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冬季多雨,卻無陰冷之感。相約臺灣朋友晚餐,她發來了這家店。乍聽名字,頗有「山寨」的味道。順著地圖找過去,在幽暗的巷子深處找到了,店門口掛著一盞白色日式燈籠。推門進去,拖鞋落座,恍惚之間,感覺恰似京都和大阪的老店。
其實,臺北一直都是日本以外日料廝殺的主戰場,因為臺灣和日本不同尋常的歷史關係,這裡不僅有百年傳承的老店,也有日本知名日料的海外分店。
店名叫「瞞著爹」,是兒子瞞著墾丁父親大人偷偷來臺北開的日料店,如今已有4家分店,怕是也瞞不住了。不像其他連鎖店標準化策略,每家店都離的不遠,賣的東西是完全不同的,熱情的臺灣朋友幫我們預定的是一店,專門經營無菜單手握壽司。在這裡,吃到什麼全看與食材的緣分。
魚子雞蛋羹配木勺,味道清純。
有點「油肚子」的黃花魚配小紅梅,味道極贊。
在這裡服務員會耐心的講解每道壽司的名字、製作方法、食用順序。最後製作手握壽司的主廚會前來解釋壽司的製作細節,整個用餐過程非常愉快。
這道壽司主盤從左到右用了六道食材,口味多樣,做工很有講究。尤其是那個蝦頭,是經過特殊加工,裡面塞滿了米飯,是可以吃到眼睛的地方,像鍋巴一樣脆酥。
接下來是魚子飯,撐的好飽。
最後是一份日式甜品來結束這套無菜單壽司大餐,總體下來人均1800臺幣(人民幣350元),雖然價值稍貴,但是比起日本那些牛逼哄哄的壽司店來說,這個價格也是物有所值。
瞞著爹二店又叫「門外漢」,主要經營燒烤,可以預定包間,布局緊張,屬於小而美的日料店。其實大多數位於大阪和京都的壽司店也都是這樣,尤其是東京築地市場的壽司店更是擁擠的轉不開身,除此之外,還不讓拍照、只接受日文點餐,老闆也是常年板著面孔等等,真是苛刻到無以復加。
不得不提的是三店,大眾點評網上大部分朋友去的就是這家,主要以經營丼飯為主,什麼是丼飯?沒吃過的朋友可以理解為「生魚片蓋飯」,關於丼飯和手握壽司的區別,大概就是快餐和正餐的區別。壽司可以像西餐一樣邊聊邊吃2個小時,而丼飯大概只需要15分鐘。既然是快餐,那就必須依靠高頻翻臺率來賺錢,所以這家店人氣很旺,無法預約,只能前去排隊用餐,服務態度只能勉強過關。三店位置優越,就在微風商場後面,不算隱秘,很容易找到。網上大部分的評價都是這家,主要是說排隊和座位擁擠的問題。
四店新開,又叫「京柚子鍋」,主要經營熟食,專為無法吃生魚片的朋友準備,味道也不像日本壽司店那般生硬,加入了中國人喜愛的火候,最好提前定位。瞞著爹這四家店各有定位,在臺北日料中小有名氣,主要的原因除了食材和工藝外,和熱情的臺灣式服務分不開的。
暴走夫婦見聞錄一個熱情衝動的白羊女,一個溫情居家的射手男,旅行說走就走,生活天天新鮮。我們相信:有趣的不是生活,是人。
現在關注我們,贈送精美明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