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穎教授專訪:不可逆泛HER家族抑制劑助力NSCLC精準診療,惠及更多我國晚期肺癌患者

2021-02-23 中國醫學論壇報

參考文獻

[1] Lynch TJ, et al. N Engl J Med. 2004;350(21):2129–2139. 

[2] Paez JG, et al. Science. 2004;304(5676):1497–1500.

[3] Mok TS, et al. N Engl J Med. 2009 Sep 3;361(10):947-57.

[4] Zhang YL, et al. Oncotarget. 2016 Nov 29; 7(48): 78985–78993.

[5] Shi Y, et al.  J Thorac Oncol. 2014;9(2):154–162.

[6] Cote ML, et al. J Thorac Oncol. 2011 March ; 6(3): 627–630. 

[7] 中國惡性胸腔積液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組. 中華內科雜誌.2014,53(3):252-256.

[8] Tsai MF, et al. Sci Rep. 2015;5:13574.

[9] Shang-Gin Wu, et al. . 2013 Jun;41(6):1409-18.  

[10] Hong S, et al. JAMA Oncol. 2018;4(5):739‐742. 

[11] Tam I.Y.-S., et al. Mol. Cancer Ther. 2009;8:2142–2151. 

[12] Jiang HY, et al. Mol Clin Oncol. 2019 Sep; 11(3): 301–308.

[13] 2020年6⽉6⽇,第17屆中國肺癌⾼峰論壇.

[14] Maemondo M, et al. N Engl J Med. 2010;362(25):2380-8.

[15] Mitsudomi T, et al. Lancet Oncol. 2010;11(2):121-8.

[16] Wu YL, et al. Ann Oncol. 2015;26(9):1883-9.

[17] Shi YK, et al. Ann Oncol. 2017;28(10):2443-2450.

[18] Park K, et al. Lancet Oncol. 2016;17(5):577-589.

[19] Mok TSK,Cheng Y,Zhou XD,et al.Updated overall survival(OS) from extended follow up in ARCHER 1050:a randomized phase Ⅲ study comparing dacomitinib with gefitinib as first-line therapy for patients(pts) with EGFR mutations[EB/OL].ESMO Asia 2019,abstract LBA19.

[20] Soria JC, et al. N Engl J Med 2018;378:113-25. 

[21] Ramalingam SS,Vansteenkiste J,Planchard D,et al. Overall survival with osimertinib in untreated,EGFR-mutated advanced NSCLC[J].N Engl J Med,2020,382(1):41-50.

[22] 達可替尼片說明書. 核准日期:2019年05月15日.

[23] Engelman JA et al. Cancer Res. 2007;67:11924-11932.

[24] Gonzales AJ,et al. Mol Cancer Ther 2008;71880-9.

[25] Noemi Reguart, et al. Future Oncol. 2015;11(8):1245-57.

[26] Hirsh V. BioDrugs. 2015;29:167-183

[27]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非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2020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8] NCCN Guideline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Version 4.2020. Available at www.NCCN.org.

