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囚槍決未死,拉到醫院解剖,醫生卻救治起來,有問題嗎

2021-02-22 煮書

最近一直讀李敖。在李敖的書裡,常常能看到許多有趣的資料記錄。在《求是新語》裡有一篇《仁慈的殘忍》,記錄的事情挺有爭議性。

 

1991年4月15日,臺灣高檢署於凌晨執行兩名死刑犯槍決,其中一個25歲的死囚黃嘉慶,在送到榮民總醫院做捐贈器官解剖,卻意外「起死回生」了:醫院收到死囚的時候,發現黃嘉慶雖然挨了一槍,但心律依然在正常跳動,腦部沒有死亡跡象。於是,外科主任雷永耀決定,對他加以救治。

 

法務部政務次長林錫湖說,就法律層面而言,醫院不應該對這種死刑犯實施救治;醫院認為,醫院就是要維持他的生命力,不會因為他是死刑犯,就罔顧他的生命權,對醫院來說,他現在是病人,不是死囚,還有心律,無腦死跡象,他也還不是屍體,不能解剖;林錫湖說,既然黃嘉慶還沒死,說明執刑沒有「完畢」,應該送回刑場再槍決一回;記者問能不能拔掉黃嘉慶的呼吸器?高檢署檢查官陳追說,不行,醫生沒有法律依據可以執行死刑,這種做法會觸犯殺人罪,但如果醫生搶救無效,死了就算了。

 

這真是一件荒誕的事。

 

李敖認為,整件事情的關鍵在於醫生。他說,醫生該做的,是解剖死刑犯,卻救起人來,是「婦人之仁」,「總該認清對象,救一個槍斃未死的人,其實對死者是一種病態、一種仁慈的殘忍。」

 

我對李敖向來欽佩有加,但對這事卻看法不同。

 

《聖經》裡有一句話說:上帝的歸上帝,該撒的歸該撒。世上萬物,各有歸宿,豈能混淆?!

 

在法律層面,在臺灣高檢署那裡,黃嘉慶是一個槍斃未死,需要補槍的死囚,是一個等待著被摘取器官的死囚;但在醫生那裡,是不是死囚有什麼分別呢,在他們眼裡,只能有生命、疾病、傷痛和死亡,醫生的天職,遇到還沒死的人,就只能是救死扶傷才對。

 

設想一下,如果醫生可以因為黃嘉慶是官方送來的死囚而放棄救治,眼睜睜地看著他心律停止和腦死亡,將會產生多麼大的流弊?如果給了醫生可以根據一個人的善惡判斷是否救治的決定權,加上醫生本身的專業權威性,那麼在潔白的病床上,將會發生多少殘忍的事?!

 

如果說,因為黃嘉慶是官方送來要求解剖的,醫院就應該按官方的要求配合的話,那也就是變相地同意,醫生應該配合政府做任何事。在正常的時代,正常的政府下,可能看不出問題,但如果在二戰納粹主義的世界,這個邏輯,會直接把醫生推到幫兇的位置。

 

在我看來,這個拒不解剖,偏偏要對死囚黃嘉慶進行救治的外科醫生雷永耀,倒真是個妙人,了不起。你的死囚犯,關我什麼事,我來這世上就是救人來的。

 

李敖認為整件事情的關鍵,在醫生;而我則覺得,整件事情的關鍵,在於行刑現場的法醫。犯人動彈不得,一槍打不死也算了,你那法醫連人死了沒有都沒搞清楚,就送去解剖摘器官,活摘啊?!

 

至於說要把黃嘉慶拉回去再補一槍,我覺得啊,倒是應該把他救治好了無罪釋放,讓他重新做一回人。犯了罪要坐牢,要槍斃,這很正常;但你既然打不死他,總該放過他吧,也算是為行刑的不力抵過。

