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世代耐力公路車 Wilier Cento 10 NDR評測

2021-01-17 美騎

今天,GRbike送來Cento系列車型的「篡新版本」,集氣動、舒適、整合、碟剎四大元素、帶有避震系統的耐力車型Cento 10 NDR,讓小編我在Cento之路上漸行漸遠……好吧,廢話不多說,我們趕緊來體驗一下這款帶有避震的「次世代耐力公路車」的神奇之處吧!

Cento 10 NDR是Wilier順應目前公路車趨勢,基於Cento 10 Air車架「魔改」而來的耐力型公路車。因為他們認為60ton高模量碳纖維車架已經可以提供足夠的車架剛性,在此為基礎上大幅度強化舒適性可以更加適合一般用戶以及古典賽車手,所以添加了避震系統,可為後叉提供5mm的避震行程。看來義大利人真的是很喜歡給公路車添加避震系統,可從遠古時期的某B字頭品牌與近期的某P字頭品牌看出……

既然是基於Cento 10 AIR「魔改」而來的車型,從正面看車頭部分自然是非常簡潔和氣動的,除了那違和感十足的後剎車油管……至於這個走線問題,我們後面再說。

NDR頭管部分也與AIR相同,上下均使用1.25英寸的軸承,中間收窄的頭管猶如一位玲瓏浮凸的義大利美女,在體現了義大利美學的同時還能降低正面風阻。

叉肩處使用與AIR一模一樣的整合式設計,降低叉肩區域的擾流

前叉自然也是使用平衡側向剛性與正面風阻的Cento10 AIR同款Kamm Tail截面。也許大家已經看到叉肩處有兩個神奇的螺絲,這是幹什麼的呢?

其實Cento 10 NDR是一位多面手,同時支持碟剎與圈剎。在叉肩處預留有夾器安裝孔,在圈剎模式下使用目前流行的直裝式夾器。但今天我們評測的整車則選擇了熱門的碟剎設定,更符合耐力型公路車的取向。

在碟剎模式下使用R8070平裝式油壓碟剎夾器,前後搭配風騷的160mm RT-800碟片,以及12mm桶軸,與目前碟剎公路車主流一致。

頭管部分通過D型截面上管和叉肩開孔的設計可以實現在電變情況下油管全內走線,令外觀更整潔。但在機械變速的情況下,由於D型截面上管只能容納3條管,所以後剎油管只能無耐地使用外走線。在使用電子碟剎套件的情況下,則可以實現全部線管的隱藏。

前後桶軸的手柄做工及造型十分精緻,並且軸心中段有變徑的輕量化設計,Wlier在這些細節方面還是值得給個贊的。想必到這裡你們會問:「桶軸的話如何兼容圈剎?」

NDR在前後叉腳處使用了一個巧妙的可切換叉腳/爪鉤和尾勾設計,通過切換叉腳的鋁合金零件就可以完成碟剎與圈剎的切換。

車架提供四款塗裝可供選擇,我們的評測車輛是經典的黑紅配色,黑色部分為啞光漆面,紅色部分則為亮光,仔細看還能發現是金屬漆面質感,無比悶騷。但小編個人還是更喜歡啞光灰藍+亮光紅塗裝的Cento 10 NDR。

下管使用Cento10 AIR同款Kamm Tail截面,提供良好的「剛性氣動比」。塗裝也是沿用了Wilier品牌傳統的大字塗裝,並在靠近五通的地方畫上一個大三叉戟。在靠近頭管的紅色塗裝部分也仍有一排小字義大利語「casa fondata nel 1906」,翻譯過來就是公司成立於1906年。

從Cento 1 SR就開始使用的模塊化入線口得以延續,NDR提供三種規格的入線模塊,整車搭配的機械變速用入線模塊整合了前撥微調螺絲,使前撥緊線更加方便。

既然可以使用圈剎,自然是預留有可拆卸的後夾器內走線止栓,但這輛評測用車在止栓用不上的情況下,並未配備膠塞或換成一個封閉鋁蓋來防止進水,有點可惜。

在碟剎機械變速的設定下,頭管塞不進的後剎油管,只能無奈地通過下管上的入線口進入車架了。

車架使用小後三角設計。也許是Cento 10 AIR的Kamm Tail截面座管舒適性未能滿足耐力車型需求的緣故,NDR轉用了常規的27.2口徑圓座管,提高座管區域的可形變量來增加舒適性。小編認為如果可以使用隱藏式座管夾就更加完美了,能進一步增加座管形變量的同時還能使外觀更加整潔。後叉肩處有UCI認證Logo,在今年春季的石頭路古典賽巴黎-魯貝,這輛NDR已經被直接能源車隊正式投入實戰。

