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範明昱 濟南報導
短短5個月,時建雙深刻體會到了創城迎評帶給自己的磨礪。最累的時候,他需要從清晨6點忙碌到深夜10點,挨家的入戶宣傳是每晚最重要的工作,即便一棟樓走訪下來講得口乾舌燥、額頭冒汗,他也必須要打起精神,繼續向下一座亮著燈光的樓棟奔去。
2020年,是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評選表彰的總評年,大考之下,濟南正在全力以赴,沒有人會忽視這場榮譽之戰,今年5月份正式成為歷下區文化東路街道科院路社區專職網格管理員的時建雙也不例外。2017至2019年贏得創城「三連冠」的佳績,讓越來越多市民感受到了濟南日新月異的變化,用文明堅守住這座城市的溫度,其背後也有著不少溫情故事在輪番上演。
乾淨整潔的燕子山西路18號
文化東路街道修整後的小區花園
網格員的「爭分奪秒」:
半路出家,格子內的每一步都要腳踏實地
手機24小時不關機,隨時待命,49歲的時建雙每天都在爭分奪秒。
白天,他要抓緊一切時間,深入自己所負責網格內的樓院、背街小巷巡查整治環境衛生。待夜幕降臨,時建雙則要變身為創城信息「收集員」和政策「宣傳員」,輾轉於288戶居民住戶間廣納百言,並為其發放15分鐘生活圈、公勺公筷分餐行動等創城宣傳單頁。
科院路社區專職網格管理員時建雙清掃樓院
「大多數居民態度都很好,但也有不理解的,那也不能放棄。」時建雙告訴記者,每當這個時候,他就會在樓下躊躇不前,可看到居民樓裡似繁星點點的燈光,短暫洩氣後的時建雙又會重新打起精神。「有燈光就代表家裡有人,我得趕緊去敲門入戶,這樣才能保證網格裡的住戶全部宣傳到家。」
事實上,2019年的時建雙,參與創城工作還只是停留於志願者服務的層面,今年5月,經過考試和層層選拔,時建雙獲得了科院路社區專職網格管理員的新角色,才算正式加入到基層人員創城迎評攻堅戰的大軍行列中。從5月份的創城準備工作,到近幾周的創城迎評關鍵時期,小到清掃落葉、道路整修、清理殭屍車,大到花費兩周時間、走訪20多戶調解綠地種菜等矛盾糾紛,時建雙覺得自己越來越專業,奮鬥的勁頭也越來越強烈,用他的話來說,是「辛苦並快樂著」。
創建文明城市不是秀場,走出去的每一步都需要腳踏實地,這不僅是時建雙的心得感悟,也是文化東路街道科院路社區6名社區工作人員、7名網格員、6名退役士兵以及600多名創城志願者的一眾心理寫照。
一切時間都被大家利用來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中,態度上事無巨細,宣傳上更是入腦入心。據科院路社區黨委書記李玉玲介紹,科院路社區佔地面積1.07平方公裡,常住人口4019戶,10126人,包含27個樓院、73棟居民樓。不小的數字,給這個社區在創城迎評工作上帶來了極大的壓力,慶幸的是,依託社區打造的「YI路先鋒」黨建品牌建設,環境衛生整治、老舊小區改造、拆違拆臨等一系列工作都得到了較好地完成。「大家都很拼,並不僅僅因為這是一項特殊的榮耀,更是為了老百姓們的幸福生活指數。」李玉玲說。
科院路社區黨委書記李玉玲清理社區花草
山大路238號吉美樂小區的拔草活動
志願者的「傾囊相助」:
熱血注入,238號院的新生力量叫「引力」
8月29日上午,山大路238號吉美樂小區迎來了一場意義非凡的拔草活動。一支名叫文化東路街道文恆社區「引力志願團」的青年志願者隊伍,正在為社區創城工作注入著澎湃的新生力量。
文明城市的魅力,絕非僅僅停留在外表,更體現在「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城市溫度。對於這支志願隊伍的發起者,同時也是文恆社區專職網格管理員李瑞年來說,「引力志願團」的存在,是將一起在238號院長大的友誼之「網」織密起來,服務他人,成長自己。
為何取名為「引力」?採訪中,儘管李瑞年出生於1996年,身為網格員的他說起話來卻極其老成。他告訴記者,「引力志願團」的隊員,均是山大路238號院與自己一同長大的小夥伴們,自從團隊成立開始,「引力」就駐進了他們這個大家庭中。「青年志願者就是引力,吸引人人參與,人人出力,小區自家樓院自己愛。」
「引力志願團」召開首次座談會