相關焦點

  • 肺癌精準醫學的踐行,從幾例NSCLC診治經過談起
    2015年1月20日,歐巴馬總統宣布了精準醫學時代的到來。在新年的同一天--2016年1月20日,第17期"和專家們一起看肺癌"遠程教育將在鄭大一附院遠程會診中心舉行,老朋友們不見不散。(鄭大一附院腫瘤科)姜國忠 教授(鄭大一附院病理科)李醒亞教授(鄭大一附院腫瘤科)病例討論和講座的主要內容:通過這次病例討論和臨床研究數據展示,你能從中了解到:1.
  • 患者招募之三:新藥FHND9041膠囊招募EGFR-TKI突變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江陰市人民醫院腫瘤1科15病區現正在開展 「評價FHND9041膠囊在既往EGFR-TKI治療後進展的T790M+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安全性
  • 首屆海峽兩岸精準醫學國際高峰論壇在福州舉行
    本次論壇為期2天,來自海峽兩岸三地的精準醫學專家和學者,圍繞本次會議主題「以患者為中心的精準醫療模式」,從政府、醫療工作者、醫療企業、行業協會、社會團體等多個層面做主旨演講,並重點圍繞「十三五」國家重點戰略「精準醫學研究」所關注的肺癌、乳腺癌、宮頸癌和前列腺癌等重大疾病的精準醫學進展做了經驗介紹和分享。
  • 【頭條】咳血絲痰查出晚期肺癌食管癌
    咳血絲痰查出晚期肺癌食管癌在廣東省人民醫院接受「開放+微創」根治術成功切除癌腫 南方農村報訊
  • 肺癌晚期如何進補?
    當肺癌晚期患者身體較弱,全身免疫功能、抗癌能力都比較虛弱,在寒冷的冬季應如何合理的進補?
  • 中國癌症基金會「肺越未來」肺癌患者關愛項目四川行科普宣傳活動啟動
    11月17日,中國癌症基金會「肺越未來」肺癌患者關愛項目四川行科普宣傳活動在四川省腫瘤醫院舉行。
  • 免疫治療:晚期肺癌腫瘤明顯縮小
    請點擊標題下的 解碼醫學,關注我們吧。 前沿醫訊 除了傳統的手術、放化療,還有什麼辦法可以「擊敗」腫瘤君?通過藥物「喚醒」自身的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癌細胞本身就會通過不同的機制,壓制免疫系統,當癌細胞表現出的PD-L1蛋白與T細胞上的PD-1受體結合時,T細胞就無法辨認腫瘤細胞,從而停止對癌細胞作出攻擊,於是,癌細胞便在人體內繁殖。「因此,抗PD-1藥物的原理就是刺激白血球『認出』癌細胞,阻斷腫瘤細胞PD-1/PD-L1信號通路,透過自身免疫力攻擊癌細胞。」
  • 肺癌患者的救命藥:第三代標靶新藥AZD9291正式上市!
    標靶治療已發展為晚期肺癌治療的重要的一環,由第一代的易瑞沙(Iressa)及特羅凱(Tarceva),到第二代的阿法替尼(Afatinib),直至今天的
  • 通知:京滬皮膚病名醫聯合會診,助力天津津門中醫皮膚病醫院精準醫療!
    天津津門中醫皮膚病醫院診療進入「精準醫療」時代 以「精準醫療 智享未來」為主題的「2018(第一屆)膚康皮膚精準醫療學術報告會暨膚康皮膚國際名院名醫籤約儀式」於2018年9月在北京全國人大會議中心隆重舉行。天津津門中醫皮膚病醫院受邀參會。
  • 陸凱祖:免疫治療抗PD-1藥物有助晚期肺癌治療
    2015年11月7日, 香港專科醫護基金在廣州進行新聞發布會,香港內科腫瘤科專家陸凱祖醫生介紹免疫治療肺癌醫學突破,抗PD-1藥物成效研究有新進展,有助於晚期肺癌的治療。抗PD-1藥物助於肺癌患者治療2015年11月7日, 香港專科醫護基金在廣州進行新聞發布會,香港內科腫瘤科專家陸凱祖醫生介紹免疫治療肺癌醫學突破,抗PD-1藥物成效研究有新進展,有助於晚期肺癌的治療。
  • 【第三屆國際肺癌研討會】中外名家薈萃 共討肺癌診治進展
    編者:10月16日,由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和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聯合舉辦的第三屆國家肺癌研討會在廣州召開。此次會議邀請了多名國內外的專家,共同探討肺癌早中晚期的診治和外科手術的現狀與進展,以及未來的創新與合作。
