊現代化的野心。尊敬的網民當你不了解印度的價值時,誰能懂?做個誠實的印度人有了民主主義和社會自由,我們不需要戰爭就能打敗中國。
  • 萬萬沒想到,印度從這裡對中國下手,防不勝防呀!
    印度嚴格審查「孔子學院」,原來也是聽「大哥」的! 8月2日,《印度斯坦時報》報導稱,印度安全機構對中國在印度高等教育領域的影響力表示擔憂。   孔子學院進入各國大學是為了增進文化交流,給學子了解中國文化的機會。但是自2018年開始,美國先後有一批學校關閉「孔子學院」。而今印度的審查,不過是亦步亦趨!
  • 為什麼印度害怕中國,卻不害怕美國
    Moreover,both have a mutual 'adversary』 in sight我認為印度不會害怕中國啊印度人一般求穩。為什麼要冒險進攻一個你打不得的國家呢?請注意,儘管我們軍隊落後中國軍隊,不過我們保衛自己的國家還是做得到的。一旦爆發戰爭,只有兩個結果:要麼是陷入僵局,要麼是互相毀滅。儘管表面上的軍事實力很強大,中國軍隊還是不會冒險深入印度境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