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爾《雅典學院》的超時空敘事,先賢們與古希臘美學思想脈絡

2020-12-23 睡前讀畫

2011年10月,56歲的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因病去世。據說他在臨終前有一個願望,希望用自己一生的財富、榮譽來換取與古希臘先賢蘇格拉底喝一次午茶。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有些人寧願花不菲的價錢去和巴菲特這樣的老怪物同吃一頓午飯,卻不會想起蘇格拉底,我想原因在於這些人需要的是財富,而不是智慧。

當然,渴望與蘇格拉底共度一個下午的不僅有賈伯斯,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拉斐爾不僅有同樣的渴望,而且為我們呈現出了這場華麗宏偉的史詩級聚會。

蘇格拉底之死 雅克—路易·大衛 1787年

從西班牙的洞穴到地中海南邊的埃及,經歷過古愛琴文明後,我們的旅程終於來到了傳統概念中的古希臘——這個孕育出西方文明最激動人心的地方,也是整個西方藝術史中最耀眼的一顆明珠。

所謂古希臘是繼愛琴文明之後,在希臘半島、愛琴海、土耳其西南沿海、義大利東部等地區形成的一個地理或文化概念,古希臘文明持續的時間約6個半世紀,普遍認為她開始於公元前800年,一直到公元前146年,這一地區被羅馬人徵服,將其變為一個行省。

要了解古希臘的藝術特點,首先需要對古希臘的美學思想發展脈絡做一個大致了解。這就像如果要了解古埃及的藝術,必須要了解他們的宗教信仰同樣重要。

就有歷史可憑的美學思想來說,古希臘的美學思想一開始為自然哲學中的一部分,首先發源於公元前6世紀,極盛於公元前5-4世紀,即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時代,這時的雅典城邦大概有40萬人口,其中奴隸就佔25萬,奴隸主和自由民們有了大量的時間去思考自己感興趣的學術問題。

公元前五世紀處於極盛時期的雅典示意圖

雖然古希臘人也有宗教崇拜,他們修建了大量的廟宇、雕刻了無數的塑像獻給自己所崇拜的神靈,但在他們所構建的神話體系中,那些神仙更像凡人,有著和人一樣的七情六慾和種種糗事,其神話體系我們後文再表。

本章先借拉斐爾這幅《雅典學院》,來看看被後世敬仰的那些重要哲學家們,他們提出過什麼樣的美學思想,並影響了古希臘的藝術家、文學家,讓他們在建築、雕塑、戲劇、繪畫方面呈現出與古埃及完全不同的面貌,而且一直影響了後世直到今天的西方藝術與審美習慣。

壹 從《虎溪三笑》到《雅典學院》的超時空敘事

將不同時代的典型人物同置一框的繪畫表現方式,對於熟練掌握各類P圖工具的我們這代人來說並不陌生。

其實在中國傳統繪畫中,這類題材也常常出現。例如:出土於陝西大同北魏時期(386——534年))的《列女古賢圖》漆畫,將舜帝、娥皇、女英與漢成帝、班婕妤等同繪於一面木板屏風上;傳為初唐時閻立本所作的《歷代帝王圖》,也是將從漢至隋朝13位帝王與他們46位隨從同繪於一段絹上。

但上述這些畫作均採用了一類連環畫形式,每段人物故事之間彼此獨立,更像是一種充滿道德與政治說教的歷史課本。真正讓不同時空中的人物在一起互相交流溝通,表達畫家主觀的情緒、完成獨立敘事的作品,在中國繪畫史中最具代表性的應算是《虎溪三笑》圖。

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在佛教淨土宗創始人慧遠大師召集下,123名僧人和社會名流同在廬山結社,俗稱白蓮結社。這一年的陶淵明大概40歲左右,道教上清派宗師陸修靜還沒出生,約-4歲。而中國古代的畫家們為我們留下的多幅《白蓮社圖》中,就將陶淵明、慧遠以及尚未出生的陸修靜同置一框。

這三位儒、釋、道的代表人物在廬山虎溪邊的親切會晤,也即後來「虎溪三笑」典故的由來。儘管這次會見在現實生活中並沒有真實發生過,這典故卻蘊含著不同信仰間包容、開放、和諧與美好的寓意。

正是儒、釋、道這三家相互競爭也共同發展的過程,構成了中國特有的文化樣態,也影響到如今我們社會的方方面面。

《虎溪三笑圖》冊頁 南宋 臺北故宮博物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收藏的《白蓮社圖》卷中的慧遠、陸修靜與陶淵明

