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懿王遷都槐裡
周懿王(姬姓,名囏,一作堅,為周朝及西周第七任王,前934年-前910年在位),是周武王之六世孫、周共王之子。
周懿王元年(前934年),懿王遷都到槐裡(地名,周名犬丘,秦改名廢丘,故址在今陝西興平東南)。
周懿王二年(前933年),王室衰落,戎狄交侵,暴虐中原。中原人民深受其害,詩人開始作詩,痛恨地歌唱道:「靡室靡家,獫狁之故。(沒有妻室沒有家,這是和獫狁打仗的緣故。)」「豈不日戒,獫狁孔棘。(怎麼能不每天戒備呢?獫狁進攻得實在很急。)」
周懿王二十一年(前914年),虢公(西虢國國君,姬姓)奉懿王之命率師北伐犬戎,大敗而歸。
周朝時稱為「虢」的國家有五個,即東虢、西虢、南虢、北虢和小虢。東虢,其始封君為周文王之弟虢叔,一說為虢仲,在今河南滎陽市東北,公元前767年被鄭武公所滅。西虢,其始封君為周文王之弟虢仲,一說為虢叔,在今陝西寶雞市西,西周末年東遷至三門峽、平陸一帶。東遷後的西虢,起初建都於下陽,這時稱作北虢;公元前775年「虢人滅焦」,將都城遷至上陽,這時稱作南虢。也就是說,西虢、北虢、南虢,實為同一國,公元前655年為晉國所滅。小虢,則是西虢東遷後,在陝西寶雞的原地留下的一支所建立的國家,公元前687年被秦武公所滅。
周懿王二十五年(前910年),懿王駕崩,周共王之弟姬闢方繼位,是為周孝王。
二、孝王封非子於秦
周孝王(姬姓,名闢方,為周朝及西周第八任王,前909年-前895年在位),是周武王之五世孫、周穆王之子、周共王之弟。
周孝王元年(前909年),命申侯(申國之君,姜姓,侯爵。申國,相傳為伯夷之後,居今陝西、山西間。周宣王時一部分被東遷,分封於謝,在今河南南陽市東南,建立申國。春秋初為楚文王所滅。其留在原地部分,稱作西申、申戎、姜氏之戎,後為秦所滅。)討伐西戎。
周孝王五年(前905年),西戎前來獻馬。
周孝王七年(前903年),冬季,天上下大冰雹,長江、漢水結冰,牛馬俱死。這一年周厲王出生。
周孝王十三年(前897年),孝王封非子(嬴姓,趙氏,伯益之十六世孫、惡來之五世孫、大駱之子,為秦國第一任君主,前897年-前858年在位)為附庸(《禮記·王制》說,天子的祿田是千裡見方,公、侯的祿田是百裡見方,伯是七十裡見方,子、男是五十裡見方,祿田不足五十裡見方的則為附庸,附屬於諸侯大國,不用朝會天子),封邑在秦(在今甘肅清水縣東北)。
秦國的祖先,是帝顓頊的後代孫女,名叫女脩。女脩織布時,燕子墮下一枚卵,女脩吞食了燕卵,生下兒子大業。大業娶少典氏之女,名叫女華。女華生大費,大費跟隨大禹平治水土。治水成功後,帝舜賜給大禹一塊玄圭。大禹說:「不是我一個人就能成功的,其中也有大費的功勞。」帝舜說:「喂,大費,你助禹治水成功,賜給你黑色的旗帶。你的後代子孫將會繁榮昌盛。」於是將一位姚姓女子許配給他做妻子。大費拜受,幫助帝舜調馴鳥獸,鳥獸多被馴服,這就是柏翳(亦作伯益)。帝舜賜他姓嬴。
大費生子二人,一個叫大廉,是鳥俗氏的祖先;另一個叫若木,是費氏的祖先。若木的玄孫叫費昌,其子孫有的住在中原地區,有的住在夷狄之地。費昌在夏桀之時,去夏歸商,為成湯駕車,在鳴條打敗了夏桀。大廉的玄孫叫孟戲、中衍,他們的身形像鳥,但說人話。商王太戊聽說後,想用中衍給自己駕車,便進行佔卜,卜辭為吉,於是就讓中衍駕車,並且給他娶了妻子。從太戊開始,中衍的後人,世代佐商有功,所以嬴姓之人大多顯貴,後來成為諸侯。
中衍的玄孫叫中潏,住在西戎,保衛西垂(也稱西犬丘,古邑名,在今甘肅天水市西南)。中潏生蜚廉(亦作飛廉),蜚廉生惡來。惡來力氣大,蜚廉善奔跑,父子二人憑其特長侍奉商紂王。周武王伐紂時,一併殺了惡來。那時候,蜚廉正為紂王出使北方,回來後紂王已死,無處稟報,就在霍太山(山名,即霍山,又名太嶽山,在今山西霍州市東)修築祭壇向紂王稟報。在修祭壇時挖掘到一個石棺,上面的銘文說「天帝令處父(蜚廉的別號)不赴殷難而死,特賜石棺,以光耀其家族。」蜚廉死後,遂葬於霍太山。蜚廉還有一個兒子叫季勝。季勝生孟增。孟增受到周成王的寵幸,是為宅皋狼。宅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因善於駕車而受到周穆王的寵幸。周穆王得到赤驥、溫驪、驊騮、騄耳等名馬,駕車到西方巡狩,樂而忘歸。徐偃王(徐國君主,嬴姓,徐氏,名誕,是伯益之次子若木的後裔)趁機作亂,造父為穆王駕車,長驅歸周,日行千裡去救亂。穆王便將趙城(古城名,在今山西洪洞北)封給造父,造父一族由此稱為趙氏。從蜚廉生季勝,再往下五代到造父,造父一族居住在趙城。趙衰就是造父的後裔。惡來革也是蜚廉的兒子,死得較早。他有一個兒子叫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幾,太幾生大駱,大駱生非子。因為造父受到周王的寵幸,非子等人也都蒙恩住在趙城,姓趙氏。
