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車沿塔公草原馳行,一路上看到河谷裡的石頭,壘牆的石頭,山上的石頭,一切目之所及的石頭上,都刻寫著紅色或藍色的藏文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哞吽」和其它經文,震撼,壯觀。石頭上的字有的好像剛塗過顏料,鮮豔亮麗。有的經過風雨的洗刷略顯斑駁,但這並不影響它們肩負的使命,它們仍然會帶著藏民美好的願望,吸收著日月精華,在月缺月圓的交替中讓人們的願望得以實現。這樣的石頭經過風雨雷電的洗禮,肯定被大自然賦予了大能量、大智慧、大慈悲。
塔公草原的美可能就是被這些石頭滿足了的願望吧。
塔公草原上的野花無拘無束地盡情盛放,塔公草原上的犛牛、馬、羊自由自在地漫步草場,塔公草原上的人們隨心所欲地支著帳篷野餐。打這裡路過的我們悠然自得到忘乎所以,豔羨這裡的豐美富足。這時的我真恨不得變成一隻萌萌的土撥鼠,或者一朵浮著乳色的嫩嫩的小黃花,留在塔公草原上。
塔公草原的美還不僅僅在於繁花綠浪。除了水草豐美的遼闊原野,它還有金色的雪山,還有黃金貼頂的佛塔。
沿G318國道地從西藏方向過來,即將進入新都橋鎮,右轉進入S215省道,再直行約35公裡即可看到遠處的雅拉神山和塔公草原上的木雅金塔。在停車場邊上有一個小土丘,爬上去站在那上邊會拍出讓人心動的大片。
雅拉神峰海拔5820米,是康巴地區著名的神山,也是雅拉河的發源地。日落時分,玫瑰色的晚霞像碎金樣灑在雅拉神山上,從海拔3730米的塔公草原仰望雅拉神峰,天上人間,亦真亦煥。有時我看到了一尊金身佛像,有時我又看到了皇冠王子,極富戲劇性的效果。總之這裡是一個美到了連普薩都喜歡的地方。相傳公元641年,文成公主進藏途經此地,隨身攜帶的釋迦牟尼佛像開口生根,不願起程,公主帶領匠人複製了一尊造像留下,從此塔公草原也有了與拉薩同樣的神力。塔公」二字在藏語裡的意思就是「菩薩喜歡的地方」,所以塔公草原也被稱作「人與佛共居的草原」。
當雅拉雪山被沐浴在金色之中時,眼前與之遙相呼應的木雅金塔也隨之變得更加燦爛。木雅金塔又名「木雅尊勝塔」,是為了紀念十世班禪大師到此傳法,於1997年由寧瑪派(紅教)佛寺「僧根寺」的多吉扎西活佛捐資興建,總佔地面積1092平方米,並於2000年被批准為「康巴民族宗教文化旅遊景點」。在知道了塔頂總共使用108斤黃金時,感嘆之餘,我也更能體會出信仰二字在藏區的分量。木雅金塔不遠處的塔公寺從外面看也是金碧輝煌。塔公寺是甘孜州著名的薩迦派(花教)寺廟,寺裡供有薩迦派大師、蓮花生大師、千手觀音等佛像。據說裡面還供奉了一尊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與拉薩大昭寺裡供奉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一模一樣,也許這就是當年文成公主留下的複製造像吧。所以塔公寺也有著「小大昭寺」之稱,是康巴地區藏民朝拜的聖地之一。但裡面所有的供奉我們只是趴在門縫上偷窺了一下,並沒有看清楚裡面的世界。因為我們去的時候不湊巧,寺廟沒有開門,牆外的轉經筒倒是可以轉。這並不影響寺廟的神聖。更沒有影響到塔公草原在我們心中的美麗。
因為以前從來沒有見識過這麼多寫著字的石頭,所以在離開塔公草原前,我們還是抽出點時間下到了河谷裡,在岸邊親手摸了摸這些載著藏民願望的石頭,這時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連很小很小的石頭也被寫滿了經文。在清涼的河流裡,手觸摸到的是寫滿經文的石頭,而心裡感受到的分明是由虔誠帶來的沉靜。這寫滿了文字的河流,帶著藏民的諸多祈願,一路高歌一路奔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