在西方繪畫中,一提到類似題材,很多人都會不約而同地首先聯想到拉斐爾(1483——1520年)這幅鴻篇巨製——《雅典學院》。

這是26歲的拉斐爾在1510——1511年間完成的一幅巨製,是他為教皇尤裡烏斯二世在梵蒂岡所作的四幅溼壁畫之一,另外三幅的主題分別是有關《神學》、《詩學》和《法學》。

說其為巨製並不過分,單就尺幅而言它約縱接近3米、寬超過了6米,畫面中出現了50多位不同時期古希臘最具名望的學術明星。

拉斐爾《雅典學院》溼壁畫 1510-11年

《雅典學院》從命題來說,主要是展現柏拉圖(Plato約公元前427——前347年)所創建的雅典學院。柏拉圖在40歲左右結束四處雲遊後,開始在雅典城西北一處名為Akademy的地方創立了自己的學院。這是西方歷史上第一所系統化的傳授知識並進行純粹學術研究的場所。

對應中國,這一時期便是春秋晚期,同樣也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若是按年齡而論柏拉圖的活動時間比中國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幾乎晚了一個世紀,也就是說在孔子去世後約半個多世紀柏拉圖才在雅典一個奴隸主貴族家庭中出生。

貳 「與蘇格拉底共度一個下午」

柏拉圖所創建的雅典學院,主要教授和研究哲學、數學、幾何學、天文學、動植物學等多項學科,這個學術機構算是整個西方文明最早的高等學府,英語中「學院(Academy)」的詞根,就源自於此。雅典學院幾乎延續了十個世紀,直到中世紀時才被查士丁尼大帝關閉。

在拉斐爾的溼壁畫《雅典學院》中,為這些古希臘學術巨匠們布置了一處華麗、莊嚴而肅穆的舞臺——位於拱形圓屋頂下的大理石走廊和臺階,這些學術明星們或爭辯、或書寫、或冥想、或演算、或發呆,充分展示了畫家本人對希臘自由思辨、開放包容的學術氛圍以及對真理不斷執著追求的崇敬之情。

就像臨終前的賈伯斯一樣,26歲的少年英才拉斐爾在500年前,也非常渴望與蘇格拉底共度一個下午。

在《雅典學院》中,他為我們呈現出了親自參加的這場陣容豪華的史詩級聚會。

《雅典學院》局部,右起第二位是拉斐爾

當然,作為一名很靠後的「後浪」,他也很有自知之明,將自己放置於畫幅最右側、靠著柱子的第二個不起眼的位置。距離蘇格拉底,他還隔著託勒密、第歐根尼、畢達哥拉斯、赫拉克利特、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等等一大群人。

上述這麼一長串的學者名字,對於小明和小萍們來說,有些是聽過,也隨時可以說得出來,但對於他們所提出的思想、學術主張卻不甚清楚。

不要著急,我們結合拉斐爾為我們留下圖像,從他們的美學思想來作一番梳理。

擁擠於由華麗的柱子、宏偉的穹頂、聖潔的雕像以及華美大理石臺階中的這群性格各異、自由散漫的希臘人,在美學思想方面大體可分別代表著兩個時期,其一是早期的美學思想奠基者,他們包括了畢達哥拉斯、德莫克裡特、赫拉克利特等人,這群人致力於從世界本源和自然規律中去尋求「美」的規律和法則;

另一派則是由蘇格拉底,以及他的弟子柏拉圖和徒孫亞里斯多德為主,他們主要致力從社會學的範疇來探討「美」的規律以及「美」對社會的意義,到了亞里斯多德時,他集前人之大成構建了一個相對完整的古典美學體系。

叄 畫面左下部的這群大神

在拉斐爾搭建的這個宏偉大廳中,從穹頂中射入的光線首先照耀著大廳上方左右兩尊巨大的雕像,分別是左側的阿波羅和右邊的雅典娜。這兩位分別掌管光明、音樂、智慧、繪畫、航海等等的領域的神仙兄妹,自然比人類更多地享受陽光,實際上在整個畫幅中,兩位偶像潔白的身軀,佔據了整幅畫中相對明亮的調子。

《雅典學院》右上部女神雅典娜的雕塑

我們先將目光向下,看看畫面左下方圍坐在一起、與穹頂同樣形成一個半弧形的一群人,他們分別是些什麼大神?

