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堂"的歷史傳說(四)

2021-02-19 祁門人網

公祠 . 宗祠

從1517年"一本堂"建成以後到明末止,奇峰各村又先後建起了本門宗祠,奇嶺裡門"澄心堂",中門"徵心堂",外門"餘慶堂",張村"聚慶堂",周村"重慶堂",河東"敬義堂",河西"敦德堂"蘭溪(今為南溪)是清.嘉慶至道光年間從奇嶺裡門移居來的,不另建祠堂,各門祠堂只管理本門宗族事務,在整體上要由"一本堂"統一,具體表現在:一.明.嘉靖時奇嶺鄭嶽.鄭維藩.鄭維誠父子三人主纂<<奇峰鄭氏本宗宗譜>>(習慣稱一本堂宗譜)的派行詩(即"輩字行")是:

"一本兆基開萬世,

忠貞孝友為家風,

貽謀燕翼冠棠遠,

啟迪詩書統業榮,

政治端芳欽顯道,

豐亨裕泰紹奇功,

時勤祀事修倫紀,

睦祚敦宗志量同"。

這五十六個字是"一本堂"派名,到清代有"澄心堂","敬義堂","聚慶堂"分別在雍正,道光,光緒年間編纂了本門宗譜,但仍延用"一本堂"的輩字行。

二.根據現有資料統計,奇峰自宋.元.清共有49人以文章登上仕途,其中:進士6人,解元1人,中舉7人,非進士.舉人而入官36人,按歷史朝代分,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後有23人,為何有這樣的飛躍?看一看"一本堂旁邊有一個塾學館(現在改為茶葉加工廠),館內北牆有六塊紫砂石石碑,石碑上刻著奇峰開置私塾學,輸銀輸租的祥佃記錄,這裡轉載;

<<奇峰鄭氏塾學序>>

古者立教,家有塾,黨有癢,術有序,國有學,皆所以明人倫,正人心,齊風俗者也。故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德行德藝修於家,鄉舉裡選斤於朝,教化大行,人心正而風俗美,後世學校如故,取士如故。天下遂莫不窮徑習古,家弦戶誦,毓粹儲精,以待國家之用,本族自宋.元.明以來,積學力行,以文章登仕籍者代不乏人,故歷世之人心風俗多有可觀,夫讀書者眾,則達禮明義,雖有邪僻之士,不敢肆行無忌,顯然為非,且一切盛德大業,無不從讀書中來,豈特為一功己哉。

近日人思復古,共樂維風,輸銀輸租,開置塾學,習業者有課,應試者有贐,發蒙者有俸,此非一二家私利也,乃舉族興費盛衰轉關一大機會也。但未合聚生童,延順肄業,恐人情懈馳日久,無不懷私觀望之意,爰勒石於祠,傳名於後。勿謂今日不讀書,安知異日無興起者乎?綠芹丹桂,根在詩書,任人拾取,誰能禁之!蓋此局成,人心風俗由此而善,採芹食餼由此而進,登科發甲由此而升,子孫世蒙其休,不徒目前而已也。後之人尚其思慷慨好義之風,去偏小嫌疑之見,爭輸焉共守焉,俾勿壞則幸甚,蒙學每名先生來修叄錢,不交本家,應縣試每名叄錢;招復每試加壹錢;應府院試每次每名壹兩;府招復每試加壹錢;已進歲考每名壹兩;已進科考每名壹兩伍錢;鄉試每名拾兩,以五十為率,人多照派;會試每名五拾兩;每年四季會課閱卷,送筆資伍錢"。

大清乾隆五十三年戌申歲冬月立

從序文看到由本族各門祠堂祀會.個人捐錢捐租.開置塾學,多數兒童能讀書,蒙學先生的酬金也增加,鼓勵先生認真教學,在經濟上基本能解決學子參加各級各類應試中盤纏及費用不足的實際問題,這一措施鼓勵,鞭策奇嶺年輕學子爭入仕途的上進之心。

