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學家加強極端環境下人類生存研究

2021-02-08 央視網

中國醫學家加強極端環境下人類生存研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09日 16:58 來源:

  新華網西寧12月9日電(記者文貽煒 鄭瑋娜 譚劍)周玉成,心臟搭有五個支架,十次登上海拔5000多米的風火山,這位被國內高原病學專家、中國工程院吳天一院士稱為創造醫學史上人類生命奇蹟的青藏鐵路建設者,日前在北京接受了醫學專家對其身體的全方位檢測。周玉成引起國內醫學專家的關注,始於一個月前在青海舉行的「青藏鐵路醫療保障院士行」活動。在專家看來,周玉成的經歷和身體狀況為醫學界研究「極端環境下的人類生存」提供了重要實例。

  中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邱長春說,高原和沙漠在中國全部國土中佔了相當比例,在西部開發的背景下,加強極端環境下人體適應性的研究,將有利於為建設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更多的科學保障。

  邱長春主要從事高原低氧人體損傷防治研究,周玉成是她研究課題的重點對象。

  青藏鐵路大部分處於海拔4000米的「生命禁區」,沿線空氣含氧量比海平面減少近一半。惡劣的高原氣候隨時可能引發肺水腫、腦水腫等危及生命的高原病。據史料記載,當年川藏公路建設就有3000多名建設官兵犧牲在高原。

  為保證施工人員安全,青藏鐵路建設工程沿線建立了100多個三級醫療機構,平均每10公裡一座醫院,硬體投入總金額達1.5億多元。在這樣的保障條件下,青藏鐵路建設者無一人因高原低氧而死亡。

  「西部大開發的繼續深入,是以建設者的生命保障為前提的。極端環境下人類生存研究在未來具有廣闊的適用前景。」邱長春說。

  邱長春近年深入青海、西藏、新疆等地的高原與沙漠極端環境,收集了近2萬個基因樣本,通過研究生存在極端環境下不同民族的基因組成,探尋惡劣環境下的人體適應機能。

  「與國外的研究相比,我們還存在較大差距。」他說,「隨著人類生存空間不斷向高山、海洋和太空擴展,極端環境下人類生存問題已成為許多國家的重點研究課題。這一研究的推進將直接強化國家的軟實力。

