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外八字、並腿蹲不下、髖關節嘎嘣響,我需要一場手術

2021-01-10 澎湃新聞

原創 獅子座柳柳 果殼病人 收錄於話題#骨與肌肉6個

我從上小學起就意識到自己的腿和別人有點不一樣:走路外八字、跑起步來姿勢醜到爆、雙腿併攏無法下蹲到底。每次蹲到一定深度,大腿靠近髖關節那個位置就會彈響一下,然後膝蓋分開才能繼續蹲下去。

到20多歲的時候,我覺得更不對勁了,鏡子裡的自己髖部很窄,尾椎骨那一片有點突出,從背後看有點尖屁股的感覺。而且坐久了或睡覺保持一個姿勢久了,有時髖關節連帶著附近的腿會麻麻痛痛的,這與普通腿被壓麻了的感覺不一樣,像是從骨頭髮出來的痛。

我上網查了查,沒看出個所以然,心想可能是自己骨骼清奇吧,而且側面看屁股還挺翹,也有點美滋滋的。

外八字丨pixabay

「臀肌攣縮」 是個什麼鬼

直到2016年底的一天,同事說他在央視9臺看了一個記錄片,講的病症表現就是走路外八字、並腿無法下蹲,病名好像叫什麼「臀肌攣縮」。當時我的腦海裡就像有把大寶劍開天闢地了一樣,立馬掏出手機開始查詢「臀肌攣縮」是個什麼鬼,搜索結果是與青黴素肌肉注射有關的臀部肌肉攣縮。

想起小時候扁桃體經常發炎化膿,動不動就被我媽提去打針,那會常用的抗生素好像就只有青黴素,每次打完針屁股都要痛好久,沒想到這居然讓我的屁股攣縮了。

既然問題找到了,我就想把它解決掉,畢竟沒哪個女生願意邁著霸氣外露的步伐。當天我就請假跑到當地的省人民醫院諮詢了骨科醫生,得知可以開刀做手術,但兩條腿外側會留下一條長疤痕。OMG,這都什麼年代了,難道沒有微創嗎?我立馬又掏出手機打開某醫療APP,反覆查詢和看了好多病友術後的反饋,決定就近跑一趟重慶的一家大醫院,找關節外科的專家看看。

坐火車到重慶已經是大早上,之前在APP上掛了號,到達門診時正好趕上預約時間。這家醫院關節外科的陳教授檢查之後確診我就是臀肌攣縮,他很溫和地說,「你這個攣縮程度不算輕,但也不是最重的,可以做關節鏡微創手術」。

我立馬答應了,就是為了做微創來的啊。

微創關節鏡手術了解一下

一個星期後的早上,我第一個被推進手術室的走廊,聽到好多醫生護士來來往往做著準備。我看著天花板的燈帶,想著馬上就能正常走路跑步還挺激動。

大概半小時以後,我被推進了手術室。先進行麻醉,麻醉師要求我蜷縮成煮熟的大蝦狀,越彎越好,充分暴露腰椎,然後找準部位用針頭刺進腰椎之間。我感覺那針頭粗得像給牛打針的,隨著醫生慢慢用力刺進來,好像聽到了金屬和骨頭摩擦的聲音,不過整個麻醉過程還是很順利的,只有點酸脹的感覺,並不算很痛。

然後我被醫生抱上了手術臺,還得到一堆人的驚嘆,「你好瘦啊,上次那個病人我都抱不動」。之後,我被戴上氧氣罩,你別說,那股水果味甜甜的很好聞。

手術全程我的意識都很清醒,聽著醫生們討論昨天吃的火鍋不錯、打麻將誰手氣不好,還記得主刀的陳教授播放了Hebe的《小幸運》,這可是我當時單曲循環的歌,心裡暗暗讚嘆醫生的歌曲品味不錯。

但雙腿就沒這麼舒服了,有點漲、有點熱,對觸碰沒什麼感覺,醫生說他摳了我的腳板底,但我完全沒感覺到。我在心裡默默想,大概癱瘓了就是這樣吧?然後只覺得有個小細管樣的東西穿進大腿外側的肉裡,過一會兒聽見醫生說,「看見沒,這就是攣縮帶,現在我們把這裡處理掉」。

接著,我就聞到了一股烤肉的香氣,十幾分鐘後一條腿就處理好了。然後,我被翻轉過去處理另一條腿,整個手術過程大概就半個小時。

術後6個小時不能進食、喝水,還不能用枕頭,我只能平平直直地在床上躺著。手術部位用像訂書針一樣的針拉攏,外面包著紗布,麻藥的藥效過了以後有一種灼燒感,但並不是很痛,護士拿來冰袋給我冰敷了一晚上。