辛亥革命後,廢科舉,原"一本堂"開置塾學的租又歸各門祠堂掌管,各門祠堂根據自身的經濟能力給本門一些要求繼續深造的年輕學子予以補助,如鄭肖喬.字履霜,幼時家境貧寒,天賦聰穎,由"聚慶堂"資助,早年考入保定軍校,畢業後在傅作義將軍下屬任旅長,後任湖北孝感縣(現為地級市)縣長1943年告老還鄉。

文: 鄭志錫 圖: 安 安 編輯: 正 劍

簡介:世上最幸福的是什麼,是家的港灣,更是對健康精彩好生活的嚮往!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了解更多

相關焦點

  • 寄語"拳走低架"的朋友,"功夫"與"膝蓋"能兩全乎?
    我從開始練習陳式太極拳已經40 多年了,前20 年練拳不懂得正確的方法,以年輕為資本,為了練出"功夫"來,每日揮灑汗水,拳走低架,甚至認為"膝蓋疼"是獲得"功夫" 應該付出的代價。但是大約是2002年我和大師有一次碰面,我曾諮詢大師關於"膝蓋疼痛"的問題,大師的回答中有這麼一句話:"我們四個人膝蓋都不好"。注意那時還沒有人攻擊陳拳大師的膝蓋問題。我當時對上邊那句話的理解是:"要想有功夫,"膝蓋疼"的代價應該是免不了的吧!
  • "立身中正"與"胸腰摺疊"
    一一"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五(胸錐運動)胸錐七節,是身軀靈活的部位,卻也是最能體現"立身中正"的部位。雖然"立身中正"的涵意遠不止"豎直胸錐"那麼簡單,但對初學者來講,"立身中正"先要體現在胸錐的豎直,使胸背前後均衡。這樣比較容易建立中軸,有了中軸則左右運轉靈活。且有"立木頂千斤"之效。可以參看一些老拳師的照片,能夠始終保持"立身中正"的拳架給人以極度舒適的感覺。
  • 太極拳技巧探秘:之開篇語,談一談太極拳的"道"與"術"
    先來捋一捋"道"與術的關係。古人說「一陰一陽謂之道「,而"陰陰"和合就成了"太極"。所以說:太極,道也!「道」,可理解為真理、規律、本原;「術」是什麼呢?是方法、手段、技藝。太極拳是武術的一種,如果你認可的話,太極拳必然有其獨特的"方法、手段和技藝"。這就是說:太極拳有"道",與"術"兩個元素,二者皆有了無限的探求空間。
  • "中軸"和"斜軸"
    "立身中正"是太極拳行拳走架的基本要求。移動時"上領下垂"謂之不偏;轉動時"保有中軸"即為中正。"軸"乃圓轉之中位,但並非一定是垂直方向。事實上人體運動時有兩個重要的軸:一為"中軸",一為"斜軸"。" 中軸"或稱"豎軸"由"百匯穴"至"會陰穴",垂直上下,是人體的衝脈的位置。
  • 周至發現清代"教媲竇公"木牌匾
    我與戶主人共同將木匾抬到院子,發現木匾上是路德題寫的"教媲竇公"四個大字。     "教媲竇公"木匾,長232cm,寬101cm。原匾邊框己毀,現僅存匾心,而且左下角殘缺一小塊。木匾四個角各飾蔓草紋圖案。
  • 【雲間漫談】有感"元旦書紅"
    舊以農曆正月初一為元旦,古人云"四氣新元旦"。一年中的第一個月為元月,稱正月;正月初一,又稱"元日"。北宋王安石《元日》詩云:"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清嘉慶《松江府志》載:"正月一日,雞初鳴,悉起正衣冠,拜天地,家廟尊長,後以次拜鄰裡親戚。輿服華煥,雜遝街市,各投刺於門,曰賀歲。
  • "蓄勁如張弓"一一談談"弓"的形成和運行條件
