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MRI醫療事故!帶氧氣瓶陪檢,被吸入磁共振儀器內!

2021-02-13 華夏影像診斷中心

印度孟買一家醫院最近發生一出意外:一名男子居然隨身帶著氧氣瓶進入核磁共振室,結果和氧氣瓶一起被吸入了核磁共振機內,男子當場死亡。

《印度快報》網站1月29日報導,當地時間的1月27日晚上,拉傑什·馬魯蒂·馬魯陪同姐姐的婆婆前往醫院做檢查。當晚8時30分左右,他帶著一個氧氣瓶進入核磁共振掃描室,結果他一走進房間,就被強大的磁力吸入儀器內。

馬魯的姐姐當時也在現場,她描述當時的情景稱,馬魯本來手拿氧氣瓶在核磁共振室的外邊等候,後來一名工作人員要求他進入核磁共振室協助搬動病人,「我們覺得儀器有磁場,表示拒絕。我當時說,因為有磁場,金屬是不允許被帶入核磁共振室的,但工作人員說沒有問題,他們經常讓病人帶氧氣瓶做MRI檢查。死者剛剛打開核磁共振室的門,核磁掃描儀正在運行,氧氣瓶就直接被吸了進去。」

馬魯的姐姐表示:當時醫院方面甚至沒有確認核磁共振儀是開著還是關著。

醫院方面的人表示,馬魯當時雙手握著氧氣瓶被卡在儀器裡無法掙脫,鋼瓶內的氧氣大量外洩,等到機器被關掉時,馬魯全身腫脹並噴血,醫生和他的家人一起把他拉了出來。他在10分鐘內就被送往急診室急救,但仍無濟於事,由於氧氣瓶當時打開著,他吸入了過多純氧,引起氣胸,搶救無效死亡。

醫院的驗屍報告稱,馬魯死於氣胸,過量的純氧進入他的肺部,造成肺泡破裂,當場死亡。他身上除了雙手的傷痕以外,沒有別的外傷。

包括一名醫生在內的三名院方人士已涉嫌過失致人死亡,被當地警方逮捕。目前印度相關部門已宣布將給予死者家人50萬盧比(約合人民幣50200元)的補償。

早在2001年,美國紐約也發生過一起類似事故:一名6歲小男孩在做MRI檢查,誤帶入了氧氣鋼瓶,結果被氧氣鋼瓶砸死。在這個事故發生後,有醫生做了一個實驗:小鋼瓶被MRI機器吸過去,產生的撞擊力竟如此可怕!

此外,想必大家也聽過很多有帶著輪椅進磁共振室結果輪椅被吸住的新聞▼

種種慘痛的教訓提示我們:進入MRI室,千萬記得要摘掉身上的金屬物品!

有的患者想問,我的身體有金屬植入物,該怎麼辦呢?關於MRI檢查的注意事項,我們都為您總結好了!

