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建議在WiFi下觀看,任性者隨意!
翻開厚重的《興義府志》,在其卷四十三《物產志·土產》部分,就有明確記載:「油茶產興義縣,以榨油用。其子大如指頂,正圓黑色,其仁入口初甘後苦,最戟(jǐ)人喉……。苦茶,全郡皆產,味極苦。《爾雅》謂之檟(jiǎ),《爾雅》云:『檟(jiǎ),苦茶。』郭注云:樹小,冬生葉,可煮為羮飲……」以上記錄非常明確地告訴人們,興義不僅自古產茶,而且品種豐富,並分布在全市不同的海拔區域。在此,讓我們跟隨攝像機的鏡頭,到興義海拔最高的白龍山茶園,領略一下高山雲霧出好茶的風採。
當茫茫大地在積雪覆蓋下緩緩甦醒,休眠一個冬天的小小茶樹就漸漸露出了生機。此時,在它們體內蓄積了一個冬季的各種營養,正慢慢地釋放到樹梢的新芽。清明節就要到來,興義七舍白龍山上,黔西南州華曦生態牧業有限公司茶廠裡最繁忙的季節,就要開始了。在白龍山上,清明節的到來,早已不再僅僅是一個節氣的意義。伴隨著萬物復甦的步伐,遍山的杜鵑花盛開了,蜇伏了一個冬天的人們,紛紛投入到春天的懷抱。而此時,山上近萬畝有機茶種植園裡,採茶的布依族少女身挎竹簍,她們臉上露出初春一樣甜蜜的笑容。一個由春茶演繹的故事,從每年的清明節前開始,都會準時在白龍山上精彩上演。
在這裡,最受品茶人歡迎的春茶,就這樣開始了從一片片普普通通的小樹葉,升華成厚重茶文化的旅行……對於一片片小小的茶葉來說,要想獲得挑剔的品茶人認可,決非一件容易的事。剛剛採摘的茶葉到達茶廠後,第一步就要經過工作人員嚴格的驗收和分級。這還只是它們在這個特殊旅行中接受的第一次洗禮。接下來,茶藝師們開始了漫長而特殊的制茶工藝……
站在高高的白龍山頂,向西南方向望去,地形有如斧削般急劇下降近米,臨近的雄武、布雄等村寨,仿佛一下子掉進了深深的山谷……欲窮無盡的險峻、幽深、神奇,令人遐想聯翩。目光眺過巍巍峨峨的群山,是與興義一依帶水的鄰居雲南。群山之間,一條興於唐宋盛於明清的茶馬古道,翻越千山萬水跨過黃泥河與興義緊緊相連。歷史上著名的滇茶與黔茶,就是經過這一條茶馬古道北上中原,千裡迢迢送到歷代帝王的茶杯之中,從而晉升為高貴的貢品。也是從這裡出發,翻越喜馬拉雅山脈,把中國的茶文化遠播到另外一個文明古國——印度。可見當時的滇茶與黔茶,已經有了比較繁盛的茶市。知名度已經跨過國界,享譽國際。
然而,又有誰知道,在遠遠早於茶馬古道之前,黔茶就已經聲名遠播。從《貴州古代史》上得知,公元前135年,西漢唐蒙出使夜郎時,就發現了夜郎不僅產茶,而且還有他從未見過的繁榮茶市。特別是黔西南的茶市,不僅北上可達繁華的長安,而且隨著南北盤江的流淌,南下可造船到達遙遠的番禺,即今天的廣州。由此觀之,處於北上有陸路,南下有水路的黔西南興義茶市,古之興盛,於情於理均說得過去。
春風搖曳著山花,白龍山經過了一天的喧囂,漸漸沉寂下來。然而,茶廠裡辛苦的制茶師傅們,卻沒有迎來一點休息的時間。他們將要度過一個個不眠之夜,陪伴著一片片綠色的小小茶葉,走完它們的旅程……
天亮了,白龍山壯麗的輪廓漸漸在晨曦中展現出來,新的一天又開始了。從採茶姑娘們頭天早晨把茶葉運送到茶廠裡開始,每一片嫩綠的葉芽都經歷了二十四小時的洗禮。制茶師傅們的臉上,蕩漾著幸福的疲憊。在經過了一炒整形、二炒整形,以及輝鍋和烘乾等工藝製作之後,白龍山上第一批春茶就做成了!但是,師傅們的工作還遠遠沒有結束。接下來,他們還要小心翼翼地把做好的茶葉裝入袋裡,再放進冷藏櫃裡進行一段時間的恆溫存放,才能完成他們最後的使命。
成名於古夜郎時期的黔西南古茶,踏著茶馬古道上遙遠的鈴聲一路走來,終於在南北盤江兩岸廣袤的土地上,實現了一個華麗的轉身,開放成華夏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成為黔茶文化的一個重要起源。新中國成立之後,在黔西南的興義、興仁、安龍、晴隆等縣,先後發現了數百株樹齡上千年的古茶樹林。興義七舍白龍山下那個叫紙廠的小小村莊,就是眾多古茶樹林的典型代表。
在紙廠寨子裡,一條清澈的小溪從村子中央蜿蜒流過。小溪旁邊一個緩緩的斜坡上,有近200株古茶樹在這裡安家落戶。據相關研究資料顯示,它們在此已生存了1000多年,至今仍然茁壯的主幹和茂盛的枝葉,向來訪者展示著遠古延續下來的生命。人們在觀看之後,無不佩服大自然造化之神奇,發出噓唏感嘆……
此時,再回望白龍山的茶廠裡,茶藝師傅們仍然沒有好好地休息。第二、第三批春茶,已經在制茶師傅們的巧手製作下,完成了它們從平凡走向卓越的旅程。此時,在冷櫃裡進行恆溫存放的第一批春茶,已經過去了整整6天時間。在這期間,經過精心製作與提香後的成型茶葉,它們蘊含的各種營養以及舒適的口感等各項指標,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穩定性保存。茶葉在這6天時間裡,又被賦予了第二次生命。這時的茶葉,可以大大方方地進行精包裝,可以信心滿滿地上市,或者放進主庫存,進行長期儲存了。
1988年,這些茶籽化石的地質年限,被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貴州農科所等多家權威科研機構初步認定為:一百萬年前新生代早期第三紀四球茶籽化石。最有意義的是,在該化石發現地晴隆,以及周邊的貴州省其他產茶區和鄰近的雲南省等地所產的茶籽,均沒有發現四球的,而興義市七舍鎮境內的白龍山一帶所產的茶籽中,卻發現了稀有的四球茶籽。這不能不令人產生諸多遐想……短暫的美好春天,伴隨著春茶的採摘結束而結束了。轉眼之間,白龍山上火紅的杜鵑花變成了一叢叢青翠欲滴的綠葉。
在黔西南境內,興義萬峰林被譽為全國最美峰林,尤其是七舍白龍山以高貴雄偉的身姿,居於萬峰之巔。它時時刻刻俯瞰著山下的田野河流、花草蟲木及萬物的四季輪迴,啟迪著人們的智慧。今天,白龍山上的人民已經開闢出融旅遊觀光為一體的近萬畝有機茶園,它正在以最美麗的姿態,一步一步地變成興義市民休閒、娛樂的後花園。相信新時代下的另一條茶馬古道,不久就會在白龍山上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