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這樣守護你我一生!你準備好了嗎?

2021-01-19 澎湃新聞

來源:998法治大講堂

轉自: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

特別提示:凡本號註明「來源」或「轉自」的作品均轉載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

今年開始

中國進入民法典時代!

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

生活的方方面面

都將因這部法典的誕生

而發生深刻變化

《民法典》被譽為

「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它跟我們每個人到底有什麼關係?

它將如何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

又將如何守護我們的一生?

今天

成小法將帶大家

一起來學習《民法典》

2020年5月28號15點08分,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以2879票贊成、2票反對、5票棄權,高票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宣告了中國「民法典時代」正式到來,這部法律從2021年1月1號起正式施行。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具有基礎性的民事法律規範,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說到小明,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他是一個霸佔了廣大70後、80後、90後、00後乃至10後的小學語文、數學課本長達四五十年之久的人物,和小紅、小強並稱「黃金不敗鐵三角」。其實,小明就是我們千千萬萬普通大眾中的一員,我們將以小明的一生為例,看看民法典將怎樣影響著你我的生活。

01、那一年,小明還在媽媽的肚子裡…

那一年,小明還沒有出生,他還在媽媽的肚子裡,靜靜等待出生的那一天。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小明的爸爸大明突然遭遇車禍離世了,由於事出突然,大明並沒有留下任何遺囑,小明的爺爺奶奶和媽媽在處理完後事後,為了遺產繼承問題吵得不可開交,爭執的焦點是——尚未出世的小明,到底該不該參與到遺產的分配繼承裡呢?

民法典:胎兒有繼承、接受贈與的權利!

關於胎兒的繼承權,《民法典》在總則編第16條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在《民法典》繼承編中,第1155條規定:「遺產分割時,應當保留胎兒的繼承份額。胎兒娩出時是死體的,保留的份額按照法定繼承辦理。」 這也就是說,只要孩子能夠順利出生,他就有權利按照相關法律規定繼承遺產。

民法典以法典的形式再次強調了對胎兒利益的保護。這一規定既充分保護了胎兒的合法權益,也更有利於孩子未來健康成長。總之,胎兒雖然不具備民事主體的資格,卻是公民和自然人生命孕育的初始階段,民法典支持其份額,這也充分體現了法律的公平和正義。

02、那一年,小明22歲…

伴隨著小明的平安出生、健康成長,在媽媽的精心照顧和爺爺奶奶的關懷下,他很快成長為了一名年輕有為的小夥。

一天,他正騎著自行車去上班,遇到一位大爺突發心臟病倒地,他不顧被「訛」的擔憂,二話不說就衝上去救人。可在急救的時候,小明卻不慎壓斷了大爺的一根肋骨,這下大爺的兒子女兒不幹了,要求小明必須賠償!

這真是一個直擊靈魂的事件啊,小明很委屈:自己明明是好心,怎麼最後還攤上了這樣的麻煩事兒……

民法典:見義勇為者不承擔民事責任

生活中因救人反當被告的事件偶有發生,「扶不扶」「救不救」一度困擾公眾。但法律不能讓好人吃虧,更不能讓主動救人、見義勇為的人反受其害。

為此,《民法典》在總則編中第一百八十三條規定,「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而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這一條款被稱之為民法典的「好人條款」。

「好人條款」,弘揚社會正能量!

民法典通過明確侵權人和受益人各自責任的方式來對實施見義勇為者、實施救助者的責任進行免除。這有助於減輕人們見義勇為時的顧慮,不讓「英雄流血又流淚」。

民法典凝聚了中國人的道德共識,總則編的第一條就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項重要立法目的,以法治承載道德觀念,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全面加強了對公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的保護,真正實現了為見義勇為、助人為樂者撐腰。其中新增的這個見義勇為免責條款,是順應社會正義期待,最大限度免除「好人」仗義出手的現實之憂,也讓我們內心篤定,見義勇為是具有文明共識的社會義舉,善行善意也理應得到尊重和保護。

民法典關於見義勇為的規定,是善法之舉,是良法之動,也是中國司法秉持的價值取向。當然,這裡也要倡導:見義勇為不僅要有勇,還要有智,見義勇為也要講究方式方法,不建議做出與自己行為能力不相適應的舉動,儘量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03、那一年,小明54歲…

時光流逝,小明的媽媽早已白髮蒼蒼,可兒子、兒媳還忙於工作,小明媽媽不想增加小明的負擔,打算把自己名下的一套房子賣掉,再搬進養老院去。

小明提出讓媽媽搬到自己家裡同住,可媽媽卻覺得和兒女一塊住有著諸多不便。這可把小明愁的:難道就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可以解決母親的養老問題了嗎?