這款車架的核心設計就是來自後叉肩處的ACTIFLEX模塊。Wilier從2014年就開始了ACTIFLEX的研發,實際上後上叉與叉肩是分離的,利用高強度的鋁合金連杆連接,並使用矽膠塊為阻尼,為整個後叉提供約5mm的垂直行程,在增加後部舒適性的同時,還可以保持顛簸路況下後輪的牽引力。後上叉預留有直裝夾器安裝孔以及防止無叉橋設計在剎車時出現「呼吸效應」的鋼製補強片。

「手賤」的小編自然是要把ACTIFLEX模塊拆開一探究竟,在取出轉點螺絲後,發現左右墊圈的數量似乎是隨意擺放的,義大利風情十足……

後下叉使用方形截面,保證踩踏剛性;後上叉則使用扁截面,增加形變量來配合ACTIFLEX系統,非常合理的設定。

使用BB86規格的五通十分粗壯,確保踩踏剛性。

相比傳統的Cento系列車架,NDR降低了Reach,提高了Stack,STR(Stack與Reach的比值)範圍從1.43到1.58,可見車架越大幾何越舒適,非常適合長距離騎行。並且不同尺碼的車架使用不同的車架管徑,保證不同體型的用戶都能獲得同樣的騎乘體驗。

NDR繼續沿用AIR的氣動造型整合式碗組,但由於把立使用膨脹芯+圓型把立上蓋鎖緊,氣動墊圈無法安裝在把立上方,所以要預留前叉上管只能使用圓形墊圈,會導致一個比較獵奇的畫風……Wilier並未直接沿用AIR上的Alabarda一體把,而是新開發了一套Stemma把立和Barra彎把。

Stemma把立使用全碳纖維材質,有著出色的剛性,並且兼容全內走線設計,搭配整合式碗組最多可以內藏三條線管。由於本身車架Stack已經較大,加上為了內走線,把立下方第一個墊圈無法去掉,導致把組過高,所以Stemma把立全部設定為看上去十分誇張的10.5°大角度,實際倒恰到好處。此外,把立提供90-120mm四種尺寸。

Barra彎把同樣使用全碳纖維材質,彎型為大家喜聞樂見的壓縮彎型。扁截面的上把直徑較小,可以適合絕大部分用戶。Barra彎把提供3種尺寸,並且每款的Reach與Drop均不同,為不同身材的用戶優化彎把數據。中對中40cm的Reach與Drop為66mm和125mm;42cm則為68mm和126mm;44cm則為72mm和132mm。

座管十分厚道地配備了一根Ritchey WCS碳纖維座管,做工精緻,並且重量僅180克左右,可以點個讚;不過座管表面十分光滑,需要配合碳纖維止滑劑使用。坐墊則是鋼軌的San Marco Squadra,是一款主打舒適性和長距離騎行的坐墊,填充物十分厚實柔軟。

套件搭載了一套完整的Shimano Ultegra R8020機械油壓套件,變速部分R8020與R8000一致,R8000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了,不用小編過多地介紹。主要的改變就是R8020機械液壓手變頭,全新的手變頭造型更加符合人體工學,握感十分舒適,變速手感則與R8000一致。

輪組方面配備了一對DT SWISS ER1600,ER為DT的耐力取向輪組,使用高品質的焊接32mm鋁合金輪圈,內寬高達20mm,可以承重高達130kg。輪圈為準真空設計,已經安裝了真空胎墊,並且附帶真空氣嘴,可以隨時安裝真空胎。官方重量為1767克。

新款SPLINE花鼓使用鑽石切割設計的花鼓外殼,視覺效果更具現代感與藝術感。1600即代表花鼓內部使用350內構,配備DT招牌式的行星棘輪系統,齒數為18T。前後24根aero comp輻條使用2X編法編制。碟剎碟片接口則為DT慣用的中鎖規格,但標配六釘剎車碟片轉換座一對。

