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殘 抑鬱 自殺:朋友有自殺傾向,該如何幫助他?

2021-02-25 女孩別怕

2017年12月18日,韓國娛樂公司SM Ent.發布聲明稱,男子團體SHINee成員金鐘鉉於18日晚間在清潭洞附近的醫院內死亡。

他在朋友們透露的遺書裡寫道:

「我從裡面開始出了故障,一點一點啃噬我的抑鬱最終將我吞噬。」

「如果問我為什麼走了,那是因為太辛苦了。」

「不是已經說過很多次了嗎?為什麼那麼辛苦的原因。」


△韓國歌手 金鐘鉉

他的確說過很多次了。

他在社交網絡上表達過,他在鏡頭前慟哭過,他甚至去看過醫生、尋求過幫助,可人們還是給了他做好準備的時間,給了他立好遺囑、寫好遺書、在沒人知道地址的公寓樓裡租好房間,點上炭火的時間。

有人說鍾鉉「太冷靜了」,說他默不作聲地做好了一切,妥帖地跑好了行程、想好了辦法,開著演唱會,但其實心裡已經死了。

「這一行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是已經dead inside了,還撐著繼續做別人的星星月亮太陽。」

其實不止是這個產業裡的人,也許我們身邊的一些人——深夜陪你聊天的朋友,什麼問題都處理得很好的同事,看起來溫柔地愛著每一個人的鄰居——他們默不作聲地在你身邊當你的小星星和小太陽,但實際上已經快要熄滅了。

他們可能已經向外界求助過無數次,但人們沒有上心;或是人們已經看見了他們的求助,但是束手無策。

當一顆星星決定隕落的時候,是充滿徵兆、甚至可以阻止的。但面對這樣的事件,我們太著急了,通常不知道要怎麼辦,有時甚至會踏入危險的誤區。

當你在社交網絡上看見朋友透露自殺想法時,你該怎麼辦?

當身邊的人在夜裡哭著給你打電話,傾訴他想要自殺的時候,你應該說什麼?

當你試圖幫助想要自殺的人時,有什麼必須要避免的誤區?

誤區一:否定、批判其想法

浮現出自殺念頭的人,往往有很多負面的認知和情緒。身邊人出於關心,往往急於糾正這些負面的念頭,努力地與Ta辯論。

「我覺得活著真沒什麼意思。」

「活著怎麼能沒有意思呢,這麼想就不對!你看……多有意思啊!」

「我心理壓力真的很大,快受不了了。」

「你就是想的太多了。你壓力還大,那我們這樣的活不活了。」

人們的考慮可能是:如果我表現出接納,會不會導致Ta的這種狀態愈演愈烈?所以急切地全面否定,爭取不留一點餘地。

然而,這種批判並不會讓Ta轉變想法,只會感受到不被接納、不被理解,反而陷入更加糟糕的心境。更會在下次想要向人傾訴的時候,不再信任,選擇沉默。

有自殺企圖的人向身邊的人傾訴,其實是一件好事。既是釋放,也是一種求救的信號。

面對已經萬分無助的Ta,我們不需要拼命堵死那些負面的想法,而是需要給Ta一個出口。畢竟,壓抑不意味著消失,沉默中更可能爆發。

在對話中,我們要去了解Ta 的想法,並表達包容與接納。可以去重複Ta的感受、認可Ta的情緒,但不要對Ta的負面觀點表示贊同。

可以說:「嗯,你感到活著很沒意思,很痛苦」,但不要說「活著確實沒什麼意思」。

誤區二:試圖通過強調旁人的付出,令其回心轉意

第二個常見的誤區是,當聽到「我不想活了」這樣的話時,身邊的人有時會著急勸說道:「你看爸媽養你這麼大多不容易啊,你看朋友們最近為你的事情那麼操勞……」

這些話的本意可能是「你看,還有那麼多人關心你,愛著你」;也可能是出於對有自殺傾向者的不理解,認為選擇自殺是一件很不負責任的事,哪怕為了親人和朋友,也不該這樣做。

然而,無論出於什麼原因,這都是不合適的。抑鬱症的症狀之一就是過分的內疚感(DSM-5),當他們聽到旁人為自己付出了多少時,可能會加倍地內疚、自責,認為自己活著只會拖累別人。

