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論述

2020-11-04 金元藝恆


太極亦名十三式,又名長拳,長拳者,有如長江大海,滔滔不斷也。十三式者,即棚捋擠按,採挒肘靠之八卦也。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此五行,合而言之耳。棚捋擠按,乃應坎離震兌四正方,採挒肘靠,乃應乾坤艮巽四斜方,進退顧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亦應內部之心肝脾肺腎而言,蓋心屬火,肝屬木,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也。其行功手掌,仰為陽手,覆為陰手,同時動作,不離一陰一陽。蓋人秉天地大自然陰陽二氣孕化而成,此拳即本斯陰陽而練本身之內五行,以卻疾延年為本旨,巧打變化為功用,是以分陰陽,定八卦,按九節(即人身掌、拳、肘、肩、腕、腰、胯、膝、腳之上下九節),而以綿軟巧為行功旨則,不可帶氣用力,意守丹田,快慢適中,以神貫氣,隨屈就伸,柔中有剛,似松非松,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蓋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心為令,氣為旗,腰為軸,先求開展緊湊,乃可湊於縝密矣。緣此為內功,以氣為本,故先在心,後在身,腰鬆氣斂,入骨神舒。要知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邁步如貓,行動有如抽絲,全身在精神不在氣,故須以意導氣,如專注於氣則滯(因內功先用意,後用神)。而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手若車輪,腰似車軸也,此拳對於老弱練習,最為相宜,但非有恆心者,期期有成。其練習應敵,以打四手為根,次為大捋與散手,為本門之初傳,所謂劈太極者近似,打手歌云:棚捋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進,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引進落空合即出,粘連綿隨不丟頂。


又日:太極長拳真可誇,變化無窮獨一家,妙處全憑能借力,當場著意莫輕拿。

故其動手,均系因人之勢,借人之力,而行功虛靈,空洞幽慧,故有頂頭懸之諺,是以太極拳活動筋骨,調劑身手,便於老弱,自有足多者,但過無腿法,滯於猱捷,軟於衝陷,以致多年老手,常為人乘,此非其功之不純,乃未效先祖之涉於他門藝業與基功以輔助之也,後之學者,欲於本拳,再求自衛之技能,其三致意焉。

金龍心解:太極拳者,宗陰陽、合八卦、立五行聚為太極一理,剛柔相合,意氣相隨,意氣力神,內外合一也。施予技擊之不利,乃未效先祖之涉於他門藝業與基功以輔助之也。是為至言。