外胎為使用石墨烯配方的Vittoria Rubino PRO,寬度為28c,胎肩花紋較密適合耐力騎行使用,但可惜沒有真空胎版本。

騎行感受方面,由於使用了高模量碳纖維,車架剛性是絕對夠用的,但前叉側向剛性稍微有所欠缺。雖說有12mm桶軸加持,在搖車和大角度壓彎時有蹭碟的現象,不過這也是大多數碟剎公路車存在的問題,並不只是NDR的「鍋」。

在顛簸路面騎行時,小編感覺後部提供最大舒適性的是Ritchay碳纖維座管,由於其形變量非常大,能有效緩解較大衝擊帶來的「頂菊感」。ACTIFLEX避震系統最大的作用則是保持後輪的貼地性,在顛簸路面後輪仍可以提供足夠的牽引力;通俗點說就是別人在顛得「哎呀,哎呀」的時候,NDR仍可以淡定得踩踏加速,在城市內下個馬路牙子這類大震動則能明顯感受到避震系統在工作;28c的外胎也為舒適性帶來不少額外的加成,騎個輕度Gravel路面並不成問題,更不用說在鋪裝路面上長距離騎行。

車頭沒有任何減震結構,所幸Barra彎把使用偏向舒適性的設定,形變量較大,在把帶較薄的情況下已經有不錯的舒適性,想必搭配較厚的把帶舒適性會更好,按照小編的要求來說已經十分夠用了。

既然車架添加了避震系統,大家自然會擔心踩踏是否會洩力,小編自己自然是沒法邊騎邊觀察避震的工作情況的,只能邀請Kent來一場愉快地騎遊,讓他幫助觀察ACTIFLEX的工作情況。根據Kent描述,在坐姿踩踏時,阻尼塊會不斷地輕微形變(也許是我體重較大?),坐姿發力的話則會有明顯的形變;但在立騎時,由於立管沒有負重,阻尼塊反而不會像想像中那樣大幅度形變,可見Wilier對ACTIFLEX系統的調校還是非常科學的。具體的立騎感受則是在較小齒比保持一定的踏頻時,不會感受到車架洩力;但在發力或大齒比時,還是缺少了點踩踏回饋感。

在爬坡表現方面,由於這臺NDR整備質量高達8.8kg左右,輪圈重量也較大,爬坡還是略感重拖的,不過所幸配備了50/34T壓縮盤和28T飛輪,齒比非常充裕,爬坡雖說不快,但還是能保持住踏頻。官方也提供了單獨車架作為零售,以滿足消費者對於配置的不同需求。

有上就有下,下坡自然是碟剎公路車的強項。在高速下坡時沒有圈剎燒框的煩惱,可以大方地重剎;膽小的車手長期拖著剎車下坡問題也不大。Shimano的液壓碟剎剎車力充足,線性也很好,入彎的剎車點可以大幅度延遲,讓下坡更快更安全。28c的RUBINO PRO外胎抓地力十分強大,可以用比25c外胎更大的角度壓彎,彎中速度也是十分快的。騎遊測試恰逢小雨天氣,雖說碟剎在潮溼環境有無與倫比的制動力,但由於輪胎抓地力的下降,剎車控制要更加細緻。摸清抱死臨界點後在入彎前提前剎車控制好速度,在壓彎過程中剎車有可能突然失去抓地力導致側滑摔車。

美騎點評

優點:避震設計新穎、舒適性優秀、圈碟雙剎設計、幾何舒適、配置較高、外觀整潔

不足:頭管墊圈調節麻煩、前剎蹭碟

改裝建議:更換真空胎

總的來說,Cento 10 NDR充滿騎行樂趣,是一輛非常適合喜歡長距離騎行以及希望在騎遊活動中有所表現的用戶。同時官方也提供了單獨車架作為零售,以滿足消費者對於配置的不同需求。車架設計新穎,性能也是恰到好處,兼具舒適性以及一定的氣動性能,在長距離騎行中擁有很好的效率。

