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erge是一輛全地形公路車(Gravel Bike)
Gravel Bike,大意為砂礫/碎石公路車,至今國內仍未有貼切對應的中文譯名,鑑於其鋪裝與非鋪裝路面雙兼容的特性,筆者更樂於稱呼其為「全地形公路車」。能像公路車一樣有著極高的鋪裝路面速度,也能像XC級別的山地車般在非鋪裝路面的林道、野路穿梭,毫無疑問是現時口味最重、樂趣最多的公路車分支。
作為近年才火熱起來的新車種,全地形公路車(Gravel Bike)也有著一段長達數十年的發展史,由具備輕度越野能力的旅行車(Trekking)與應付惡劣路況的耐力公路車(Advanture)這兩個老車種合併而成,視乎品牌的側重或多或少都會被添加進一定的耐力與旅行的長途元素。
Base是Diverge車系最低配的入門款
Diverge沿用著Specialized的分級,現時從頂端至底端分別有S-Works、Expert、Comp、Sport、Base合五個級別,當中只有頂級的S-Works與次頂級的Expert為碳纖維車架,其餘為不同級別、配置的E5鋁合金車架。
作為探索,或全地形公路車(Gravel Bike)系列Diverge的最低配入門款,Base級別現時也有著極低售價——6490,當然車架也改為了由常規的鋁合金製成,並且頭管處標誌性的Future Shock減震器也有所缺席。
從配置與車架設計來看,Base與Sport兩個等級更偏向於耐力騎行與長途旅行,原生狀態並不具備如S-Works等級般的越野能力。雖說如此,但Base級別反倒有著一個漂亮得越了幾級的「糖果紅/經典黑」塗裝。塗裝與馬自達招牌式的「魂動紅」漆面非常相似,有著高光環境鮮豔,弱光環境深邃的屬性。
整車也符合其定位地混搭了一套娛樂入門級別的Shimano Claris R2000 2x8速變速套件,46-34T RS200牙盤、Claris長腿後撥、Claris雙控手變、Claris 直裝式前撥、11-34T飛輪 ,最大的優點是配置與齒比可適配到長途、輕度越野場合的使用,耐用省心不心疼,但牙盤不是一體結構的顯得少了那麼點意思。
碟剎部分則是由Claris機械變速雙控手變搭配Tektro Mira機械碟剎平裝夾器組成,整套碟剎的中後段手感偏硬,但制動力輸出線性且清晰,要比該等級的圈剎夾器要好上不少,對於日常鋪裝公路的騎行來說相當夠用。若您的口味較重,需要穿山越野,又或是掛載較多較重的物資馳騁於旅途,對制動力有更高需求時,其實也可以考慮升級Tektro家高端子品牌TRP HY/RD 機械液壓混合動力的碟剎夾器,即我們通俗說的「線拉油碟」。也得益於採用了主流的平裝式夾器安裝規格,後續升級時零部件的選購也有著不少的便捷性。
雖然Base是入門款,但Specialized依然為其配置了全碳纖維前叉,適度降低前端重量與提升操控方面的指向性,並且也採用了現時碟剎公路車主流的12mm桶軸,讓輪組裝卸能更輕易地鎖緊至原有的扭力,降低蹭碟煩人異象的出現。
但由於Specialized比較喜歡使用外觀更整潔的慢拆式桶軸,所以出遠門需要隨身攜帶5MM內六角。
▲設置斜度較大,外形頗有幾分Tarmac味道的橢圓上管
前剎車線利用前叉完成內走線,而變速、後剎車線前半部分都採用了連線管一併在車架內部走線的「走全線」,隨後走線到五通時中出,依然連著線管轉為外走線。雖說「內走線」與「走全線」這兩個關鍵詞拼在一塊很多時候都不是什麼好事,但比較出奇的是這輛Base在評測期間居然從未出現線管內走線打車架異響,Specialized也是在走線方案裡花下了不少的心思。
▲降低後上叉連接點已經是近年公路車的標準套路,三通處的焊點顯得非常粗獷。
後上叉對於鋁合金車架來說十分纖細,一眼看上去非常具有高級感,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優化路感。
