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歷史年表
前781年(庚申) 周幽王元年、魯孝公15年、齊莊公14年、晉殤叔4年、秦莊公41年、楚若敖10年、宋戴公19年、衛武公32年、陳武公15年、蔡釐侯29年、曹惠伯15年、鄭桓公26年、燕頃侯10年
前780年(辛酉) 周幽王2年、魯孝公16年、齊莊公15年、晉文侯元年、秦莊公42年、楚若敖11年、宋戴公20年、衛武公33年、陳夷公元年、蔡釐侯30年、曹惠伯16年、鄭桓公27年、燕頃侯11年
前779年(壬戌) 周幽王3年、魯孝公17年、齊莊公16年、晉文侯2年、秦莊公43年、楚若敖12年、宋戴公21年、衛武公34年、陳夷公2年、蔡釐侯31年、曹惠伯17年、鄭桓公28年、燕頃侯12年
前778年(癸亥) 周幽王4年、魯孝公18年、齊莊公17年、晉文侯3年、秦莊公44年、楚若敖13年、宋戴公22年、衛武公35年、陳夷公3年、蔡釐侯32年、曹惠伯18年、鄭桓公29年、燕頃侯13年
前777年(甲子) 周幽王5年、魯孝公19年、齊莊公18年、晉文侯4年、秦襄公元年、楚若敖14年、宋戴公23年、衛武公36年、陳平公元年、蔡釐侯33年、曹惠伯19年、鄭桓公30年、燕頃侯14年
前776年(乙丑) 周幽王6年、魯孝公20年、齊莊公19年、晉文侯5年、秦襄公2年、楚若敖15年、宋戴公24年、衛武公37年、陳平公2年、蔡釐侯34年、曹惠伯20年、鄭桓公31年、燕頃侯15年
前775年(丙寅) 周幽王7年、魯孝公21年、齊莊公20年、晉文侯6年、秦襄公3年、楚若敖16年、宋戴公25年、衛武公38年、陳平公3年、蔡釐侯35年、曹惠伯21年、鄭桓公32年、燕頃侯16年
前774年(丁卯) 周幽王8年、魯孝公22年、齊莊公21年、晉文侯7年、秦襄公4年、楚若敖17年、宋戴公26年、衛武公39年、陳平公4年、蔡釐侯36年、曹惠伯22年、鄭桓公33年、燕頃侯17年
前773年(戊辰) 周幽王9年、魯孝公23年、齊莊公22年、晉文侯8年、秦襄公5年、楚若敖18年、宋戴公27年、衛武公40年、陳平公5年、蔡釐侯37年、曹惠伯23年、鄭桓公34年、燕頃侯18年
前772年(己巳) 周幽王10年、魯孝公24年、齊莊公23年、晉文侯9年、秦襄公6年、楚若敖19年、宋戴公28年、衛武公41年、陳平公6年、蔡釐侯38年、曹惠伯24年、鄭桓公35年、燕頃侯19年
前771年(庚午) 周幽王11年、魯孝公25年、齊莊公24年、晉文侯10年、秦襄公7年、楚若敖20年、宋戴公29年、衛武公42年、陳平公7年、蔡釐侯39年、曹惠伯25年、鄭桓公36年、燕頃侯20年
二、歷史事件
【晉】 晉殤叔四年,晉穆侯的太子姬仇(唐叔虞之九世孫,姬姓,晉氏,名仇,為晉國第十一任君主,前780年-前746年在位),率其黨徒襲殺殤叔而自立,是為晉文侯。
【陳】 陳武公在位十五年而卒,其兒子媯說(陳胡公之七世孫,媯姓,陳氏,名說,為陳國第九任君主,前780年-前778年在位)繼位,是為陳夷公。這一年,周幽王(周武王之十世孫,周宣王之子,姬姓,名宮湦,為周朝及西周第十二任王,前781年-前771年在位)即位。
【周】 周幽王二年,周都鎬京附近的三川(指涇水、渭水、洛水)一帶發生地震。大夫伯陽甫說:「周朝將要滅亡了。天地之間的陰陽之氣,不能亂了秩序。如果亂了秩序,那是有人使其混亂。陽氣伏於下面出不來,陰氣壓迫使它不能上升,於是就有了地震。如今三川皆震,是由於陽氣不得其所而被陰氣鎮伏。陽氣失位而處於陰氣的位置,水源就會堵塞,水源一堵塞,國家就會滅亡。水土溼潤,人民才能利用。土壤水脈不通,人民就會財用匱乏,不亡何待!從前,伊水、洛水枯竭而夏朝滅亡,黃河枯竭而商朝滅亡。如今周朝的德運如同夏商之末,其水源又被堵塞,堵塞了就會枯竭。國都一定要依山傍河,而山崩河竭,則是亡國之兆。水源枯竭,必然會引發山崩。所以周朝之亡,不會超過十年,因為數字是以十為單位。上天要拋棄什麼,不會超過這一單位。」這一年,三川枯竭,岐山崩塌。