首先要明白,抑鬱症患者不是自己想要得病的,而自殺的念頭,也是出於痛苦。這不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不是他們的錯。

其次,不要用他人給Ta施加壓力。如果想要表達身邊人的關心和愛,不要強調付出了什麼,而要表現出真正的支持、接納、包容的態度。


誤區三:避談自殺

為了不刺激到Ta,人們往往千方百計避免提及自殺。

也許Ta剛要開口,「我這幾天看著窗戶,心想如果跳下去……」身旁的家人便立刻緊張地岔開話題,「哎呀想什麼呢!快看看我今天給你買了什麼!」

當然,這和第一個誤區類似——不說出來,不代表沒有。你不提及自殺,不代表這個念頭就不會在Ta腦子裡出現,沒有在醞釀之中。

我們可以怎樣做?

當Ta主動提起這個話題時,這也可能是一種求救信號,在表達Ta有多麼痛苦。最壞的可能性不一定會發生,但我們必須要重視。不必大驚失色,也不要迴避。

當Ta並沒有提到,但我們感覺到了危機時,也可以在溝通的時候詢問:在你感到痛苦絕望的時候,你想過結束生命嗎?

交流中可以了解Ta的感受、想法、對自殺的理解、自殺計劃以及是否有過自殺經歷,等等。這既是一種分享和釋放,也可以得到很多重要的信息,甚至在關鍵時刻拯救生命。

有些情況下,Ta可能會要求:「我想自殺的這些想法,可以不要告訴任何人嗎?」在這種情況下,千萬不要答應替Ta保密。

我們可以怎樣做?

我們通常無法只靠自己的力量來幫助Ta。在尋找更加專業的幫助時,關於自殺的這些念頭,就是很重要的信息。它也許表現了病情的嚴重程度、危機的緊急程度等。

我們可以告訴Ta,我不能幫你保密,但也並不會當成八卦一樣四處亂說;會幫Ta求助相關機構,Ta也真的會得到自己需要的幫助。

誤區五:在其突然好轉時,放鬆警惕

作為一直關心著Ta 的家人或朋友,一直以來也會受著深深的折磨。

某一天,當你看到連日裡鬱鬱寡歡的Ta,突然精神抖擻、情緒昂揚起來;抑或只是突然變得輕鬆而平靜……你會不會長出一口氣,覺得終於有所好轉了?

一定要提醒的是,這可能是一種更加危險的訊息。

抑鬱症患者突然而異常的情緒高漲,不一定是有所好轉,很有可能是躁狂的表現。躁狂發作也是心境障礙的一種。

另外,突然的輕鬆、平靜,或者其他的「好轉」跡象,也有可能是因為,Ta已經決定了走向死亡那些「好轉」的跡象,也許只是做出了這個重要決定之後的釋然。

我們可以怎樣做?

要給予突然「好轉」足夠的重視,可以去精神科進行檢查。同時,不能放鬆警惕,加強預防其自殺的措施。


誤區六:阻止其就醫

不止一次看到類似的求助:我心情低落很久了,覺得生活毫無意義,一度想要自殺。想去醫院檢查,但是父母不同意。他們說,你就是心情不好沒什麼大事,萬一被扣上了抑鬱症的帽子,讓別人怎麼看你?

亦或是:我被確診為抑鬱症,醫生開了藥並建議住院,但是家人覺得沒必要吃藥住院,他們覺得我痛苦到想要自殺的念頭都是兒戲,只要自己調整一下就好了。

抑鬱症的汙名化,如今依舊存在,身邊的人誤解不僅大大妨礙了抑鬱症患者接受正確的治療,還讓他們感到的羞恥和自責,甚至加重病情。

我們可以怎樣做?

