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姓氏族譜都在這裡了,一分鐘認祖歸宗!

2021-02-07 族記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中,產生了非常多的姓氏,古人把常見的姓氏編成了百家姓,現在最常見的姓氏也有好幾百個。以前咱們都是有家譜的,後由於某些原因現在保存都不完善了,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姓氏從哪裡來,祖上是誰,家在何方。

今天就從大家的姓氏最開始的起源來看,自己姓氏的老祖宗都是誰。都知道姓氏起源最多的有這幾種:來源於原始部落圖騰、封地、以國為姓、還有古代皇帝賜姓。

最全的姓氏族譜,看看你們的姓氏祖上都是誰?讓你一分鐘認祖歸宗:

中國人號稱炎黃子孫,祖上是軒轅黃帝一脈的就太多了,黃帝姬姓,從黃帝傳下來的姓氏有好幾十個。黃帝一脈現存最多的幾大姓氏是:劉、薛、孔、潘、魏、孫、張等。找自己的看是不是屬於黃帝一脈的。

軒轅黃帝之後便是神農炎帝了,炎帝姜姓,屬於炎帝一脈的姓氏現存比較多的幾大姓是:姜、高、許、丁、謝等。

之後是伏羲與顓頊,關於古代三皇五帝的說法版本很多,就不去扯皮了。伏羲的後代就比較少了,顓頊後裔較多,現在比較多顓頊姓氏後裔就是:程、陸、曹、朱、彭、錢、沈等。

接下來是瞬和少昊,瞬帝的後代主要是幾個大姓:陳、夏、胡、田。少昊的後代現存的大姓主要有:尹、張、金等。

緊接著是少康、伯益和堯三位始祖。少康後人多是姓:曾、夏、鮑。伯益的後人主要是秦人的贏姓,從贏姓分支下來的比如梁、黃、徐、趙、江等。堯的後代知名大姓:杜、唐、陶。

軒轅黃帝與涿鹿大戰蚩尤,蚩尤戰敗,後人所剩無幾,現存在蚩尤後人僅有屠姓與鄒姓。商湯的後代又開始多了起來,商湯大姓為:蕭、牛、穆、郝等。

另外,還有個別姓氏是上古先賢傳下來的姓氏,比較常見的如:葛、柏、俞。

前面也說了,有些姓氏可能是中途改了,或者被從新賜姓。你找到你的姓氏出處了嗎?老祖宗是哪位?