我想著,這微創就是牛啊,沒出什麼血,手術也沒多大痛苦。

病歷中的入院情況 | 作者供圖

術後的魔鬼訓練

然而我還是too young too simple,術後的恢復才是魔鬼體驗。第二天一早,陳教授就來查房了,讓我下床進行並腿下蹲以防粘連。可我感覺兩條腿像木乃伊一樣,好像稍微彎一下就會撕裂傷口,一直怕怕的不敢蹲。

一貫溫和的陳教授見我不動,異常嚴厲地用手撐在我肩上把我壓得蹲下去了,那種僵硬帶著撕扯的痛令我驚慌失措:「我的傷口會裂!」陳教授不為所動:「不會的,你要是不想白手術一場,就克服一下,嚴格鍛鍊。」

於是,我開啟了艱難的下蹲康復過程,每天都要蹲至少200個,哪怕是冬天,都能蹲到一身大汗。

術後第3天我就出院了,繼續嚴格按照醫囑進行康復訓練,除了下蹲,還要練習走直線和負重抬腿。術後一個月複查時,手術效果良好,兩條腿上只有小小的四個點狀的疤,終於能像正常人一樣走路、跑步和並腿下蹲了,神奇的是,我的髖部形狀也慢慢變得正常了。

我發自內心地感謝醫學技術的發展,以及關節外科的醫生護士們,讓我不再是那個尖屁股的「鴨腳板」妹子了。

醫生點評

姜鈺丨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骨科主治醫師

臀肌攣縮症是以多種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纖維變性、攣縮為病理特點的疾病,表現為髖關節屈曲、內收、內旋功能障礙及特有的步態體徵。最常見於兒童,兒童的總體發病率在1.0%~2.5%,在我國更為普遍,通常發生在雙側。

圖丨17qq

目前認為臀肌攣縮症多是由於臀部反覆注射青黴素等藥物引起的,如作者小時候的經歷。還有可能與免疫因素、特殊的瘢痕體質、外傷、感染、遺傳等相關。

臀肌攣縮症患者由於臀肌攣縮,髖關節內旋、內收受限,所以站立時髖關節處於外旋位,即「外八字」。患者坐著時一條腿不能放到另一腿的上方,即不能蹺二郎腿。下蹲時,雙腿不能並在一起,病變嚴重者下蹲時雙髖呈外旋和外展位,像青蛙的姿勢,即「蛙式腿」。

部分患者髖關節屈伸時,股骨大轉子表面有一可觸及的攣縮帶滑過,並產生彈響,即「彈響髖」。長期的異常步態可能導致骨盆傾斜、雙下肢不等長,導致走路跛行。作者的「外八字」步態、雙腿併攏無法下蹲到底以及彈響髖都是本疾病的典型表現。

臀肌攣縮症一旦發生,則不會逆轉,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步加重。因此對於已經發生髖關節內收、內旋受限的患者,要積極接受手術治療,防止臀肌攣縮的進一步加重。如果關節活動受限導致的異常步態得不到糾正,會進一步導致下肢畸形、骨關節炎、骨盆傾斜及腰椎側凸等併發症,那時治療將變得更加困難、預後更差。

本疾病的手術方法主要有開放性手術及微創手術。開放性手術視野清晰,能在直視下徹底松解攣縮組織,適合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但由於切口大、不美觀、手術創傷大,以及瘢痕體質患者術後易復發等原因,開放性手術已經較少被採用。

目前多採用作者接受的微創手術治療,即在關節鏡下進行松解。微創手術創傷小、切口小、失血少、併發症少,並且通常可以取得與開放手術同等的治療效果,所以已是主流的治療方式。

無論採用何種手術方式治療,術後及時進行髖關節功能鍛鍊都是至關重要的,而且需要維持必要的強度和幅度,才能防止手術部位再次粘連,減少復發,使手術的效果達到最佳。

就像文中陳教授說的那樣,不想手術白做,就得嚴格鍛鍊。康復的過程只能靠自己,要像作者一樣吃苦流汗,每天遵守醫囑刻苦康復鍛鍊,才能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個人經歷分享不構成診療建議,不能取代醫生對特定患者的個體化判斷,如有就診需要請前往正規醫院。