作為Ta的家人和朋友,我們要正視抑鬱症以及它可能帶來的自殺念頭,不要諱疾忌醫。

抑鬱症作為一種可以明確診斷並可以治療的疾病,與其他任何疾病沒有本質區別。它並不是出於太脆弱、並不應該被責備、並不意味著「不正常」,只是意味著「生病了」。並且,它和生理疾病一樣需要重視。

在身邊人出現抑鬱的症狀,且已經產生自殺的念頭時,我們作為非專業人士,在避開以上這些誤區之外,最重要的還是鼓勵其尋求專業的幫助,就醫並遵醫囑進行治療。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做什麼?

讓Ta傾訴自己的感受,認可Ta表露出的情緒,認真對待Ta自殺的想法。

關注自殺的線索。比如:言語、文字中的自殺念頭;突然改變性格或行為;近期身邊有人自殺,或者社會上有自殺事件;近期有重大事件刺激;感到生活無價值、自責、自卑;過去有過自殺史;獨處突然增多;表情淡漠;準備遺書;送出珍貴的東西等等。

從交談和觀察中,評估危險的程度。比如:試圖自殺者是否有求助:主動告訴他人自己想要自殺;是否已有明確的自殺計劃;近期是否嘗試過自殺;是否已經準備好「後事」,等等。

當你覺得Ta已經處於危險之中時,建議儘快求助於專業的諮詢或危機幹預機構:




希望每一個看見自殺訊息、接到自殺求助電話的人,都不要再手足無措,希望每一顆決定要隕落的星星,都能在別人的幫助下,重新找回引力。

我們希望更多人看到這些內容,

不過,希望你永遠都沒機會用到。

內容經授權轉載自簡單心理(ID:janelee1231),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作者:漿果


為中國女性安全  提供專業解決方案

▬ ▬ ▬ ▬ ▬ ▬ ● ▬ ▬ ▬ ▬ ▬ ▬ 

女 孩 別 怕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往期文章推薦:

相關焦點

  • 英國少女看到自殘照片後自殺
    據《地鐵報》,一位父親表示 Instagram「幫助殺死」了女兒,隨後Instagram承諾刪除平臺上所有自殘的照片。
  • 警鐘:美國每5名大學生中有1名有過自殺念頭或自殺嘗試
    警鐘:美國每5名大學生中有1名有過自殺念頭或自殺嘗試美國大學生的壓力越來越大,家長們一定不要忽視孩子們的心理健康。最近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大學生活非常緊張,許多學生都考慮過自殺,有些人甚至會有自殺嘗試。這項研究是由哈佛布裡根及婦女醫院進行的。
  • 「not at all」風波令黃曉明抑鬱:有過自殺想法
    當年,黃曉明因為唱歌時「not at all」 的英文發音不標準,而被觀眾嘲笑,「鬧太套」成為當年的網絡熱詞。採訪中,穿著白色毛衣的黃曉明一如既往的帥氣,精神狀態看起來也很好。當主持人問他,那段時間是什麼狀態?
  • 旅客航班上用餐塑料刀自殺 血濺機上洗手間
    廈門航空公司工作人員介紹,飛機起飛約45分鐘左右,乘務人員聽到洗手間裡有碰撞的聲音,敲門無人應答以後,乘務人員和安全員用備用鑰匙打開洗手間的門,發現一位20多歲的男子用頭撞擊洗手臺,頭部大量出血,地面和洗手臺也有大量血跡。隨後,幾名機組人員和安全員一起將男子控制住,進行傷口包紮。與該男子同行的還有兩人,據其同行人員介紹,該男子有抑鬱傾向,這次出門是為了散心。
  • 奧斯汀的中國公民張天然已確認不幸離世 初步判定是自殺
    孫女士表示,他的兒子張天然於6月11日之後與她失去聯繫。張天然的朋友告訴其母親孫女士,6月11日張天然還跟貝斯手和鼓手有聯繫,表示6月13日張天然從奧斯汀坐飛機去紐約參加演出,計劃住在鼓手家裡,然後一起參加演出,6月13日鼓手到機場去接他,卻並沒有接到,與朋友也於13日失聯。張天然的朋友已報警。據了解,張天然的黑色(深灰色)吉普車不在奧斯汀居所,有可能駕車外出。
  • 獨家觀察 | 維特效應下的「跳橋自殺事件」
    7月7日,長徵大橋一名20歲的女子跳河自殺,7月8日,章江大橋再次發生跳河事件,跳河者失蹤。7月17日,南河大橋有一男子墜江,救援人員搜尋無果。對於那些有自殺傾向或者有自殺觀念的人,他很容易看到這個就會選擇相同的方式去結束自己的生命。
  • 美國服抗抑鬱藥的飛行員能上天,中國不做用藥交待被索賠40萬
    一、美國:服抗抑鬱藥的飛行員能上天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抑鬱症的發病率約為11%,全球約有3.4億抑鬱症患者。在歐洲和美國,6-10%的人口正在服用這一類藥物。目前,我們已對抑鬱症這種疾病,掌握了治療它的更多知識,對抗抑鬱藥物也有了更好的理解。
  • 新加坡老年人自殺創新高!專家:讓年長者繼續受僱來改善!
    根據新加坡援人協會上個月發布的數據,去年有129名60歲以上的年長者自殺,比2016年多了六人,人數也創下1991年有記錄以來的新高。雖然人數增加,但這個年齡層的自殺率其實已逐年下滑。在年長者陷入抑鬱狀態前,其實還可採取許多防範措施。
  • 加拿大女子體毛旺盛,曾一度抑鬱想自殺,如今重拾自信大秀胸毛
    但在此之前,埃斯特因為自己的汗毛胸毛旺盛感到沮喪和悲傷,許多曾跟她要好的朋友因為嫌棄她而離她,她的朋友越來越少也變得越來越孤獨,埃斯特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甚至抑鬱並有自殺傾向。但是現在,她恢復了從前的自信,也決定不再束縛自己體毛的生長,現在她的胸前,腋下和腿上的毛髮已經恢復到了之前的旺盛的狀態。
  • 俄羅斯青少年相繼神秘自殺...悲劇的背後,是一個讓人不寒而慄的殺人遊戲..
    「注意注意⚠ 這個叫『藍鯨』的社交網路遊戲 鼓勵青少年通過自殘競賽 最後自殺的人會獲得勝利 」是不是挺起來像是個虛擬遊戲?但是這種可怕的遊戲,竟然真真實實的在發生。。而僅僅在幾天以前,來自赤塔市的一名14歲少女,試圖臥軌自殺。。這一系列的少女自殺事件,終於讓俄羅斯警方開始生疑:這些自殺事件背後,究竟有什麼聯繫?調查的結果讓人震驚:這些所有的自殺,都指向了一個詞 「 藍鯨」...
  • 金鐘鉉抑鬱自殺的背後:所有成功出道的韓國偶像,都是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
