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 李曼英 通訊員 荊彤
生命在於運動,疫情期間,不少愛運動的人士依舊保持著運動的好習慣,也有一些市民,為了增強抵抗力,亦或是保持良好體型,加入了運動愛好者的隊伍。擔心戶外運動有風險,不少市民將運動項目「搬」進了家中,但卻有人因為居家運動方式不當,引發了運動傷。
「居家運動因方式不對,引發運動傷的病例並不少見。」昨日,武漢市第四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張青松表示,市民在運動時應循序漸進,用科學的方式健身。
跑步機上「被動跑」
男子磨壞膝蓋
36歲的孫先生是一名設計師,前幾年,他買過一臺跑步機,但由於經常加班,沒時間鍛鍊,跑步機一直閒置。
今年疫情期間,孫先生一直宅在家中,擔心宅久會發福,他搬出了塵封已久的跑步機,開始鍛鍊。兩個多月來,他堅持每天上午跑步1小時,讓他覺得欣喜的是,儘管膝關節有時會隱隱作痛,但體重如願下降了兩三斤。
對於膝蓋偶爾出現的疼痛,孫先生並沒有太在意,之後,他不僅加快了跑步機的速度,還在跑步機上調整了坡度,刻意製造阻力。一個月後,他感覺自己的膝關節越來越疼,上下樓梯都很吃力。到醫院檢查後,醫生告訴他,他的膝蓋磨損得厲害,髕股關節軟骨已經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損傷。
「像孫先生這樣的膝蓋損傷,稱為『跑步膝』。」武漢市第四醫院接診的運動醫學科醫生方禹舜介紹,由於跑步機自身的帶速,跑者為了適應這個帶速,可能會導致跑步時,膝關節長期屈曲。如果採用這種姿勢,同時選擇上坡模式,就有可能大大增加髕股關節的壓力,從而造成膝關節的磨損。
練槓鈴深蹲塑臀
小夥拉傷髕骨關節
無獨有偶,27歲的劉先生家住武昌,一直有一個變身「型男」的夢想。疫情期間,因為不能去健身房鍛鍊,他專門在網上買了一些器械在家練習。不過,讓劉先生失望的是,長期的堅持努力,並沒有換來美好的結果。反而,因為過量深蹲,他拉傷了自己的髕骨關節。
「網絡上的一些健身教程提到,深蹲除了可以減掉大腿上多餘的脂肪外,還有提臀功效。所以疫情期間,我一直在家舉槓鈴練深蹲,直到半個月前,在家做深蹲運動半個小時後,覺得大腿疼痛無力。」劉先生說,一開始他也以為是平時鍛鍊少,腿疼屬正常反應。可接下來一周,他感到膝關節脹痛,上下樓梯都困難,就急忙來到醫院就診,才知道是因為深蹲不慎,導致髕骨關節損傷,且伴有急性滑膜出血、關節積液。
「沒想到,健身沒成功,反而損害了身體,真是得不償失。」看著自己的就診結果,劉先生有些懊悔。他決定等身體恢復後,再在醫生的指導下,做一些科學可行的運動鍛鍊,以免重蹈覆轍。
掌握科學技巧
才能遠離運動傷
武漢市第四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張青松表示,疫情期間,居家運動因沒有掌握科學的技巧,鍛鍊方式不當,引發運動傷的病例並不少見。
和戶外跑步一樣,宅在家刷跑步機,同樣要注意跑步的技巧。無論什麼跑步方式,在落腳的時候,地面會給身體一個反向作用力,這個力量會被身體所吸收,而具體吸收的部位由跑步的落腳方式決定。「科學的辦法是儘量減少這個作用力。」張青松說,在跑步機上鍛鍊,一方面要注意腳下的落點,儘量使落腳點放在身體的正下方,這個時候地面的方向作用力最小。另一方面是選擇合適的跑鞋,用鞋底的緩衝吸收一部分的力,從而保護機體。所以即便是家用跑步機,鞋底不能太薄,鞋跟最好在3釐米左右,要選擇鞋內有腳心部凸起、後跟部柔軟性較高、具有減震效果的跑鞋。此外,在跑步機上跑步,最好小步伐慢跑或快走,不要設置坡度。很多人跑步一段時間後,會感覺膝蓋開始疼痛,這時就不要再繼續了。
張青松提醒,30歲以上的市民,若沒有運動基礎,開始時不要選擇舉重、登山、跑步上樓這些運動來健身塑形,最好的健身方法還是堅持有規律、經常性的鍛鍊,應從有氧運動開始,逐步增加肌肉力量的練習。一旦運動出現持續疼痛,要注意及時就醫,以免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