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神粟裕的背後(13):粟裕為何常以劣勢兵力圍攻敵人?朱德以1000部隊圍攻5000敵人使其震動

2021-02-08 天擇雜談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天擇創辦,歡迎戳上面天擇雜談關注~

戰神粟裕的背後(13)

上一節我們講到, 起義軍進行了年關暴動,部隊砸開了監獄,釋放被捕的共產黨員和群眾,打開了糧倉,把糧食分給貧農,全城一片歡騰。朱、陳部正式打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的紅色軍旗。戰士紛紛撕掉國民黨帽徽,每人脖子上繫上了紅帶子,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師長朱德、黨代表陳毅、參謀長王爾琢,而且還組織了宜章農民軍,起義軍的力量壯大了不少。


宜章暴動雖然規模不太大,但是卻是在革命低潮後的一屢火花,照耀了中國革命前進的方向,因為蔣介石以為南昌起義的部隊已被徹底消滅,沒想到竟然又在宜章燃起了火花,這令蔣介石十分惱怒,將錢大鈞罵了個狗血噴頭,但是對於其他派系的軍閥卻沒有怎麼責罵,因為錢大鈞是他的嫡系。

宜章年關暴動成功後,蔣介石急令駐守湖南的許克祥率第3師共5個團直撲宜章城。此時的起義軍雖然力量有所壯大,但也就1000人左右,雖然宜章農軍有幾百人,但是一來沒有經過嚴格的訓練,二來武器裝備也差,主要以大刀和長矛為主,他們也只能站崗放哨做做外圍工作,根本無法正面禦敵。

南昌起義已經失敗了,在一路上,朱德、陳毅和王爾琢都在不斷反思失敗的原因,最後得出一個結論,不能和優勢的敵軍進行硬拼,並提出了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這是遊擊戰理論的雛形,此時,雖然還沒有完整的遊擊戰理論,但是早已進行了遊擊戰的實踐。


朱德、陳毅和王爾琢一商量,認為不能硬拼,毅然撤出宜章城,隱蔽集結在宜章城西南黃沙堡、聖公壇一帶深山密林之中,視情打擊敵人。這一下子使許克祥直撲宜章落了空,他以為起義軍已潰不成軍,一面向蔣介石邀功請賞,一面又領軍直插黃沙堡,在笆籬堡、聖公壇一帶,轉了數日圈子,弄得人飢馬渴、疲憊不堪,卻連工農革命軍的影子也沒見著一個。

這裡簡單介紹一下許克祥,他於1890年出生,湖南省湘鄉縣人。許家是湘鄉縣有名的大地主,有錢有勢,因此許克祥從小就進入學校讀書,中學畢業後考入了湖南講武堂,並秘密加入了同盟會,成為一名革命黨人。

1925年,在黔軍中摸爬滾打多年的獨立旅旅長(黔軍第四師獨立旅旅長)許克祥向北伐軍投降,成為湘軍領袖唐生智手下的一名團長。許克祥自恃資歷老,為人又陰險狡詐,非常不受唐生智的待見,故而一直沒有升職,雙方矛盾很深。


為此,許克祥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投奔了蔣介石,並發動了震驚全國的「馬日事變」,後來被唐生智討伐,又投靠了廣東軍閥李濟深,軍隊番號改為獨立第三師。但還是積極向蔣介石表忠心。許克祥雖然立功心切,但是確實沒有什麼軍事才能。

他帶著第3師共5個團5000餘人,在笆籬堡、聖公壇一帶進行了武裝大遊行,卻沒有收穫,搞得手下軍隊怨聲載道,於是命令幾個團原地休整以利再戰。

由於每個團的行進速度不一樣,所以每個團之間有一段距離,基本上呈一字長蛇狀排列,朱德、陳毅決定先打前面的那個團,命令胡少海率一部隊兵力截尾。起義軍在朱德的率領下,通過革命群眾的指引,神不知鬼不覺地摸到了許克祥軍前面那個團的駐地。


當時,許克祥部有5000餘眾,而朱、陳所率工農革命軍不足千人,但這是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精華,戰鬥力極強,加上廣大人民對雙手沾滿湖南人民鮮血的許克祥無不切齒痛恨,所以朱德面對5倍的敵人,竟然敢於圍攻敵人,這也確實體現了魄力。