作者:獅子座柳柳

原標題:《走路外八字、並腿蹲不下、髖關節嘎嘣響,我需要一場手術》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走路外八怎麼辦?
    「外八字」眾所周知是走路的一種模式,指的是腳尖過度向外、腳跟向內。相反則是「內八字」現在隨著網絡的日益強大,大家有什麼問題都上網一搜索,一片的答案,讓人們眼花繚亂。各種o型腿的知識也是鋪天蓋地,讓我們應接不暇。很多人探討o型腿與外八字走路的關係。
  • 髖關節一動就響是怎麼回事_髖關節活動受限是怎麼回事
    髖關節一動就響是怎麼回事_髖關節活動受限是怎麼回事 做深蹲膝關節總是內扣,髖關節一動就響,走路走成了尼古拉斯趙四,這是怎麼回事呢? 山東省立醫院骨科醫生袁林表示,一旦出現上述症狀說明你的髖關節出了問題!
  • 科普丨外八字腳對跑步的影響及其衍生傷病的治療方法
    、內旋內收活動受限,呈現典型的「外八字」步態,這樣的人不能並腳下蹲、無法蹺二郎腿,嚴重者還會產生鴨式步態,髖關節出現彈響,因此又被稱為「彈響髖」。這個話題本身就充滿爭議,有人說外八字腳分為先天性與後天性,有人說外八字腳不太可能是先天因素,而是後天造成的。那麼後天哪些因素可能導致外八字腳呢?常見觀點如下
  • 臀部兩側後方酸痛,走路腿後側痛,梨狀肌綜合症在求救
    外八字的時候,它就在積極的發揮作用啦,但是當經常走路呈現外八字,那麼這個肌肉就要大喊「求救」信號,梨狀肌疼痛發炎並壓卡到坐骨神經,從屁股到大腿後側出現放射性疼痛和麻木,臀部酸痛啦.如果身體出現了這些信號,要積極的做運動康復啦.
  • 臀部兩側後方酸痛,走路腿後側痛,梨狀肌綜合症在求救
    梨狀肌(小時候屁股打針的位置)梨狀肌的位置,從骶骨面到股骨大轉子(小時候我們屁股打針的位置呃),當平日走路腳呈現外八字的時候,它就在積極地發揮作用啦,但是當經常走路呈現外八字,那麼這個肌肉就要大喊「求救」信號,梨狀肌疼痛發炎並壓卡到坐骨神經
  • 走路也會粗腿?關於走路,每一步都有講究,教你科學走路,不粗腿
    每到夏天,走在大街上的時候,我就會被其它女孩子超短褲下的腿而吸引到,順便聯想了自己闊腿褲下的腿,並且感嘆一句:「這為什麼不是我的腿!」其實也不然,我們要先判斷自己的腿型是先天基因決定還是後天習慣造成,如果是後者,那麼還是有補救的方法的腿型除了跟先天的基因有關,還與我們日常生活的走路也息息相關,例如某些內八字,外八字的走路方式都會對我們的腿型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而日常習慣是一個很可怕的東西,如果在平時裡我們不注重自己的儀態和形象,久而久之成了習慣,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就會暴露自己的缺點
  • 孩子走路姿勢「外八字」,除了遺傳因素外,還有可能是家長造成的
    當時有幾個小寶寶已經開始學走路了,有個媽媽就突然說:「俊俊媽媽,你看你家兒子走路的姿勢是不是有點外八?可能要校正一下哦!」俊俊媽回答說:「有嗎?我還從來沒留意過!」於是,之後,俊俊媽就一直盯著自己兒子走路的腳步在看,非常擔心 。其實,小編仔細觀察了一下,有很多小寶寶可能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走路的時候不是看起來外八字就是內八字。小編就有點懷疑,難道小孩子走路都是八字形?就沒有正常的?
  • 寶寶皮紋不對稱是髖關節發育不良嗎?髖關節發育不良的症狀
    寶寶皮紋不對稱是髖關節發育不良嗎?髖關節發育不良的症狀 「醫生,我家寶寶兩條腿紋路不對稱,我們那裡體檢醫生說有可能是髖關節發育不良,會影響寶寶走路,變成長短腿,這是真的嗎?不就是寶寶吃的胖點,兩條腿上的褶子不一樣嗎?有這麼嚴重?」經常會有家長諮詢類似的問題。
  • 寶寶O型腿、內八字?家長別大意,一旦超過這個年齡段還沒消失,立即...
    一、O 型腿對寶寶有影響嗎? O 型腿是新手父母們普遍關心的問題,他們可能沒有意識到幾乎每個寶寶出生時都有 O 型腿。 這種腿骨向外彎曲情況通常在兩歲時自行消失。剛學走路的寶寶通常會左右搖擺,而不是向前走,最初會導致 O 型腿看起來更加嚴重。