相關焦點

  • 陳小旺論述:練太極拳的觀念
    拳要練好必須把圈練小,一步一步來,大圈練到中圈、小圈到無圈,內部的虛實變化外表看不見,圈就是勁,勁就是圈,勁是從圈裡的。虛實轉換,一動全動,節節貫串,一氣貫通。各種不同角度的動作,金剛搗碓往前,懶扎衣往右,單鞭往左,從拳架中各種各樣不同角度的動作,來體會各種變化。​
  • 民國學者關百益,把《太極拳譜》稱為《太極拳經》的始作俑者!
    1936年曾應晨光讀書社邀請,主講《考古學大意》,對考古學的定義、範圍、方法等作丁較全面、系統的論述,另著有《殷文字存真》8集。關百益精書法,宗魏碑,擅行、楷、隸書、風格雄厚質樸,是民國年間河南的書法大家,其書法造詣在《民國書法史》(作者孫洵)多有記載.
  • 習練太極拳的四大誤區
    北京晉僖太極養生館張晉僖老師教學拳照慢的誤區沒有哪一種拳術在實戰中能以慢取勝的陳氏太極十四世陳長興所著的《用武要言》是太極拳技擊的高層次理論。「起手如閃電、電閃不及合眸。擊敵如迅雷,雷發不及掩耳」、「發手要快,不快則遲誤」,從這些話中也可看出沒有速度、不講究「快」的太極拳是不可能用於技擊的。
  • 文化太極 | 太極拳以拳悟道,悟了什麼?
    先賢有云:「天地為一大太極,人身為一小太極,人身為太極之體,不可不練太極之拳。本有之靈而重修之,良有以也。」細細品味前人遺訓,用自身的體感去領略太極拳的韻味,用思想去驗證太極學說的真諦,就可以不斷地在心靈上得以升華。
  • 太極拳人物
    他在繼承發展太極拳術的同時,還根據自己的實踐所得,發展了陳氏太極拳理論,其流傳下來的有《太極拳十大要論》、《太極拳用武要言》、《太極拳戰鬥篇》等。這些結合實踐的理論著作,進一步豐富了太極拳理論,將太極拳從實踐到理論推向了一個新高度。  陳長興的另一卓越貢獻,便是敢於打破門規戒律,收外姓人楊露禪為徒,使太極拳走出了陳家溝,並且衍變出新的諸多流派。
  • 話說太極拳(17)|都是大師!還有太極八法技……(連載)
    陳正雷,1949年 6月出生於太極拳世家,他是陳家溝陳氏第十九世,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陳正雷從八歲起,就跟隨伯父、著名太極拳家陳照丕習練家傳太極拳術以及刀、槍、劍、棍等器械和太極推手。後又承堂叔、著名太極拳家陳照奎深造。平日練功刻苦勤奮,功夫深厚純正,理論研究頗具造詣,人稱「太極金剛」。
  • 習練太極拳的誤區
    習練太極拳有人說好,身體越練越健康;也有人說不好,把膝蓋練壞了。習練太極拳到底好不好呢?我的親身體會是好,但是練太極一定要注意指導思想和練功方法。先從指導思想方面說:一種人是練了沒多長時間,就開始參加各種比賽,大強度的訓練,為了比賽拿高分,架勢打的很低,腿疼就吃止疼藥,急功近利,拿個小獎就沾沾自喜,沒有深刻領會太極的奧妙,沒有體會打拳時身體內外的變化,違背了習練太極拳的初衷,不是以健身為目的了。最終把半月板練壞了,膝蓋疼,連走路都成了問題,得不償失。
  • 太極拳內功心法
    太極拳的好處是增強體質,但是練習太極拳一定要掌握太極內功心法。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太極拳內功心法。歡迎閱讀!太極拳內功心法太極拳內功是檢查一個拳手的考驗,是衡量太極技擊家功夫的重要標誌。一個太極拳手必須要精通一門太極拳,並且要融合多家拳術精華。
  • 太極拳內功修煉指南
    這樣的學練太極拳幾年、幾十年,只能算是比劃太極拳套路,只相當於天天練體操,可取得活動筋骨的效用,而太極拳豐富的內涵之滋味就無從品嘗了。所以,學太極拳的第一階段,關鍵的關鍵就是解決如何學拳,如何練拳的問題。
  • 漫談習練太極拳的標準要求
    漫談習練太極拳的標準要求 陝西省寶雞市隴縣中學退休教師 王彥龍 在國家和政府大力支持倡導下,在國家體育總局的精心組織和安排下,由李德印等體育名家的編導、示範、推廣,大家喜聞樂見的群眾性全民健身運動項目之一,打太極拳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高潮。
  • 練太極拳與不練太極拳的人,人生有何區別?
    練太極拳的人與不練太極拳的人,人生到底差在哪兒?從一天來看,兩者似乎沒有任何區別;從一月來看,差異也是微乎其微;從一年來看,差距雖然明顯,好像也沒什麼了不起的;但是三年五年之後,身體和精神狀態的差距就很大了;等到十年之後再來看,兩者之間的差距也許就是一種人生對另一種人生不可企及的鴻溝。 練太極拳對身體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為了自身的健康著想,即使再忙,也要練套太極!