相關焦點

  • 「時間到了」…就得伏法 關於臺灣執行死刑的綿綿角角,想聽嗎?
    臺北捷運連續殺人犯鄭捷昨晚8點47分槍決,3槍斃命,而死刑犯行刑的完整流程為何呢?呆丸君為你八上一八。▲行刑時若是看到監所人員開始燒金,就代表囚犯已伏法。首先,獄方人員會到囚室中,對死囚表明「時間到了」,接著將死囚銬上手銬腳鐐,並按照習俗在腳鐐綁上給法警的「酬謝金」,接著再次核對身分,準備將死囚從監所押至刑場。
  • 【第三隻眼】停用死囚器官是醫生的靈魂救贖
    ▲媒體人 白劍峰 從今年1月1日起,中國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公民自願捐獻成為器官移植供體的唯一來源
  • 死刑犯被執行槍決後,眼睛還能看得見嗎?醫生被迫說出了事實!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信息關乎我們生活,關乎我們未來,把有價值的信息分享給別人,傳遞正能量,讓我們共同成長,實現夢想。現在我們的這個社會有一個非常完整的法律體系,我們每個公民都要遵守法律,因為無規矩不成方圓,法律是一個國家尊嚴的象徵,如果觸犯到法律的底線,那就要接受法律的制裁,法律是很公平公正公開的,法律最嚴重的一項刑罰就是槍決了吧!
  • 臺灣6名死囚遭槍決!其中有「鬼見愁」,有「計程車之狼」……
    北投女童割喉案後,引發社會廢死、反廢死爭論。
  • 基礎解剖:手和腕部解剖結構與生物力學,圖文講解
    專門針對手和腕部的解剖結構與生物力學詳細闡述幫助讀者直觀了解手和腕部解剖學結構與功能點擊圖片,了解詳情在手外科領域有句諺語:「不用止血帶的手部手術就像在裝滿墨水的桶裡修鐘錶。」如果沒有紮實的手部解剖學知識,操作起來更像是「在湯裡攪和」。
  • 麻醉科醫生,你死的太冤了!
    根據相關法律,在醫院聚眾鬧事,設靈堂、燒紙、擺花圈是非法的,已經涉嫌觸犯了刑法。無論你的訴求有多麼的正義,通過非法途徑獲得利益都是非法的。目前患者的死亡原因尚不清楚,是麻醉意外還是麻醉事故,麻醉與死亡之間是否有因果關係還未得到確認。即便死亡與麻醉存在關係,也應該通過合法手段去解決。
  • 社會新聞丨臺男子殺害女學生 法院因"不夠兇殘"判免死
    中新網10月8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南遊藝場割喉殺害方姓兒童的男子曾文欽前天才逃過一死,被判無期,昨天台中跟進,地方法院也下了一道免死金牌
  • 航班上 醫生用牙籤救治癲癇病人!
    航班上 醫生用牙籤救治癲癇病人來源:新民網由新疆喀什飛往烏魯木齊的航班(CA1478)上,一名男乘客突發癲癇
  • 【原始點】:見證癌指數7萬8都不會死的真相
    曾經有個著名的催眠實驗,一位催眠大師將一位實驗者催眠之後,用一塊冰滑過那個實驗者的皮膚,然後告訴他那是一塊剛從火爐裡取出來的燒紅的鐵棒,結果那位實驗者醒來的時候,皮膚竟然被燙傷了!為什麼會出現燙傷?因為實驗者相信自己真得接觸到了燒紅的鐵棒。還有一個真實的事例。
  • 要醫生給狗看急診!被拒後,南寧一男子凌晨大鬧醫院!
    由於當時正是急診內外科傷員集中入院搶救的高峰時期,同時在處置的就包括兩個腎絞痛、一個耳前被人咬傷和一個頭部被電單車鎖頭砸傷的活動性出血傷員,此外,還有不少病患正在等待進一步的救治。為保證急診科正常醫療秩序,醫院、急診科醫生立即制止該男子吵鬧的行為,要求他把寵物狗帶出醫療區。值班醫生向其解釋,這裡不是寵物醫院,非專業人士無法處理受傷的寵物。
  • 男子吃蟑螂藥,想殺死肚裡蟑螂……醫生:這事小強知道嗎
    昨日不少市民的微信群裡在傳,天台一個男子,不小心吃到了一隻蟑螂,噁心之餘,擔心蟑螂沒死,吃了蟑螂藥,把自己給放倒了,現在在衛生院急診室躺著呢。市民們是各種議論,有的奇怪:怎麼會吃到蟑螂呢?有的發笑:這男的是不是傻啊?腦子有問題吧?記者打電話到街頭衛生院辦公室,那邊說根本沒事。
