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一帶一路」倡議下環境與社會方面的11個前沿問題

2021-02-20 魚類生態學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RI) Conference, Horizon Scanning

Oct 13-15, 2019, Kunming, China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能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室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都需要有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誌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愛因斯坦

2019年10月13日至15日,「大咖」雲集昆明,以國際學術「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onference, Horizon Scanning」會議為契機,成立了一個跨學科的研究小組,旨在探討「一帶一路」倡議下環境和社會方面的前沿問題。最初確立了100個問題,「自然河流生態系統損壞嚴重」成為所有問題中最緊迫的一個(儘管它不是很新穎)。中國企業和金融家在全球各地發展水利基礎設施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帶一路」倡議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基礎設施和發展項目,為生態系統、經濟和社區帶來風險和機遇。「一帶一路」面臨的一些風險(棲息地破碎化、道路交通事故等)是顯而易見的,但「一帶一路」在發展和保護方面面臨的許多重大挑戰並不明顯,需要廣泛的考慮來加以識別。在這第一次「一帶一路」水平掃描中,跨學科的研究小組確定了11個可能對環境和社會產生重大影響但尚未得到承認的前沿問題。總體而言,「一帶一路」將增強中國參與國際環境治理的能力。因此,需要新的合作治理模式來平衡地緣政治、社會和環境利益。提高和統一全球環境標準對保護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至關重要。

標題:Horizon Sca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期刊: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類型:Review

一作&通訊:Alice C. Hughes

單位:

1.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綜合保護中心

2.中國科學院核心植物園保護生物學中心

3.中國科學院大學

First published: 12 March 2020

DOI:10.1016/j.tree.2020.02.005

「一帶一路」倡議下環境與社會方面的最「新」11個前沿問題:

1.地下水開採威脅著水陸生態系統的生存;

1.Groundwater pumping threatening the viability of above-ground aquatic ecosystems;2.無形的入侵者:未曾描述的真菌,細菌和病毒的偶然傳播(鑑於冠狀病毒接下來發生的事情,這是預言性的);2. Invisible invasives:  incidental spread of undescribed fungi, bacteria, and viruses (this one was prophetic given what happened next with coronavirus);3.水泥滅絕:水泥生產過程中石灰石開採對對喀斯特生態系統的影響;3.Cementing extinction: the impact of limestone extraction for cement production on karst ecosystems;4.「極地/冰上絲綢之路」呼籲制定一項為北極地區提供環境治理的全面法律條約;4.Polar/Arctic Silk Road urging a need for an overarching legal treaty to provid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 the Arctic.5.受到工農業、水上公園及新港口建設威脅的沿海生態系統正通過沉積物、消失的生物群和汙染物影響海岸線;5.Coastal ecosystems under threat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agricultural, and aquacultural parks and new ports is impacting the coastline via sedimentation, destruction of biota, and pollution;6.「一帶一路」倡議和中醫藥刺激了野生動植物貿易;6.BRI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supporting and stimulating a market in wildlife trade;7.協調「一帶一路」對外投資項目的國際和國家環境標準;7.Harmonizing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in BRI foreign investment projects;8.確保對「生命領地」的包容性治理和管理,並發揮「文化」在土著種及地方社區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作用;8.Securing the inclusive governance and management of 『Territories of Life』 and recognizing the role of 『culture』 in conservation of biodiversity by indigenous and local communities;9.在基礎設施融資方面的地緣政治競爭:作為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回應,其他G20國家提出了全球和地區發展倡議,這些倡議可能會加快對大型基礎設施的投資,這也可能會導致對其他可持續發展選擇性分析的不徹底;
9.Geopolitical rivalry over infrastructure financing : In response to the BRI, other G20 countries have proposed global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which could act to accelerate investment in large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potentially entailing less-thorough analysis of alternati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ptions;10.永不褪色的綠:原生生態系統中的「防沙化」和「恢復」;10.Regreening the never green: 「Anti-desertification」 and 「restoration」 in native ecosystems;

11.在現有衝突地區建立基礎設施的意願。

11.Willingness to build infrastructure in existing conflict zones.

What are frontier threats and opportunities posed by the BRI?

How do we develop frameworks to identify opportunities and risks for ecological systems impacted by the BRI?

How best can we reconcile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nd social issues related to human infrastructural development?

What tools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and quantify cost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se areas to inform decision-making?

What do future infrastructural developments mean for the ecosystems and indigenous groups of these regions?

