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的休閒零食行業裡,為了捕獲用戶芳心,各種新品類層出不窮,那麼近日新推出的「植物肉」能接棒「每日堅果」的熱度,成為休閒零食的下一個爆款品類呢?
對「每日堅果」這種混合堅果零食,吃貨們應該不會陌生。
從2015年,沃隆推出「每日堅果」品類之後,三隻松鼠、百草味、洽洽、良品鋪子等零食品牌紛紛跟進,使得「每日堅果」成了近年休閒零食裡增長幅度最快的品類。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到2019年,「每日堅果」的市場規模已經突破100億,並且預計到2021年,將突破200億市場規模。而有先發優勢的沃隆,在推出第二年,銷售額便實現了近6倍的增長。
在「每日堅果」的爆款範例下,前段時間,休閒零食又迎來了一個新鮮品類:百草味上線國內首款「植物肉」零食。
作為之前大火的「人造肉」的分支,「植物肉」已經不是什麼新鮮概念了,但當其落地在休閒零食行業,就成了一個新的品類,就如同「每日堅果」,只是把幾種堅果混在一起,就是「老壇裝新酒」的爆款品類。
只是,「植物肉」能接棒「每日堅果」的熱度,成為休閒零食的下一個爆款品類嗎?
同質化嚴重的休閒零食,急需打破僵局
在百草味「聯姻」百事、良品鋪子「雲上市」之後,加上休閒零食第一股三隻松鼠,休閒零食領域的「三巨頭」已經齊聚在資本市場了。
不僅如此,阿里也已經涉足休閒零食市場了,在天貓超市上線了自有休閒食品品牌Bonbater棒倍特。
零食巨頭們硝煙不斷,甚至連阿里這個平臺都摻和進來,從側面顯示了休閒零食的巨大想像空間。
確實,根據國際諮詢機構沙利文統計,2011至2018年,我國休閒零食行業實現快速擴容,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2.3%,2018年休閒零食行業市場規模達到10297億元,同比增長12.0%,並且,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突破30000億元,且在未來3至5年內保持10%以上的增長。
休閒零食「第四餐化」趨勢的背後雖然是萬億級的大市場,但同時,也存在著同質化嚴重的問題,並且市場競爭異常激烈。這從「每日堅果」成為爆品就能反映出來。
當「每日堅果」品類在2016年由沃隆大力推廣之後,半年內洽洽就快速反應入局,隨後,百草味、三隻松鼠、良品鋪子以及中糧都推出了自己品牌的「每日堅果」。雖然沃隆由於佔有先發優勢,但「每日堅果」的市場份額,其他品牌仍然佔領了一部分。
根據草根調研數據,在2018年「每日堅果」的市場份額佔比中,沃隆以約30.8%的比例位居第一,洽洽以約為15.38%的市場份額緊隨其後,百草味和良品鋪子都佔比9.2%……並且,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市場上大約有300多家企業都在生產「每日堅果」,甚至包括盒馬、便利蜂都有自營品牌的「每日堅果」。
這也意味著,對於零食新品類,雖然首發品牌會有一定優勢,但在低門檻、受眾廣的特點下,並不足以形成高準入的競爭壁壘。只要一家品牌從新品類裡獲益,其他商家就會一擁而上,來分食這塊蛋糕。
創新,就成了整個行業迫切的需求。「螳螂財經」甚至可以斷言,在三隻松鼠、百草味、良品鋪子零食三巨頭的競爭中,誰有持續的創新能力,誰就能享受到市場最大的蛋糕。
「植物肉」會是休閒零食的下一個爆款嗎?
在品類創新上,繼沃隆開創「每日堅果」之後,百草味將「植物肉」首次帶入了休閒零食領域。
其實,在進入休閒零食之前,「植物肉」已經登陸了必勝客、麥當勞、星巴克的菜單,而國內的茶飲獨角獸奈雪的茶也推出了未來漢堡、綠星漢堡。墨西哥肉沫卷等三款「植物肉」產品。
在健康飲食的趨勢下,「植物肉」或是未來飲食的一個風口。根據美國市場調查諮詢公司MarketsandMarkets預測,2019年全球植物性人造肉的市場規模約為121億美元,預計以每年約15.0%的複合增長率增長,到2025年將達到279億美元。
但相對於加入餐飲菜單,切入休閒零食賽道的「植物肉」,或將能夠更好地滲透消費者。一方面,如上文所說,同質化嚴重的休閒零食需要創新;另一方面,休閒零食的主要受眾是90以後的年輕人,他們代表著新生代消費力。
儘管「植物肉」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作為休閒零食的品類又能直接觸達更有嘗鮮願望的新生代消費者,但在「螳螂財經」看來,「植物肉」卻無法像「每日堅果」一樣,成為休閒零食品牌撬動競爭格局的支點。
首先,同樣都是創新品類,「每日堅果」是做加法,而「植物肉」是做替代。
相較於單獨散裝的堅果,「每日堅果」雖然只是簡單做了一步:將多種堅果混合在一起,包裝成小袋單次分量,重新命名為「每日堅果」。這種從傳統的單一大罐裝到混合小包裝的做法,讓消費者者無需單次花大價錢購買幾大罐,就能滿足一次吃多種的需求。
但就百草味推出的「植物肉」零食而言,本質上是肉類的替代品,目前上市的兩款產品均採用了植物蛋白原料,滿足了嘗新「素肉」需求人群「口感接近真實肉」「無膽固醇」「無動物脂肪」等需求,主打的是消費者的健康訴求。