【周】 周幽王三年,幽王寵愛褒姒(褒國之女,姒姓,故稱褒姒)。褒姒生了伯服,幽王欲廢除太子。太子的母親是申侯之女,為幽王的王后。幽王得到褒姒後,很喜歡她,於是想廢掉申後,同時除去太子姬宜臼,而立褒姒為王后,以伯服為太子。周太史伯陽讀了史書之後說:「周朝將要滅亡了。」從前夏朝衰落的時候,有兩條神龍降落在夏帝的宮廷內,說道:「我們,是褒國(西周國名,相傳為夏禹之後,姒姓,在今陝西漢中西北褒城鎮東)的兩位先君。」對於這兩條龍,究竟是殺掉,是趕走,還是留下,夏帝讓人佔卜,都不吉。然後又進行佔卜,請求將它們的唾液收藏起來,這才顯示吉兆。於是陳設供品,向神龍宣讀策文,神龍留下唾液後消失了,人們把唾液盛在匣中收藏起來。夏朝滅亡,這個匣子傳到商朝。商朝滅亡,這個匣子又被傳到周朝。經歷了夏、商、周三朝,沒有人敢打開它,到了周厲王末年,才打開觀看。唾液流到庭院裡,無法清除。厲王讓婦人們赤裸身體,對著唾液大聲呼叫。唾液變成黑色蜥蜴,鑽進後宮。後宮有個宮女,剛到換牙的年齡,踩了蜥蜴爬過的地方,到十五歲時就懷孕了,無夫而生子,她感到害怕就把女嬰扔掉了。周宣王之時,有女童歌唱道:「山桑做的弓啊,箕木做的箭袋,它們會使周國滅亡。」當時周宣王聽了,正好有一對夫婦在賣這兩樣東西,便命人把他們抓起來殺掉。這對夫婦就逃跑了,在路上遇見那位宮女所拋棄的妖孽之子,聽到她在夜裡啼哭,出於憐憫就收養了她。他們接著逃亡,逃到了褒國。後來褒國國君有罪,請求將宮女所棄的女孩獻給周王以求贖罪。這個女孩來自褒國,所以叫做褒姒。周幽王三年的時候,有一次去後宮,見到了褒姒,非常寵愛她,褒姒為他生下兒子伯服。幾年之後,幽王竟然廢除了申後及太子,立褒姒為王后,以伯服為太子。太史伯陽說:「大禍已成,無可奈何!」
【周】 周幽王四年,衛武公作《賓之初筵》之詩,懺悔自己的過錯,藉此規勸幽王。
群臣作《巧言》、《巷伯》之詩,譏刺讒佞小人,以諷諫幽王。
詩人感傷時局之亂,賦稅與徭役不斷,於是作《苕之華》、《何草不黃》之詩,以譏刺時政。
【秦】 秦莊公居住在先人的故地西犬丘(即前文所說的「犬丘」或「西垂」),生了三個兒子,長子叫世父。世父說:「西戎殺了我的祖父秦仲,我不殺死戎王,就決不進城來居住。」於是率兵去攻打西戎,把太子之位讓給弟弟襄公(秦非子之五世孫,為秦國第六任君主,前777年-前766年在位)。襄公便做了太子。秦莊公在位四十四年去世,太子襄公繼位。
【陳】 陳夷公在位三年而去世,其弟媯燮(陳胡公之七世孫,陳武公之子,媯姓,陳氏,名燮,為陳國第十任君主,前777年-前755年在位)繼位,是為陳平公。
【秦】 秦襄公元年,將妹妹繆嬴嫁給西戎的豐王為妻。
【周】 周幽王六年,冬季十月初一,發生日食。
【秦】 秦襄公二年,西戎圍攻犬丘,世父率兵反擊,結果被西戎俘虜。過了一年多,戎人才將世父放回。
【周】 周幽王七年,虢(即南虢國。西虢於西周末年東遷至三門峽、平陸一帶,建都於下陽,這時稱作北虢;公元前775年,虢人滅焦,將都城遷至上陽,這時稱作南虢。東遷後的西虢、北虢、南虢,只是不同時期的稱謂,實為同一國。此時南虢國的國君為虢石父。)人滅焦(西周國名,姬姓,始封君為召公奭之子譙侯,故址在今河南陝縣西)。
【周】 周幽王九年,幽王廢黜申後及太子姬宜臼,以褒姒為後,其子伯服為太子。姬宜臼出奔申國。
褒姒不喜歡笑,幽王千方百計想讓她笑,她就是笑不起來。幽王設有烽火臺和大鼓,若敵寇來犯就點燃烽火。有一天,幽王點燃烽火,諸侯都帶兵馳援,到了卻發現沒有敵人,褒姒見此情景竟然大笑起來。幽王很高興,就為褒姒多次點燃烽火。後來烽火失去信用,諸侯們來的越來越少了。
