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來了!怎樣影響到每個人的一生?你關心的這都有
2020-05-25 11:04:03
|
| 字號:
A+|
A-《民法典》來了!《民法典》有何亮點和意義?未來如何落實?5月24日晚,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馬一德、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長曆莉和北京市律師協會會長高子程三名北京團的全國人大代表就《民法典》相關話題接受記者採訪。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馬一德。受訪者供圖
談亮點:人格權獨立成編是世界《民法典》首創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馬一德稱,我國《民法典》單獨設置了「人格權編」和「侵權責任編」,是世界《民法典》的首創,為世界展示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民法典》加強對胎兒利益的保護、強化網際網路時代人格權益的保護、對高空拋物行為規定了多方責任等,這些無不體現出《民法典》的時代特色與人文關懷。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長曆莉表示,在我國,《民法典》中人格權獨立成編彌補了傳統的大陸法系「重物輕人」的體系缺陷,也為人格權法未來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足夠的空間。
歷莉認為,人格權獨立成編從根本上滿足了新時代人民群眾日益增長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強化了對人格尊嚴的維護,也回應了人格權保護在網絡資訊時代面臨的各種挑戰。
「比如說《民法典》明確將私人生活安寧規定在人格權當中的隱私權中,這其中就包括禁止對他人發送垃圾簡訊,垃圾郵件等這些侵擾個人私生活安寧的行為。」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長曆莉。受訪者供圖
談落實:要加大普法力度使其落地生根
馬一德稱,未來《民法典》的通過,意味著過去法律的終止或廢止,比如說合同法、婚姻法等,如何保持民事法律規範的銜接,需要對過去的民事法律中與《民法典》不一致的地方進行梳理和比較,真正地把《民法典》落實好、實施好。「《民法典》通過後要形成全民學習《民法典》的熱潮,把《民法典》放在普法進程中。」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律師協會會長高子程說,由於《民法典》既有新增的內容,也有填補和修改的內容。因此作為法典頒布之後,所有的法律人,特別是民事審判的法官隊伍、從事法律服務的律師隊伍要加大普法的力度,使它能夠落地生根。另一方面,作為民事裁判的審判人員、法律服務人員也要加大培訓力度,提升司法能力和職業能力,以便準確理解立法原意,力爭做到公平公正,從而實現法典的立法初衷。
談意義:對司法文明公平正義推力巨大
高子程稱,依法治國新時代裡程碑意義的事件,就是根據國情,集合民意,擬定審議通過《民法典》,這是新中國唯一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且內涵豐富,條文最多。
《民法典》問世,對司法文明公平正義推力巨大,為依法有序調整民商關係,化解減免社會矛盾,強化權利保護,提供了剛性完善的法律依據。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律師協會會長高子程。受訪者供圖
關注1
中國《民法典》在多大程度上借鑑參考了德國《民法典》?
高子程說,中國《民法典》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世界法治文明的先進成果。比如,七編制的法典體例結構,繼承和發展了潘德克頓體系。延續德國《民法典》總則分則的編纂體例,以總則編統領分則各編,追求《民法典》的體系性和開放性;同時,設立物權編和以合同編為代表的債法規則體系基本上了維持了物債二分的體系結構,婚姻家庭及繼承重新回歸《民法典》體系。
但是,中國《民法典》並未沿襲德國《民法典》等大陸法系傳統設立債法總則,而是將債法總則規則納入合同編通則,以合同編通則發揮債法總則功能,實為體例結構上的創新和探索。而且,與德國《民法典》最大的不同是,中國《民法典》人格權獨立成編,彰顯中國特色,更加凸顯人格權保護在我國《民法典》中的獨特地位。因此,相較於德國《民法典》,中國《民法典》植根中國國情,弘揚傳統道德,體現民族精神,進行了諸多創新性的探索,為世界各國提供了新的《民法典》樣本,為世界各國民事立法提供了中國經驗、中國方案。
關注2
中國《民法典》的出臺對於吸引外企投資和貿易有何幫助,特別是大陸法系國家?
高子程說,《民法典》在我國民商事法律體系中居於重要的基本法地位。《民法典》平等保護各類產權,一視同仁,昭示誠信原則和意思自治原則,滿足了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在內的各類市場主體的多元司法需求,有助於推動形成崇尚創新、鼓勵創造、保護產權的社會環境,有利於在全社會培植守信踐諾的契約精神,有利於營造穩定、公平、有序的營商環境,是促進和保障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重要法律基石,亦是維護外企合法權益、推動外企投資和貿易的強勁動力。
新京報記者張璐 應悅
責任編輯: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