當朱德帶領大部隊接近許克祥前面那個團時,正是中午吃飯時間,反動軍隊正忙於吃飯,武器都放在一邊,正是攻擊的好時機,朱德下達的攻擊的命令,正所謂仇人相見,分外眼紅。所以一個衝鋒,就把許克祥這個團給消滅了。

許克祥沒想到起義軍竟敢主動攻擊,立即率其餘4個團向起義軍反撲,卻沒有想到胡少海率軍從背後偷襲,朱德率部往前衝,當時的地形特別有利於起義軍,而且許克祥部卻不熟悉地形,不知道起義軍有多少人。


結果,許部官兵亂作一團,四散逃命。許克祥見勢不妙,立即帶隊撤退,我軍乘勝追擊,一直追到許克祥的司令部砰石鎮。許克祥連擺在桌上的酒菜也沒來得及吃,帽子、皮大衣也扔掉了,在少數馬弁護衛下逃跑了。

許的殘部如驚弓之鳥,爭相逃命,很快這5個團就被全殲了。此役,紅軍繳獲一門山炮,迫擊炮30多門,步槍1500支,彈藥和其他軍需品在鎮上堆積如山,以至於人們從街上走時都要插縫繞行。

起義軍得到這些軍需補充,壯大了自己的力量。朱老總後來回憶:「可以說,許克祥幫助我們起了家。」起義軍給許克祥取了個響亮的綽號——許送槍。

這一個一場實力相差懸殊的戰鬥,結果朱德以1000兵力圍攻5000敵人並大獲全勝,作為參戰的粟裕深受震動。後來粟裕為何敢常以劣勢兵力圍攻敵人,與這一次的戰鬥有很大的關係。


這一經典戰鬥雖然軍史記載不多,但是卻影響了很多人,比如粟裕和林彪等人。

(天擇雜談原創:本文在史實的基礎上採用了一些文學手法,未完待續)

參考資料:《粟裕生平事跡》、《粟裕傳》、《戰神粟裕》、《名將粟裕珍聞錄》等。


下面是備用號:天擇思想匯,歡迎關注~

精品閱讀:



相關焦點

  • 這次戰役,粟裕僅用7000人打敗了30000敵人,不得不服
    面對韓德勤的重兵壓境,如何處理這樣的處境,成為了粟裕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粟裕分析了部隊當時的人員狀況,所有人員加起來也僅有7000人,考慮當時還有一些傷員無法上戰場,最後能投入到戰鬥中的人員頂多就5000人,而韓德勤率領的卻是30000人,將近1:6的差距,面對這樣的狀況,要不要打?怎麼打?
  • 粟裕一仗打得敵人眼冒金星,國軍:聽到野戰軍的衝鋒號就渾身顫抖
    1946年,粟裕打了「大敗仗」,林帥卻驚呼:粟裕真乃一代「戰神」》、《而從當時的形勢來判斷,李默庵斷定粟裕絕不可能從兵力集中的正面核心區西進,只能從北面繞路前往邵伯,而這就導致行軍路線變長,將會耗費大量時間,即便繞路趕到了邵伯,以黃百韜的優勢兵力屆時早已拿下了邵伯地區。這是李默庵的如意算盤。可粟裕不是李默庵,他斷然不會被敵人牽著鼻子走,更不會被李默庵的思維軌跡所左右。
  • 粟裕使詐騙薛嶽,痛殲其部3萬人,薛嶽卻反說:敵人被我們打敗了
    然而,強中自有強中手,一山還比一山高,薛嶽雖然厲害,可他遇到了一位比他更厲害的人物,這位人物就是我軍有著戰神之稱的粟裕大將。粟裕大將善於審時度勢,創造、捕捉戰機,尤以敢於打大仗、硬仗和連續作戰聞名於世。
  • 抗美援朝開戰在即,為何毛主席屬意粟裕掛帥,卻最終選了彭德懷?
    當然,朱德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驗也是比較缺乏的。朱德唯一一次比較成功的大兵團作戰經驗,其實來自於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作戰。當時毛主席已經被邊緣化,周總理從上海撤退到蘇區,與朱德一起指揮紅軍抵抗白軍。朱德為主、周總理為副共同指揮紅一方面軍7萬多人打敗了國民黨贛粵閩邊區「剿匪」總司令部調集近40萬兵力。
  • 1946年,粟裕打了「大敗仗」,林帥卻驚呼:粟裕真乃一代「戰神」
    1946年7月,當王鐵漢急匆匆率領整編49師晝夜兼程地向如皋開去,粟裕指揮的華野主力突然出現在了整編49師側後方。更令國軍意想不到的是,粟裕在宣泰一帶留下的部分兵力佯裝我軍主力死死拖住了李天霞的整編83師。當敵人還誤以為我軍主力仍然在宣泰一帶時,沒成想,粟裕的大軍卻突然神速出現在了王鐵漢整編49師身後。
  • 粟裕大將在解放戰爭中的三次重大建議,深謀遠慮,居功至偉
    第三,淮南敵軍兵力較強。相對來說,蘇中之敵較弱。基於上述認識,粟裕於6月29日上報中央軍委,建議先在蘇中打幾仗,爾後西進淮南,與山東野戰軍配合作戰。中央軍委對此建議極為重視,次日即復示,部隊繼續隱蔽於待機位置,聽候安排。
  • 戰神為何能夠帶領幾百人部隊打遊擊而不被消滅?他晚年說出了秘密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天擇創辦,歡迎關注~戰神粟裕的背後(9)上次我們講到,粟裕被任命為連黨代表,並和耿凱搭檔,兩人一商量,必須要對連隊進行整頓。因為當時部隊受舊軍隊影響很大,在政治上,黨對部隊的領導比較薄弱。
  • 謝祥軍陣亡後,粟裕為何下令封鎖死訊,13年後才舉行追悼會
    在此期間,謝祥軍不僅把學員們訓練得很好,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基層指揮員,這些學員進入作戰部隊後,大部分都成了骨幹,而且在對付日偽和國民黨頑固派的圍攻中,謝祥軍也作出了不少貢獻。1946年10月,張靈甫帶領國民黨74師佔領淮陰、淮安和運河交通線後,氣焰十分囂張,張靈甫不顧總部要求74師回南京修整的命令,又帶領74師和4個旅的兵力進攻漣水,企圖強迫華中解放區部隊北移山東,並口氣十分大的揚言:「打完蘇北最後一仗回南京修整。」
  • 兩軍戰神在戰場上對壘,粟裕和薛嶽誰更勝一籌?1947年一戰分高低
    在新四軍時期和解放戰爭的很多戰役中,粟裕的指揮達到了出神入化的狀態。時至今日,粟裕都是國人心中的"軍神"。  薛嶽,抗日名將。在1938年的武漢會戰中,他指揮9戰區第1兵團在萬家嶺殲滅日軍第106師團,擊斃敵軍3000多人。在此後,他指揮了三次長沙會戰,每一次會戰,他都指揮部隊重創敵人,日軍對他是又恨又怕。
  • 戰神粟裕麾下的「華野三虎」,若是沒他們,粟裕很難做到百戰百勝
    在我國革命的道路上,湧現出了許多優秀的作戰部隊,其中華東野戰軍的名字,相信不少讀過歷史的朋友都聽過,它可以說是四大野戰部隊中名聲最響亮的一個,因為它的司令員是後來被稱為戰神的十大大將之一粟裕。他的輝煌戰績甚至不下林、彭兩位老總,尤其是在解放戰爭中,華東野戰軍在山東的表現尤為驚人,昔日國民黨的名將王耀武就是敗在粟裕手上。但所謂強將手下無弱兵,粟裕大將能夠百戰百勝,與他手下野戰部隊過人的軍事實力不無關係,當時粟裕手下有不少優秀將領,其中最厲害的莫過於華野三虎,他們分別是葉飛、王必成、陶勇。粟裕所指揮的經典戰役,大多都有他們的身影。
