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模仿到創新,從創造到製造,中國品牌日新月異,新口碑、新形象,漂洋過海,再揚國威。
從貼牌到創牌,從跟跑到領跑,中國企業家用奮鬥的姿態,澆灌品牌之樹拔節生長、枝葉長青。
今天,是第二個「中國品牌日」。在建設品牌的艱辛歷程中,太平洋建設以質量為基礎,以創新為靈魂,以責任為榮譽,揮就了國家榮耀、民族尊嚴的壯美詩篇。
萬事之始,以質為先。
1992年,淮安引江建築公司(太平洋建設前身)承接了轉手五包的南京繞城公路三個小涵洞工程。經測算,要虧5萬元。面對虧本的抉擇,太平洋建設人決定:我們的事業就從這裡起步。
這項工程因加班加點、加工加料,累計虧了8萬元。第二年春天,3個小涵洞項目全優通過驗收,無可挑剔的質量、大幅縮短的工期感動了業主。正是憑著「吃苦、吃虧」的精神,太平洋建設獲得了更多更好的訂單,最終賺取「第一桶金」860萬元,成為闖入建築領域的一匹黑馬。
創新需要智慧,更少不了良心。
1996年,宿遷建市伊始,急需建設一條城市主幹道。在政府拿不出啟動資金的情況下,太平洋建設墊資上馬,自主設計、自主投資、自主施工,並實現當年交付。
1999年2月,國家五部委聯合下文,將太平洋建設首創的宿遷市府大道商業模式稱為「BT模式」,並要求在全國大力推廣。從此,太平洋建設被稱為「中國BT鼻祖」;宿遷市府大道被稱為「中國PPP第一單」。
20年後的今天,這條路的石子都被磨得發光,卻沒有一個疤痕、沒有一條裂縫,這就是「良心工程、子孫工程、榮譽工程」。
負責任的民營企業,應該與國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運。
近年來,太平洋建設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率先投入十三五脫貧攻堅戰,加大了對貧困地區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力度。為助力貧困地區脫貧,太平洋建設以「建設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為抓手,相繼與四川涼山、湖南湘西、雲南大理等貧困地區開展了扶貧建設投資合作。
在第14屆中國-東協博覽會項目籤約儀式上,太平洋建設同廣西自治區政府籤署4500億元投資協議,助力廣西基礎設施建設
為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太平洋建設遷址新疆,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布局廣西,助力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樞紐;與西安市政府籤訂千億元戰略合作協議,致力絲綢之路新起點的投資建設與開發。
太平洋建設聯手中鐵國際集團與烏克蘭政府籤約基輔地鐵項目,開闢跨境、跨體制合作模式典範
與此同時,太平洋建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特別是加強同「一帶一路」沿線的中西亞、中東歐和東協十國的溝通與合作,憑藉20多年來深耕基礎設施領域的實力與經驗,在「走出去」中彰顯國家榮耀、民族尊嚴。
在脫貧攻堅和「一帶一路」大背景下,太平洋建設訂單總量突破萬億元。
百川終匯海,明月共潮升。
在中國城市化、城鎮化、城鄉一體化的進程中,太平洋建設先後參與1000多座城市,3000多個園區的投資、建設與管理,一躍成為中國最大的城市運營商,位列世界500強第89位,企業的品牌影響力、美譽度與日俱增。
在太平洋建設董事局主席嚴昊看來,企業的品牌建設關鍵就在「口碑」。他在企業運營與管理中一再強調,「有口碑在,就會有長遠的效益;沒有口碑,任何效益都是短暫的,只能是一錘子買賣。」
20多年來,憑藉「智慧、良心;吃苦、吃虧」的工匠精神,太平洋建設收穫了口碑,塑造了卓越的品牌形象。僅去年1年,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政府的感謝信近百封。
品牌是企業乃至國家競爭力的綜合體現,作為中國民族品牌,太平洋建設一直堅定不移打造百年老店,助力國家建設品牌強國。
我是太平洋建設,我是中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