  • ESTRO 37:手握力強度是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生存預測指標
    荷蘭馬斯垂克MAASTRO診所的研究人員在對226名即將接受立體定向放療(SBRT)的患者進行分析後發現,握力弱是肺癌患者預期生存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這個發現為目前廣泛使用的腫瘤患者一般狀況 (performance status,PS)評分提供了額外的參考信息,幫助衡量腫瘤患者的總體身體狀況。
  • 晚期腎癌:又一組合療法即將獲FDA批准
    腎癌(RCC),如果在早期階段發現,RCC的五年生存率很高;而對於晚期或晚期轉移性RCC患者,五年生存率僅為12%。
  • 背痛是肺癌的早期症狀?提醒:這4個表現是肺癌的早期症狀
    隨著近些年環境汙染日益嚴重、吸菸、特殊工作群體等的不斷影響,慢性肺病也越來越常見,而肺癌的發病率更是在逐年增長。有數據研究表明,對我國居民來說,肺癌無論是病發率或死亡率,都排在了癌症第一的位置,是當之無愧的癌症之王!所以大家對肺癌也越來越重視,有很多科普肺癌症狀的文章中都提到了一個表現,那就是「背痛」。
  • 新藥:B型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的「升級版」
    這類藥物在國際指南中已經成為早期帕金森病單藥治療的一線選擇,也是中晚期帕金森病添加治療中的重要藥物。近年來科學家在原有第一代B型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司來吉蘭、第二代單胺氧化酶抑制劑雷沙吉蘭的基礎上,研發了新一代B型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其中包括沙芬醯胺和唑尼沙胺兩種有廣闊前景的新藥。
  • 重磅,我國臺灣針對免疫療法擬先試藥再醫保支付
    我國臺灣地區健保署已經核准給付黑色素癌,最近晚期肺癌患者也可望獲得健保給付,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今年12億元新臺幣新藥費用一定會在年底前用完,最近與藥廠協商,希望廠商也分擔社會責任,一起推動「先試再健保」措施,讓每個癌友都有活下去的機會。李伯璋指出,藥廠雖是營利事業,也應善盡社會責任,在健保財務扮演風險分擔的角色。
  • 喜訊:燕達醫院心臟中心開設老年精準門診, 75歲以上高齡老人享受免掛號費
    縱觀我國的人口結構,我國已進入老人國,呈現「老年人口增速加快、高齡老人增速加快、空巢化加快」等特點。我國城鄉空巢家庭超過50%,部分大中城市達到70%;農村留守老人約4000萬,「空巢家庭」將是21世紀我國城市,甚至許多農村地區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而這種家庭模式下的居家養老條件明顯的缺位,同時我國的養老設施和服務在數量和結構明顯供不應求。
  • 張曉實教授:IMspire150改變惡黑格局,一線迎來免疫+靶向聯合治療高效組合
    張曉實教授:隨著新的BRAF、MEK和KIT抑制劑數據相繼登臺,晚期黑色素瘤中位OS可以提升至18個月,靶向治療正式成為攜帶突變患者的一線選擇。但與白種人群中BRAF V600和KIT基因的高突變率(50%和30%)不同,其在中國患者中僅為20%-25%和10%,而黏膜型患者BRAF突變率更低至12%,這意味著我國大部分黑色素瘤患者無法使用靶向治療,需要通過其他治療手段進行治療。 此外,我們還要注意黑色素瘤具有明顯的種族差異。與西方不同,我國多發的黑色素瘤特殊類型惡性程度更高。
  • 告誡大家:別再迷信肺癌早期症狀,發現早期肺癌這項檢查最靠譜!
    為什麼肺癌一進展就被發現了?在中國,超過70%的肺癌患者已經進入中晚期。晚期肺癌的療效明顯低於早期肺癌,尤其是晚期肺癌。早期肺癌,通過手術治療,患者有可能康復,5年生存率可達70%≤80%。另一方面,晚期肺癌失去了外科治療的機會,5年生存率不到20%。晚期肺癌患者多於2年內死亡。為什麼許多肺癌患者一發現就已經進展,為什麼不能在早期發現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