  • 末代沙皇全家被秘密槍決:五個漂亮孩子太可惜了,圖9是槍決現場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到了近代末代皇帝的結局有所改觀,可俄國末代沙皇卻成為了一個特例,他全家被秘密槍決,五個漂亮孩子無一倖免,最大的才22歲。(這是一組末代沙皇全家罕見照片)【四個公主】去英國避難的想法失敗後,末代沙皇全家以及傭人、廚師、醫生等人被臨時政府暫時「保護」起來。由於臨時政府很快被推翻,末代沙皇全家等人被蘇維埃轉移到葉卡捷琳堡,隨即關押在商人伊帕季耶夫的別墅裡。
  • 「小丑」醫生走進成都中山高新骨科醫院
    成都中山高新骨科醫院卻迎來了一群可愛的人們,他們是來自成都醫學院的「小丑」志願者們,他們為我們的患者帶來一場精彩的表演,一改醫院中安靜而略感壓抑的氣氛,為患者們帶來了歡樂。       成都中山高新骨科醫院在四川省小丑醫生公益慈善促進會的大力支持下,舉辦了「小丑醫生關愛活動」,該活動是在成都小丑醫生模式走進的第一家民營醫院。
  • 醫院「住院指標」,強制職工拉人住院,否則罰款
    據河南電視臺消息,8 月 16 日上午,有網友反映,河南省中醫院西區醫院強制要求醫院職工每人找 5 個住院病人住院,如果找不到就扣工資 200 元。採訪過程中,醫院醫護人員承認此事屬實,一醫護人員稱「臨床有5個名額,多收有獎勵,收的少有處罰」;另一醫護人員則稱,其父親都已經入院就診。
  • 台州男子吃蟑螂藥,殺死肚裡蟑螂……醫生:這事小強知道嗎
    今天,微信圈裡傳出一個「驚悚」的消息:天台一個男子吃了蟑螂,因為怕蟑螂沒死,又吃了蟑螂藥,結果在當地街頭衛生院急診室躺著。這種事,真的不是段子嗎?今天上午,不少市民的微信群裡在傳,天台一個男子,不小心吃到了一隻蟑螂,噁心之餘,擔心蟑螂沒死,吃了蟑螂藥,把自己給放倒了,現在在衛生院急診室躺著呢。
  • 又有國家將「安樂死」合法化,如果推廣到中國,你會支持嗎?
    簡單來說,安樂死就是在無法救治的情況下,為了減輕病人的痛苦,對其停止治療,或者使用藥物,以結束生命的過程。按照執行的方式,可以將安樂死分為三種:第一,主動安樂死(Active Euthanasia):醫生主動幫助病人結束生命;第二,被動安樂死(Passive Euthanasia):停止病人的維生系統(氧氣、進食),或者不再進藥,使其自然死亡;第三,協助自殺(Assisted suicide):病人主動提出安樂死的要求,在醫生的協助下結束生命
  • 焦點丨銀川街頭一男子昏倒,被車碾過,醫院全力救治!
    驚覺情況不對,司機立即下車查看,發現王小濤面部著地,上半身全部置於積水中,司機極力呼喚,都沒任何反應,遂立即撥打120,與醫生一同將其送至自治區人民醫院。王小濤在銀川無親無故且病情危重,自治區人民醫院立即開啟綠色急救通道,完善相關檢查。
  • 死囚的遺願:面對終極的死亡,他們都會說些什麼?
    德國約翰內斯·古登堡大學的心理學家莎拉·希爾施米勒(Sarah Hirschmüller)和鮑裡斯·埃格洛夫(Boris Egloff)利用一段叫「語言查詢和字數統計」(Linguistic Inquiry and Word Count)的程序,分析了其中大部分的內容,結果刊登在了今年一月的《心理學前沿》(Frontiers in Psychology)雜誌上。
  • 各國死囚的最後一餐:美國太奢侈,俄羅斯最省事,還是中國人性化
    由此可見,早在夏代,我國就已經有了明確的死刑。但實際上死刑應該誕生得更早。自從有了人類文明,便有了死刑。歷史上各個國家的是死刑不盡相同,但大多手段殘忍。在現代社會,執行死刑一般採用三種方式:槍決,注射死刑或者絞刑。也有極個別的國家保留了一些殘酷的死刑,比如伊朗的石刑以及沙特的斬首。雖然現在很多國家已經廢除了死刑,但全世界還有75個國家和地區保留有死刑。
  • 醫生的職責之二:幫助病人好好的死
    科技發展到今天,醫生最大的問題不是病人如何活下去,而是如何死掉。——柯文哲   老師都教我們以救人為天職,但沒教我們遇到不能救的病人怎麼辦?用盡武器救人的醫生,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如何讓病人活下去,而是助人善終。作為醫生,面對生死,心中會有更多掙扎嗎? 晚上八點,臺大醫院燈火輝煌。草草吃著麵包當晚餐,外科監護病房主任柯文哲說,科技發展到今天,醫生最大的問題不是病人如何活下去,而是如何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