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地鐵十三號線二期工程兩臺盾構分別順利始發,分別肩負著朝陽至慶豐區間右線隧道和慶豐至凰崗區間右線隧道掘進施工任務。目前,全線共有8臺盾構機開展掘進。
據悉,朝陽至慶豐區間的盾構機面對地質條件複雜且地層賦水量大、滲透係數高的挑戰,施工範圍內巖溶見洞率高達40%,最大洞深超過21米,盾構機還需下穿鐵路橋、大直徑管線、河流等區域。在盾構設計階段,廣州地鐵聯合參建各方進行了多次方案研究,針對該區間複雜的施工和地質環境,決定採用「雙模式盾構機」,雙模式盾構機兼具施工效率高、沉降控制好的優點。在始發前,施工單位中鐵六局的地鐵建設者們針對灰巖區水系發育的特點,進行了專項加密補勘和抽水試驗,創新運用地面微動物探、地質鑽探等方式,完善盾構始發所需的各項準備工作,確保盾構機順利始發。
慶豐至凰崗區間隧道雙線長約2300米,盾構機在施工中需先後下穿深湧、海口湧和圍裡湧,上述河湧均屬珠江次支流,盾構掘進線路中上軟下硬地層密集分布,詳勘數據還顯示,地鐵施工範圍內巖溶見洞率高達36.0%,溶洞高度為0.3~11.8米,屬於巖溶強發育,形態規模各異,巖溶洞體充填差,需提前進行預處理,施工難度和風險較大。為確保盾構施工安全,中鐵廣州局的建設者們針對複雜的地層情況,提前對溶洞進行預處理,優化盾構機的刀盤布局、加強刀盤的剛度,配置同步雙液注漿系統等改良措施,提高盾構掘進效率。同時,強化盾構機主驅動、鉸接和盾尾等部位的密封刷耐壓能力,改進螺旋機出土閘門,有效地增強了隧道開挖面穩定性和盾構機適應性。
截至目前,十三號線二期土建工程累計完成14%;23座車站中,20座進行土建施工,其餘3座進行前期準備;23個區間中,8個進行土建施工,其餘15個進行前期準備。魚珠停車場、凰崗停車場及蓋體進行土建施工。
(以上車站名稱僅為工程暫定名稱,標準站名應以市政府批准公布為準。)
【南方日報、南方+記者】譚超
【通訊員】曾智威、王嶺、蔡博達
【作者】 譚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