    一大波粉絲和路人都還沉浸在金鐘鉉昨天自殺身亡的巨大震驚中,小編此時想對已經離開這個世界的他說一句:「辛苦了」。我們永遠沒辦法預測一個人生命的長度,也沒辦法估計死亡和幸福哪個會先到來,在經歷著抑鬱的重大痛苦之下,韓國男團SHINee成員金鐘鉉在18日選擇了安靜的離開,享年27歲。
  • 自殺倖存者布萊恩·梅多斯牧師: 牧師不能取代治療師
    當你活著是為不斷給別人帶來快樂和激勵時,你需要了解這會對你的情緒和心理健康有何影響。」梅多斯發表此番意見之際,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發布的報告顯示自1999以來,全美自殺率上升30%。該聯邦機構稱幾乎每個州的自殺率都在攀升。
  • 鄭州驚現「藍鯨死亡遊戲群」誘導高中生自殺自殘!
    重慶警方等地發布了堅決抵制「藍鯨遊戲」的公告,小編在網上搜索了「藍鯨遊戲」這個詞,也為之震驚了。原來「藍鯨」是個死亡遊戲,遊戲規則是每個參與該遊戲的人都必須完成50個很極端的任務,比如在手臂上用刀片刻出一條藍鯨輪廓或者看一天的恐怖片,而其終極任務,則是讓參與者自殺。該遊戲通過QQ群在青少年群體中傳播!不僅要女生入群發送手持身份證拍攝的裸照,男生需要提供身份證照片和家庭地址,還發布了種種傷害自己、摧殘自己的所謂「任務」指令,最終實現鼓動青少年自殺的目的!
  • 布裡斯託大學又有學生自殺,美麗聰明女生,三年已13例!
    據BBC報導,距離這次輕生事件最近的一次發上在去年5月5日,布裡斯託一年級學生本·默裡也選擇了自殺。事後他的父親給校方寫信,呼籲大學採取更多措施來幫助高危學生。就在本·默裡自殺的前一個月,小海狸還為大家報導過20歲的布裡斯託大學物理系的二年級學生Natasha Abrahart在去年4月30日,布裡斯託的公寓裡被發現自殺死亡。(戳此閱讀:又死一人,布裡斯託大學兩年12學生自殺!
  • 內蒙古一女子失聯多日,找到時已經自殺…每年有百萬人因這個自殺
    12月8日,王粉林的女兒白慧榮給記者打來電話,稱其母親已經找到,但發現時已經服藥自殺了。關於抑鬱,你應該知道這些事情據衛生部權威報告,目前中國抑鬱症患者已達9000萬,就醫率卻不足10%。其實,抑鬱並不可怕,早發現就能早治療。權威量表自測你是否有抑鬱傾向,轉給關心的人!
  • 臺大陸生的悲劇背後,我們該如何應對負面情緒?
    臺灣「教育部」已確認該生為在臺攻讀學位的陸籍學生,該生父母均在大陸,在臺親屬已協助處理後續事宜,教育部也會與陸委會、海基會保持聯繫,提供該生家長或親屬在入境及檢疫相關事宜的必要協助。逝者安息,有臺大學生在社交平臺上po文表示悼念「希望我們能通過這樣的方式,珍視我們所擁有的,直面我們失去的,並傳遞這份溫柔給每一個人。」今天我們想跟大家聊聊,我該如何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若身邊的人出現自殺傾向,我們該怎麼辦。
  • 自殺人數一升再升,疫情之下的日本女性,被裁員、心理抑鬱…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日本政府也採取了相應措施,截至2018年,這個數字連續9年走低,每10萬死亡人口中「僅有」16.5人死於自殺。但在2020年疫情之下,我們不無悲哀發現,情況正在發生改變。012020年1月到11月,不到一年時間裡,日本自殺人數近兩萬人。這個可怕的數字,還在10月達到了一個峰值,自殺人數超過2000人,同比往年增加40%。
  • [紀事]自殺 不必要的死亡
    我們發現在作業中,有許多人表示曾經有過自殺的傾向。我們找到了其中的一名女同學接受了我們的採訪。」  編導:「你有過自殺的念頭嗎?」  學生:「這個念頭,有過,但不是很強烈。就是說,有考慮過這個問題。」  田玲:「中國人對死有一種迴避,就是好像我們說不見棺材不落淚吧。就是到人死的時候大家驚訝,現在自殺的人多了,連驚訝也不驚訝了。我是想說什麼呢,當這個人還沒有自殺的時候,當他出現這個徵兆的時候,取決於我們有多大的愛心來挽留他。當這個人走到這個絕路的時候,他非死不可的時候,活著一點兒快樂都沒有的時候,我覺得他實在是,痛苦的時間太長,得到的那種幫助和愛太少。」
  • 女主播深夜直播「自殘」,最後竟然被警察給抓了?!
    對於一個網絡主播來說粉絲代表著人氣一旦流失,收益也會遭受牽連因此就有網絡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