幽王任命虢石父(虢文公的後代,姬姓,名鼓,字石父,故又稱虢公鼓)為卿(周國的執政官,諸侯國的執政官稱「大夫」,但大諸侯的執政官也有實際為卿者),主持國政,國人皆怨。石父為人佞巧,善諛好利,幽王卻任用他。
【鄭】 鄭桓公受封三十三年(前774年),受到百姓的擁戴。周幽王任命他為司徒(官名,掌管民戶、土地、徒役的輔政大臣,相傳商代已置,西周時與司馬、司空並稱為「三公」)。他能團結安撫宗周一帶的百姓,百姓都很高興,因而黃河、洛水一帶的人民都很懷念他。
鄭桓公做司徒一年(前773年),幽王因為寵愛王后褒姒,朝政頗多弊端,有的諸侯就背叛了王室。於是桓公問太史伯陽:「王室多故,我逃到哪裡才能擺脫災難呢?」太史伯陽說:「唯獨洛水之東,黃河、濟水之南可以安居。」桓公說:「為什麼?」太史伯陽說:「那一帶接近東虢和鄶國(古國名,妘姓,相傳是祝融的後裔,在今河南新密東南,公元前769年為鄭國所滅),而虢、鄶之君貪婪好利,百姓不附。如今你為司徒,深受百姓愛戴,你如果請求住在那裡,虢、鄶之君見你正在當權,就會輕易地分給你土地。如果你確實住在那裡,虢、鄶之民就都是你的百姓了。」桓公說:「我想往南到長江邊上,如何?」太史伯陽說:「從前祝融為帝嚳高辛氏的火正,他的功勞很大,他的後人在周朝尚未興盛,楚國就是其後裔。周朝衰弱,楚必興旺。楚若興旺,對鄭不利。」桓公說:「我想居於西方,如何?」太史伯陽說:「西方之民貪婪好利,難以久居。」桓公說:「周朝衰落後,哪個國家會興盛呢?」太史伯陽說:「大概是齊、秦、晉、楚吧?齊國,姜姓,是伯夷的後裔,伯夷輔佐帝堯掌管禮儀。秦國,嬴姓,是伯益的後裔,伯益輔佐帝舜懷柔百物。他們和楚國的祖先,都曾有功於天下。而周武王攻克殷紂後,成王封叔虞於唐,那裡地勢險阻,如果再推行德政,那麼周王室衰落後,晉國必然興盛。」桓公說:「好。」於是向幽王請求,將鄭國的百姓遷到洛水東部,而東虢和鄶國果然獻出十個城邑,桓公就在那裡立了國。
【周】 周幽王十一年,幽王想殺掉故太子姬宜臼,向申國要人。申侯不給,幽王於是討伐申國。申侯與鄫國(國名,姒姓,在今山東蒼山縣西北鄫城,春秋時為魯國附庸,被莒所滅)人召集犬戎攻伐幽王。幽王舉烽火徵兵,沒有救兵前來,犬戎於是在驪山(亦稱酈山,山名,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東南,當時周都鎬京的正東偏北)下殺了幽王,俘虜了褒姒,並殺死了王子伯服和鄭桓公,將周朝的財物席捲而去。西周於是滅亡。晉文侯、衛武公、秦襄公率兵救援,終於平定了犬戎之亂。
申侯、魯侯(疑為鄫侯的誤寫)、許男(許國之君,姜姓,男爵。許國在今河南許昌東,始封君為伯夷的後裔文叔,戰國初期為楚所滅。)、鄭國世子姬掘突在申國立姬宜臼為王,是為周平王(另一說擁立周平王的是晉文侯、衛武公、秦襄公和鄭國世子姬掘突)。虢公翰(南虢國之君,虢石父之子,姬姓,名翰)則在攜(地名,今地不詳,當在鎬京附近)立王子餘臣(周幽王之弟,姬姓,名餘臣)為王,是為周攜王。周朝於是形成「二王並立」的局面。
【衛】 衛武公四十二年,犬戎殺了周幽王,衛武公率兵前去幫助周朝平戎,立有大功,周平王封武公為公爵。
【鄭】 鄭桓公遷國後的第二年,犬戎殺幽王於驪山下,同時殺死了桓公。鄭國人共立桓公之子姬掘突(姬姓,鄭氏,名掘突,一名滑突,為鄭國第二任君主,前770年-前744年在位),是為鄭武公。
參考書目:
1.《史記》 [漢]司馬遷著 韓兆琦譯註(中華書局,2010年6月北京第1版)
2.《竹書紀年》[梁]沈約注(上海涵芬樓影印天一閣刊本)
3.《綱鑑易知錄》 [清]吳乘權等輯 劉韶軍等譯(中華書局,2012年2月北京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