首次要出場的是這位坐在臺階上,身著粉紅色長袍、有些禿頂的長鬍子大叔。他捧著一本厚厚的筆記本,左手扶著墨水瓶,右手拿著羽毛筆。這個姿勢雖然很不舒服,但並不影響他認真地做著記錄,他面前有一位少女為他扶著塊小黑板,上邊畫著供他推算參考的示意圖;

《雅典學院》左下部細部1

緊挨粉紅長袍身後,還有一位同樣禿頂的大叔,懷揣一張小紙片,就像考試作弊的學生一樣,正在緊張地抄著粉紅袍子的作業。三人身後,有另一位皮膚黝黑的頭纏白巾的阿拉伯人,也伸長了脖子在關注著粉紅長袍的工作。

我們的目光繼續向右,在這一組人物正中央,亭亭玉立著一位白衣長發的女子,她並沒有參與到紅袍老人的所思考的問題中,而是直視向畫外。

女子的右前方,一人用左腳踩在一塊石墩上,手捧一本同樣厚重的書,他翻開其中一頁,用右手指著,似乎想跟那低頭書寫的粉紅長袍爭辯;

《雅典學院》左下部細部2

《雅典學院》左下部細部3

《雅典學院》左下部細部4

他的左側、畫面右邊,還有一位大神,他以極為舒服的姿態半坐在臺階上,左臂依靠在一塊大理石柱基上,用手撐起昏昏欲睡也可能正在思考的頭顱,右手執筆,在一頁紙上寫著幾行字。

我們回頭再來審視下這組人物群像,一共出現了一共出現了七位人物。這其中除了手執小黑板的少女暫時不清楚她是誰,其餘的六人都是古希臘——羅馬哲學界赫赫有名的人物。

《雅典學院》左下部呈半弧形構圖的人物群像

其中這位粉紅袍子大叔,就是畢達哥拉斯;身後那位「偷抄」他作業的是德莫克裡特;頭戴阿拉伯白巾的是伊斯蘭哲學家阿維羅伊;注視著畫外的白衣女郎是古羅馬帝國時期的女數學家希帕提婭;站立著的手捧一本書的是提出「存在」問題巴門尼德;最後一位坐在臺階上書寫的便是赫拉克利特

