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史話丨29.西周(7)懿王、孝王、夷王時期

2021-02-13 奧卡姆剃歷史


一、懿王遷都槐裡

周懿王(姬姓,名囏,一作堅,為周朝及西周第七任王,前934年-前910年在位),是周武王之六世孫、周共王之子。 

周懿王元年(前934年),懿王遷都到槐裡(地名,周名犬丘,秦改名廢丘,故址在今陝西興平東南)。 

周懿王二年(前933年),王室衰落,戎狄交侵,暴虐中原。中原人民深受其害,詩人開始作詩,痛恨地歌唱道:「靡室靡家,獫狁之故。(沒有妻室沒有家,這是和獫狁打仗的緣故。)」「豈不日戒,獫狁孔棘。(怎麼能不每天戒備呢?獫狁進攻得實在很急。)」 

周懿王二十一年(前914年),虢公(西虢國國君,姬姓)奉懿王之命率師北伐犬戎,大敗而歸。

周朝時稱為「虢」的國家有五個,即東虢、西虢、南虢、北虢和小虢。東虢,其始封君為周文王之弟虢叔,一說為虢仲,在今河南滎陽市東北,公元前767年被鄭武公所滅。西虢,其始封君為周文王之弟虢仲,一說為虢叔,在今陝西寶雞市西,西周末年東遷至三門峽、平陸一帶。東遷後的西虢,起初建都於下陽,這時稱作北虢;公元前775年「虢人滅焦」,將都城遷至上陽,這時稱作南虢。也就是說,西虢、北虢、南虢,實為同一國,公元前655年為晉國所滅。小虢,則是西虢東遷後,在陝西寶雞的原地留下的一支所建立的國家,公元前687年被秦武公所滅。 

周懿王二十五年(前910年),懿王駕崩,周共王之弟姬闢方繼位,是為周孝王。 

二、孝王封非子於秦

周孝王(姬姓,名闢方,為周朝及西周第八任王,前909年-前895年在位),是周武王之五世孫、周穆王之子、周共王之弟。 

周孝王元年(前909年),命申侯(申國之君,姜姓,侯爵。申國,相傳為伯夷之後,居今陝西、山西間。周宣王時一部分被東遷,分封於謝,在今河南南陽市東南,建立申國。春秋初為楚文王所滅。其留在原地部分,稱作西申、申戎、姜氏之戎,後為秦所滅。)討伐西戎。 

周孝王五年(前905年),西戎前來獻馬。 

周孝王七年(前903年),冬季,天上下大冰雹,長江、漢水結冰,牛馬俱死。這一年周厲王出生。 

周孝王十三年(前897年),孝王封非子(嬴姓,趙氏,伯益之十六世孫、惡來之五世孫、大駱之子,為秦國第一任君主,前897年-前858年在位)為附庸(《禮記·王制》說,天子的祿田是千裡見方,公、侯的祿田是百裡見方,伯是七十裡見方,子、男是五十裡見方,祿田不足五十裡見方的則為附庸,附屬於諸侯大國,不用朝會天子),封邑在秦(在今甘肅清水縣東北)。 

秦國的祖先,是帝顓頊的後代孫女,名叫女脩。女脩織布時,燕子墮下一枚卵,女脩吞食了燕卵,生下兒子大業。大業娶少典氏之女,名叫女華。女華生大費,大費跟隨大禹平治水土。治水成功後,帝舜賜給大禹一塊玄圭。大禹說:「不是我一個人就能成功的,其中也有大費的功勞。」帝舜說:「喂,大費,你助禹治水成功,賜給你黑色的旗帶。你的後代子孫將會繁榮昌盛。」於是將一位姚姓女子許配給他做妻子。大費拜受,幫助帝舜調馴鳥獸,鳥獸多被馴服,這就是柏翳(亦作伯益)。帝舜賜他姓嬴。

大費生子二人,一個叫大廉,是鳥俗氏的祖先;另一個叫若木,是費氏的祖先。若木的玄孫叫費昌,其子孫有的住在中原地區,有的住在夷狄之地。費昌在夏桀之時,去夏歸商,為成湯駕車,在鳴條打敗了夏桀。大廉的玄孫叫孟戲、中衍,他們的身形像鳥,但說人話。商王太戊聽說後,想用中衍給自己駕車,便進行佔卜,卜辭為吉,於是就讓中衍駕車,並且給他娶了妻子。從太戊開始,中衍的後人,世代佐商有功,所以嬴姓之人大多顯貴,後來成為諸侯。

