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5月底在菲律賓西部海域航行的蜂牙絲蘭漁民說,儘管遭到海事官員的抗議,中國漁船仍繼續在西菲律賓海(南海的一部分)的斯卡伯勒淺灘(黃巖島)捕撈巨型蛤蜊。
蜂牙絲蘭省因紛沓鎮的漁民Yoyoy Rizol說,除非中國漁民停止捕撈,否則西菲律賓海的巨型蛤蜊數量將會迅速銳減。
他說,中國人用安裝在小船上的螺旋槳來破壞珊瑚,並在黃巖島150平方公裡的瀉湖中挖掘堆積在淺灘岸邊的巨蚌。巨蚌隨後被一艘更大的船拖走。
黃巖島是一個傳統的漁場,由環繞瀉湖的三角形礁石和巖石組成,位於因紛沓南約240公裡處。
Rizol說,中國人從2003年開始在這片淺灘挖掘巨型蛤蜊。他在今年的一次淺灘釣魚時,近距離看到了巨大的蛤蜊殼,形容它們「閃閃發光」。
根據菲律賓海洋事務與海洋法大學院長巴董巴戈的說法,中國人在海南省的一個村子裡售賣這些巨型蛤蚌殼。
象牙的替代品
「它是象牙的替代品。其中一些還被用作珠寶材料。」
他說,2012年中方捕撈巨蚌的速度可能就已經加快了,那年,中國在與菲律賓海軍對峙後佔領了黃巖島。
「這可能就是我們在那很難看到巨蚌的原因。就算偶爾發現了,它的個頭也不會超過9英寸,或者拇指和小拇指之間的距離。」
位於Bolinaotown的菲律賓大學海洋科學研究所(UPMSI)在其社交媒體頁面上表示,過度開發和過度捕撈一直是對巨型蛤蜊種群的主要威脅。
幾近滅絕
UPMSI援引上世紀80年代的一項全國性調查稱,科學家們發現,當地最大的三種巨型蛤蜊實際上已經滅絕。
UPMSI稱:「為了試圖拯救這些物種免於滅絕,保護和引種計劃已經啟動。」
Bolinao海洋實驗室副主任塞西莉亞·科納科表示,1991年,UPMSI人員在斯卡伯勒淺灘播種了50種黑腹蛤和河馬蛤。
「巨蚌在我們的珊瑚礁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功能。它們需要近十年的時間來繁殖。「我們都應該努力保護我們的小巨人,不讓它們再次面臨滅絕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