民法典首次增設居住權制度

現實生活中,因居住權益、住房產權等問題,經常會發生權力與權益之間的博弈,為了回應公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民法典》首次提出了居住權,它主要是為了贍養、撫養、扶養等生活需要而設立,解決特定的家庭成員和家庭服務人員之間的居住困難問題,根本目的是保障弱勢群體實現「住有所居」。

所謂居住權,是指居住權人對他人住宅所享有的佔有、使用的權利。居住權是法律上的一種用益物權。這是我國《民法典》物權編第366條所規定的。規定的目的在於滿足居住權人生活居住的需要。關於居住權的設立,根據《民法典》第368條的規定,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居住權登記。同時,《民法典》第369條還規定了居住權本身作出了限制,這一權利不得轉讓、繼承。對於已經設立居住權的住宅,不得出租,除非當事人另有約定。

針對小明家庭的問題,小明媽媽就可以把房子賣了,然後和賣家籤訂居住權合同並依法進行登記,讓自己有生之年住有所居。也就是設置居住權,從而實現其賣房與居住權兼顧的利益需求。

事實上,「以房養老」是當下的熱點話題,一些老人將房子抵押給金融機構,持續獲得養老金直到去世。但在實際情況中,一些機構以此為名騙取老人房產,導致老人不知不覺中房產被賤賣,最終賠了房子又失去了住所。有了居住權的護航,就能充分保障老人的權利。

這些常見情形也適合設立居住權!

在家庭財產分割中,老人遺產分配時,設立居住權既可以保護老人居住的權利,又不會影響財產的分割;又比如,針對婚前房產加名的爭議,居住權的設立,使雙方有了新的選擇,同時,對於暫無居所的離婚一方也可通過設立特定期限居住權保障其居住的需求;另外,還有一些家庭會用孩子的名義買房,一家人共同居住,如果孩子長大後提出要賣房、趕人,居住權就可以避免家長落入老無所居的境地。

居住權設定的目的,就在於將房屋所有權在居住權人和所有人之間進行分配,從而滿足各自不同的需求,既可以讓特定弱勢群體有住房保障,也可以靈活地滿足當事人的其他住房需求。

居住權來臨,買房者注意!

有了居住權,對於大家今後購買二手房來說,也增加了一條必備的手續——買房者不僅需要查詢房屋的權屬、設立抵押等情況,還應在房管部門查詢房屋是否登記有居住權。如果買房後才發現有居住權,新房東也是不能趕走居住權人的。

04、那一年,小明70歲…

小明不久前得了一場重病,身體每況愈下,回想起自己父親在他出生前就撒手人寰,一家人為了遺產爭執不休,小明就非常擔心。

病床上的小明開始思考:是時候立遺囑了…可是,小明並不知道:應該怎麼立遺囑,它才是一份合法有效的遺囑呢?他想著,列印一份、再自己籤個字,應該就差不多了吧?

民法典新增列印、錄像等遺囑形式

以前,由於物質條件相對匱乏,遺囑的載體形式也有限。因此,我國《繼承法》所規定的遺囑形式只有五種,即:公證遺囑、自書遺囑、代書遺囑、錄音遺囑、口頭遺囑。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物質條件的不斷豐富,司法實踐出現了新的情況。為了讓立法跟上時代進步,我國《民法典》在繼承編當中增加確立了列印遺囑、錄像遺囑甚至包括遺囑信託等新的形式。這既是對社會經濟發展進步的回應,也能夠滿足社會生活當中新的需求。

為了確保遺囑是立遺囑人真實的意願,確保其效力的真實,《民法典》在繼承編中對各類遺囑的製作形式作出了嚴格的限制要求。稱之為「遺囑的形式要件」。換句話說,如果相應的遺囑不符合《民法典》對所對應遺囑類型的形式要求,那麼這份遺囑的效力並不當然的產生法律效力,甚至可能被認定為無效。比如,自書遺囑應當由本人親筆書寫、註明年、月、日;再比如,列印遺囑應當有見證人在場見證,並且是兩名以上,此外對籤字,日期也有對應的特殊要求。

民法典:細緻規定遺囑的效力順位!

