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子門立交夜景
穿過賽虹橋,駛過應天大街高架,聽著高德地圖裡面的女聲在反覆強調,前方即將進入卡子門立交,將有多段擁堵路段,前方車輛較多,請注意。
說實話,如果要求用「要麼···要麼···」造句,我敢打賭,在南京,你要麼被堵在新莊,要麼堵在馬群,要麼堵在長江大橋,要麼就是被堵在卡子門。
每天,從江寧到河西,從河西到江寧,必經的就是卡子門大街,若是哪天沒有堵車,那一定是周六的早上八點鐘,那個點,大家正沉浸在周六的喜悅中和周公約會。
在工作日的早高峰,或者晚高峰,有的人,例如你,我,他,不是在被堵在卡子門的路上,就是在趕去被堵的路上。
於是,一提到卡子門,人們達成了高度的一致:堵!
在南京眾多的城門中,卡子門一直低調的存在。
卡子門,沒有玄武門的歷史,沒有中華門的厚重,沒有漢中門的敦實,直到江寧上班大軍不斷入駐城區,抑或從北至南的上班族進駐江寧,卡子門,重新躍入人們的視野,成了交通要塞之地。
關於卡子門的讀音,一直備受爭議,到底是卡(ka)子門,還是卡(qia)子門?
清代,地方政府在土牆上設關卡,向來往的人徵收貨物稅,後來,收稅的地方,被稱為「卡子門」,由此可見,如今的卡子門,其實並不是城門。
以至於至今走到這裡,根本找不到所謂的門,因此,作為關卡所在,讀音應為卡(qia)子門。
20年前,這裡還是南京城牆外的一片荒涼之地,還沒有應天大街高架,也沒有賽虹橋立交,更別提現在的卡子門大街立交。
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裡被稱為「省城第一堵」。
說到卡子門的堵,只能用這句話來形容:如果你不堵在卡子門,那麼,你一定會懷疑你的人生。
一到早高峰或者晚高峰,南來的北往的,雨花臺的,江寧的,河西的,城南的,不要問我從哪裡來,也莫問我到哪裡去,如今,我被堵在了這裡,管他奔馳寶馬比亞迪,一時間,喇叭聲此起彼伏,奏起一場交響樂。
過了這個路口還有那個口,若是一個不小心,很有可能被後面的車輛超了上來,插到前面,畢竟,一日之際在於晨,趕著上班的早上,誰也不敢怠慢。
被堵之餘,看著密密麻麻的車,橋下的人,竟然有些懷疑人生,南京的房價這麼高,工資這麼低,活的這麼累,還有,卡子門這麼堵,到底,是為了什麼,那一刻,或許失去了對生活的追求。
但是,後面催促的喇叭聲一響,終於,還是回到了現實,繼續向前。
地鐵拉近了人們與卡子門的距離。自從三號線開通之後,卡子門的車越來越多,停車場收費越來越高,三號線三號出口一出來,就能望見大大的藍底黃字寫著的「IKEA」。
一到晚上,卡子門立交的燈火通明,豎立著的廣場上的雕塑,藍色的宜家家居的招牌,來來往往的人,在卡子門廣場開始了夜晚屬於宜家的狂歡。
自2007年破土動工,卡子門廣場南側的這塊地被眾多南京「小資」青眼相待,終於,2008年,宜家南京商場正式營業,卡子門南側這塊地開始熱鬧起來。
「還去卡子門」,就等於「還去逛宜家」。一家人,去宜家,嘗嘗宜家的三寶,美滋滋。
或許,卡子門,除了它的堵,因為宜家的存在而變得可愛起來。
除了堵,除了宜家,卡子門這塊地因為紅星美凱龍和月星以及紫荊廣場而異常熱鬧起來。
不要小看這塊地,這裡將成為南京城新的焦點。
曾經覺得卡子門很堵,很遠的人經常會時不時地來到這裡,逛家居,到大明路看看車,去紫荊廣場看個電影,吃個飯,終於,不用去新街口,這裡就是中心。
夜幕降臨,卡子門立交的燈亮了,高架上的車來車往,紫荊廣場,下班趕著聚餐的人,或是三三兩兩聊天的人,一群廣場舞大媽,跟著音樂扭動著腰肢,在夜色裡朦朧起來······
卡子門還是那個卡子門,卡子門也不再是那個卡子門了,如同這南京城的生活,看似不變卻又在日新月異的變化著。
- 今日互動 -
說一說,提到卡子門,你想到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