  • 粟裕在豫東戰役中小試牛刀,戰略意圖完全實現,從此大放異彩
    毛澤東對粟裕同志的意見極為重視,要粟裕去黨中央面談。五月五日,在河北省阜平縣城南莊,粟裕大膽向中央軍委(四人小組,毛澤東、周恩來、朱德、任弼時)提出了華東野戰軍三個縱隊不要渡江,集中兵力在中原地區打幾個大殲滅仗的建議。
  • 黃橋決戰中,粟裕是用什麼戰術,讓新四軍以5000之眾殲敵3萬餘?
    但粟裕以新四軍僅有的5000作戰兵力,打敗魯蘇戰區副總指揮韓德勤部三萬之眾堪稱奇蹟。  根據國共兩黨談判達成的協議,在南方的紅軍遊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粟裕率領抗日遊擊總隊由浙南開赴皖南加入新四軍的戰鬥序列,被編為新四軍第二支隊第四團第三營,粟裕任第二支隊副司令員、先遣支隊司令員。
  • 林彪VS粟裕:雙星爭輝,一時瑜亮,到底哪個戰神更勝一籌?
    2人家境都不錯,小時候在私塾接受良好的傳統教育,打下了牢固的文化底蘊,這在紅軍部隊是非常難得的先天優勢。他倆早年同時加入葉挺的鐵軍「獨立團」,參加南昌起義,一個是連長,一個是班長,朱德帶他們走上井岡山,毛澤東很高興,稱他們是「娃娃堪當大任」。
  • 粟裕的封神之戰:3萬對戰國軍12萬,為何屢屢獲勝
    國軍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而粟裕所在的蘇中解放區距離老蔣政府的首都南京很近。為了消滅華中野戰軍,國軍悍將李默庵出場了,李默庵所部五個整編師總兵力12萬人。而粟裕的華中野戰軍只有3萬人。兵力如此懸殊,然而讓人出乎意料的是,粟裕以小博大,以弱勝強。先後在蘇中七戰七捷,七戰七捷逐漸成就了粟裕大將戰神的美譽。
  • 粟裕大將六次生死考驗,睜眼看剮肉,苦菜當藥用,彈片伴終生
    當時,在警衛機關任班長的粟裕,隨朱德率領的隊伍由饒平到達閩贛交界的武平。緊接著,國民黨錢大鈞部的一個師也尾追至武平。為使起義軍迅速脫離險境,朱德當機立斷,命令粟裕所在的部隊掩護大部隊轉移。粟裕接到命令,帶領戰士迅速搶佔了西門外的一座山崗,英勇頑強地阻擊如飛蝗般撲來的敵人,終於使部隊贏得了撤離的寶貴時間。
  • 兩次機遇、一個仇敵,造就粟裕的戰神之路
    為了表示自己的意見和權威,便反其道而行之,不讓粟裕追擊敵人。說這些的意思是紅七軍團內部不齊,這樣的部隊順風仗都不一定能打贏,更別說孤軍深入敵後了,從一開始,這次作戰行動就有隱患。而且紅七軍團的人員裝備也不行。全軍團只有6000人,其中2000是新補充的戰士,基本沒什麼戰鬥力。
  • 他為何被稱為戰神?專家:他符合戰神的四條標準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軍史專家天擇創辦,歡迎關注~軍事指揮,是指軍隊指揮員及其司令部機關對所屬部隊的軍事行動進行的組織領導活動,其基本任務是作戰指揮,作戰指揮的基本任務是:組織偵察、研究判斷情況、定下行動決心等。因為軍事指揮非常複雜,所以對指揮員的要求特別高。
  • 眾人問縱隊長為何2支隊作戰能力那麼強?他說你們問問戰神吧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天擇創辦,歡迎關注~戰神粟裕的背後(33)上一節我們講到,古田會議閉幕不久,國民黨反動政府精心策劃的福建、江西、廣東三省「會剿」開始了,幾十個團像一股巨大的洪流,分七路向古田方向撲來。
  • 粟裕指揮的奇襲官陡門,到底有多厲害?看傷亡數字就知道了
    奇襲官陡門也是新四軍首次使用的長途奔襲新戰法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戰神粟裕的軍事指揮才能:1.敵我分析1939年初,日軍突然增加兵力,粟裕站在地圖面前,仔細分析了敵人的部署情況,在地圖上詳細標出敵人的位置,做到知己知彼2.實地偵查地形粟裕通過望遠鏡不斷的對地形進行偵查,以獲取更加準確的地理信息,為後續的戰役部署提供更加準確的信息,利用一切有利地形,為我所用,增加部隊的生存空間。
  • 1928年,粟裕帶著三個戰士攆著敵人跑,繳獲了一百多條槍
    一九二八年,粟裕帶著三個戰士趕著敵人跑,繳獲了一百多支槍。粟裕在戰場上的指揮能力是很強的,甚至,粟裕還打過許多神戰。他們中的一個是粟裕,他曾帶著三個人追敵一百多人,繳獲了一百多支槍。這是一個關於1928年的故事,當時粟裕還在井岡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