以下我們將重點了解下畢達哥拉斯、德莫克裡特和赫拉克利特這三位哲學家的思想,以及他們對古希臘藝術的影響。

正是由他們所創立的一些觀點和思想,使得造型藝術成為古希臘美學的重要特徵。也讓雕塑成為古希臘藝術最傑出的成就,正如我們在拉斐爾這幅畫作中所看見的阿波羅與雅典娜一樣,他們聖潔的大理石身軀高高在上地俯視著整個希臘的藝術王國。(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談論一下拉斐爾的《雅典學院》?
    《雅典學院》被稱為「文藝復興第一畫」,倒不是因為它的繪畫成就,而是因為它最能體現文藝復興的精神,那就是:復興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的文化。這幅畫裡所描繪的50多個人,大部分都是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偉大哲人。尤其是新柏拉圖主義,對基督教的神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所以當時的神學家們認為,基督教和這些古代理性思想是不衝突的,在梵蒂岡裡畫這幅《雅典學院》,反而更能體現基督教的包容性。4. 在《雅典學院》之前,拉斐爾的畫作尺寸都很小,畫裡一般不超過3個人,但《雅典學院》可是絕對的大場面,需要非常合理的安排50多號人,從難度上說,《雅典學院》要超過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
  • 拉斐爾的名畫《雅典學院》
    位於畫的正中央的是希臘最重要的兩位思想家:左邊的柏拉圖和右邊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神採奕奕的兩位奠定西方文明基石的人物以柏拉圖手指向上代表探尋非物質的精神世界,而亞里斯多德的手向下則代表觀察與摸索自然規律的務實精神。畫中的柏拉圖還與一幅達•芬奇的自畫像相似,評論家們常認為拉斐爾善於模仿。左上方的太陽神和右上方的雅典娜女神浮雕也與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所代表的不同哲學相對應。
  • 拉斐爾雅典學院與文藝復興對古希臘文化復興之間有哪些聯繫?
    2018-10-17 15:54:10 來源: 老牛科技 舉報   而文藝復興本就是對古希臘文化的一種傳承
  • 第86期~《雅典學院》拉斐爾
    拉斐爾與教皇、學者們交換意見許久以後,決定依據詩人德拉·欣雅杜爾的詩來配畫,以歌頌神學、哲學、詩歌、法學為內容:神學的「聖禮的辯論」、哲學的「雅典學院」、詩歌的「帕拿巴斯山」、法學的「三德」(真理<女人看鏡子>、權力<腳伏獅子,手拿代表法律的樹枝>、節制<手拿繩索看天使>)。
  • 認識拉斐爾名畫《雅典學院》
    其中一張圖,借鑑了拉斐爾名畫《雅典學院》的構圖和布局,28隻小可愛拍了一張全家福。混設計圈不懂點藝術史恐怕說不過去。《雅典學院》是義大利畫家拉斐爾·桑西於1510~1511年創作的一幅壁畫作品,現收藏於義大利梵蒂岡博物館。
  • 從拉斐爾名畫《雅典學園》解讀古希臘哲學
    拉斐爾與教皇、學者們交換意見許久以後,決定依據詩人德拉·欣雅杜爾的詩來配畫,以歌頌神學、哲學、詩歌、法學為內容:神學的「聖禮的辯論」、哲學的「雅典學院」、詩歌的「帕拿巴斯山」、法學的「三德」(真理「女人看鏡子」、權力「腳伏獅子」,手拿代表法律的「樹枝」、節制「手拿繩索看天使」)。
  • 神秘的拉斐爾和《雅典學院》
    [摘要]《雅典學院》堪稱美術史上偉大的典範,拉斐爾創作這幅經典作品的時候才不過26歲。雅典學院(壁畫) 拉斐爾拉斐爾·桑蒂與達·文西、米開朗基羅一起被譽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1483年3月28日星期五,耶穌受難日這天,拉斐爾出生於義大利烏爾比諾的一座村莊裡。
  • 名畫鑑賞:雅典學院 義大利 拉斐爾 壁畫
    雅典學院 義大利 拉斐爾 壁畫 縱279.4×橫617.2釐米 梵蒂岡塞納圖拉大廳雅典學院是古希臘唯心主義哲學家柏 拉圖興辦的。拉斐爾在這幅巨型壁畫中,描繪了當時這個學院裡的哲學家、 科學家以及藝術家們進行學術探討的熱烈場面。畫面中央邊走邊議的是柏拉圖和他的弟子亞裡斯多德,他們在激烈 地爭論著。
  • 拉斐爾這幅史詩巨製《雅典學院》裡的這一幕,你真的看懂了嗎?
    拉斐爾一生創作出了300多幅傳世巨作,《雅典學院》則是他於1510~1511年創作的一幅壁畫作品,現收藏於義大利梵蒂岡博物館。拉斐爾將57個學者名人齊聚一堂歷史上柏拉圖為傳播知識追求真理而舉辦雅典學院,以兼容並蓄、自由開放的思想為理念,開啟了雅典思想的巔峰時代。
  • 拉斐爾雅典學院中的唯一女性學者——希帕提婭之死與中世紀的降臨
    貳 希帕提婭之死如果你的記憶力特別好,本文的女主人公——希帕提婭實際上早已經出場過了一次,在此前第十二篇文章中,我們借用拉斐爾那幅巨作《雅典學院》介紹古希臘哲學思想時,她已經亮過一次相。在拉斐爾的眼中,希帕提婭身著白色長袍,長髮披肩,就像一顆來自地中海純潔、溫潤而飽滿的珍珠。
  • 《雅典學院》:拉斐爾打造的理想國
