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如此在意從學校裡就進行反差別對待的教育,也是有前車之鑑的。9年前的3・11大地震造成核洩漏事故,福島縣民遭遇的啟示和偏見至今仍是一個問題。因為這場事故被疏散至日本各地避難的學生,遭受著嚴重的校園欺凌事件,內心充滿了極度的不安。這個現象被稱為「原發(原子能發電事故)欺凌」。
有一位前往橫濱市自主避難的初一學生,過去長達五年的時間裡,一直被同學稱為「黴菌」,遭受到暴力的威脅和金錢的勒索,10人左右的同級生以「核洩漏事故的賠償金」為要求,要求他前後支付了150萬日元的娛樂費和飲食費,直到父母偶然中發現家裡生活費被挪用找警察調查,才發現了欺凌事件的存在。這位學生在信中寫到:「很多次想死,但又想到在震災中死了那麼多人,就決定再難受也要活著。」
新聞媒體追究起來,發現各地來自福島的轉校生都受到了差別對待,或是「滾回福島去!」這樣的言論,或是稱某人為「放射能」,「不要離放射能太近哦!」這樣的言論,也都是從小學生口中說出來的話。「原發欺凌」事件讓人們對於日本學校有許多指責,認為學校對學生缺乏觀察和積極對應,太過鈍感,不能對這種現象進行啟蒙教育和正確引導的學校,是教育失格。
小學生的世界已是如此,何況各行各業。在長期化的避難生活過程中,福島人的人權問題是不能夠被忽視的:在酒店被拒絕,在參觀被拒,在加油站被拒……日本法務省為此開設了諮詢窗口和調查救濟活動,在一條呼籲人們不要用核洩漏事故傷害福島人的公告中,我看到了一段感性的文字:「過度對於關於核輻射影響的擔心,讓沒有根據的偏見和陳舊觀念變成了差別對待和人權侵害。遭受到了震災的人們,又在避難地受到差別對待,將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啊?考慮一下對方的心情,不要忘記溫柔待人,大家才能度過這段困難的時光吧。」
新型肺炎的流行,讓人們又想起了福島的過去。我聽到了真摯倡議的聲音:「恐慌狀態會暴露人類醜陋的本心,在過去的戰爭和災害中,總是有不同種類的特定人群受到偏見和差別對待,發生了許多悲劇。現在的新型肺炎正在發生同樣的事情,網絡上諸如『中國人不要再來日本了』『中國人是行走的恐怖病毒』『某地有帶著病毒的中國人逃跑了』之類關於中國人的誹謗和謠言四起。中國人以外也是如此。厚生勞動省接到了接受患者的醫院的關係者的電話,說孩子在學校受到了差別對待。請大家要相信專家和公共機關的情報,一個人一個人對正確的情報進行辨別,冷靜地進行對應。敵人只有病毒這一個。與差別對待和偏見這樣難以根絕的病毒也要戰鬥。」
那份倡議裡有一句話讓我不能忘記:「別在受災者的心中再留下傷。」
也是因為對差別對待的擔心,「會給工作帶來麻煩」「會讓小孩受到欺凌」之類的問題,讓日本政府在公開確診者個人情報的問題上十分猶疑。社會也非常重視引導和教育。事實上,在第一例死亡案例發生之後,我收到的一條推送是關於「如何消解壓力和怒氣」的專家訪談:「『拒絕中國人』這樣的風險對應方式是不可取的。這樣的差別對應,隨著時間的變化也有可能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日本感染人數越來越多,未來是不是在歐美也會出現『拒絕日本人』這樣的冷視和白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