其實,「每日堅果」的價格並不比大罐裝的堅果價格要優惠,就如中糧,罐裝960g售價119元,而「每日堅果」750g卻要118元。只是「每日堅果」的混合加法解決了消費者的便捷問題,從而對價格不再敏感,而作為肉食替代品的「植物肉」,會被一直拿來與真肉價格作比較。
其次,上有真肉食品,下有豆製品,「植物肉」零食夾在中間位置尷尬。
「植物肉」雖然有個肉字,並且想要替代肉類,但本質仍然是豆製品。雖然從營養價值上,「植物肉」或許能提供與肉類同等或更健康的蛋白質,但口感上,缺少足夠飽和脂肪的「植物肉」可能無法滿足長期以豬肉為主食的國人的需求。
據了解,現階段百草味推出人造肉產品主要是給消費者嘗新,百草味方面表示未來如果國內消費者對這類產品的偏向性強的話,會提升人造肉產品的開發力度。但就整體消費來看,國內選擇真肉產品的消費者還是佔絕大多數。
而且,在休閒零食賽道,同樣是豆製品的辣條,一直是年輕消費者的心頭愛,並且撐起了衛龍近50億的市場規模。
也就是說,「植物肉」要在市場成為「當紅炸子雞」,首先得從口感上達到真肉的標準,而價格又要低於真肉,並且,從味道上又要超越「能徵服世界的辣條」。
這對「植物肉」來說,可能太難了。
最後,目前的「植物肉」還缺乏行業標準。
「植物肉」雖然已經站上了健康飲食的新風口,但我國的「植物肉」市場還處於起步階段,不排除部分缺乏產品標準意識的「植物肉」廠家將一些品控弱、口感差的「植物肉」產品進入市場。
中商產業研究院的報告也顯示,目前「植物肉」在國內僅是一個素食概念,還沒有上升到技術層面,尚沒有一家真正意義上的「植物肉」企業。即便只玩素食概念,也存在一定的造假問題。
沒有相關行業標準,無參照物和管理機制,造假現象就難免會出現。
並且,就目前的現狀來說,「植物肉」的消費規模還不足以支撐其量產,更遑論成為休閒零食品牌撬動競爭格局的支點?倒是消費者對於「植物肉」的好奇心,能夠為休閒零食品牌帶來一定的討論度。
從這幾方面的情況來看,「植物肉」會在市場裡走向成熟,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接受,但在休閒零食賽道,卻不太可能成為讓休閒零食品牌增收增利的主力軍。
掘金萬億「大市場」,可能只需幾個「小動作」
如果「植物肉」不能成為休閒零食的爆款品類,那麼,解決休閒零食行業的同質化問題,各品牌們還能有哪些妙招?
此前,「雲上市」的良品鋪子,就一直在堅持高端化路線,選更好的產品賣更高的價格。這樣的做法,確實能吸引一批擁躉,但拼多多的成功也同樣告訴了我們,真正的消費市場在「五環外」。
解決休閒零食的同質化,不能光想著高端化,畢竟,食品本身並沒有什麼高端和低檔之分。
回到「每日堅果」的成功,我們依然可以看到,解決一些消費小問題,就能帶來行業大變化。
而眼下的休閒零食賽道,在「螳螂財經」看來,還有幾個小問題值得注意。
一個是,零食門店散裝稱斤的價格不透明問題。
此前,「螳螂財經」的一位讀者朋友在讀者群裡聊到過一個問題,某次在商場購完之後,抽獎得到兩張良品鋪子的二十元代金券,她小心翼翼的拿了幾個小餅乾,幾個小包裝牛肉,本以為完全能控制在四十元以內,稱重下來卻發現總價要七十多。
「如果我的預算只有四十塊,面對這樣的稱重計價,我就需要自己按照買一小袋的克重去算總價,太麻煩了。」
其實,在「螳螂財經」看來,解決這個問題,也只需做一點小小的改變:設立價格專區。如百草味在杭州湖濱銀泰的門店,400個SKU,其中200個SKU統一定價為10元,形成一個「10元專區」,與市場上的散稱模式形成差異化,以一種更簡單透明的售賣方式,幫助消費者降低計算價格帶來的成本與負擔。
另一個是,特定品類吃得麻煩、存放困難的問題。
在剝殼類的堅果之外,部分堅果如碧根果、核桃、夏威夷果等都存在一定的剝殼難的問題,甚至「機智」的網友們還發明出用門夾核桃這種「騷操作」。儘管現在剝堅果的工具很多,但依然難以完全解決堅果「剝殼難」的問題。
其實,不管是碧根果、核桃還是夏威夷果,商家只需開口再大一點,或許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消費者吃得麻煩的問題。此前,百草味推出的300度「大開口」夏威夷果,就廣受好評。
在堅果之外,果脯、膨化食品這種品類的問題是存放困難,畢竟不管是打開一袋芒果乾還是薯片,不能一次性吃完時,消費者得自己想辦法將剩下的食品夾起來,避免受潮影響口感。但並不是每個人家裡在需要食品夾的時,都恰好就有,若食品廠商能配備,抑或直接改良為可存放包裝,或將更能俘獲消費者的心。
畢竟,做好用戶體驗,在任何行業都會是增加消費者黏性的加分項。
總而言之,在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的休閒零食行業裡,任何領域的有效創新,都將帶來競爭格局的改變。如果「植物肉」無法成為品類創新的主力軍,那麼還可以從別的品類,別的切入點來著手。
巨頭已就位,平臺已下場,休閒零食的賽道,是該變天了!
本文由 @螳螂財經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