非子居住在犬丘(即上文所謂的「西垂」),喜愛馬匹及其它牲口,又善於養殖。犬丘人將非子的情況報告給周孝王,孝王召見他,讓他在汧渭之間(即今陝西寶雞一帶地區)養馬,馬匹繁殖得很快。孝王想讓非子成為大駱的繼承人,但是申侯之女為大駱的正妻,所生的兒子名叫成,是大駱的嫡子。申侯便對孝王說:「從前我的祖先娶酈山氏,所生的女兒嫁給戎胥軒為妻,生了中潏,因為和周國相親,所以歸附於周,替周國守衛西垂,西垂因此能夠與西戎和睦相處。如今我又把女兒嫁給大駱,生下了嫡子成。申、駱聯姻,西戎皆服,所以你才能安心為王。請君王好好考慮吧。」於是孝王說:「從前伯翳為帝舜主管牲畜,牲畜繁殖得很快,所以帝舜封給他土地,賜姓嬴。如今他的後人也為我養馬,我也分封土地給他,讓他成為周室的附庸。」就把秦地作為非子的封邑,讓他接續嬴姓的祭祀,號稱秦嬴。但也並未廢除申侯之女所生嫡子成的地位,以此來和好西戎。
綜上,可知非子的世系是:大業(父名不詳;母名女脩,是帝顓頊後裔)——伯益(亦稱大費、柏翳、伯翳)——大廉——衍曾(中衍之曾祖父,其名不詳)——衍祖(中衍之祖父,其名不詳)——衍父(中衍之父,其名不詳)——中衍——軒祖(戎胥軒之祖父,其名不詳)——軒父(戎胥軒之父,其名不詳)——戎胥軒——中潏——蜚廉(亦作飛廉)——惡來(亦作惡來革)——女防——旁皋——太幾——大駱——非子。
周孝王十五年(前895年),孝王駕崩,諸侯復立周懿王太子姬燮為王,是為周夷王。
三、夷王烹殺齊哀公
周夷王(姬姓,名燮,為周朝及西周第九任王,前894年-前879年在位),是周武王之七世孫、周懿王之子。
周夷王元年(前894年),周王室衰落,天子開始走下殿堂接見諸侯,諸侯覲見的禮儀於是廢弛。
周夷王二年(前893年),蜀國(古代族名兼國名,分布在今四川中部偏西。周武王時曾參加伐紂。西周中期後首領蠶叢,始稱蜀王。春秋中期,由杜宇氏統治,建立蜀國,都於郫,即今郫縣,後禪位給開明氏。遷都今成都,傳十二世。公元前316年為秦所滅,置蜀郡。)、呂國(國名,亦作甫國。相傳為四嶽之後,姜姓,在今河南南陽市西,春秋初年為楚所滅)前來進獻瓊玉。夷王將大圭沉於河中,以祭祀河神。
周夷王三年(前892年),夷王召集諸侯,用鼎烹殺齊哀公(齊太公之玄孫,齊癸公之子,姜姓,呂氏,名不辰,為齊國第五任君主)。
齊太公呂尚去世時大約有一百餘歲,其子丁公呂伋繼位。丁公死後,其子乙公呂得繼位。乙公死後,其子癸公呂慈母繼位。癸公死後,其子哀公呂不辰繼位。哀公時,紀侯(紀國之君,姜姓,侯爵。紀國在今山東壽光南,公元前690年為齊國所滅。)在周夷王那裡誹謗他,夷王便烹殺哀公,另立哀公之異母弟呂靜(齊太公之玄孫,齊癸公之子,姜姓,呂氏,名靜,為齊國第六任君主),是為齊胡公。故齊哀公是呂尚的玄孫,其世系是:齊太公呂尚——齊丁公呂伋——齊乙公呂得——齊癸公呂慈母——齊哀公呂不辰。
周夷王七年(前888年),王室衰微,諸侯有的不來朝拜,互相攻伐。楚子熊渠(熊繹之玄孫,熊楊之子,羋姓,熊氏,名渠,為楚國第六任君主)很得長江、漢水一帶百姓的擁戴,於是興兵討伐庸(國名,在今湖北竹山縣西南,公元前611年為楚所滅)、楊粵(地區名,在今漢水南至湖南南部一帶),到達鄂(地名,在今湖北鄂州市)。熊渠說:「我乃蠻夷,不必遵從中原地區的稱號諡法。」就立他的長子熊毋康為句亶王,次子熊摯紅為鄂王,少子熊執疵為越章王,都在長江邊上的楚蠻之地。
這一年,夷王命虢公(西虢國之君)率六師討伐太原之戎(指居住在晉西南的戎族),到達俞泉(地名,今地不詳),獲馬千匹。
周夷王十六年(前879年),夷王駕崩,其兒子姬胡繼位,是為周厲王。
參考書目:
1.《史記》 [漢]司馬遷著 韓兆琦譯註(中華書局,2010年6月北京第1版)
2.《二十四史全譯·漢書》[漢]班固編撰 許嘉璐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3.《竹書紀年》[梁]沈約注(上海涵芬樓影印天一閣刊本)
4.《綱鑑易知錄》 [清]吳乘權等輯 劉韶軍等譯(中華書局,2012年2月北京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