相關焦點

  • 祭祖尋根|每個人的姓氏族譜都在這裡了,一分鐘認祖歸宗!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中,產生了非常多的姓氏,古人把常見的姓氏編成了百家姓,現在最常見的姓氏也有好幾百個。以前咱們都是有家譜的,後由於某些原因現在保存都不完善了,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姓氏從哪裡來,祖上是誰,家在何方。
  • 祭祖尋根 | 每個人的姓氏族譜都在這裡了,一分鐘認祖歸宗!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中,產生了非常多的姓氏,古人把常見的姓氏編成了百家姓,現在最常見的姓氏也有好幾百個。
  • 臺灣各姓氏宗親「認祖歸宗」有依據了!
    日前,由全國臺聯、閩南師範大學主辦的《臺灣族譜彙編》新書全國首發,首次披露200餘部臺灣地區民間族譜。這些族譜絕大部分修纂於清代和民國年間,記錄了一個個家族的傳承與變遷,詳細記載了姓氏源流、堂號、世系表、家訓家規、家傳、先輩藝文著述、祖先圖贊、風水圖等,體例完備且富含閩臺民間特色。
  • 姓氏相同可測是否有同一祖先 為修訂族譜提供科學依據
    遇到姓氏相同的人,很多人都會說這句話。  真的是這樣嗎?  那可不一定,就算有家譜為證,也未必可靠。  「重視傳統的中華民族,現在有不少家族在重修宗譜,但是紙譜的真實性值得推敲,而血譜卻是科學的方式,用這種新方式,可以精確地甄別出家譜的真假,釐清更多的家族傳承的謎團。」上海大學教授史定華日前表示。
  • 中國人的姓氏、族譜文化
    由於後世眾多姓氏都是最早的祖姓依不同地域和事跡的分化衍生而成,萬姓歸宗,可以說中國人的姓氏都出於華胥氏之後,同屬炎、黃子孫。秦朝以前,姓和氏有不同的含義。姓字的古字是由「人」和「生」組成的,意即為人所生,因生而成姓。氏的本意為木本,即植物之根。商周以前,姓用以區別婚姻,故有同姓、異姓、庶姓之說。氏用以區別貴賤,貴者有氏,而貧賤者有名無氏。
  • 觀點|由「認祖歸宗」談及「數典忘祖」
    我對於家譜的內容學習得不夠好,但是從上面傳承代次來分析,河北況氏族譜原序中的第七世祖到今天已延續13代,當時應該是250年到300年前,而且七世祖也是根據長輩所留族譜資料作出的交代。由此我產生了以下的想法:1、我也知道有很多姓氏的支系難以找到源頭,甚至也有以同姓氏的歷史名人為祖情況,所以在沒有得到祖源地的連譜之前還難以確認支系族譜中的內容。
  • 中國最驕傲的姓氏,人們一看到就認祖歸宗,現數量已經非常稀少
    (德)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894字,閱讀約2分鐘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國,放眼世界,被稱為"四大文明古國"的國家,唯有中國的歷史從未中斷,我們的祖先通過自己的勤勞和意志,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的財富,這裡有北京
  • 古代的門閥制度與姓氏族譜
    正因為古代譜牒不復存在,加上遷徙的頻繁,宋朝之後,私家修譜,各姓氏修譜也都有了合理的修譜想像空間,如此每一個姓氏與支系都是名門望族了。互相攀比,畢竟過去很多無法考究,族譜擠滿了歷代的有名人物。誰也無法說不再門當戶對。
  • 【修譜說】族譜中的姓氏源流應該怎麼寫?大多數人忽略了這一點!
    再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門閥盛行,做官和婚嫁都很重視門第,家譜就成了身份地位高低的重要信息來源。於是便迅速發展起來。隋唐五代後,世族新貴和有識之士帶頭私修族譜,修譜從官方開始流行到民間。明清時期,統治者鼓勵老百姓編修族譜,於是出現了家家有譜牒、戶戶有家乘的風氣。
  • 江蘇600位村民集體改姓,拿出祖先牌位翻出族譜,稱是張士誠後人
    氏族文化是中國古代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姓氏的存在使得家族更加有凝聚力和歸屬感,家庭成員之間的聯繫也變得更加密切。從這之後,張士誠先前的風光也逐漸被抹去,為了使得自己的家族血脈能夠傳承,張士誠囑咐自己的子女要更名改姓,因為朱元璋這樣多疑的人,是絕對不會放過自己的家人的。張士誠的子女就改為「吳姓」保得安全。
  • 族譜、始祖與家族