相關焦點

  • 奔馳與ARGON 18合作打造全碳車架耐力公路車
    奔馳(Mercedes-Benz)與加拿大知名自行車廠商ARGON 18合作打造了一款名為Mercedes-Benz Style Endurance Bike的耐力公路車,車架採用全碳纖維打造,以奔馳轎車樣式的銀黑漸變色噴塗,在前叉部分採用了定製特殊設計,能夠兼顧緩震和控制。
  • 還要什麼山馬 Specialized Diverge Base公路車評測
    Diverge是一輛全地形公路車(Gravel Bike)Gravel Bike,大意為砂礫/碎石公路車,至今國內仍未有貼切對應的中文譯名
  • 汲取G8技術 BH發布新款RS1氣動耐力公路車
    西班牙自行車製造商BH的新款RS1看起來是一款全內走線的氣動公路車,但不同的是其有更寬鬆,更豎直的耐力車架何,旨在為普通道路騎行者提供更多舒適感,而又不犧牲性能。
  • 2020 Cannondale公路車購買指南
    在公路車領域,佳能戴爾的黑科技武器庫裡有BB30/BB30A中軸、SAVE微避震技術、BallisTec碳纖維、CAAD鋁合金以及HollowGram牙盤和輪組。Cannondale SystemSix 2020佳能戴爾在氣動車領域相比其他家反應慢了一拍,初代「系統六」氣動公路車於2018年才發布,並作為2019車型年度上市。
  • 2019最熱門新款公路車評選
    碟剎公路車越來越受歡迎,在耐力型公路車上幾乎成了標配;同時也有不少競賽型公路車進行「碟剎化」,但如果你不喜歡碟剎,他們還是提供圈剎版本的。最後就是Adventure / Gravel Bike(碎石路面公路車)越來越受歡迎。  Colnago Concept
  • 全地形 樂趣足 S-Works Diverge 公路車 評測
    能像公路車一樣有著極高的鋪裝路面速度,也能像XC級別的山地車般在非鋪裝路面的林道、野路穿梭,毫無疑問是現時口味最重、樂趣最多的公路車分支。作為近年才火熱起來的新車種,全地形公路車(Gravel Bike)也有著一段長達數十年的發展史,由具備輕度越野能力的旅行車(Trekking)與應付惡劣路況的耐力公路車(Advanture)這兩個老車種合併而成,視乎品牌的側重或多或少都會被添加進一定的耐力與旅行的長途元素。
  • (燒得起的)入門公路車購車指南
    文中藍色字體是連結,閱讀原文即可查看各款公路車評測,這裡只做簡要介紹 但久久未能平復的公路自行車熱情之路我們又該如何走下去呢?在過去一年間BIKETO評測室曾評測過一些入門、廉價、性能不差而又相對有性價比的公路車給各位正在「發燒」的車迷提供指導意見。
  • SPECIALIZED最新長途耐力公路車
    Ruby與Roubaix創造了長途耐力車種,並成為此類車款的代名詞。全新發布的專利科技,將重新定義長途耐力車種的舒適性、速度與操控性能Specialized與McLaren緊密合作,針對」smooth 」深入研究。分析騎乘時騎士與路面回饋之間的關係,找出如何能夠提升騎乘的順暢度,有效提升騎乘速度,並降低因路面震動對騎士的影響。
  • 次世代MAZDA3昂克賽拉憑什麼斬獲6項優秀評價?
    3月17日,在「C-IASI中國汽車保險安全指數」(簡稱中保研)評測中,長安馬自達次世代MAZDA3昂克賽拉斬獲6項最高「G」優秀評價,完美延續其在2月14日北美IIHS碰撞測試中的「屠榜」風採,頂級安全風範橫掃全球,勢不可擋。
  • 圈剎碟剎雙兼容 歐亞馬TWISTER 6.5 公路車
    海南吉倫自行車(UCI)洲際車隊碟剎毫無疑問取締了「破風」成為近年公路車領域裡最熱門、最具爭議的話題,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整車、零部件品牌都開始涉足碟剎公路相關的研發生產。眼尖的車友也許已經發現海南吉倫洲際車隊的隊車與此次評測的市售版本的差別,再認真點,又能發現隊車上雖然使用了公路圈剎夾器,但依然是桶軸;沒錯,這次進入Biketo美騎網的OYAMA TWISTER 6.5的確是一款圈剎、碟剎兩用的公路車,市售版本將以碟剎配置出售,車友也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更換為圈剎。車架是一輛自行車的靈魂,而幾何正是把人與車結合的連接點。
