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早的政治聯姻:西周天子與姜姓王后

2020-12-16 史家之韻

在我國古代的歷史上,遼朝有一個獨特的現象,那就是耶律氏作為皇族,他們每一位皇帝的皇后必定是蕭氏女子,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在統一契丹八部建立「契丹國」(後遼太宗耶律德光改國名為「大遼」)時,他的妻子述律平及其家族對耶律阿保機的幫助很大,最終使耶律阿保機成功建國稱帝。

因為輔佐有功,以漢高祖劉邦自居的耶律阿保機把妻子述律平比作漢初名相蕭何,並賜蕭姓為述律氏家族的姓氏,以表共享富貴,從此,蕭氏就成了遼朝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後族」。

遼朝皇族耶律氏與後族蕭氏的這種政治聯姻,保證了統治階層的穩定,也是後人所津津樂道的一段佳話。

可是,你知道嗎,在遼朝之前兩千多年的歷史上,實際上早已出現過這樣的政治聯姻,那就是西周天子與姜姓王后的政治聯姻。

眾所周知,周文王、周武王父子拜姜尚為軍事統帥,從西岐出兵,在「牧野之戰」中擊敗商朝軍隊後,又一路東進攻陷商朝都城朝歌,商紂王一看大勢已去,只得跑到鹿臺自焚而死,商朝滅亡,周朝建立。

西周王朝建立後,周天子開始分封在滅商大業中作出貢獻的姬姓親族和有功之臣建都立國,姜尚作為周朝建立的第一大功臣,被首先冊封為齊侯,並在封地營丘(即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建立齊國。

周初的分封,姜尚被封為齊國君主,他治國有方,修明政事,順其風俗,簡化禮儀,開放工商之業,發展漁業鹽業優勢,因而人民多歸附於齊國,齊國也成為泱泱大國,為後來的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五霸之首」奠定了基礎。

不僅如此,周天子還一直與姜族保持著「通家世好」的聯姻關係。根據現存史料統計,西周的11代天子共有7位天子就迎娶了姜姓女子為王后,他們分別是:

周武王的王后為邑姜(姜尚之女);

周康王的王后為王姜;

周穆王的王后為王俎姜;

周懿王的王后為王伯姜;

周厲王的王后為中姜;

周宣王的王后為齊姜(齊武公之女,著名的「姜後脫簪,宣王中興」中的姜後);

周幽王的王后為申姜。

在目前史料並不充分的情況下,我們都可以看到,西周11位天子幾乎每隔一代就要娶一個姜姓女子為王后,這不僅反映了西周建國前後始終把「姬姜」聯盟作為鞏固王朝統治的重要國策,也反映了姜姓憑藉著先祖姜子牙為西周王朝立下的戰功,而成為一直左右著西周政治形勢的重要力量。