來源:醫看

聲明【本微信所有轉載文章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相關焦點

  • 陪檢人員被吸入核磁共振儀器內喪命
    近日,印度一家醫院發生罕見事故,一名男子被吸入核磁共振成像儀器內喪命。
  • 中國研製出首臺可吸入顆粒物PM2.5監測儀器
    核心提示:3月29日,我國首臺可實時檢測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及粒徑分布的儀器
  • 重慶潼南發生氧氣瓶爆炸事故 造成五死一傷(圖)
    第1頁:炸飛人體壓倒自行車第2頁:居民質疑選址失當  潼南氣瓶門市爆炸五死一重傷(圖文)  昨日,位於潼南縣城的一家臨街氣體經營部發生氧氣瓶爆炸事故,致5人死亡、1人重傷。據悉,該經營部各種手續齊全。由於經營部樓上住人,又緊鄰加氣站,當地居民對其取得合法手續感到不解。
  • 分析儀器的使用與維護!
    這一工作一般由維修人員與儀器專責人共同完成,主要工作是對儀器各單元內部元件的工作狀態進行檢查和優化,各動作參數進行核對校準,並檢查各易損件是否完好,對不良和可疑元件進行更換,以及儀器內部積塵的清掃等等。(1)日常維護是每天對儀器設備的維護檢查,包括每班的點檢和每日的巡檢。
  • 2017醫療事故與醫療糾紛處理流程分別是,有何區別?
    醫療事故處理流程:        1.醫療事故報告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發生或發現醫療事故後,應立即按規定程序逐級上報。醫務人員立即向所在科室負責人報告,科室負責人應當及時向本醫療機構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專人報告;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專人接到報告後,應立即進行調查、核實,並將有關情況如實向本醫療機構負責人報告,同時向病人通報、解釋。
  • 認清醫療過失與醫療事故的差別
    是指在醫療事故發生中,根據醫務人員的崗位責任及技術水平,應當預見到和可以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對病員的危害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未能預見到;或者對於危害病員生命、健康的不當做法,應當做到有效的防範,因為疏忽大意而未能做到,致使危害發生。存在醫療過失但不構成醫療事故的情形有哪些?
  • 國泰航空客機再曝氧氣瓶遭排空
    圖源:雅虎新聞 海外網8月31日電據香港《南華早報》消息,30日,又有一架香港國泰航空客機的氧氣瓶遭排氣放空,這是繼27日後第三架陷入「氧氣被排空《南華早報》截圖 香港《南華早報》31日報導稱,30日,國泰航空A330 B-LBI客機在起飛前例行檢查時發現氧氣瓶遭排空。
  • 新冠疫情持續惡化,巴西民眾排隊搶購氧氣瓶,網友:戴口罩不省錢嗎?
    隨著新冠疫情持續惡化,巴西民眾害怕自己會死於新冠病毒,所以,當街排隊購買氧氣瓶,這樣就可以讓自己多活一段時間。但是,巴西民眾這樣的行為,只會導致醫院中的氧氣瓶告急,讓病患加速死亡。而購買的氧氣瓶的民眾只不過是求的心理安慰,但實際上,卻是在浪費醫療資源。其實,巴西民眾購買氧氣瓶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感染新冠肺炎會導致呼吸困難和呼吸衰竭,部分嚴重病例會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症或膿毒性休克,所以就非常的依賴氧氣。因為民眾搶購氧氣瓶,氧氣瓶的價格價格也在飆漲,每瓶氧氣售價為68美元,仍然是供不應求。很多搶購不到的氧氣瓶的民眾情緒十分激動,政府不得已只能出動警察來維持秩序。
  • 醫療事故和解賠償走什麼流程
    醫療事故和解賠償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了相應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從而造成患者人身損,經鑑定構成醫療事故,則由醫療機構進行賠償,那麼醫療事故和解賠償走什麼流程呢?小編將為您詳細解答。  醫療事故和解賠償的流程是索賠的第一步驟,具體該如何處理,我們來看一下。
  • 分享經驗:肝臟(上腹部)磁共振掃描方案
    主要展示的是我們胸科醫院的掃描方案以及我們醫院國產聯影3.0T磁共振設備做出的圖像,如果大家有好的方案和方法也可以後臺留言,大家相互交流一下。         首先感謝網絡能讓我找到一些合適的圖片和資料,其次感謝醫院給提供了一個工作和學習的平臺,再次感謝《懋氏百科》這個公眾號讓我學習了很多磁共振知識,最後感謝微信公眾號平臺給我一個分享經驗的機會。
  • 案例 | 遭遇醫療糾紛如何依法維權?醫療事故賠償糾紛法律適用指南
    一、不構成醫療事故,醫院也應賠償損失周某因交通事故被撞傷,縣醫院診斷為骨折,使用石膏為其固定。兩個月後周某發現手指不能伸直且無力,又經市醫院確診為骨折,同時右臂神經受傷。經醫學會鑑定,認為縣醫院的診療不構成醫療事故,但存在醫療過錯。周某向法院起訴,要求縣醫院賠償損失15000元。《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四條規定: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在本案當中,縣醫院的診療行為雖然不構成醫療事故,但存在過錯,也損害了周某的合法權益,依據上述規定,縣醫院應當賠償周某的損失。
  • 3名工人吸入阿摩尼亞不幸身亡 內陸弗尼市進緊急狀態
    卑詩東南部弗尼市(Fernie)周二中午發生嚴重事故,市中心弗尼紀念體育館(Fernie Memorial Arena)洩漏阿摩尼亞(Ammonia),卑詩工作安全局證實3人死亡。弗尼紀念體育館洩漏阿摩尼亞,當局證實3人死亡。
  • 體檢中心儀器設備培訓簡報
    急救儀器是醫療設備的重要部分,是臨床工作人員在搶救危重患者及應對病情突變的重要保證,為了提高我中心全體醫護人員的急救能力,進一步規範醫療設備日常安全操作
  • 如果發生醫療事故,醫生、護士會受到什麼樣的處罰?
    發生醫療糾紛後,無論是患者還是糾紛所涉及的醫護人員都想知道,醫生或者護士會受到什麼樣的處罰。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五十五條規定,發生醫療事故,除了醫療機構要承擔醫療事故賠償責任外,根據事故的嚴重程度,案涉醫務人員還應當承擔以下法律責任:   1.由於醫務人員是在工作中造成患者的損害,因此其行為應當是工作行為,對於患者的民事賠償責任首先由醫療機構承擔,但醫療機構可以根據糾紛的嚴重程度和本機構對醫療糾紛處理的規定,向案涉醫務人員進行追償。
  • 2017科學儀器優秀新品:實驗室常用設備17臺入圍!
    儀器信息網訊 「2017年度科學儀器優秀新產品」評選活動已經進入了評審環節,在申報期內共有287家國內外儀器廠商申報的688臺2017年度上市的儀器新品通過了審批
  • 機坪熱搜 | 高高原運行增配可攜式 氧氣瓶的注意事項(含過渡期)
    五、過渡期管控模式1、增配氧氣瓶的工作任務會在AMRO中下達WO工作指令,中隊支援組每日梳理3000米以上高高原航班計劃,並結合工作指令,安排符合資質人員前往航材庫房領取可攜式氧氣瓶。將可攜式氧氣瓶及其儲存箱放至飛機上指定位置,並報告維修控制中心生產調度室。
  • 我市精神疾病醫療機構接受省衛生健康委精神病診療質量安全核查
    10月20日,受湖南省衛生健康委委託,湖南省精神病診斷與治療質量控制中心一行五人在湖南省腦科醫院王梟冶院長帶領下,對我市精神疾病醫療機構進行診療質量安全核查。株洲市三醫院作為株洲市精神病診斷與治療質量控制中心掛靠單位,第一站接受了座談調研和核查工作。我市衛健委副主任姚智輝、醫政科科長周羽,市三醫院領導班子、相關職能科長參與座談調研、陪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