    上下之弓應指身體之弓,四旁之弓是指"兩臂弓"和"兩腿弓",今天我們先就"兩臂弓"和"兩腿弓"做點深入討論。再有可能涉及到的名詞就是"箭"了。"弓箭弓箭,張弓搭箭,箭射遠方"這是人們思維中的定式。其實"弓體"本身就有它的作用在。在"兩臂弓""兩腿弓"裡,"弦"是虛設的,"箭"是不需要的。先來說一個"臂弓"的形成。只有當你滿足了"腕關節"與"肩關節"之間相吸相系,動態等壓的狀況下,(建立意念之弦)這隻"臂弓"才能成立。一旦"臂弓"成立的狀態下有哪些益處呢?
  • "骨力"和"結構勁"的不同
    武術界開口多談「勁",而鄙視」力",更推崇整體結構勁,即"整勁",很少有談到提升單個骨頭的力量。但"骨力"是最基本的不可或缺的攻防要素,不應被忽視。 所謂的"骨力"並不是指骨密度有多高,含鈣量多大,骨頭多麼耐衝擊,而是指在正確的操作下能使單個骨頭產生出力量來。初學者與人較勁時往往會有"使不上勁"的感覺,蓋因為不會用"骨力"的緣故。
  • 解析一下太極拳的"滲透力"與"滲透能力"
    太極拳技巧探秘之二先來解釋一下"滲透力"和"滲透能力"的不同。一滴水落在大地上,水借自重與勢能,具有"滲透力",而土地因其厚重和有隙,無條件全方位地接納了光顧的水滳,使水滴改變了存在的方式或消失於無形,我們稱其為具有"滲透能力"。人的身體是可以具備類似"滲透能力"的。
  • 【天府作家·故事】劉安祥(四川)||木格措"情人湖"的傳說
    木格措"情人湖"的傳說文/劉安祥(四川)晚秋霜降日,早早地就安排出時間到康定看好朋友。在康定期間有幸遊玩了康定情歌「木格措」。在坐著旅遊觀光車下山時聽一位藏族老人在向境外遊客講了一個傳說故事——那就是木格措的「情人湖」。相傳很久以前,塔公草原有一對青年男女,男的叫扎西,女的叫卓瑪。扎西英俊剽悍,能騎善射;卓瑪姑娘如花似玉,溫柔善良。這對萬裡挑一的美男靚女在長年的勞作中相互關心、相互幫助,愛情早已在他們的心中生根發芽。
  • "骨力"與"結構勁"訓練之一:手臂分解
    "骨力"是單根骨頭的能量使用,也可以是一組細小複雜骨頭的聯動使用,比如手或腳,不太容易或沒有必要過份細分。就以一組骨頭看成單個骨頭使用。多根骨頭的組合使用其實就是"結構勁"了。結構組合有大有小,而單根骨頭必然是"結構"的基本原素,值得我們對重要和常用的骨節先行探討清楚。 大臂是整個手臂的根節部位,肱骨粗壯有力,一端通過肩關節與身軀相連,理論上可以輕鬆旋轉360度。
  • "襠走下弧"還是"襠走後弧"?
    一一 "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三(胯部運動) 胯部運動一向為拳家重視。一是因為胯關節為人體之最大關節,動力渾厚。其二在於腰胯組成了人體的中心部位。於"動態平衡"至關重要。 先談關於"開胯"的問題。有兩種說法:"開前胯"與"開後胯」。沒有人明確聲稱要"開前胯"但大多數人實際上做得就是打開前胯加上斂臀,尾閭拚命向前抵撐。
  • 【雲間漫談】大倉橋上說"漕運"
    想來,大凡是中國歷史上長期存在政治中心與經濟重心偏離現象,進而刺激了漕運的產生和發展。清代黃汝成《日知錄集釋》云:"漕運始於秦漢,轉輸之法則始於魏隋而盛於唐宋。"所以,漕運制度又稱之為漕轉或轉漕。繼唐宋元後,由南而北的京杭大運河逐步貫通長江、黃河等五大水系,成為"南北之咽喉,天下之大命",書寫了我國漕運發展的輝煌篇章。
  • "腰為主宰"是如何實現的?
