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五塊管三餐,天天換著花樣吃,還可以跟老鄰居們拉拉呱、看看電視、打打牌,這樣的日子過著才舒心。」在汶上縣南站街道梁橋村「幸福食堂」內,88歲獨居老人任蘭英高興地說道。
為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努力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指數,在南站街道積極協調下,山東長恆信事務所集團籌集公益資金,推動南站街道在梁橋村試點建設了「幸福食堂」。9月26日,食堂正式開始試運營,總佔地面積約300平方米,目前已有本村和周邊村子的21位老人在食堂就餐。
「幸福食堂」為非盈利公益性質食堂,按照自願參與原則,採取街道幫助一點、村裡補貼一點、個人收取一點、社會捐助一點的「四個一點」運營思路,專門為村內符合條件的孤寡老人提供一日三餐,根據營養搭配飯菜,每天調換菜單,並將每日食材留樣保存,保證老人飲食健康可控。
南站街道黨工委書記王身柱介紹說,「在梁橋村探索設立『幸福食堂』,不僅是為了解決老年人的就餐問題,更是為鄰裡搭建守望相助的平臺。我們希望更多老年人通過在幸福食堂聚餐,加強溝通,增進感情,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真正的幸福生活。」
現如今,從街道到鄉鎮,濟寧市的「幸福食堂」正在「遍地開花」。而這項實實在在的惠民工程,得益於今年年初,濟寧市委宣傳部在廣泛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挖掘到曲阜市石門山鎮西焦溝村的老年人「幸福食堂」做法,經多方面徵求意見和充分論證評估,2020年4月15日,市文明辦印發《濟寧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幸福食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計劃在全市試點建設100個「幸福食堂」,分階段、分步驟穩步實施。
記者了解到,濟寧在「幸福食堂」建設過程中,以不增加基層村負擔為前提,有效整合盤活現有場所,秉持「三個整合一不新建」原則,因村制宜,統籌推進。「三個整合一不新建」,即整合村內現有閒置場所、整合村委大院、整合村民閒置房屋,不提倡新建、拆建,最大限度降低建設成本,實現實用為民的目的。
同時,每個村的「幸福食堂」都堅持「自願參加、低門檻設置」的基本原則,讓村內老年人「想參盡參、能參盡參」。不搞「大鍋飯」、不搞「一刀切」,對有子女的60歲以上老年人、願意來「幸福食堂」吃飯的,每人每天三餐共收取不超過5元錢費用;結合精準扶貧,提倡對無子女的鰥寡老人、貧困戶老人不收取費用。
截至今年9月底,濟寧全市各縣市區申報建設「幸福食堂」129家,建成117家,運行90家,通過一日三餐餐前餐後和節假日文明實踐活動開展,惠及全市2000餘位老年人用餐需求和精神文化需要。
來源:齊魯晚報·今日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