中衍的玄孫叫中潏,住在西戎,保衛西垂(也稱西犬丘,古邑名,在今甘肅天水市西南)。中潏生蜚廉(亦作飛廉),蜚廉生惡來。惡來力氣大,蜚廉善奔跑,父子二人憑其特長侍奉商紂王。周武王伐紂時,一併殺了惡來。那時候,蜚廉正為紂王出使北方,回來後紂王已死,無處稟報,就在霍太山(山名,即霍山,又名太嶽山,在今山西霍州市東)修築祭壇向紂王稟報。在修祭壇時挖掘到一個石棺,上面的銘文說「天帝令處父(蜚廉的別號)不赴殷難而死,特賜石棺,以光耀其家族。」蜚廉死後,遂葬於霍太山。蜚廉還有一個兒子叫季勝。季勝生孟增。孟增受到周成王的寵幸,是為宅皋狼。宅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因善於駕車而受到周穆王的寵幸。周穆王得到赤驥、溫驪、驊騮、騄耳等名馬,駕車到西方巡狩,樂而忘歸。徐偃王(徐國君主,嬴姓,徐氏,名誕,是伯益之次子若木的後裔)趁機作亂,造父為穆王駕車,長驅歸周,日行千裡去救亂。穆王便將趙城(古城名,在今山西洪洞北)封給造父,造父一族由此稱為趙氏。從蜚廉生季勝,再往下五代到造父,造父一族居住在趙城。趙衰就是造父的後裔。惡來革也是蜚廉的兒子,死得較早。他有一個兒子叫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幾,太幾生大駱,大駱生非子。因為造父受到周王的寵幸,非子等人也都蒙恩住在趙城,姓趙氏。

非子居住在犬丘(即上文所謂的「西垂」),喜愛馬匹及其它牲口,又善於養殖。犬丘人將非子的情況報告給周孝王,孝王召見他,讓他在汧渭之間(即今陝西寶雞一帶地區)養馬,馬匹繁殖得很快。孝王想讓非子成為大駱的繼承人,但是申侯之女為大駱的正妻,所生的兒子名叫成,是大駱的嫡子。申侯便對孝王說:「從前我的祖先娶酈山氏,所生的女兒嫁給戎胥軒為妻,生了中潏,因為和周國相親,所以歸附於周,替周國守衛西垂,西垂因此能夠與西戎和睦相處。如今我又把女兒嫁給大駱,生下了嫡子成。申、駱聯姻,西戎皆服,所以你才能安心為王。請君王好好考慮吧。」於是孝王說:「從前伯翳為帝舜主管牲畜,牲畜繁殖得很快,所以帝舜封給他土地,賜姓嬴。如今他的後人也為我養馬,我也分封土地給他,讓他成為周室的附庸。」就把秦地作為非子的封邑,讓他接續嬴姓的祭祀,號稱秦嬴。但也並未廢除申侯之女所生嫡子成的地位,以此來和好西戎。

綜上,可知非子的世系是:大業(父名不詳;母名女脩,是帝顓頊後裔)——伯益(亦稱大費、柏翳、伯翳)——大廉——衍曾(中衍之曾祖父,其名不詳)——衍祖(中衍之祖父,其名不詳)——衍父(中衍之父,其名不詳)——中衍——軒祖(戎胥軒之祖父,其名不詳)——軒父(戎胥軒之父,其名不詳)——戎胥軒——中潏——蜚廉(亦作飛廉)——惡來(亦作惡來革)——女防——旁皋——太幾——大駱——非子。 

周孝王十五年(前895年),孝王駕崩,諸侯復立周懿王太子姬燮為王,是為周夷王。 


三、夷王烹殺齊哀公

周夷王(姬姓,名燮,為周朝及西周第九任王,前894年-前879年在位),是周武王之七世孫、周懿王之子。 

周夷王元年(前894年),周王室衰落,天子開始走下殿堂接見諸侯,諸侯覲見的禮儀於是廢弛。 

周夷王二年(前893年),蜀國(古代族名兼國名,分布在今四川中部偏西。周武王時曾參加伐紂。西周中期後首領蠶叢,始稱蜀王。春秋中期,由杜宇氏統治,建立蜀國,都於郫,即今郫縣,後禪位給開明氏。遷都今成都,傳十二世。公元前316年為秦所滅,置蜀郡。)、呂國(國名,亦作甫國。相傳為四嶽之後,姜姓,在今河南南陽市西,春秋初年為楚所滅)前來進獻瓊玉。夷王將大圭沉於河中,以祭祀河神。 