    一一"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四(腰錐運動)腰錐五節為脊錐上最粗壯的錐節,我們在此將五節腰椎看作個一個骨節整體,它自然弧形前弓,也稱腰弓。人體的這一段為中段。水平方向有帶脈環繞,前部儲有大小腸等密實器官,在內氣的支持下,"丹田"這部分甚至可徑得起巨力錘打。後部有兩腎左右懸掛,"兩腎抽扯"是腰錐略微左右運動的特徵。
  • 太極拳 "腰"與"胯"的關係有必要捋捋清楚
    楊吳太極拳強調"腰為主宰",而陳式太極拳認為"胯"為人體最大的關節群,非常強調旋胯、轉胯、調胯的作用,趙堡太極拳甚至強調"以胯代手"。初學者往常的疑問是: 我該用腰?還是用胯?用了腰,胯不也在動嗎?用了胯,腰不也在轉嗎,二者皆動的狀況下,我是做對了?還是做錯了呢?
  • 太極拳"腰為主宰"的內涵探秘
    太極拳技法探秘 之七"主宰"是一個很霸氣的詞彙,有統治、支配的意思。用通俗的話說,主宰者可不是一般的領導或先行者,而是統馭一方的王者,是軍隊的司令官。太極拳論裡說"腰為主宰",賦予了"腰"極其重要的地位。到底"腰"的功能何在,值得如此推崇,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先看一下"腰"有哪些基本的功能和特質。人體運動有兩大要素:"轉"和"移"。
  • 脆脆香與"臭"蕻蕻
    甘溪很早就有自己的"馳名產品",兩種以"菜頭"為原材的醃製品。    甘溪盛產"大菜頭",但它的經濟價值並不高,又常常在短時間之內供過於求,堆積如山的"大菜頭"並沒有給種植戶帶來豐收的喜悅,反而增添了為"銷路"的憂愁。(這種說法與以前小文中提到的並不矛盾。)"繫上紅頭繩"也沒用。
  • 「苗族救星"柏格理
    早在1984年,筆者為搜集史資,曾專赴貴州、雲南,走訪那裡剛剛開放不久的少數民族基督教會,第一次耳聞目睹了少數民族,特別是苗族教會的歷史和現狀;第一次聽到基督教在那裡被稱為「苗教";也第一次聽到苗族教會歷史上英國傳教士柏格理(Samuel Pollard)這個名字,並且多次驚訝地聽到人們稱他為「苗族救星"或「苗族之父"。
  • 人物|是不是喬丹"兒子"不重要,"二登哥"靠實力上位
    喬丹和兒子不過,這一點都不影響"二登哥"的勇猛存在!他不是通過其"父""上位"的人。並於當月成為了"月最佳新秀",同年5月,戈登入選了08-09賽季最佳防守陣容二陣,已經有"鋒芒畢露"之勢。迄今為止,戈登在聯盟已徵戰了12年,共效力三支球隊,從三隊的正負值對比來看,他在火箭隊的四個賽季均為正。在火箭的第一個賽季,28歲正是當打之年的戈登就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不光個人戰績優異,而對於籃球和非籃球的東西的理解已臻完美。其閃亮的轉身,成了火箭隊的一盞明燈。
  • 我所認識的太極"纏絲勁"
    按陳兆奎老先生的話說:各家太極拳都有"纏絲勁",而陳式太極拳更強調"纏絲勁"。"纏絲勁"的外在表現形式和內在表現形式是不同的,前邊已有兩文探討過這個問題。在內,"纏絲勁"用以保持身體內部的流通和平衡,以著名的"背絲扣"為主要形式。近代人類DAN的標識圖出現後,很多人認為"雙螺旋梯形結構圖"更適合表達體內"纏絲勁"的運動方式,我也認為有一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