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鮮行老闆史某出示工商執照與甲醛含量超標的魷魚
□記者陳沛通訊員張潔文圖
核心提示|大河報記者從洛陽市公安局天津路派出所了解到,該所於10月16日依法刑拘了兩名販賣甲醛含量超標魷魚的海鮮行負責人。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般來說,魷魚發泡並不會放福馬林,一些不法商販為了讓魷魚延長保質期,可能稍微兌一些福馬林。
那麼,如何辨別被福馬林泡過的海鮮呢?記者走訪了業內人士與專家,給喜歡吃海鮮的市民支支招。
案發|魷魚甲醛含量嚴重超標,兩海鮮行老闆被刑拘
9月22日,天津路派出所民警與澗西區工商局的工作人員到李家村菜市場的「隆鑫海鮮行」,抽檢該店魷魚,檢測結果讓人大吃一驚,該店所賣魷魚甲醛含量遠遠超出國家標準。
據工商局工作人員介紹,一些不法商販為讓海鮮不變質而非法用福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海鮮。
據執法人員調查,該店老闆史某與妻子劉某自2011年開始從胡某經營的「創創海鮮行」批發魷魚,而胡某的海鮮行也存在同樣問題且銷售額巨大,已構成犯罪。10月16日,史某與胡某等人被依法刑拘。
支招|如何辨別發泡食品是否使用了甲醛溶液浸泡?
那麼,如何辨別是否用過甲醛浸泡的海鮮呢?在山東經營海鮮的洛陽人姚先生說,一般講,魷魚肉不僅有白色,也有紅色,它們之間逐漸過渡,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特徵。同時,魷魚浸泡過含有甲醛的溶液後會變得比較堅硬、結實,顏色比平常鮮豔,表面黏液少了,魚腥味也淡了。
姚先生提醒:除了通過視覺判斷,還可以根據氣味辨別。甲醛是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水產品如果浸泡過濃度較高的甲醛溶液會有刺鼻的味道。同時,除了魷魚,一些魷魚絲如果表面過亮,也可能曾經用甲醛泡過。「一般來說,色澤太過於光亮的魷魚絲,也應儘量少吃。」姚先生表示,經常食用添加這些物質的食品,會對人體的消化系統造成嚴重刺激和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