本文參考自:《西周史話》

相關焦點

  • 三代王后世紀大同框!30歲佩瑪搶到C位,全都難逃政治聯姻命運
    三代王后世紀大同框!30歲佩瑪搶到C位,全都難逃政治聯姻命運 不丹有雲上之國的美譽,旺楚克家族世世代代統治著這片領土,至今王位已經傳到五世王的手上。不丹王室以高顏值著稱,王宮內俊男美女無數,只是都比較低調而已。
  • 西周滅亡後,兩個周天子的正統之爭
    眾所周知,周平王東遷洛邑是西周過渡到東周的一個標誌性歷史事件,然而從西周滅亡到東周建立的這段歷史時期,周王朝卻出現了兩個周天子,並且為了爭奪正統之位,他們展開了一場鮮為人知的較量,那麼這到底怎麼回事呢?要想了解這些,我們必須回到那個風詭雲譎的時代一探究竟。
  • 封國屏藩,拱衛宗周——看西周封國的原則和技巧
    西周的分封制是我國古代政治體制上的一件創舉。西周建國時,受自身管理能力、人力資源、經濟和軍事等原因制約,無法像殷商一樣強力控制疆域上的各派地方勢力(無數證據表明周國實力遜於商國),所以周王室選擇了最適合自身的分封制,將殷商聯盟制下的方國,變為了西周的諸侯。
  • 秦晉之好」是怎樣結成的:政治聯姻與大國爭霸
    陳鵬先生在考證中國婚姻史後指出,古代中國的婚姻多為政治婚姻。「亙中國婚姻史之全部,自天子至士大夫,其婚姻之締結,多屬政治行為。稽其形態,約分為四類:曰內政、曰外交、曰朋黨、曰仕宦。」事實上,就政治婚姻而言,這四種形態不僅適用於中國,也適用於世界上其他國家。而女性在其中扮演的,其實是一種連接兩種政治勢力的關係媒介。
  • 西周15 西周之衰(下)曇花一現的「宣王中興」
    共和行政憤怒的國人在襲擊厲王后並不打算善罷甘休,他們聽說召穆公將厲王的太子姬靜藏了起來,就圍住召公住處,要求召公交出太子靜,召公說:「以前我多次勸諫君王,但是君王不聽從,才有了今天的災難。現在我要是交出並殺死大王的太子,大王也許以為我是因為記仇而洩憤。
  • 冊命體制與世族政治——西周中晚期王朝政治解析
    筆者通過對早期冊命銘文形式演變的分析,認為制度化的冊命禮最早萌芽於穆王晚期,其定型大約在恭、懿之際。[23]因此,通過「右者原則」分析西周王朝的權力結構,最早只能始於穆、恭之際。穆王以前的情況只能由文獻記載以及金文所記錄的貴族活動來窺知一二。武王至昭王時期,西周王朝的上層權力仍然掌握在文王時期形成的「開國功臣集團」及其後裔手中。
  • 戰國時除了周王朝還有東周國與西周國,兩位諸侯將周天子徹底架空
    西周滅亡後,當時的周公跟著周天子,一起東遷到東都洛邑,周公也就在這附近得到一塊封地。雖然當時周天子已經一蹶不振,但底下的這些卿大夫還鬥得很厲害。公元前579年,周公楚在政治鬥爭中失敗,出奔晉國。周國的封地被周天子收回,周國就算滅亡了。後來直到公元前440年,周考王將弟弟揭分封到王城,號稱要恢復對周公的祭祀,畢竟周公也是周朝開國重臣,不能讓他斷了香火嘛。
  • 姜姓起源
    禹代行天子之政時,伯夷盡心輔弼,成為禹的「心呂之臣」。為嘉獎伯夷,帝舜晚年賜伯夷恢復祖姓姜,以繼承炎帝之後,賜氏為呂,並封他為呂侯,形成呂氏部族。商朝末年,其後裔呂尚,也稱姜尚,汲(今河南衛輝)人,輔佐周文王、武王,完成興周滅商大業,周初被封於齊,為周朝東部重要諸侯國。到戰國中期,姜姓齊國為田氏所滅,子孫分散,有以國為氏改姓齊的,也有以祖姓姜為姓者,在姜姓諸支中影響最大。
  • 燕侯旨為什麼要千裡迢迢跑到霸國與之聯姻,燕國人到底在想什麼?
    即是說燕侯旨到周王城中向周天子述職,這跟我們今天所謂的年終工作總結很相似,是周人對分封諸侯們政治、軍事、經濟發展成效的檢驗。而燕國作為周人嫡親諸侯國,到宗周朝聖即是傳統,更是責任。燕國作為召公的嫡系封國,當然就是周天子最為親近的封國,作為燕國國君的燕侯旨到都城中朝見周天子,這在當時的燕國人乃至周天子家族們看來,應該都是重要之事。
  • 分封制下的西周分封的諸侯國是什麼樣子的?
    分封制度終西周之世而存在,以周公、成王和康王時期最為集中,故至西周中期的宣王時期,在西周的版圖上形成了姬姓諸侯與異姓諸侯交錯並列的格局,如《國語》所說:「當成周時,南有荊蠻、申、呂、應、鄧、陳、蔡、隨、唐;北有衛、燕、鮮虞、潞、洛、泉、徐蒲;西有虞、虢、晉、隗、霍、楊、魏、芮;東有齊
  • 西周北邊還有一個國家,竟然敢與周天子並稱王,他們是什麼人?
    這是史家對西周的最好概括。意思是說,在周王朝的統治範圍內,所有被周天子威服的人都得俯首稱臣。按這個道理來說,一般情況下,其他任何一個人都不能再稱「王」。 但真實情況是這樣的嗎? 就在陝西省隴縣離西周都城不足100公裡的地方,就出土了鑄有「夨[ze4]王」銘文的銅器。這大大出乎人們預料。