  • 你的髖關節經常會響嗎?彈響髖的成因與康復!(乾貨收藏)
    多次肌肉注射致臀大肌後部肌肉纖維化也可引起彈響,並需要手術治療。  髖外側結構紊亂引起的彈響由於不引起疼痛,極少需要手術。  病人在了解病因後多不願進行治療。如果出現疼痛,首先應儘可能採取保守治療控制症狀,如理療、局部注射或改變動作習慣,一般療效較好。
  • 深蹲蹲不下去,上不了大重量,很可能是你的髖關節和踝關節受限
    許多新手在剛剛開始練深蹲的時候,碰到的最大問題就是感覺自己蹲不下去,一蹲得稍微深一點就會覺得身體不由自主地前傾,從而導致動作變形,腰背部位馬上感受到槓鈴帶來的壓力,不僅影響了訓練效果,還會增加受傷的風險。
  • 恕我直言:腿粗,可能怪你的走路姿勢錯了
    《生命時報》採訪專家,通過這項日本試驗,分析走路姿勢和腿粗的關係,列出錯誤走路姿勢對身體的傷害,並教你如何正確走路。廣東醫科大學人體解剖學教師李哲表示,瘦腿真正的秘訣就在於肌肉的啟動順序,如果你走路姿勢不正確,會讓你的腿變得越來越粗。
  • 腰痛腿粗的根源可能不在腰也不在腿,而在於你的髖關節
    髖關節靈活性訓練髖關節如此重要,並且牽扯到的肌肉那麼多,我們是不是應該對這些肌肉單獨訓練呢?不需要,單獨訓練這些肌肉即使把他們練得再強,他們不會互相配合也是徒勞,所以增強髖關節靈活性並不是單純增加肌肉的力量,而且加強他們在某個動作中的實用性,那麼這裡我推薦3個動作。
  • 深蹲蹲不下去,身體前傾,很可能是因為髖關節和踝關節活動受限
    許多新手在剛剛開始練深蹲的時候,碰到的最大問題就是感覺自己蹲不下去,一蹲得稍微深一點就會覺得身體不由自主地前傾,從而導致動作變形,腰背部位馬上感受到槓鈴帶來的壓力,不僅影響了訓練效果,還會增加受傷的風險。
  • 寶寶腿紋不對稱,兒保醫生讓做髖關節b超,到底有沒有必要做?
    很多家長在給寶寶洗澡或者換紙尿褲的時候會發現,寶寶兩條腿上的紋路不一樣、數量不相同。 除了腿紋不對稱外,比較常見的還有臀紋不對稱,可以觀察到寶寶屁股兩邊大小不一樣的。
  • 寶寶走路很奇怪?內八字、外八字?可能是因為家長做了這件事
    有些家長說,自己家的孩子學會走路後,走路姿勢很奇怪,有點內八字或者外八字,不僅難看,還影響了孩子的整體形象。那麼孩子為什麼會出現「八字腳」呢?想要糾正孩子「八字腳」就跟著育兒助手敬邦BB車一起來了解一下背後的原因吧。過早讓孩子站立。
  • 走路時腿軟無力下蹲的時候膝蓋疼痛是怎麼回事?
    走路時腿軟無力下蹲的時候膝蓋疼痛是怎麼回事?● 你有沒有出現過上下樓、下蹲膝關節疼的情況?● 你有沒有出現過用手按壓膝蓋前面的「圓骨頭」摩擦推動,感覺到關節裡面「沙沙」響?有的則是半蹲發力時疼,比如從蹲到站立的過程中,尤其是搬重物的時候。嚴重的日常活動中就會疼,走路的時候腿軟無力。另外,如果用手按摩髕骨的邊緣,常常有明顯壓痛。
  • 揭秘:髖關節置換手術後,病人的真實感受是怎樣的?
    很多患者沒有做髖關節置換手術之前,連一點路都走不了,生活嚴重受影響。那麼做了手術之後會是什麼感覺呢?髖關節是人體最大的負重關節。光滑的髖關節軟骨表面無神經支配,正常情況下活動非常靈活,不會出現疼痛。當關節軟骨遭受嚴重破壞時、暴露出軟骨下骨,繼發磨損、硬化,增生形成骨贅。
  • 兩歲半孩子總拖著腿走路竟得了髖關節滑膜炎
    生活報訊(王甦 高軍震 記者呂曉豔)「孩子幾小時前還玩得好好的,不一會兒就說腿疼,不想下地走路,走路還一瘸一拐的……」這種突發的髖關節、大腿前面或者膝關節疼痛,甚至跛行,讓家長十分緊張。近期,哈爾濱市第五醫院小兒骨科接診了部分這類小患者。
  • 「全析丨教學」孩子「內八字」怎麼辦?
    當孩子出現了「內八字」的步態,這種情況大部分都屬於生理性的,並不會對孩子造成影響。但有一部分兒童隨著生長發育(通常是10歲左右)無法得到改善,或者呈現較明顯的外觀畸形和活動不便,這時候家長就需要重視起來了,可以帶孩子去專業機構問診和矯正。什麼是內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