Where connectivity changes local human dependencies, movements, and market access, what is needed to assess potential new threats and how to mitigate against them to safeguard cultures, ecosystems, and species?

Will the Belt and Road promote higher standard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realize the vision of 『ecocivilisation』, or will increasing geopolitical rivalry weaken standards and drive increase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What techniques are needed to measure and monitor the impacts and potential impacts of development, and how can agendas be shifted to promote the most environmentally viable options?

How will China reconcile the trade-offs between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losses and gains in developing the Belt and Road?

Although China has developed tools and frameworks to better enabl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in its borders, will these be used beyond its borders in concert with the BRI, and how can they be adapted for the diversity of conditions?

突出的問題:

「一帶一路」建設面臨哪些挑戰和機遇?

如何構建識別「一帶一路」建設對生態系統帶來的機遇和風險框架?

如何才能更好地協調與人類基礎設施發展有關的環境、經濟和社會問題?

可以使用哪些工具來確定和量化這些領域的成本和機會,從而為決策者提供信息?

未來基礎設施的發展對這些地區的生態系統和土著群體意味著什麼?

當連通性改變了當地人類的依賴、移動和市場準入時,需要什麼來評估潛在的新威脅,以及如何減輕這些威脅以保護文化、生態系統和物種?

「一帶一路」會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更高標準,實現「生態文明」的願景,還是地緣政治競爭的加劇會削弱標準,加劇環境惡化?

需要什麼技術來衡量和監測發展的影響和潛在影響,以及如何改變議程以促進環境上最可行的選擇?

中國在發展「一帶一路」的過程中,如何權衡經濟與環境的成本收益?

雖然中國已經開發出了一些工具和框架來更好地實現國內的可持續發展,但這些工具和框架能否適用於「一帶一路」戰略,如何適應複雜多變的環境呢?

圖片來源:https://www.transrivers.org/2020/3026/

精彩回顧:

相關焦點

  • 分析:西方的參與提升「一帶一路」的國際認受性
    29國的元首和領導人、130多個國家代表和60多個國際組織代表,今明兩天將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美英德法日韓等主要發達國家的領導人雖未親往捧場,還是派出高級別代表出席論壇。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今天在北京召開,將會有29個國家的領導人出席。美英德法日韓等主要發達國家的領導人雖未親往捧場,還是派出高級別代表出席論壇。
  • 大咖論道:「一帶一路」國際物流與貿易便利化
    ICC China海關與貿易便利化委員會在向政府與國際組織提供商界意見和建議、加強商界與海關交流與合作、幫助企業熟悉並掌握國際規則和慣例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今後,委員會將繼續為中國企業深入踐行「一帶一路」倡議,提高國際話語權和地位等方面發揮作用。
  • 疫情下的「一帶一路」——中兵衛在安全培訓中的作用
    自2013年倡議提出以來,「一帶一路」已經走過七個年頭,參與國家已經擴容至138個,各方面實現了不少新突破。
  • 泰國4.0新經濟發展模式搭上「一帶一路」快車
    所謂泰國4.0新經濟發展模式就是強調經濟結構調整、鼓勵科技創新,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社會,把泰國推進到一個高收入社會,從而改變目前過於依賴重工業和製造業的發展方式。長期研究泰國經濟發展的蔡偉才認為,今天的泰國面臨不少問題和挑戰:缺乏勞動力和進入老年社會、落後生產技術以及新商業和金融難以融合等困難。
  • 中英對照:​張明大使:共建「一帶一路」,實現更好發展
    很高興就「一帶一路」倡議同大家進行交流。各位都是中歐合作的參與者、實幹家,都關心和重視「一帶一路」倡議對中歐合作帶來的機遇。中歐兩大經濟體圍繞「一帶一路」所進行的跨越時空、跨越地域、跨越文明的深度對話與合作,使得我們今天的對話格外具有意義。Good afternoon.
  • 漢譯英交傳練習|「一帶一路倡議」的戰略意義
    錄音僅供口譯練習使用,講述如有不準確之處,請參考行業專家觀點專業詞彙提示:一帶一路倡議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分期貸款 instalment loan美國國債 US treasury bond外匯儲備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 對待一帶一路,印度到底有多糾結?
    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臨近,印朝野更是以特殊心態高度關注。  上周中國駐印度大使羅照輝在印三軍協會發表演講,攪動了印總體負面的對華輿論,引發也引導了一場印對「一帶一路」以及對華政策的公開辯論,不同聲音明顯增多。
  • 一帶一路丨從歷史中走來,向未來走去
    ●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2014年8月,習近平出訪蒙古國時,表示歡迎周邊國家「搭便車」。
  • 《你好,一帶一路》第五集:不謀而合
    △第五集:不謀而合(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哈薩克斯坦,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西瀕裏海,
  • 一帶一路,大馬帶路 | 為你 「帶路」
    每日,熱帶的陽光於晨煙中向這片土地傾瀉最濃烈而蒸騰的熱氣,人們便迫不及待地一頭扎進冷氣充足的室內小店,點上一份傳統甜點煎蕊,或破開一個冰椰子,兩三下工夫,食物就連同暑氣被一併掃光。但過不了多久,熱帶特有的豪雨又會在下午時分攜著電閃雷鳴準時到來,伴隨著雨聲雷聲,飛快地洗刷熾熱的土地。於是炎熱不再,一片清涼。正是這片土地,滋養了輝煌燦爛的文明。
  • 外媒:西方不應誤讀「一帶一路」
    西班牙《起義報》網站10月17日發表文章稱,文章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是開放且不斷發展的實踐綜合,而不是一項獨特的龐大戰略。
  • 【高端訪談】「一帶一路」有利於歐盟運輸線路現代化
    ——訪德國國際鐵路貨運商業協會主席歐拉夫·克魯格「對所有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國家而言,『一帶一路』意味著更多物流業基礎設施的擴建,經濟的更大發展。對歐洲而言,『一帶一路』意味著和中國間貿易額的增長、歐盟現有運輸線路現代化及新運輸通道的開闢。」 德國國際鐵路貨運商業協會主席歐拉夫·克魯格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以自己在鐵路物流多年從業的經驗指出,「一帶一路」建設從多個角度看,都有著巨大的意義。
  • 袁立:「一帶一路實踐:亞吉鐵路及經濟走廊」
    11月24日下午,應土木工程學院院長何旭輝、交通運輸工程學院院長高廣軍的邀請,袁立先生在鐵道校區國際報告廳作「一帶一路實踐:亞吉鐵路及沿線經濟走廊」學術報告。中南大學副校長陳春陽,交通運輸工程學院黨委書記賀志軍,土木工程學院黨委書記蔣琦瑋、院長何旭輝及近200師生共同聆聽報告會。
  • 細說絲路 | 對接「一帶一路」基建融資 伊斯蘭債券發展潛力巨大
    目前來看,伊斯蘭債券主要發行國家和債券交易市場均在「一帶一路」倡議覆蓋範圍內,伊斯蘭債券主要涉及行業也與「一帶一路」倡議重點發展的基礎設施等行業相吻合。因此,伊斯蘭金融未來必將成為「一帶一路」資金融通建設的重要內容。
  • 【雙語趣】「一帶一路」翻譯:寫實黨VS寫意黨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Silk Road Economic Belt)與「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的簡稱。這一概念「橫空出世」之後,各英文媒體的譯法基本都是One Belt, One Road。如果略有不同,那便是有人會在二者之間加個and。
  • 招募令丨「'一帶一路':全球治理與中國擔當」主題沙龍
    「一帶一路」倡議為沿線各國乃至世界搭建了一個互聯互通的良好平臺。
  • 不可錯過:「一帶一路」英文資料全解析
    5月14-15日,「一帶一路「一帶一路」的倡議是中國的,機遇是世界的,如此影響深遠、意義重大,在英文表述上也同樣需要嚴謹。國家發改委會同外交部、商務部等部門曾對「一帶一路」英文譯法進行了規範。 一、在對外公文中,統一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英文全稱譯為「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一帶一路」簡稱譯為「the Belt and Road」,英文縮寫用「B&R」。
  • 百富科技 | 一帶一路推動多國聯動,帶來哪些機遇?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3年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合作倡議。
  • 傑佛瑞•薩克斯:中國目前有兩大基礎設施的倡議值得學習
    可持續發展不僅意味著經濟發展要提升整體的生產水平,也意味著要確保社會包容性以及環境的可持續性。換句話說,經濟發展應該更加的公平,能夠惠及所有的人,能夠實現環境可持續發展,這是非常重大的挑戰,特別是考慮到過去世界經濟的運轉本身並不具有可持續性,並不能自然而然地帶來可持續發展。
  • 「一帶一路」英文怎麼說你真的知道嗎
    最近好些童鞋問我 ▼ 「一帶一路」英文譯法是什麼二、「倡議」一詞譯為「initiative」,且使用單數。不使用的措辭包括:「strategy」、「project」、「program」、「agenda」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