周夷王三年(前892年),夷王召集諸侯,用鼎烹殺齊哀公(齊太公之玄孫,齊癸公之子,姜姓,呂氏,名不辰,為齊國第五任君主)。

齊太公呂尚去世時大約有一百餘歲,其子丁公呂伋繼位。丁公死後,其子乙公呂得繼位。乙公死後,其子癸公呂慈母繼位。癸公死後,其子哀公呂不辰繼位。哀公時,紀侯(紀國之君,姜姓,侯爵。紀國在今山東壽光南,公元前690年為齊國所滅。)在周夷王那裡誹謗他,夷王便烹殺哀公,另立哀公之異母弟呂靜(齊太公之玄孫,齊癸公之子,姜姓,呂氏,名靜,為齊國第六任君主),是為齊胡公。故齊哀公是呂尚的玄孫,其世系是:齊太公呂尚——齊丁公呂伋——齊乙公呂得——齊癸公呂慈母——齊哀公呂不辰。 

周夷王七年(前888年),王室衰微,諸侯有的不來朝拜,互相攻伐。楚子熊渠(熊繹之玄孫,熊楊之子,羋姓,熊氏,名渠,為楚國第六任君主)很得長江、漢水一帶百姓的擁戴,於是興兵討伐庸(國名,在今湖北竹山縣西南,公元前611年為楚所滅)、楊粵(地區名,在今漢水南至湖南南部一帶),到達鄂(地名,在今湖北鄂州市)。熊渠說:「我乃蠻夷,不必遵從中原地區的稱號諡法。」就立他的長子熊毋康為句亶王,次子熊摯紅為鄂王,少子熊執疵為越章王,都在長江邊上的楚蠻之地。

這一年,夷王命虢公(西虢國之君)率六師討伐太原之戎(指居住在晉西南的戎族),到達俞泉(地名,今地不詳),獲馬千匹。  

周夷王十六年(前879年),夷王駕崩,其兒子姬胡繼位,是為周厲王。

 

參考書目:

1.《史記》 [漢]司馬遷著 韓兆琦譯註(中華書局,2010年6月北京第1版)

2.《二十四史全譯·漢書》[漢]班固編撰 許嘉璐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3.《竹書紀年》[梁]沈約注(上海涵芬樓影印天一閣刊本)

4.《綱鑑易知錄》 [清]吳乘權等輯 劉韶軍等譯(中華書局,2012年2月北京第1版)