責編:尹強

相關焦點

  • Nature Sustainability | 土地權屬幹預對人類福祉和環境的影響【轉】
    *中文標題和摘要系簡單翻譯,可能存在部分錯誤,請以英文為準————摘要:土地權屬安全日益被認為是推進全球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基本要素,但人們仍對它如何影響人類福祉和環境成果存有疑問我們確定了117項旨在評估土地權屬安全乾預措施對這些結果的因果關係影響的研究。這些研究中大約有三分之二報告了改善的權屬安全性與人類福祉或環境成果之間的積極聯繫。評估社會和環境成果的研究中,近一半的研究都對兩者都有積極影響。
  • 《環境與法制研究》徵稿函
    《環境與法制研究》徵稿文章重點圍繞下列任一主題撰寫:1、圍繞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全方位全過程推行綠色規劃、綠色設計、綠色投資、綠色建設、綠色生產、綠色流通、綠色生活、綠色消費,使發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資源、嚴格保護生態環境、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基礎上,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闡釋;2、圍繞環境信息依法披露,要針對存在的突出問題,聚焦對生態環境
  • 世界資源研究所分享2018全球五大環境熱點
    過去一年,各地極端天氣肆虐、碳排放持續上升。2018年全球環境趨勢是否得以改善?
  • 地球環境將有所好轉?環境或更糟!
    ,孕育了多種多樣的生命,如今地球是人類的唯一家園,但是在人類的發展下,地球的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使地球的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目前地球危險重重,地球溫度持續上升,導致冰川在加速融化,海平面在不斷上升,世界多地面臨著被海洋吞沒的危機,另外水資源越來越短缺,多國人民都面臨這一問題,這已經影響到了人類的生存
  • 電影《末日飛船》:極端環境下的人性,到底是怎麼扭曲的?
    一場災難,很快就來了,輪船忽然脫離了大海,懸空了,這一下子,整個輪船上的人,都慌了,這些人首先要面對的就是生存問題,阿飛為了討好政客老王,心甘情願的當了小弟,在這樣的一個脫離了地面的輪船上,人們沒有了任何的約束力,阿飛和一幫男人,很快就欺負了船上的很多女人,阿美也是其中一個,而且阿美的男友也被阿飛解決了,由於政客老王和兒子小王也垂涎阿美的美貌,阿飛在自己佔有完阿美之後,又送到了老王的房間內,老王佔有了阿美之後
  • 鯊魚與人類:當藝術家參與到環境保護
    「鯊魚與人類」俄羅斯站新聞發布會嘉賓合影3月26日下午, 「鯊魚與人類」當代中國藝術展俄羅斯站新聞發布會舉行。
  • 研學丨如何撰寫環境科學方向的研究性學習報告?
    環境科學是一門研究環境的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四個部分的學科。它提供了綜合、定量,和跨學科的方法來研究環境系統。由於大多數環境問題涉及人類活動,因此經濟、法律和社會科學知識往往也可用於環境科學研究。同時,環境科學也是一門研究人類社會發展活動與環境演化規律之間相互作用關係,尋求人類社會與環境協同演化、持續發展途徑與方法的科學。
  • 維護平衡、淨化環境
    延吉電視1臺採訪報導維護生態平衡,淨化生存環境環保酵素走進社區主題宣講於7月15日
  • 天花:人類與疾病鬥爭中的唯一勝利
    在現代醫學出現之前,人類在疾病威脅面前也不是全然等待命運的安排。中國古人在與疾病鬥爭的過程中,很早就發現了有些疫病是通過傳染傳播的,而且,他們發現有些患過傳染病而康復的人,一般不再患同樣的疾病,於是使用物理方法(如搗碎、研磨)發病個體的組織臟器,製成原始疫苗。如東晉時,葛洪所著《肘後方》中,就有關於防治狂犬病的記載,其中「治卒有猘犬凡所咬毒方」有云:「仍殺所咬犬,取腦傅之,後不復發。」
  • 硅藻︱地球賴以生存的瑰寶
    點擊上面↑↑↑藍字,跟中國硅藻泥網一起選擇好品牌
  • 綜述|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一帶一路」倡議下環境與社會方面的11個前沿問題
    ---愛因斯坦2019年10月13日至15日,「大咖」雲集昆明,以國際學術「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onference, Horizon Scanning」會議為契機,成立了一個跨學科的研究小組,旨在探討「一帶一路」倡議下環境和社會方面的前沿問題。
  • 心疼:網曝濮陽市中心動物園管理鬆散,動物生存環境惡劣
    日前,微博認證為「拯救表演動物項目」的網友發布了一則拍攝於濮陽市中心動物園的照片,照片顯示濮陽市中心動物園裡面的動物生存環境令人擔憂
  • 方舟:生存進化
    方舟:生存進化是由獨立工作室Wildcard旗下由虛幻引擎4(Unreal Engine 4)打造的生存類開放世界遊戲,由蝸牛代理的方舟生存進化online已於2017年1月1日上線。遊戲故事主要講述,一群人醒來便出現在神秘海灘,為了生存而探索遠古開放世界,玩家需要通過合作/競技來獲取生活必需品。
  • 醫學史上的11月5日:荷蘭著名醫學家克裡斯蒂安·艾克曼逝世
    歷史上的今天即1930年11月5日,荷蘭醫學家克裡斯蒂安·艾克曼(Christiaan Eijkman,1858.8.11-1930.11.5)
  • 霍金再提人類最大威脅,中國已驗證!
    據英國報導,英國科學家史蒂芬•霍金教授(Professor Stephen Hawking)說,他認為,汙染和人類的「愚蠢無知」仍然是人類所面對的最大威脅。同時,他也表達了自己擔憂在戰爭中使用人工智慧技術。這位世界領先的理論物理學家在接受英電視臺採訪時稱,在我們過去十年對待環境的過程中,「我們已經變得更加貪心不足或更加愚蠢」。
  • 合作丨長庚光學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副所長趙文霞首先代表所內各級領導及專家學者向長庚光學的到來表示歡迎,對長庚光學近兩年來取得的成就表示讚許。她介紹,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主要從事我國林業發展和生態建設工作,所有的專業方向都與光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在實際工作中的有些需求,現有器材無法滿足,而長庚光學所從事的是創造性的生產工作。
  • 最新研究:人類頭髮變白是可逆的,且與生活壓力大有關!
    研究發現,與衰老相關的白化主要是由HFPU的氧化損傷以及神經內分泌改變導致的,雖有藥物以及礦物質缺乏等環境因素會影響HFPU的功能,但頭髮白化仍被認為是與年齡相關的漸進且不可逆的過程。近日,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預印本雜誌《bioRxiv》上發表了關於頭髮變白的最新研究成果,發現人類頭髮變白是自然可逆的,且這種變白和逆轉與行為和心理的壓力變化是協同進行的。
  • 造成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屬於侵權?茂名人千萬別這樣做了!
    本期內容主要介紹了《民法典》有關汙染環境、生態破壞的侵權責任。環境利益是人類生存的基礎性利益,是國家的根本利益,環境安全直接關係到社會、經濟、資源、人口的可持續發展,屬於民法所保護的重大利益。李太賢律師案說民法李太賢律師在本講中,充分論述了習近平同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著名論斷,該論斷充分闡明人類對工業發展的不斷追求與人類生存環境、生態環境保護的哲學思想,為我們搞好生態環境的保護指明了方向。
  • 極端氣候威脅…威尼斯淹水後 下一個恐輪歐洲其他大城
    (Getty Images)飽受「過度旅遊」所苦的水都威尼斯,本周遭到逾50年來最嚴重海潮侵襲,震驚全球,也凸顯出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天氣現象,對歐洲的威脅與日俱增。威尼斯市長布魯納羅就推文把這次的災害歸罪於氣候變遷;科學家也說,洪水與野火等極端天氣事件,都因為氣候變遷而更常發生;而在歐洲北部與西部,同樣也出現洪水災情。
  • 你贊成放開人類胚胎基因研究的限制嗎?
    央視新聞客戶端10月6日消息,北京時間10月6日,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院裴端卿研究員與九位國際知名學者聯合發表了關於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新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