  • 爬坡公路車你選誰?捷安特、美利達2016新車對比評測
    從GIANT 2016款車系上面,無論是山地,還是公路,可以很清楚的看到,GIANT已經在開始全面推動自己的配件。自己品牌的碳纖輪組SLR系列,自己品牌的坐墊Contact系列,自己品牌的碳纖把立,碳纖彎把,碳纖一體把Contact SLR系列。TREK,SPECIALIZED同樣也在做,大廠都在不遺餘力的推自己高規格配件。這樣的做法好處在於成本,品質,交期自己可以很好的控制。
  • 入門碟剎新選擇 快客QUICK A7D氣動公路車評測
    多年以前,QUICK贊助的車隊叱吒國內業餘賽場,因為充足的曝光以及不錯的性價比,所以那時在路上,QUICK公路車的能見度還挺高的。但近年似乎沉寂了一段時間,很久以來小編我在路上都沒怎麼看到QUICK的車架。而現在,QUICK帶著他們的新作A7D氣動碟剎公路車回來了。
  • 中保研六項安全評級全優評價,次世代MAZDA3昂克賽拉是怎麼做到的?
    如今年輕人選車越來越挑剔,外觀、內飾、動力等多樣化的要求讓不少車型沉沙折戟。在這種環境下,次世代MAZDA3昂克賽拉卻依靠出眾的顏值和操控,一舉成為市場上的寵兒。然而,安全性向來不算是日系車的鮮明標籤,這也成為了包括次世代MAZDA3昂克賽拉在內的一眾日系產品,邁向更高層級的障礙。
  • 淺談公路車比賽的基本技巧
    公路車比賽之所以魅力無窮,是因為它體現 -的不光是個人的水平發揮,更多的是在賽程中巧妙的運用各種戰術,充分藉助團體的力量在比賽中取勝。
  • 耐力型公路車如何防止你的屁股被毆打?
    那麼,耐力型公路車如何防止你的屁股被毆打呢?Pinarello Dogma K8-S的最大特點是位於後上叉與立管之間的DSS 1.0避震系統,其回彈則依靠Flexstays後下叉的形變。根據Pinarello的說法,「天空車隊對K8-S的具體要求是:有一個能夠減少運動員的身心壓力的車架,從而提高車隊在北方地獄(巴黎-魯貝古典賽)的競爭能力。」
  • 長安馬自達次世代MAZDA3昂克賽拉:屠榜全球碰撞測試,A柱臨危不彎
    而次世代MAZDA3昂克賽拉自上市以來,先後在C-IASI中國汽車保險安全指數評測中斬獲6項優秀評價、在IIHS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碰撞測試中摘取TOP SAFETY PICK+頂級安全評價,再加上歐洲新車安全評鑑協會E-NCAP碰撞測試的五星安全評級和中國新車評價規程C-NCAP碰撞測試的五星安全評價,其在安全領域已獲得"全球大滿貫"。
  • 《NBA 2K21》次世代版評測:變化來了,但還差點意思
    儘管在各種玩家評測頁面上,這些體育遊戲的評分普遍不高,但它畢竟是愛好者們的剛需,是無法被替代的。  一般來說,主機換代的時刻也是年貨體育遊戲新作能夠帶來最多變化的時候,性能更強的新主機能允許開發者將體育遊戲的擬真度推向一個新的高度。那麼次世代版的《NBA 2K21》會帶來怎樣的改變,必然是系列玩家關注的焦點。
  • 《NBA 2K21》次世代版評測:變化來了,但還差點意思
    儘管在各種玩家評測頁面上,這些體育遊戲的評分普遍不高,但它畢竟是愛好者們的剛需,是無法被替代的。  一般來說,主機換代的時刻也是年貨體育遊戲新作能夠帶來最多變化的時候,性能更強的新主機能允許開發者將體育遊戲的擬真度推向一個新的高度。那麼次世代版的《NBA 2K21》會帶來怎樣的改變,必然是系列玩家關注的焦點。
  • 劍指全路競賽 美利達Scultura Endurance公路車
    美利達在近日推出了全新碳纖維Scultura Endurance公路碟剎車型,聲稱其可以與職業車手所使用的公路車相提並論,車架幾何也對崎嶇路面進行了優化,能兼容35c的輪胎,並可以越野騎行。在此之前,儘管Reacto和Scultura產品可以應對公路競賽,Silex和Mission可以應對耐力越野,但是在兩者之間,美利達確實沒有例如格蘭芬多類型的公路車。
  • 2020 SCOTT公路車選購指南
    SCOTT擁有60餘年的歷史,旗下公路車產品經過多年發展,各大系列已經日益成熟,足以滿足車友們的需求。當然在面對如此多的產品時,想必各位難免眼花繚亂,為此我們特意整理出一份《2020 SCOTT公路車選購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