因為種種原因,一些老人可能會在生前不斷的更改遺囑或設立不同的幾份遺囑。那麼,究竟哪份遺囑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呢?

《民法典》就對遺囑的效力順位問題進行了細緻規定。大的原則來說,就是按照設立遺囑先後的順序來進行判斷,而不再考慮不同形式遺囑之間的效力等級。比如,一位老人在對他的房屋進行遺囑公證之後,又通過自書遺囑的方式,重新確定了與之前公證遺囑不同的繼承方式,那麼應當以他後作出的自書遺囑為準,而不再是此前的公證遺囑。

編纂民法典,是一個國家法律傳統和法治信仰的生動寫照,映射出一個民族的不懈奮進。

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讓人們生活越來越美好,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也越來越複雜,這部包羅萬象的民法典就像一個無形的天網,保護著人們的生活。

五年磨一劍,我們共同見證了這部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典的誕生。這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有情感、有溫度的法律,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奮鬥徵程上樹起又一座法治豐碑,必將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相關焦點

  • 安康市關工委:學習《民法典》守護「少年的你」
    《民法典》這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它的基本價值和理念是什麼立法的宗旨、目的是什麼發生校園霸凌,該怎麼辦少年兒童有無權利贈送他人禮物「熊孩子」打賞主播,家長能要回來嗎隨著《民法典》的頒布,這些問題都可以一一得到答案為全面做好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讓《民法典》走近家庭,12月13日,安康市關工委邀請陝西邦彥律師事務所的韓妮君律師在幸福N+1兒童成長中心,為學生家長們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學習民法典,守護『少年的你』」
  • 民法典,我們準備好了!
    民法典,我們準備好了!白河林區基層法院通過多種途徑、多樣形式,紮實做好《民法典》的學習培訓、普法宣傳等工作,為民法典的正式施行做好充分準備。01學習培訓
  • 大渡口中學舉行《民法典》守護「少年的你」法制講座
    安青網訊 12月4日國家憲法日,大渡口中學與東至縣檢察院聯合,開展「沐童.童心驛站」未檢法制進校園活動,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更好地推動民法典實施。東至縣檢察院黨組成員紀檢組長、大渡口中學法制副校長宋琳春舉辦了《民法典》守護「少年的你」法制講座,講座從「民法典守護未成年人的各個年齡段分析」「以案說法,民法典對未成年人權益的保護」和「青少年如何學習運用《民法典》」等三個方面為師生做了深入、細緻地解讀。
  • 【輕鬆學法】50個問答,看《民法典》如何守護你的一生
    無論你處在人生的哪個階段,《民法典》都會為你提供保障。50個問答,看《民法典》如何守護你的一生小李租房期間,房東把房子賣了,小李與原房東的租賃合同還有效嗎?《民法典》第七百二十五條規定,租賃物在承租人按照租賃合同佔有期限內發生所有權變動的,不影響租賃合同的效力。
  • 法官宣講民法典|仇奎:民法,守護我們一生的法律
    仇奎民法,守護我們一生的法律——小明的人生故事從66年前的1954年開始到5年前的2015年,我們國家先後五次啟動了民法典的起草和編纂工作。2020年5月28日,我們終於有了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 【民法「典」讀】《民法典》調整了保證人的保證責任,你知道嗎?
    【民法「典」讀】《民法典》調整了保證人的保證責任,你知道嗎?相比於《擔保法》及《擔保法司法解釋》中關於保證人的保證責任,在新頒布的《民法典》中有所調整,這些你都知道嗎?(一)法條對比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百八十六條 保證的方式包括一般保證和連帶責任保證。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一般保證承擔保證責任。
  • 7個問答,3個案例,看《民法典》如何守護你的婚姻家庭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正式通過《民法典》,民法是社會生活的記載與表達。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它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工作、社會交往休戚相關。
  • 步入婚姻殿堂前,《民法典》婚姻家庭編中重要的法律知識你學習了嗎?