  • 選拔優秀人才,西周的人才選拔制度究竟如何?
    而西周選舉制度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最早,較完整的選舉形式。而作為我國最早的選拔制度,其究竟如何?又對後世的人才選拔制度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在周滅商前地處「戎狄之間」,當時的文化非常比起其他地區相對落後。無法在短期內培養更多的管理人才接任當時的殷商人員。為此,西周統治者開始逐步建立了人才選拔制度。
  • 西周殘史,周幽王被殺後又傳兩世,豐王攜王成為諸侯的棋子
    ,但幽王死後的西周仍然傳承了兩代天子,西周的滅亡的主因就是內亂,王室在傳承300餘年後,出現兩王並立的混亂局面,幽王被殺,平王東遷,王室從此跌落凡間,淪為諸侯的附庸,   不久王后申氏和她的兒子太子宜臼被廢,褒姒被立為王后,伯服為太子,廢太子宜臼出奔舅舅的申國,
  • 姜姓的來源.姜氏家訓
    1、姜姓來源於遠古的炎帝神農氏,為許多文獻如《元和姓氏》、《說文解字》、《新唐書》記載。姜姓在歷史的演進中分布於華夏各地,在這個過程中也有的後裔改為別的姓氏。 商周:四嶽是由姜姓的羌族發展出來的四支胞族,在和姬姓部落結成聯盟之後,他們與「子姓」商族平行發展。他們所結成的盟軍後來打敗了殷紂王,滅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春秋:春秋時代的齊國,就是倚了姜氏後裔發展成為五霸之一。齊國在齊威王時,又成為戰南),便以姜為姓。
  • 先秦史話丨29.西周(7)懿王、孝王、夷王時期
    二、孝王封非子於秦周孝王(姬姓,名闢方,為周朝及西周第八任王,前909年-前895年在位),是周武王之五世孫、周穆王之子、周共王之弟。 周孝王元年(前909年),命申侯(申國之君,姜姓,侯爵。申國,相傳為伯夷之後,居今陝西、山西間。周宣王時一部分被東遷,分封於謝,在今河南南陽市東南,建立申國。春秋初為楚文王所滅。
  • 史上最尊貴的「五姓七望」,曾經皇室都沒資格迎娶,您的姓在其列嗎?
    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所以許多的皇族想要與他們聯姻,如果非到萬不得已,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在這一項選拔人才的制度發明出來之前,朝廷的政治主要由世家大族所壟斷,如「九品中正制」和「佔田蔭客制」等,都是為了給世家大族方便而發明出來的。李氏是五姓之中的第一大姓,在唐朝時期升為國姓後,它地位也排在了五姓中的第一位。在這裡,李氏主要有兩個分支,一個分布在隴西郡;另一個在趙郡。
  • 西周滅亡,平王東遷對中國歷史的影響!
    從武王到幽王都城都在鎬京(今陝西西安),歷史上叫西周。西周王朝實行「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這種把封邦建國的政治制度同封建宗法制相結合的制度,加強了天子與諸侯間的紐帶關係,形成了一套嚴密的統治機構。這套辦法和機構,使西周在前期180多年間取得了相對穩定的政治局面,奴隸制的社會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形成了中國奴隸制時代的鼎盛時期。
  • 西周列國志01│奮四世之餘烈:西周的登場
    周朝首先是西周,東周是西周的延續。西周是中國歷史上傳統的「理想國」,在中國歷史上地位十分重要,中國有哪些民族、哪些人群、哪些城邑,在西周時代都開始逐步出現並定型,並孕育而出了早期的「中國」這一概念。比起東周時期春秋五霸、戰國七雄、諸子百家的故事,西周的典故還是顯得冷門和生僻一些。
  • 隱秘的天子:除了周平王,西周竟然還有一個末代天子周攜王
    但是根據《竹書》和其他古籍記錄周幽王去世後還有一個個周平王並存的天子—周攜王。那麼周攜王就是個什麼樣的人呢?網上有不少周攜王的介紹,但是有不少是屬於網文性質。所以今天筆者就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來復推一下。(一)隻言片語的記載首先關於要說的是關於周攜王的事跡記載的非常少,僅僅有《竹書紀年》還有《清華簡》以及左傳有隻言片語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