為了配合後上叉的間隙,後下叉和前叉的間隙也是十分大的,最大可以容納38c的外胎,為用戶提供很大的後續升級空間。
Diverge Base的立管、下管共設置了三個水壺架安裝位,可適配長途旅行用途安裝三個水壺架或是加插工具罐、特定附件包等的部件。
▲五通使用簡單可靠易維護的BSA螺紋制式,非常符合整車的定位和用途。
輪組配備了一對AXIS SPORT碟剎輪組,看到AXIS大家肯定第一個想到就以一對讓你能夠騎回家的低端訓練輪。但這對AXIS SPORT恐怕要讓你們「失望」了,它的規格非常高,前後均使用偏心設計的寬圈,能夠更好地配合30c以上的寬胎。花鼓使用軸承結構,並且棘輪響數達到了32響,提供迅速的踩踏響應。對於這對讓人感覺越級般存在的AXIS SPORT輪組,小編必須要給好評。
外胎方面配備了一對偏向鋪裝路面和硬沙土路面的Espoir Sport 30c鋼絲胎,路感非常舒適;並且具有雙重的BlackBelt防刺層,非常適合長距離騎行。
操控組件均為Specialized自家入門鋁合金產品,並無太大亮點;坐墊則配備了一隻143mm的Toupe Sport,厚實舒適。
從幾何表可以看出,Diverge的幾何非常友善,大Stack小Reach,非常適合入門級車手。立管長度也比較短,可以增加座管外露長度,讓外觀看起來更「pro」的同時增加一定舒適性。
騎行感受
整車的騎行姿勢非常直立,不會對核心肌群造成壓力,長距離騎行也不會帶來各種不適。由於配備寬胎,在城市環境中騎行感覺整車的舒適性非常好,不小心壓個坑、過個減速帶什麼的都不像一般的鋁架公路車那般顛簸,可以說是對用戶非常友好的車,特別是剛入坑的新手。
雖說整車重量高達10.5KG(含XT山地鎖踏),導致加速和爬坡非常不給力。但由於較好的鋁合金工藝以及桶軸的加成,車架整體剛性表現還是不錯的,搖車時有鋁架那種硬朗的感覺,相信將方孔牙盤換成一體牙盤的話,能在踩踏剛性上帶來不少提升。46/34T的碟片設定也許你們會覺得有點小,在實際騎行過後,小編認為對於這類車的用途來說,是完全夠用的。
整車的操控性比較靈活,在城市中穿插、兔跳上下人行道之類的動作都非常從容,簡單來說就是一般公路車你不敢做,但山馬可以的動作,它都可以完成這就是Gravel bike的樂趣所在。並且由於輪胎的加寬,抓地力的提高操控極限和寬容度均有較高的提升,簡單點說就是可以更放心、更大角度地去壓彎了。雖然只是線拉機械碟剎,但剎車力已經是碾壓同級夾器般的存在,在城市中遇到逆行共享單車、低素質機動車等緊急情況時更加淡定,而且在確保自己和他人安全的情況下,也可以來個騎下人行天橋之類的「騷操作」。
雖然它具有一定越野騎行的能力,在乾燥堅硬的沙土路面這種輕度越野是可以應付的;但由於外胎的限制,在較軟或者溼滑路面就比較無力了。如果需要玩些「重口味」的,還是需要更換更寬的外胎或者CX外胎。
美騎點評
優點:適用性廣、耐力型幾何、舒適性較好、輪組規格高
不足:重量偏重、牙盤規格較低
改裝建議:一體牙盤、碳纖維座管
在試騎過頂配和低配的兩輛Diverge後,相比充滿競賽風格的頂配,小編我其實更喜歡這輛入門版的Base。因為它沒有SW車型那種硬核競賽味兒,也就沒有了那種讓人想騎得更快的欲望,所以可以用休閒的心態在城市間穿梭,外加操控性較好,非常符合小編城市通勤代步安全第一的理念。如果您是一位剛入坑的新手,準備購買山地車在城市內壓馬路,那麼小編我強烈推薦您考慮一下這輛Diverge Base,它比「山馬」更加適合在城市道路使用。
根據小道消息,Specialized準備聯合我們美騎為這款Diverge進行一次眾測活動,對這款車有興趣的小夥伴兒們請持續關注我們的後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