    七◆夕中/國/傳/統/情/人/節【七月初七】西瓜最中間的那一口給你,烤紅薯皮下薄薄的一層皮給你,小龍蝦、冰慄子、新鮮蓮蓬剝好了給你,傳統的七夕佳節又將如約而至每年都會有很多新人朋友選擇在這一天步入婚姻的殿堂在步入婚姻殿堂前各位新人朋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這些重要的法律常識你學習了嗎
  • 《民法典》來了!怎樣影響到每個人的一生?你關心的這都有
    《民法典》來了!怎樣影響到每個人的一生?你關心的這都有 2020-05-25 11:04:03 來源:新京報  |  作者:張璐 應悅 | 字號:A+ | 受訪者供圖談落實:要加大普法力度使其落地生根馬一德稱,未來《民法典》的通過,意味著過去法律的終止或廢止,比如說合同法、婚姻法等,如何保持民事法律規範的銜接,需要對過去的民事法律中與《民法典》不一致的地方進行梳理和比較,真正地把《民法典》落實好、實施好。
  • 民法後面多個「典」,這部法典為什麼對每個人都很重要?
    小新便處在人生這樣的幸福階段裡,他本身是河北人,在北京上班的時候遇見了喜歡的女孩準備結婚,正要買婚房的時候就碰到了從前的髮小胖虎。倆人把酒言歡,一起回憶童年的趣事。酒過三巡以後,胖虎說自己最近的生意出了點問題,想把手裡的一套房子賣了。小新一聽,自己正要買婚房,這不是得來全不費工夫嗎。
  • 民法典是什麼意思?不是全新法律,也不是彙編,卻將影響你生活
    大家好,我叫畢文強,北京律師,也是我們北京市律師協會物權法專委會的主任,今天應該說是受北京市律師協會的指派,給大家做一個分享,《民法典》出臺以後對於我們徵收拆遷法律實務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做這個題目,我有兩點考慮:第一點:是《民法典》它對徵收拆遷法律事務實務的影響,它確實是一個全方位的,它不是某一點某一線。
  • 【走進民法典】我來讀 你來聽(五)
    【走進民法典】我來讀 你來聽(五) 2020-12-17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進民法典】我來讀 你來聽
    【走進民法典】我來讀 你來聽 2020-12-02 18: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憲法宣傳周】法官做客直播間宣講《民法典》 告訴你借款合同規定...
    【憲法宣傳周】法官做客直播間宣講《民法典》 告訴你借款合同規定的三大變化 2020-12-06 07: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你我他丨30天的離婚冷靜期能挽回我的婚姻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國開啟了「民法典」時代。「民法典」對於強化規則意識、引領社會風尚、維護公共秩序具有重大意義,必將進一步促進社會的和諧和家庭的和諧。
  • 民法典 | 這些法律要點你知道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於2020年5月28日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頒布實施民法典意義重大,其中有不少新規法條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這些都是需要我們熟知的內容。
  • 為「少年的你」保駕護航 張軍送來「民法典大禮包」
    為「少年的你」保駕護航 張軍送來「民法典大禮包」 發布時間:2020-09-05 17:58 星期六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 法治日報全媒體見習記者 趙穎 民法典的頒布,對未成年人有什麼影響
  • 《民法典》:結婚不是賣女兒,如果結婚不給彩禮,你女兒嫁嗎?
    今年5月28號,十三屆全國人大會議表決通過了《民法典》,這部法律將於2021年1月1日,開始施行。這部法律與民生息息相關,自然備受關注與討論,比如「離婚冷靜期30天」、「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民法典》明確規定:結婚不是賣女兒,彩禮可以不用給了,這對廣大男同胞來說,絕對是件好事。可如果結婚男方不給彩禮的話,那麼你願意把女兒嫁給他嗎?我想大部分父母,還是接受不了零彩禮的,為什麼呢?主要有以下4點原因。
  • 預告|樹民法信仰,「典」法之光芒
    普民生之法立社會之典灋灋帶著民法典向我們走來啦!各位哲法er們準備好和灋灋一起探索民法典的奧秘了嗎!在此次活動中,學院圍繞民法典設計了未成年、成年、婚姻家庭、中老年4個部分進而來開展活動讓我們跟著灋灋一起開始「人生之旅」叭!
  • 老闆車禍身亡,私生子有資格繼承老闆的遺產嗎?《民法典》告訴你
    女人的話如同在老闆娘心口又撒了一把鹽,老闆娘堅決不承認她和老闆之間的關係,也拒絕了她的要求,那麼這個女人的要求合理嗎?小男孩有資格繼承老闆的遺產嗎?(虛擬案例)也許很多人會失望,按照法律規定,如果這個小男孩真的是老闆的骨肉,那麼他就有權利繼承老闆的遺產。《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一條 規定: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