  • 大話太極拳之——以拳入道
    /李通國修練 1習練太極拳日久的武者常常有一種感覺太極是生活的方式2在《太極拳論前人不希望把技擊看做是習練太極拳技藝的唯一追求。王宗嶽也寫有「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是前人改造太極拳的思想和追求。《禮記·大學》說,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
  • 太極拳內功修煉綜述
    太極拳作為內家拳的典型代表,是非常注重內功訓練的。太極拳是功招合一的技藝,沒有肢體運動不成拳。但沒有內功的太極拳,亦不過肢體的運動而已。太極拳內功的表現是:「棉裡藏針,棉裡裹鐵,身如百鍊剛,發勁似放箭,無堅不摧。」有內功者,極柔軟然極堅剛。無內功的人,非軟即硬,失之於偏,而不能剛柔相濟。
  • 在陳家溝,感受太極拳文化
    近年來新修的太極拳博物館、太極拳文化園、太極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等建築,將太極符號與時尚現代的建築語言結合,與傳統民居融為一體,別有特色。古村寧靜。此行嚮導陳亞軍,是陳氏家族第二十世後裔,也是太極拳大師陳小旺的入室弟子。他介紹,陳家溝歷史可上溯至明初。明洪武年間,朱元璋令山西洪洞縣民眾向懷慶府(今焦作一帶)移民。
  • 正確領悟太極拳論的「正」字訣
    太極拳論上說,「不偏不依」謂之「正」,又說練太極拳要「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特別強調「尾閭中正神貫頂」。從太極拳論中的多處提及,到歷代名家的反覆強調,足以說明悟透一個「正」字對練好太極拳多麼重要。太極拳論中關於「形」和「行」的論述是很多的,兩者也是不一樣的。比如「主宰於腰,形於手指」和「形如搏兔之鵠」,都是指形態,是指像什麼,而不是行拳走勢的要領。而「行氣如九曲珠」「以心行氣」,則是指行拳走勢的心法。
  • 淺析太極拳中的「陰陽對立」
    古代陰陽哲學認為事物存在陰陽對立的兩面,是自然界的基本法則,太極拳繼承了這一思想,在行功走架中蘊含了豐富的太極陰陽哲理,太極起勢,便生陰陽,之後每勢動作都體現著陰陽對稱的規律,「逢下必上、逢右必左、逢後必前」、有開就有合,開合相寓,有虛有實,有動有靜,有剛有柔等陰陽對稱性。
  • 【騙人的太極拳文章知多少】帶你了解真實的太極拳世界
    選擇這個題目,就已經做好了被噴和被羞辱的準備,林林總總的太極拳文章多到不勝枚舉,很多人憑藉表演賽獲得個獎,就自命不凡的掛出大師的旗號,廣招門徒將自己推向神壇,然後著書立說,將太極理論引入歧途,忽悠眾人,但真正的太極拳不是靠這些意淫就能練好的。太極拳自楊露褝、楊班侯父子威震京師,揚名立萬以來,所發生的一切,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在這裡就不詳細的去闡述了,原因是很難解釋清楚的。
  • 練太極拳不能洩氣
    作者馬權友練太極拳不能洩氣>作者馬權友 練太極拳多年後,身上應該產生一定的功力,自然會有內勁,發勁時應該很猛,但是有時會覺得有勁卻使不上勁。這種現象的出現,有多種原因,其中不排除有&34;意志&34;方法&34;柳暗花明又一村」,也許會開悟,會領悟到太極的真諦,看到太極拳殿堂的輝煌。 練拳要走好自己的路,只要能讓自己身心愉悅、拳後舒服就行。當你的拳練的不好時往往沒人注意你,當你把拳練的好時,就會引人注目,有水平的觀者會肯定你,鼓勵你,但也會讓練拳二把刀的人妄議,說你這不對,那不行,因為他嫉妒你。
  • 太極經典《太極拳經》《太極拳論》《十三勢行功歌訣》《打手歌》
    太極經典《太極拳經》 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蕩,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
  • 太極拳內功是怎樣形成的
    在太極拳的學習過程中,內功的學習是必須要掌握的,通常情況下關於太極拳內功的理解是比較抽象的,對於初學者而言,不是那麼容易掌握,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簡單解釋一下內功的練習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太極拳內功的學習,主要包括領架和運襠兩個基本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