相關焦點

  • 先秦史話丨34.西周(12)周幽王時期
    18年、晉文侯4年、秦襄公元年、楚若敖14年、宋戴公23年、衛武公36年、陳平公元年、蔡釐侯33年、曹惠伯19年、鄭桓公30年、燕頃侯14年前776年(乙丑)    周幽王6年、魯孝公20年、齊莊公19年、晉文侯5年、秦襄公2年、楚若敖15年、宋戴公24年、衛武公37年、陳平公2年、蔡釐侯34年、曹惠伯20年、鄭桓公31年、燕頃侯15年 前775年(丙寅)    周幽王7年
  • 西周傳——話說西周十三王
    周王國八百年,包括三大階段:西周、春秋、戰國,其中,西周近三百年。西周十三王,十二代,包括:文武,成康,昭穆,共,懿,孝,夷,祖孫兩代,厲,宣,幽,祖孫三代。《竹書紀年》記載,夷王三年,「烹齊哀公於鼎」。此時周王國的王室,勢力雖不如開國時,那是指對外作戰能力下降,不能百戰百勝,還常打敗仗,但是對內,收拾個手下的諸侯,還是毫無問題的。西周時期的諸侯國,實力比王室還差得遠,要到周平王東遷以後的春秋時期,諸侯國才實力大漲。
  • 中國書法簡史—(一)先秦和秦代書法
    一、先秦   先秦包括商、西周和春秋戰國,約自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221年。   1、商和西周甲骨文   現有發現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資料是商朝的甲骨文。這一時期代表作品有:《周公簋銘》,《天亡簋銘》(武王),《利簋銘》(武王),《德方鼎銘》(成王),《何尊銘》(成王),《商尊銘》,《郿縣大鼎銘》(成王),《大盂鼎銘》(康王)等。  其中《大盂鼎》為西周重器,清道光年間出土於陝西岐山禮村,銘文十九行,二百九十一字。載康王二十三年策命其臣盂的情形。鼎的造型端莊雄渾,字跡瑰麗遹偉。
  • 冊命體制與世族政治——西周中晚期王朝政治解析
    由新出簋銘文可知,「司馬井伯」是西周中期大世族井氏的宗子,在恭王24年被冊命為「冢司馬」,即周王朝的最高軍政長官。[12]因此,例1——6的受命者都可視為右者「司馬井伯」的下屬。例7、8的年代,學者多定於孝、夷時期。陳夢家先生指出,例1的冊命地點「周師司馬宮」就是「司馬井伯」的宮室,在例5中省稱「師司馬宮」;而例7、8的「周師彔宮」即是從前的「周師司馬宮」,其右者「司馬共」即「司馬井伯」的下一代。
  • 從「民本」到「君本」——淺析先秦時期專制王權觀念的演進
    先秦時期思想家們的民本思想,讓人稱羨,但是民本思想發展到最後卻成為了王權專制觀念的一個思想。在最初的時候,民本思想的出現只是一些說法,一些言語,是一些統治者為取得民心,說出的一些重民、愛民的話,實際上並沒有發展到所謂的「以民為本」。
  • 《周朝》——宣王中興
    穆王死後,其子姬伊扈繼位,是為周共王,共王在位12年,國力日漸衰弱,共王死後,其子姬囏繼位,是為周懿王,在位時,周王室已經無力平叛戎狄入侵。懿王死後,再經歷孝王、夷王、厲王、周定公與召穆公同理朝政,在位14年,戎狄、夷族等部落紛紛反叛,但是周王室已經沒有能力聚天下義兵共討之了。這段時期結束後,厲王之子姬靜繼位,是為周宣王。
  • 識人知史|黃岡歷史人物大觀:遠古、先秦至魏晉南北朝時期人物1
    早在遠古時期,就有無數先民在此繁衍生息。遠古時期,黃岡地域屬三苗之居的勢力範圍,三苗人是黃岡早期土著居民。隨著黃岡地域三苗之民的式微,東南江浙贛皖一帶的揚越人大量遷徙至此繁衍生息,揚越人數量增多,勢力增大,最終取代三苗裔民而成為黃州地域土著居民的主體。自新石器時代、夏商周至春秋時期,黃岡地域揚越文化特色濃厚,特徵明顯。西周至春秋時,黃岡的揚越文化達到鼎盛。
  • 唐錦瓊:先秦時期水晶製品初探
    內容提要:我國先秦時期水晶製品的發展以春秋晚期為界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發現的水晶製品數量很少,分布極為零散;第二階段,春秋晚期水晶製品在北方地區開始大量出現,戰國時期已成為相對較多見的一類飾品。齊都臨淄地區是水晶製品使用的中心地帶。水晶製品以製作各類配飾為主。水晶的較晚使用可能與其物理特性及加工工藝相關。
  • 先秦時期士文化,內容非常廣
    不過,到了周朝時期,士則更多地被指代為各部門掌事的中下層官吏,也可以理解為是下級的貴族。想必很多人都知道西周時期「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平民」這樣的等級秩序。然而,在春秋戰國時期,社會階層發生了非常劇烈的變化。士作為連接貴族與平民的中間體,在上下流動劇烈的社會結構中,士群體的數量急劇膨脹。
  • 先秦史三:從《詩經》談西周的農業社會,一個理想與現實相互交織的社會
    一、西周與農業的密切關係:周部落的祖先是靠農業起家;在神話之中,改變我們先祖生活模式的大功臣普遍集中在三皇五帝時期,那是人類的創造力大爆發的時代。按照東漢儒學家鄭玄的解釋來說,這段話描述了周成王姬誦帶著妻兒子女到田地間,探望正在忙碌的農民一事:周成王和妻、兒們帶著精美的食物,來到田野間,讓管農業的官吏們將美食分享給農戶們食用,望著長勢喜人的莊稼,周成王很高興這又是五穀豐登的好年景啊!
  • 先秦藝術中「胡人」形象的演變
    從這些描寫外族形象的先秦藝術中,我們可以看到從特指的「戎」「狄」到泛指的「胡人」的演變過程,也可以看到華化的胡人在華夏各國的宮廷中扮演著一定角色,成為某些具有特殊技能的胡巫或奴僕。因此,先秦藝術對外族形象的描繪,為漢代藝術中胡人形象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文章節選自《漢畫像胡人圖像研究》(朱滸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7-7)。文章版權所有,轉載請與微信後臺聯繫。
  • 新書丨張俊成:《西周金文字編》
    >出  版 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時間:2018年7月開       本:16開頁       數:504售       價:358圓I  S  B  N序      言在當前對先秦文化進行分區、分域研究的學術熱潮下,按時代和地域編撰先秦古文文字編已成為古文字研究深入開展的迫切需要。文字編的編寫工作一直是古文字整理研究的基礎性工作,很多學者花費大量精力著力於此,目前有關金文文字編的編寫工作已經向縱深化發展,各種性質的金文文字編相繼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