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肉營養豐富,對營養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勞、月經不調、貧血、虛弱等症有很好的食療作用。但您知道嗎?並非雞身上的所有部位都適合食用。
首先,雞屁股和雞脖子上的皮是不建議食用的,雞皮建議少吃。據報導,雞屁股除了含有大量脂肪外,還聚集著無數個淋巴組織,淋巴中暗藏病菌、病毒、致癌物等有害物質,因此不建議食用。雞脖子是腺體集中的部位,最好剝下雞皮,去掉肉眼就能看到的小肉疙瘩後再加工食用。雞皮中脂肪和膽固醇含量較高,容易導致肥胖,誘發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建議肥胖和「三高」人群把雞皮剝下後,單獨用水慢慢熬,熬成雞油後,在餛飩、湯類中少量添加,可起到調味效果。此外,大連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王興國在接受採訪時指出,雞的某些內臟器官會有有毒物質殘留,殘留的量因養殖條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別。比如雞的肺泡能容納各種細菌,雞被宰殺之後,肺內仍會殘留病菌,尤其是嗜熱菌,即使加熱也不能完全殺死,食用可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胃臟(胗)負責儲存和磨碎食物,因此有害物質可能會在此殘留;雞體內的有害物質大多集中於肝臟代謝、解毒;腎臟與有害物質排洩有關;而心臟與有害物質代謝無關。因此,儘管雞胗、雞肝和雞腎營養價值較高且美味,但為了自己的健康,應減少食用次數和食用量;對於雞心而言,其安全性較高,可適量食用。最後,雞頭也不建議多吃。雞腦中膽固醇含量較高,會增加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特別是有三高的人群,建議少吃或不吃雞頭。來源:未央健康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注重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或對於文字、圖片有異議的請及時聯繫,我們將在24小時內刪除】聯繫郵箱:qlwb007@163.com
健康濟寧公眾號新媒體內容合作(長按可複製)
來稿請洽:qlwb00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