    梵蒂岡博物館教皇籤署廳壁畫實景《帕那蘇斯山》(左)、《雅典學院》(右)這些交流和思考在《雅典學院》裡一一展現。畫中出現了多達21位人物,包括數學家歐幾裡得、畢達哥拉斯、蘇格拉底、色諾芬、犬儒狄奧基尼斯、亞歷山大大帝等。這些來自不同時代和地區的先哲被拉斐爾巧妙地安排在了一起,既體現出繪畫超越古今和地域的非凡魅力,也彰顯出拉斐爾的「野心」。
  • 雅典學院
    作  者:拉斐爾·桑西作品名稱:雅典學院作品尺寸:高: 2.794 米. 寬: 6.172 米.作品年代:1510~1511作品材質:溼壁畫、肖像畫現收藏於:義大利梵蒂岡博物館拉斐爾展覽室的署名之廳這幅《雅典學院》是以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所建的雅典學院為題,以古代七種自由藝術——即語法、修辭、邏輯、數學、幾何、音樂、天文為 基礎,以表彰人類對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藝術家企圖以回憶歷史上「黃金時代」的形式, 寄託他對美好未來的嚮往。
  • 解讀世界名畫:雅典學院
    雅典學院朋友們平安,歡迎來到麥子的故事時間,我是lainey姐姐,很開心,又在周六與大家相聚啦。上周我們學習分享了著名畫家拉斐爾的一生,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仔細研究一下拉斐爾的這幅著名壁畫《雅典學院》。拉斐爾作品《雅典學院》先來說說這幅畫的由來吧~1508年,拉斐爾離開佛羅倫斯,經布拉曼特——一位正在監造聖彼得教堂的建築家的推薦來到羅馬,開始為教皇朱理二世工作。
  • 1509屆雅典學院A班畢業生合影.JPG
    古希臘黃金時期的畢業生們 1509屆雅典學院A班畢業生合影—— 我們不難發現,《雅典學院》中出現的各位畢業生其實生活於古希臘不同時期,他們本不可能成為同班同學。 為何拉斐爾要將古希臘黃金時期不同領域的57位大神」P「到一起?他又是怎麼創造出這個彰顯人文精神、群星閃耀的名場面呢?這還要從1509年說起。
  • 稷下學宮和雅典學院
    雅典學院歐洲文藝復興時,拉斐爾曾經畫過一幅名為《雅典學院》的畫,反映的是古典時期學派林立、相互切磋的景象。因此,拉斐爾在這幅畫中又加進了不少雅典之外的精神巨匠,而且延伸到後代。他甚至把自己也畫進去了,表現出自己對於這一脈精神的參與雅典學院的創辦幾乎同時,在遙遠的東方,也有一個類似的學術機構,叫稷下學宮。稷下是齊國都城一座城門的名字,究竟是南門還是西南門,有待繼續考證。稷下學宮和雅典學院雖然相隔萬裡,卻有很多相似之處:兩者都以地名命名,創辦時間接近,運行方式也相差無幾。在這裡我想停留一下,討論幾句。
  • 紀念拉斐爾逝世五百周年展覽導賞 Una passeggiata in mostra
    紀念拉斐爾逝世五百周年的特展位於義大利奎裡納萊宮博物館,規模宏大,精品薈萃,雖然暫時無法開放觀眾親臨現場,但相信以下精美的導覽視頻將給予我們一次特別的觀賞體驗。通過策展人們的解析,我們將有機會深入了解每件展品的歷史背景與藝術脈絡。
  • 文藝復興盛期的藝術——才華橫溢的天才拉斐爾
    拉斐爾,「文藝復興三傑」中最年輕的一位,義大利最著名的藝術大師之一,代表著文藝復興時期的巔峰。他是一個天才,為世人留下了許多曠世傑作,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天才,卻在僅僅三十七歲的時候驟然辭世,給後世留下光輝文化財富的同時,也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遺憾。
  • 500年後 拉斐爾的「理想美」仍未過時
    文藝復興終於打破了1000年來的思想禁錮,人的自我意識逐漸解放,在畫家的筆下,人的力量逐漸得到張揚。  擺脫中世紀繪畫長期以來的刻板與僵硬,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文藝復興早期,畫家們在藝術上進行了各種探索。波提切利的《春》一度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完美的畫作,但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難免有些呆板。原因之一就在於,畫家對細節的刻畫面面俱到,人物形象顯得擁擠。
  • 走進文藝復興時期的偉大畫家波提切利與拉斐爾
    拉斐爾十分注重人體的純粹之美,他從不模仿任何一個模特兒,他的模特兒是心中完美的理念,有意運用想像中理想美的類型。拉斐爾能夠天才地在對對象進行理想化的同時,又不喪失對象的生動性和真實性,最終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充滿陽光、愛和美的美麗新世界。拉斐爾《雅典學院》如果說拉斐爾這個畫家,只會畫聖母子的話,肯定不能說是頂級大師。
  • 「拉斐爾的藝術:不可能的相遇」展覽:跨越500年的超時空對話 藝術...
    近日,由中華世紀壇藝術館、義大利駐華使館文化處主辦,義大利國家廣播電視公司RAICom公司、北京文澤時代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提供學術支持的「拉斐爾的藝術:不可能的相遇」展覽在中華世紀壇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