這是一群能奉獻,有愛心、懷揣著夢想的青年人,他們志願參與樓院停車管理、除雜草,不厭其煩地勸導在公共區域養花的居民把花盆搬回家,一同組織看望孤寡老人......「樂觀的帶動悲觀的,陽光的帶動退縮的。」李瑞年說,「志願活動讓大家紛紛放下手機,走出家門,進而也打開了各自的心靈窗戶,我感到很欣慰。」
這股看不見的「引力」力量,不僅為創城賦予了年輕的動能,也重新塑造了這群青年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同樣的事跡,也在文化東路街道眾多社區鮮活上演著。
例如科院路社區臨近古稀之年的志願者李洪元,在身體不能爬樓梯入戶宣傳的情況下,依舊為社區環境整治出著自己的一份力;山師大社區黨委積極吸納多元主體,與山東康都物業黨支部探索出了一系列「紅色物業」創城志願服務活動......
可以說,創城已經讓文明深深嵌入到濟南這座城市的肌理,內化為城市發展的基因。從影響一個人,到帶動一群人,志願者的力量,微小卻強大,集群眾對美好生活之所想、所盼,創城正在逐步成為一種媒介,讓微光吸引微光,進而拼出這座城市的大愛暖光。
康都物業在小區開展創城工作
文化東路街道為老舊小區新更換的紗窗
濟南人的「全力以赴」:
創城攻堅,改變了一座城的人文溫度
對於濟南來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終極意義是什麼?
六年的矢志不渝,三年的蟬聯奪冠。如今所到之處,是乾淨的街面比比皆是;是雜亂的杆線消失遁形;是山清水秀處處在、藍天白雲常常有。這種變化深刻發生在每一名濟南人的眼前,然而當面對這樣一幅幅錦繡畫卷時,老百姓們是否真正理解了濟南為之付出的種種用心?感覺到了實實在在的幸福?
放到文化東路街道上來說,據街道黨建辦副主任潘苗介紹,今年經歷過疫情的衝擊後,創城迎評工作實則比往年的壓力要大很多,可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街道依然拿出大部分資金用來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和生態環境整治工程。路面改造、牆麵粉刷、公共設施增設、綠化種植......創城下的文化東路街道,每一年都會迎來煥然一新的蝶變,不變的是,永遠都是「以人為本、施惠於民」的服務理念。
人文興,則城興。創城給歲月以文明,如涓涓細流一樣,點滴塑造著濟南的城市發展新面貌。而百姓悅,則城美。創城的背後,凸顯出來的是濟南這座城市的溫度。從外在美到內在美,文明已經成為濟南人內化於心的本能,而這一點,早已讓不少市民覺得「全國文明城市」這一榮譽稱號的意義遠遠超過其本身。
最強有力的證明是,2020年7月6日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重磅發布2019-2020年度「中國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榜單,濟南榜上有名。據公開媒體報導,這項榜單的指標體系由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3個一級指標及21個二級指標構成,調查方式是通過郵遞員入戶發放問卷和航空公司機上發放問卷,共13萬個樣本。足以見得,濟南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確實在逐步持續提升,這也與濟南市近年來以創城為抓手,高度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提升社區治理水平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今年作為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評選表彰的總評年,濟南正在全力以赴。站在「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的城市發展新高度上,可以看到「文明」已經為濟南強勢崛起注入了不可替代的磅礴力量。濟南,正在向著成為一座更加令人心嚮往之的美好城市奔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