    目前,我們約定俗成的家族都是姓氏家族。每個人在社會的存在形式,是以姓名為特徵,而每個人的血緣家族有四個,即:爺爺、奶奶、姥爺、姥姥,人們的姓氏基本隨爺爺姓。因此,姓氏家族,一般就是爺爺這一支姓氏的家族。每個人的社會存在,都屬於自己姓氏的家族。家族是從家庭發展而來。每個家族都是從始祖的家庭發展而來,每個人都是所屬家族的成員,是始祖的子孫,從始祖一代一代發展到你這裡。
  • 中國姓氏分布地圖,認祖歸宗,你在哪兒
    中國姓氏分布地圖,認祖歸宗,你在哪兒孔氏,主要源於子姓,或以人名、祖名為姓。如商朝建立者商湯的後人以其名為姓; [1-2] 宋國大司馬孔父嘉為孔姓的孔姓始祖。 [3-4] 子姓。或以人名、祖名為姓。王的分布不集中,是北方大姓陳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媯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陳胡公為陳姓的得姓始祖。
  • 大連張姓膠東尋根故事之三:查詢雙山張氏族譜,暫無結果
    尋根路上的點滴進程,他都會記錄下來,一方面鼓舞自己,一方面與其他有志於尋根的人共勉,之前已經發過兩篇,這是第三篇。此前,張偉先後與萊西雙山村、前後水口村、海陽壇山村、萊陽張家灌村、棲霞宅頭村等地的熱心族人取得聯繫,雖然有所收穫,但依然未有準確的回覆。因此,他決定求助於膠東譜牒專家李元章老人。
  • 客家族譜:一個客家姓氏的百科全書
    來源:客家新聞網、客家精英手機報族譜,又叫家譜、譜牒,是一個姓氏的百科全書(續修家譜的相隔時間大多在
  • 明朝一家族流落海外,381年後認祖歸宗,族譜開篇寫:我是中國人
    族中有個名叫田好謙的人,他頗有學問,能說會道,大家都覺得他是個直爽的人。在中風正村相鄰的村子,有個混混名叫董士元,常幹些偷雞摸狗的勾當。 某天董士元溜到了田好謙家裡,不料被田好謙抓了個正著,狠狠教訓了一番,董士元又氣又恨,頓悟偷雞摸狗算不得大丈夫的作為,隨即前往前線部隊當了兵。
  • 大批日本人來到中國「認祖歸宗」,是為何?他們在日本怎麼了
    如今中國經濟迅速發展,在世界上也有了國際地位,因此很多外國人都想要來中國發展,甚至還有不少人要加入中國國籍,也正是因為中國的日益強大,那些在早年間嫌棄祖國貧窮的華裔們都重新有了歸國的心思,紛紛都開始表示要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
  • 大批日本人來中國「認祖歸宗」,掀起回國浪潮
    相近的文字,完善的友好的公共設施使得自由行非常容易,日本的商品雖然並非價格低廉,但普遍有著不錯的品質,誘人的性價比到了打折季節更會讓人慾罷不能,加上與國人相似的飲食口味和高質量的天然食材,這裡無疑還是吃貨嚮往的天堂。
  • 滿清貴族八大姓氏,如今都改成了啥?進來看看,也許你是八旗子弟
    滿清貴族八大姓氏,如今都改成了啥?進來看看,也許你是八旗子弟中國人一直都有認祖歸宗的習慣,很多人想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裡,祖上是哪裡人。而姓氏則是了解一個人家族和血緣的重要切入點。大家都知道上古八大姓氏,如今的姓氏都是祖宗們的姓氏演化而來的。但大家知道滿清也有八大姓氏嗎?
  • 你知道你的姓氏的來歷、和你的字輩嗎?你家還有家譜嗎?
    ——蕭伯納傳承與延續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責任,其間包括種族、國家、家族等。因而,每個人生來接過火炬,傾其一生使得火光璀璨,繼而又匆匆交與後人使其得以傳承延續。於火炬而言,你我皆過客。因此,國家、種族皆有歷史,家族源頭亦可追溯。那麼你知道你的姓氏的來歷、和你的字輩嗎?你家還有家譜嗎?
  • 中華姓氏上萬種,最長的姓氏九個字,還有個三畫姓氏多數人沒見過
    都說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最顯著的特點的便是姓氏文化。中國的姓氏有上萬種,這便是中國最為獨特的文化。其實說白了,姓氏文化也可以歸結為是中國的民族文化。中華文化,存在了上千年。血緣和姓氏也是彼此相關,很多人至今還保留著族譜。在族譜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家族的興衰,也可以看到他們的歷史工業。當然每個姓氏家族,都存在著差異。有人說,族譜是中華文明的反映,也是它的軌跡,它是具有很強文化特色的。正是因為姓氏的多樣性,我們的中華文化才會如此豐富。幾千年前,便有姓氏的分別,很多人認為有同樣的姓氏,就有很強的親切感。