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博上的一則視頻讓網友們看了是頭皮發麻,雞皮疙瘩掉一地……一位釣友釣了一隻鯉魚上來,用剪刀撥開魚鱗,猛然出現一條接一條的細長的紅色蟲子……這能讓人放心吃下嗎?
微博截圖
若無密集恐懼症、見蟲就噁心症,請謹慎點擊下方視頻!
紅色蟲原來是鯉擬嗜子宮線蟲
視頻中的專家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教授陳昌福表示,這種紅色蟲子的學名叫鯉擬嗜子宮線蟲,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寄生蟲,作為蟲子本身,它一年四季都存在,但是像視頻中肉眼能看見的這種,是蟲子的雌蟲,即母蟲。母蟲只有在繁殖季節才會從體內移動到體表、鱗片、鰭條、眼睛等部位,但這種情況存在的時間很短。例如,在湖北地區,鯉擬嗜子宮線蟲的繁殖時間集中在3月~5月初,過了這個季節,蟲子不會出現在體表了,但蟲子始終寄生在魚體內。
微博截圖
寄生蟲對於人體是否有害,視頻中陳昌福教授表示,幾乎每一條魚身上都能找到寄生蟲,雖然不是所有的寄生蟲都是人魚共患的,但仍有少數寄生蟲在生殖期就有可能感染人體,如管圓線蟲、華支睪吸蟲,若生吃,就有可能感染人體。但只要把魚煮熟了再吃,這類寄生蟲對人體的危害性就消失了。
那麼,如何讓消費者吃的放心?前端養殖的防治工作就很重要了!
嗜子宮線蟲是什麼?
嗜子宮線蟲,也稱紅線蟲,因其蟲體細長,顏色鮮紅故稱紅線蟲,紅線蟲引起的錦鯉魚病叫做紅線蟲病。紅線蟲又可分為鯉紅線蟲和鯽紅線蟲兩種。
鯉紅線蟲主要危害鯉魚,雌蟲一般盤曲寄生在鯉魚的鱗片下面,使鱗片隆起。此蟲經常在魚的鱗片下蠕動,破壞魚的皮膚,吸取魚的養分,引起皮膚發炎和充血出血。在皮膚發炎處往往會寄生水黴病,引起繼發性感染。嚴重時可能造成錦鯉的肌肉發生腐爛現象,從而使病魚死亡。此病主要危害2齡以上的鯉魚和產卵親魚,流行季節一般為春季。
嗜子宮線蟲病
紅線蟲病的感染是由於錦鯉吞食了帶有幼蟲的水蚤後被感染,在體腔中經過一段時間的發育,雌、雄蟲體交配後,雌蟲遷移至寄生部位並發育成熟。
紅線蟲一般不會引起病魚死亡,但可引起細菌、真菌的感染。嚴重時也可引起死亡。蟲體寄生處,組織充血、發炎、潰瘍甚至壞死。並在病灶處可見紅色蟲體盤曲其中。病魚眼窩中有大型蟲體,清晰可見。
嗜子宮線蟲如何防治?
治療方法主要有用生石灰帶水清塘,用高錳酸鉀或碘酒塗擦病灶部位,但需注意防止藥液流進魚鰓。具體如下:
(1)用生石灰帶水清塘,以殺滅幼蟲。切忌用茶餅,因為茶餅不僅不能殺死幼蟲,還可延長其壽命。
(2)用2%-2.5%食鹽水浸洗魚體15-20分鐘,這是最簡單有效的辦法。
(3)用1%高錳酸鉀或碘酒塗擦病灶部位,只需注意防止藥液流進魚鰓。
(4)外用敵百蟲、阿維菌素、氯氰菊酯等全池潑灑1~2次,還可以同時內服敵百蟲、吡喹酮、伊維菌素等。
另外,春季開始投飼後定期用通威兩改改良底質,避免蟲卵孵化,可有效預防魚嗜子宮線蟲病的發生,水體使用敵百蟲或內服驅蟲藥後,要使用通威速消殺2~3次毒。
兩改:通威底改+活菌底改王
通威速消
更多動保產品信息,可撥打通威全國服務熱線:400-8080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