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鄧老師帶他的朋友來訪,本意是想讓我幫忙給一些跑步鍛鍊方面的意見,但結果很尷尬。他的朋友並不是十分買帳,無論我如何小心翼翼的提出觀點,他都以非常認真的態度給予否定。譬如他坐下沒多久,就果斷認定因他的年齡比我大,所以他現在身體出現的問題都是由於身體日漸衰老而造成的,沒辦法改變、也不能改變。然而,我很認真地和他對了一下年齡,事實上他是1973年出生的,我是1972年出生的。鄧老師在旁邊補了一句:教練的全馬成績3小時以內。他硬著頭皮又說了一句:大一年也不是大很多。
我就有點納悶,大一天也是大,我的身體狀況和運動表現也是鐵一般的事實,我維護身體的方式和我的職業習慣息息相關。基於禮節,給的一些建議,也都是以事實為依據的。他的身體狀況除了很明顯的大肚子以外,還有持續已久的腳跟部位疼痛,跑步習慣和能力就更不用說了。那他有什麼依據和勇氣不斷地否定我的建議呢?我就是有點不太理解這樣的人。
後來,隨他一起來的太太,很客氣地讓我給他一些練習方式。我面對他,直接的說:你現在需要做的是改變認知。接受現實、尊重事實,才能從自己身上找出問題的根源。否則誰也幫不了你。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大部分人願意相信所謂的權威人士也不願意接受事實。譬如我們在面對跑步傷膝蓋的問題上,很多人認為醫生就是權威。而我很難理解部分醫生對跑步的認知,特別是對跑步所產生的膝蓋疼痛的成因的認知。在這些所謂的權威人士的印象裡,竟然會認為跑步是會傷膝蓋甚至是傷身體的,所以他們不建議跑步。而在我親身體驗的事實中,起碼我自己跑步近六年,成績穩步提升,膝蓋從來就沒有過任何問題。在我身邊受我影響一直練習技術動作的學員如此,甚至那些曾經發生過膝蓋疼痛的人也是如此,他們也都通過有效的練習徹底解決了膝蓋和腳踝疼痛的困擾。所以正確跑步不會傷身體,錯誤的跑步才會,這是非常簡單的事實。
有時候感覺自己特別的孤獨,這種孤獨源於自己對事實的堅持。越來越不喜歡爭論和辯解,甚至乎會非常「邪惡」的想,別人喜歡怎麼理解是他的事,反正沒有進步,身體受損傷的不是我。
有名學員告訴我,其實有很多人想跟著我練習小聶跑法的。但因為我不喜歡講太多道理的教學方式,又或是我對一些技術理解的堅持而顯得冷淡的態度,導致了他們對我或加入訓練營望而卻步。我笑了一下,說:喜歡糾結理論而忽略事實的人是不會有進步的。我的教學是基於事實去引導和描述,我只需要尊重事實去表達就可以,不需要為了迎合某些人的喜好而改變。簡簡單單的做一些已經被驗證出來的練習動作就好了,沒必要花大量的時間去討論理論。有這個時間,你自己的體會都出來了。更重要的是,光說不練,再科學的理論也是沒有意義的。然後我補充一句:你目前的水平,我和你討論高級的動作理論,你能聽的懂嗎?你的需求難道僅僅是為了聽一次理論,而不需要我教你如何去練?
最近,我一直在觀察一名學員的公眾號。在某種程度上,她是受我影響開始並堅持寫作的。我也給了她一些建議,譬如定位和主題這方面。到目前為止,這兩方面都做得比較好,但整體閱讀量並不如意,不漲反降。對我來說,閱讀她的推文感覺異常困難,因為作為毫無基礎的愛好者,我理解不了裡面專業而細緻的術語。並不是她寫得不好,而是她所表達出來的內容,對我這樣的目標閱讀者代入感非常差。而能精確理解到她所表達的專業內容的人,卻並不需要通過公眾號這樣的方式獲取專業知識。我想這是她的號閱讀數不升反降的主要原因。
我想她忽略了我當時給她的一個最關鍵的建議。我說:你要通過自己真實的成長經歷去描述,讓讀者從你無數個進階經歷中所發生的真實故事來體會你的專業性。寫公眾號不是在課堂講課,不需要過多去表達練習原理甚至精神態度。願意閱讀公眾號並希望從中獲取知識或能量的人,他們更願意直接了當的從事實中找到共鳴,從中找到代入感,這樣才能真正理解到你的寫作所蘊含的真實內涵。
我給很多人解釋過這個問題,我說我沒有寫公眾號文章的技巧。我的寫作只不過就是不斷地以自己的真實經歷去表達我的動作練習方式而已。我怎麼做的就怎麼說,能說出來的就是我能做到的,或是我能做到的我才說出來。無論對小聶跑法認可與否,或是對我個人的理論知識、甚至人品認同與否都不會影響我的寫作心情。因為我一直在分享事實。真實發生的事實是無法改變的。就好像文章開頭說的那位客人的故事一樣,我的身體狀態和運動成績是鐵一般的事實存在,是否願意接受現實、尊重事實,那是他的個人選擇,和我關係不大。
現代的人,很多都是生活浮躁,幸福感不強。經常有朋友過來喝茶聊天,我都會給他們一個建議:接受現實、面對現實,敢於接受事實的真相才是你正確的生活方式,沒有之一。太多的人之所以感覺浮躁和不安,其實是一直在做超越個人能力、超出事實的事情。譬如急功近利。明明自己只有小學水平的能力卻總是按初中甚至高中水平的方式去要求自己。所以他們的日子很不踏實、沒有安全感。過去我也曾經犯過這樣的錯誤,但現在已經糾正過來了。所以,現在的我即使不是很富裕,但每天過的很踏實,很安逸。看我沒心沒肺的跑動就知道了。
文/小聶教練 歡迎關注「小聶跑法」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專業跑步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