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問一下:
有多少人討厭吃香菜?又有多少人討厭吃折耳根?
之前看到過一條#國際臭味等級表#,原以為鯡魚罐頭的奪冠是板上釘釘的事兒!
沒想到,第一名竟然被韓國鰩魚片半道截胡了!而且,咱們中國的折耳根竟然也上榜了!
看起來平平無奇的折耳根,威力竟然這麼大?!
吃過的網友說:
「就像一條草魚,住在滿是淤泥和水藻的渾濁池塘裡,吃了一口水面掉下來的蚯蚓,如果這個場景有味道,那這就是折耳根的味道。」
作為屢次登上「十大最難吃蔬菜」的折耳根,愛得愛死,恨得恨死。
但無論它引起多大的爭議,卻依然是雲貴川人民的心尖尖兒。
各位,雲貴川人民的「命根子」——折耳根,了解一下嗎?
第一次吃折耳根時,我的眼前閃過了人生的走馬燈。
「這啥玩意兒啊?也太太太腥了吧。」
「嘔————」
作為北方人,真的很難get雲貴川對摺耳根「深沉的愛」。
不過,也有不少人還不太了解這個神奇的食材吧。
折耳根,又叫魚腥草。
主要生長在雲南、四川、貴州、重慶、湖北等地,其味澀、腥、苦、甜,口感清脆,如嚼草根,是當地人民最愛的食材之一。
因為民間常挖根食用,所以稱之為「蕺兒根」。西南地區的方言裡,「蕺兒根」音同「折耳根」,也就有了折耳根這個俗稱。四川盆地周邊稱之為「豬鼻孔」或「豬鼻拱」。
去年的疫情時期,在全國聲援武漢的時候,四川人民還向湖北捐了3噸的「折耳根」。不管啥時候,續命神根絕不能斷。
而且,折耳根也是一味中草藥材。《中國植物志》對魚腥草的描述開篇就是「腥臭草本」,也是非典時期官方認證的治療藥材之一。
要問折耳根到底有多令人作「嘔」?
據說,就連李時珍發現它的時候,都難掩「嫌棄之情」,於是才起了個「魚腥草」的名字。
多少人在聽到名字之後,第一時間就被勸退了?哎,都是名字惹的禍。
你是愛折黨,還是厭折黨呢?
吃烤豆腐要有折耳根!洋芋粑粑要有折耳根!
絲娃娃要有折耳根!酸湯鍋要有折耳根!
攤煎餅要加折耳根……
在雲貴川,沒有折耳根的春夏秋冬是不完整的。
對摺耳根貴州人的話說:沒有折耳根的蘸水,是沒有靈魂的。
曾有報導顯示,貴州折耳根的年消費量,達20萬噸以上,幾乎每天要吃掉3萬斤的折耳根。
「我不是在吃折耳根,就是再去吃折耳根的路上。」
折耳根有三種吃法:吃根、吃葉、根葉一起吃。
還有三種經典做法:涼拌、火鍋、當蘸水。
不管平日還是過年,涼拌折耳根永遠是飯桌上的「座上賓」。
將青菜頭切成與折耳根同樣粗細,然後加入蔥姜蒜、醋、幹糊辣椒、花椒麵、白糖等佐料,和個幾圈攪拌均勻就得了。
配上熱氣騰騰的小面和米飯,清新脆爽、麻辣開胃,越吃越下飯,那滋味沒誰了!
要是頭天沒吃完,經過一晚醃製的折耳根,味道將得到大大的升華,軟了一些更入味。配上一碗湯飯,呼嚕呼嚕就吃完了。
折耳根也是川渝人們吃火鍋/串串時的必點菜品。
除了直接當火鍋涮菜,擅長調味的川渝人也喜歡將折耳根與牛肉組成CP。
麻辣鮮嫩的牛肉搭配脆爽折耳根,一次能吃它100根!
作為嗜蘸水如命的貴州人,不管是吃狼牙土豆、還是吃戀愛豆腐果,又或是卷餅,搞上蘸水那才叫地道。
貴州人的蘸水,除了經典的蔥姜蒜三件套,折耳根、香菜也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除此之外,折耳根炒臘肉、折耳根燉雞、燒烤折耳根……
這還沒完,當我看到折耳根酸奶時,我明白了貴州人對摺耳根「喪心病狂的愛」szd!
總之,在貴州萬物皆可蘸,萬物皆可折耳根。
嘿兄弟,折耳根是你的心尖尖兒嗎?
你吃過折耳根嗎?覺得味道如何?
折耳根還有哪些好吃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